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身念處禅觀修法▪P16

  ..續本文上一頁你只用思考(默念)的方式去了解無常、苦、無我是不可能斷除煩惱的。因爲你不是以實相般若體會真理。體會真理是在每一刻(當下)見到身心的叁法印生起——這種真理(實相)源自于修行,可以由你自己證得的,而不是研究教理或聽經聞法所能實證的。

  5)另一個可能發生的問題是,修行者修錯了而自己不知道,例如,他走的時候只注意到腳步而不是注意整個走路的色身,他應該找善知識更正,直到他了解正確的理論(修法)爲止。

  6)滅除煩惱和止息苦痛的正確方法是修四念處,四念處是叁十七

  道品的第一階——而最後要體證四聖谛,這可導致對身心(或五蘊)完全無執——必須經由四道來完成:入流道、一來道、不還道和阿羅漢道。

  7)修四念處要有平衡的信和慧配合,如果你的信超過慧,你就無法判斷修得對或錯。如果你的慧超過信,會變成「過慢」而使你無法達到涅槃和止息苦痛。

  8)對四念處修行有興趣的人(或即使是修奢摩他的人)必須了解修行的原則和正確的修法。如果一個人要實踐真正的佛法,必須以信和慧來完成——即如前所述的十六階智。如果修法錯誤將難以改變修行者的邪見,就像大象陷入泥沼,一旦陷入了就非常難以自拔。

  來吧!現在我勸告你們:諸因緣法虛幻變易,但自精勤,取證道果。(佛陀最後遺言,長部—尼柯耶)

  

  與學生的會談

  (注:這些從錄音帶節錄下來的會談,多數從和東北省分來布堪甲那南寺參訪的比丘的小參當中所選出來的,這些比丘計劃教導別人毗婆奢那修法,所以他們的會談較具有代表性。從個個不同禅修中心,參與這種修法平均人數的正常取樣,平均每十人當中有:五位是女衆,叁位是比丘,叁位是男居士。)

  (第一個學生是一位比丘,練習毗婆奢那修法已經一個月左右。)

  阿姜念:你如何知道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

  學 生:我只是用心知道。

  阿姜念:你說的「用心」知道是什麼意思?

  學 生:我知道我坐的樣子是坐的色身,我走的樣子是走的色身。

  阿姜念: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是用眼睛看到的嗎?

  學 生:眼睛只能見到顔色或形狀,而不能見到坐的色身等等。但心能了知坐的色身等。

  阿姜念:當你知道坐的色身,你是用想象的或者其它方式?

  學 生:我是用覺照得知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想象或覺照——他們是同或異?

  學 生:想象是在心中一再重複告訴自己是坐的色身。但,覺照的方式是知道坐的樣子即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對。

  (隔天)

  阿姜念:從你來這裏修到現在,覺得怎樣?

  學 生:我似乎無法持續觀照身心。

  阿姜念:能否持續觀照身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記住,你是否以正確的方式修行。不要去想結果,如果你有正確的因,自然就會有正確的果。修行正確與否取決于你對修法是否有正確的了解。如果你有正確的了解你會知道什麼是「覺照」。不了解什麼是「覺照」就不知道怎麼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預防煩惱,你就沒有正確地如理作意。如果你不如理作意你就不知道如何預防煩惱。

  你修的時候那一樣觀察較多,是身或心?

  學 生:身,走的色身。

  阿姜念:爲什麼?

  學 生:因爲走的色身比較容易觀照。它比較大,比其它姿勢更容易得力。

  阿姜念:你想用走來觀照是因爲對你較容易得力?

  學 生:有時是,有時並非如此。

  阿姜念:如果你用走的色身來觀照是其它理由(而非治苦的話),這說明你喜歡走的色身,你已經不是在修毗婆奢那了。告訴你要用行、住、坐、臥四種姿勢來修毗婆奢那,你知道爲什麼嗎?

  學 生:清楚明了這四種姿勢,並知道是苦迫使色身改變姿勢的。

  阿姜念:當你改變姿勢的時候你怎麼知道你是否正確地如理作意了呢?

  學 生:我必須知道舊的姿勢是苦,而且是身苦迫使色身改變姿勢的。

  阿姜念:當你坐或走的時候,你知道你爲什麼坐或走嗎?

  學 生:是爲了改變姿勢來治苦。

  阿姜念:對,你的觀念正確。走,不是爲了樂趣,爲了見法或是因爲走的姿勢較易得力,這些都不對。如果你的知見錯誤,你就不可能證得涅槃。錯誤的修法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結果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特別觀照改變姿勢的時候,你必須清楚改變姿勢是爲了治苦。你越能體會到爲什麼改變姿勢,就越得力于毗婆奢那的修法。知道改變姿勢的原因能幫助你了解「苦」。你越了解苦,就會越想滅苦——除去對身心(五蘊)的執著。

  你想從走的姿勢當中見法嗎?

  學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從走的姿勢當中見到什麼樣的法?

  學 生:當我走的時候,我覺得走的姿勢較其它姿勢容易得力,我知道是苦迫使色身去走,但我也覺得我想要走。

  阿姜念:用貪念走路是不能防止煩惱的,這樣子煩惱會步步跟隨著你。如果你認爲走路會帶給你好處的話,你是不可能見到法的。我說要從走當中見到法的道理是你必須知道走的色身是苦、無常、不實在的,而苦的感受是無法控製的。但是你還沒走以前就已經沒有正確地如理作意了,你認爲走是好的,是實在的,因此煩惱早已潛伏在走路之中而障礙你見道了。因此如理作意對毗婆奢那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隔天)

  阿姜念:現在,你已經了解修法了。你相信行、住、坐、臥四種姿勢能讓你知道苦谛的道理嗎?

  學 生:是的,因爲苦谛隱藏于每一種姿勢當中,苦總是會産生的。而這種痛苦迫使色身改變姿勢。

  (另一天)

  阿姜念:你有妄想嗎?

  學 生:常打妄想。有時妄想很多,有時較少。

  阿姜念:你知道爲什麼會有妄想嗎?

  學 生:不知道。

  阿姜念:因爲在你打妄想的時候,你早已經偏離了當下了,你早已經沒有覺照力了。因此當下你失去了對身心的覺照力時,就打起妄想來了。

  學 生:當我打妄想的時候,我怎麼回到當下?

  阿姜念:你要知道打妄想的是「心」而非「你」。妄想也是法,你不喜歡妄想對不對?

  學 生:對。

  阿姜念:你的知見錯誤,因爲如果你知道妄想對你是有好處的。當你知道妄想的時候,你就知道已經偏離了當下,可以再回來觀照身或心。你想讓心保持對坐的色身能觀照久一點對不對?

  學 生:是的。

  阿姜念:妄想是身還是心?

  學 生:妄想是心。

  阿姜念:當你知道妄想是心的時候,知道了就好,不要再繼續去觀照妄想心,因爲心是非常微細的,對初學者不容易觀照。當你知道打妄想的時候,不要停下來去分析它。趕緊回到當下觀照坐的色身——如果妄想太強的時候就改變修的姿勢。

  你想要讓妄想消失嗎?

  學 生:是的,因爲妄想不易察覺得到。它不像四種姿勢那麼容易察覺。

  阿姜念:是的,心是微細的,初學者不容易起觀照。因爲初學者正念、正知都很弱,所以常常打妄想。如果正念、正知保持在當下,你就不會打妄想了。你要提升對身心的覺照力,那就是當下了。你必須知道正念、正知的特質(注1),因爲當你偏離了當下,就可以清楚地覺照到,並馬上回到當下。如果你因爲常打妄想而感到懊惱的話,你將會因此而打更多的妄想。你想要讓妄想消失,但它並不會消失﹔因爲,你不喜歡妄想,而這種摻雜厭惡心理的妄想會成爲另一個妄想的助緣。不知道妄想也是心,會讓我們對妄想産生厭惡,而這種厭惡的心理卻會使我們無法回到當下。

  (注1:正念知道姿勢而正知知道這是坐的色身。)

  (另一天,初學者。在家男衆)

  阿姜念:你如何觀照坐的色身?

  學 生:我是從頭觀照到腳再從腳觀照到頭。

  阿姜念:你這樣修已經幾天了?

  學 生:六天了。

  阿姜念:誰教你這樣修的?你知道這是毗婆奢那的修法嗎?

  學 生:我在別的地方學到這種修法,而這裏的老師也告訴我,因爲我只能待在這裏十天,幹脆就照這樣修算了。

  阿姜念:這是錯誤的修法。你用錯誤的方式觀照坐的色身。因爲你坐的樣子就是坐的色身。只要注意去觀照你坐的任何姿勢,而站的時候,知道站的樣子,走的時候知道走的樣子,躺的時候,知道躺的樣子。最重要的是你要對你觀察的任何一種姿勢有覺照力。把「我在坐」的觀念變成「坐的色身」,這樣可以改變你對「我在坐」的我見。所以不管你坐的時候是什麼姿勢,只管看著它。不要用一些不尋常的姿勢走路或打坐,如果你那樣做的話,你的心早已經遠離了中道法,因爲你是用貪染心在做。

  (另一位在家男衆)

  阿姜念:你修得怎樣?

  學 生:當我觀照坐的色身時,曾經看到佛的影像非常清晰甚至現在還清清楚楚映在我的心中。

  阿姜念:你是來修毗婆奢那的,你知道毗婆奢那的修法嗎?

  學 生:毗婆奢那是去觀察身、心是苦、無常、無我的。

  阿姜念:你見到佛像的這種修法,是毗婆奢那嗎?

  學 生:不是。

  阿姜念:你喜歡像這樣子看到佛像嗎?

  學 生:是的,我感到法喜。我從來沒有看到像這樣的事物。

  阿姜念:你所看到的是從定産生的幻像。當心偏離了身心的所緣和覺照力沒有保持在當下的時候,就會産生定,你會看到天堂、地獄等等的幻像現在你面前。當這些現象産生的時候,你必須改變你的所緣以減少定的現象:如從坐姿變到走的姿勢或改成觀照心在聽,這樣就可以減少定的現象,你要提升對當下的覺照力注意你爲何會偏離當下,如果你知道原因(定),你就能夠再回到當下。

  (另一位在家男衆)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學 生:這次比上次好,但我覺得不太舒服,因此有些障礙,心生掉舉,妄想較多。

  阿姜念:你認爲掉舉是你的敵人嗎?是不是掉舉使你的心不得安甯?

  學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讓你的心保持平靜嗎?

  學 生:是的。

  阿姜念:你想讓你的心平靜。你知道這個觀念對還錯?

  學 生:不對。

  阿姜念:是啊!你的知見不對啊!你來修四念處是想得到定還是慧?

  學 生:想得到智慧。

  阿姜念:那你爲什麼想讓你的心平靜呢?

  學 生:現在我知道我的觀念錯了。

  阿姜念:如果你知道你的觀念不對,那…

《身念處禅觀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