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新加坡、香港佛教參訪記
(1994年7月25日)
1994年7月,四川省宗教局組織了四川部分僧尼和居士到泰國、新加坡、香港旅遊參觀,這是四川省佛教徒集體出國參觀的首次。名稱是“中國四川省佛教參訪團”,人數是僧尼20人、居士和各地區幹部20人,共計40人。由省宗教局黃勇副處長、省佛教協會辦公室鄧忠貴主任帶隊,惟賢任團長,海山、清德任副團長,大恩任秘書長,竺霞任顧問。
出發前一天,即7月4日上午9時,省宗教局在省佛協會議室召開了一次會議,由副處長黃勇主持,副局長余孝恒發言。他說:“大家要明確這次參訪的目標,主要是開闊眼界,廣結法緣,增進友誼,了解當地佛教徒如何爲社會作貢獻,爲四川社會經濟建設和繁榮打好基礎,作好探索。對宗教界開展自養事業,學習一些好的經驗,作爲參考。”
會上,省宗教局趙立民副處長、四川省出國旅遊服務中心楊治國經理都發了言。
參訪團于7月5日乘飛機到廣州,7月6日乘火車到九龍,再乘飛機到泰國。在泰國停留6天。7月12日離開曼谷,乘飛機赴新加坡,當天進行參訪。7月13日中午乘飛機返曼谷,轉機赴香港。在香港停留3天,于17日乘火車返廣州。18日我和重慶市宗教局副局長奚正訓,華岩寺心月、朗平,達縣德化寺傳福同乘飛機到重慶,其他團員飛返成都。
在旅遊的14天中,我們共參觀了寺廟9處,名勝風景區15處。以下爲簡要的敘述。
一、在泰國
泰國住宿地:曼谷查麗娜大酒店,作我們導遊的是泰國好時刻國際集團公司的歐陽生先生。他是一個佛教徒,在中國曾旅居多年,熟悉漢語,善言辭,聲音響亮。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面積51萬3千平方公裏,人口6,000多萬,99%以上都信仰佛教,有寺廟3萬1千座,僧衆40萬人。在僧王領導下,有叁大宗系,即泰宗系、華宗系、越宗系,各系均有宗長。泰國佛教屬上座部,繼承了小乘佛教傳統,保持了原始的僧侶生活,即不積蓄金銀、不舉火炊食,實行乞食製,由在家居士供養和維持寺廟。由于有僧王的領導,有政府和居士的護持,寺廟管理井然有條,有關文化教育慈善福利事業,大力興辦,卓有成績。名義上是小乘,實質上所履行的是弘法利生的大乘事業。
泰國人民因受佛法熏陶,心地善良、行動文靜,對人和藹,我們無論上下飛機、火車、輪船,或在賓館,都不斷有面帶微笑、雙手合掌的人們向我們表示敬意。
泰國青年必須先進寺院受教育,僧侶即教師,教以樹立做人的品德。泰國的商業,也發揚佛教思想,保持職業道德,既爲經濟發揮效益,也産生爲人群服務的社會效益。
(一)第一天的參觀
7月7日,第一天,參觀了四處,因爲時間緊促,只能說是走馬觀花。
1.水上人家:在泰國的湄南河乘舟,行舟不遠,發現兩岸房屋林立,都是水上人家和市場。在水中用木料或磚石建房,我生平還是第一次看見。其中有居民點,也有商業場。在靠近岸邊不斷發現有小型的寺廟和佛塔。還有運載百貨商品和食品的小舟,在河中往來穿梭,供居民選購。宛若一座水上城市,別有情趣。這條河流,可能由于堵塞、淤積關系,很長一段均系黑色的汙水,我很爲居民的飲食生活擔憂,泰國政府有關部門應爲排汙、疏通河流方面作出努力。
2.鄭皇廟:相傳爲泰國曆史上鄭皇所建,廟中有鄭皇的陵墓。除殿堂外,還有若幹佛塔,其中一塔高74米,工程龐大。這兒純屬旅遊區,無僧人,遊客很多。
3.皇宮陳列館:館內陳列有泰國曆代帝王和皇室成員的肖像,國王的衣服和佩帶的胸章,將軍及武士們的武器,從曆史到現代的貨幣(包括貝殼、銀錠、紙幣等)。另外,還有皇室供奉的金鑄大小佛像和佛塔。
4.玉佛寺:此寺距陳列館不遠,系皇家寺院,寺廟建設金碧輝煌,殿堂之間建立若幹大小寶塔,從塔尖到塔基,塔的四壁,均系金箔珠寶合成,閃閃發光。殿堂、牆壁、刻工精細,有各種花紋圖案,柱頭刻有蓮花、龍、鳳、獅子等形。玉佛殿正中,供奉玉佛,莊嚴妙好,坐在黃金珠寶鑲嵌成的佛龛內。兩壁爲菩薩和天人像。殿堂面積宏廣,可容千余人,瞻仰朝禮者先于殿門外階梯下,脫鞋入殿,禮畢盤膝而坐,寂然無聲,似進入聖潔莊嚴的佛土。
在殿堂和走道間偶爾發現穿有黃色僧裝、赤足或踏拖鞋的比丘,無法通語言,便以相視微笑做溝通。
晚間在賓館,有泰國盤古銀行兼外事顧問林洪先生來訪(系經國內住重慶的新港環境藝術有限公司謝北甯總經理介紹),歡談約一小時。據談:今年12月5日爲泰國國王誕辰,他已請求國王批准、並征得中國政府的同意,屆時將去中國陝西西安法門寺,迎奉佛指舍利到泰國王宮供養,由中國和泰國政府派飛機護送和迎接,必有一番盛況。
(二)普門報恩寺、臥佛寺
7月8日,第二天,上午參觀了普門報恩寺,下午是臥佛寺。
1.普門報恩寺:該寺建成不過40多年,有大雄殿、觀音殿、祖師殿、客堂、齋堂等,建築非常莊嚴精美,現有僧衆30多人。住持仁得法師,約60多歲,慈和文靜,系泰國國王禦封的華宗系系長。
華宗系自十九世紀華僧續行法師到泰國建寺,傳承已100多年,仁得法師爲第7代。
我們20位僧衆和幾位隨行居士先在大殿繞佛叁匝,次頂禮叁拜,盤腿而坐念心經,唱回向偈,唱畢禮佛,這時仁得法師已到大殿來迎候了。大家給他送禮並一起合影。仁得法師引我們到客廳,他先致歡迎詞,我代表參訪團致辭介紹中國佛教落實宗教政策後的現況和本團參訪意願。接著他與來訪的法師交談,在問答中,氣氛始終是融洽的。
仁得法師的談話,綜合起來有四個要點:
第一,培養僧才要以養成正見、正信爲主。
第二,寺廟管理,以德行維持道風,使大衆能持戒、注重四威儀、並以和合團結爲主。
第叁,不宜多修廟、將力量放在培養僧才上、使得後繼有人,這事相當重要。
第四,請奉勸中國的僧衆師父們,不要只想到外國修廟、弘法。青年深造可挑選英才出外留學,但弘法應重視國內,都跑出國,國內弘法利生事業誰來做?
仁得法師還說:“學佛非求福,佛自心中得,莫向心外求。”
這些談話都體現了仁得法師修養很高,見地不尋常。
仁得法師陪伴我們用午齋,飯畢稍休息,我們告辭,仁得法師又和侍者親自送我們出山門,一直等到我們上車才回寺。同行的導遊歐陽生先生說:“仁得法師對你們這種優待,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2.臥佛寺:本寺主殿有臥佛殿、大雄殿、大小佛塔林立。
臥佛:即釋迦佛的涅槃像,長45米,高15米,足寬大約5米,足心刻千輻輪像,很精細。在臥佛兩側,塑有若幹比丘、菩薩、國王、天人等立像,現沈默悲痛狀。
據介紹,在修建時先造臥佛像,以後才修殿堂,曆時兩個王朝,全寺有佛塔99座,正中排列有四座高塔,周圍配有中小型塔,整齊美觀。
傍晚乘車回賓館,觀看曼谷市容,只見街道清潔,樹木青翠,高樓聳立。汽車穿梭如流水(據說曼谷就有200萬輛汽車)。還沒有發現自行車、叁輪車,個人乘坐的只有摩托車。街道行人無擁擠、喧鬧現象,無乞討臥街的人。商場繁華,燈光耀眼。
高樓爲四方型建築,四壁門室均鑲著綠色玻璃,頂有方型、圓型、叁角型等,樓高一般爲十多層、最高達28層。
(叁)從曼谷到巴提雅
巴提雅系南中國海畔的一座城市,距泰京曼谷約200公裏。7月9日在途中,先後參觀了珠寶中心和毒蛇研究中心。
泰國以盛産珠寶譽名,在珠寶中心我們看到了電視介紹,了解了珠寶産生的曆史和開采經過。接著參觀了珠寶品種製作室及成品經售室,所占房屋很寬,各種用黃金鑲珠寶的成品(戒指、項鏈、手镯、手表)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毒蛇中心飼養了大小毒蛇上千條,我們先看園中的毒蛇表演,持蛇人演出各種動作,把蛇當成玩物,蛇也非常馴服,令人驚歎。一所成品經售處就有利用蛇的髒腑製成的藥品,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經售人員正向遊客宣傳和出售。晚上我們住在巴提雅金沙灘酒店。
(四)遊南中國海登珊瑚島
7月10日上午9時,從海邊先坐小木船劃到遊船邊,再登上大的遊船赴珊瑚島。海水碧綠,波濤洶湧,船行其中隨波上下,有時海水浪花飄濕衣裳,在驚濤中保持穩定,別有風趣。
近珊瑚島,此島形似珊瑚,遠望如一巨人仰臥海上,島上樹木蔥籠,沿岸邊一帶約近千戶人家,其中有出售旅遊品的許多商攤,有供給飲料和食品的食堂。
島畔的沙灘一片銀白色,細軟如面粉,本地人稱爲面粉灘。同行的團員中有的抓一小撮沙,有的拾貝殼,裝在袋中作爲紀念。
在島上用午餐後,乘船返回巴提雅。途中在東巴樂園觀看泰國曆史歌舞和大象表演。大象表演有象鼻卷人、象背載人舞蹈、象按摩、吹口琴、從人體踏過、向觀衆敬禮等。
我對象的感覺是:象能負重、行步穩慎、動作不粗暴、性情平和。佛教以龍象譬喻弘法利生的人才,確有道理。
晚遊巴提雅夜市,此地因在海邊,商業比較發達,行人熙熙攘攘,商店很多,燈火輝煌,尚未發現歌舞廳,婦女穿著樸素。
附詩四首
1.船遊海心
萬頃波濤連碧天,乘風破浪馳飛船;
心胸浩渺履空際,穩坐如登金色蓮。
2.望珊瑚島
一帶青蔥露小山,珊瑚島上別有天;
宛似巨人仰天嘯,清風浩蕩響塵寰。
3.海灘即景
銀白如棉是沙灘,新屋密立有千問;
瞬忘身在塵勞境,碧水清波湧仙山。
4.登珊瑚島
浪花飛濺濕衣裳,滌塵息慮頓清涼;
何期今踏銀沙地,微妙難思意味長。
(五)鳄魚園、金佛寺
7月21日由巴提雅城返曼谷。途中先後參觀了鳄魚園、皮革中心、金佛寺。
1.鳄魚園:園內面積很廣,修有大小若幹水池,池內養有不下…
《泰國、新加坡、香港佛教參訪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