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泰國、新加坡、香港佛教參訪記▪P2

  ..續本文上一頁萬頭的大小鳄魚。小的僅有幾個月,大的有60多歲,其中最大的一條爲鳄魚王。

  園內格局精致美觀,亭閣、欄杆、園廊、水池、花徑配套,清潔整齊。園內有各種禽鳥走獸,有鹦鹉、孔雀、小黃雀、獅子、老虎、黑熊等。

  在一所可容千人以上的廣場內,我們看了鳄魚表演。表演者系一青年,著黃色汗衣、短褲。他先向四方觀衆行合掌禮,隨後在四邊水池中用特製的金屬挑出四條鳄魚,鳄魚最初張牙舞爪,都被青年製服了,馴伏在地上。接著青年舉起一條鳄魚,表演騎魚背,伸頭在張開的魚嘴內,魚的前爪向觀衆舉爪行禮等動作,觀衆們均拍手叫好。

  2.金佛寺:大殿供有純金鑄成的佛像、重1萬1千斤,大殿面積不寬,僅能容30余人。另有兩偏殿,供的坐像,善男信女們貼滿金箔(表示供養恭敬),不知系何聖像。

  泰國的佛寺,敬禮者僅持叁支香,插上香爐。不點燭、不燒帛,不燃鞭炮,這對于保證寺廟安全,防止空氣汙染,是很好的措施。

  寺有僧衆百余人,辦有佛學院。在講堂中坐有青年僧48人,正在聽教師講課。後排的十多名學僧見我們到來,都微笑點頭,表示歡迎。

  寺內流通處出售中小型金佛,另有門票、功德金收入,每日朝禮,旅遊者很多、收入也頗多。據說收入除自給自養外,寺僧還辦了一所中學,一所小學,均爲義務教育,不收學費,對社會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在曼谷距皇宮不遠,汽車經過一條街道,導遊先生指著這條街道說:“這是皇上的土地,由皇家租給商業者修建房屋,每年的租金收入都用來救濟貧民,使貧民不受饑寒。皇上是仁慈的,人民忠心擁護,我也是擁護的。”

  晚宿賓館,閱泰國華僑辦的《中華日報》記載:國內華南六省水災,損失慘重,在泰華僑募捐救濟。泰京華人組織的《報德善堂》發起捐獻大米1萬包,送回祖國。又有泰國木蘭縣華僑捐獻了泰幣2萬5千铢(相當人民幣一萬多元)。華僑熱愛祖國,關心同胞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

  二、在新加坡

  7月12日上午9:40,離開曼谷,乘飛機赴新加坡。機爲大型客機,可容500余人,飛行非常平穩。服務員對我們很客氣,特爲准備素餐。11:40抵新加坡,住貴都賓館。

  (一)新島風光

  新加坡面積600多平方公裏,人口298萬人。

  國家雖小,但卻清潔美觀、處處綠化、林蔭夾道,被人稱爲世界公園。據導遊洪慶陵先生介紹:新加坡的社會秩序良好,70%的居民爲華僑,前總理李光耀即是提倡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既提倡倫理道德,又厲行法治。在新加坡,不准隨地吐痰,亂丟瓜皮廢物、違者罰款。在公共場所吸煙,要罰款或拘留勞動。破壞公物,要處以鞭笞(即打屁股),貪汙受賄判處徒刑或死刑,執法是極嚴格的。各處都有便衣警察在監督。煙稅很重,將來要全國禁煙。

  在新加坡,人民的住宅、醫療是有保障的。政府有關部門在勞動者的月薪中扣除公積金,滿60歲即有固定住宅,有病治療不繳費。

  抵新加坡後,稍事休息,我們就抓緊時間參觀。從中午到晚上共參觀了五處:

  1.光明山普覺寺:由新加坡原總理李光耀護持宏船法師創建。有叁層殿堂,即大雄殿、觀音殿、銅佛殿。銅佛高約叁丈多,殿堂面積約900平方米,寬敞莊嚴。大殿四邊均建有長廊,長廊盡頭處爲亭閣,設有講堂,兩旁分別爲客堂和僧房,還有閱經室,其中有許多結緣的佛書,參觀者可以自由選閱或帶走。

  宏船法師圓寂後,演培法師曾擔任主持,現任主持爲隆根法師,這天因事離寺未遇。

  在寺中,遇原藉福州的廣儀法師、年近80,據他說已住新加坡40多年。聽說我們來自中國很高興,陪著我們參觀。他介紹:新加坡有80多座寺廟,僧尼150多人。

  2.植物園:面積不大,有茂密的棕榈樹、百壽蘭花(新加坡國花),另有品種甚多的奇花異卉。

  3.花柏山:離平地高不過l42米,樹木茂盛。登山頂,可俯視新加坡全城,並遙觀對面隱約中的島嶼,即蘇門答臘和印尼一部分海島。

  4.海底世界:從花柏山腳乘單軌火車,約一刻鍾,經過馬六甲海峽邊沿即到海底世界。這是利用沿海地形,用人工鑿成的奇境。人行其中如在海底水晶宮。頂上與兩旁,透過厚玻璃可看到各種遊泳自得的魚類,蛇魚、蝙蝠魚、蛙魚、兔兒魚、燕子魚、人形魚等。光怪陸離,美不勝收。

  5.水上表演:利用水力噴射、配以聲波、光波,形成各種圖案,五光十色,隨著不同的音響,一幕一幕的出現,在夜景中,異常美觀。

  晚上回到賓館,與福慧講堂演培法師電話聯系,他欣然同意于13日早上8時到賓館會晤。

  (二)會晤演培法師

  7月13日,早飯後8時正,演培法師乘車來到賓館。闊別五十多年,一朝在異國相逢,既高興,又傷感。同行的漢院同學竺霞、大果、以及其他師父都一一見面,互贈禮品,我介紹隨行幹部黃勇、奚正訓、鄧忠貴、楊國品等十多人與他見面。

  演培法師笑著說:“大家相貌都變了,假若在路上相遇,會都不認識呢。”

  我告訴他:缙雲山已修建了太虛大師、正果法師的兩座塔,今年初重慶市和北碚區政府已表示將缙雲山寺廟房屋交還佛教。他聽著微笑說:“能實現就好了。”

  演培法師詢問了我居住的慈雲寺近況,還有貴州慧海,上海師範大學張志哲教授及所編《佛教人名大辭典》情況,我都一一告知。

  演培法師對我說:“我們同學時,你還很小,不到二十歲,現在都老了。但你精神還不錯,身體挺硬的,值得高興。”

  我請他回大陸看看,他說:“我現在腿不方便。”

  大家攀談了將近一小時,我們因忙著赴飛機場,又分手了。他站在公路旁,目送我們上車,連連合十,才乘車回去。

  在新加坡,導遊洪慶陵曾向我們說:“海外華僑是熱愛祖國的,希望祖國發達昌盛,我們的腰杆都硬些,不受人欺負,過去馬來西亞曾經排華,現在就不敢了。”又說:“華僑在海外艱苦創業,對所住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苦幹實幹,二十年後就是一條好漢”。這是華僑的豪言壯語,也發揚了炎黃子孫的精神。”

  與演培法師分手後,在赴機場途中,我們參觀了出售中藥成品和金玉飾品的兩個商店。10:30抵機場,辦好手續,12:10起飛,14:10到曼谷,再轉機赴香港。17:40起飛,19:40抵香港,住九龍的龍堡國際賓館,迎接我們的導遊名叫林賽玉小姐。

  這時已是萬家燈火了。

  叁、在香港

  據導遊林賽玉小姐介紹:香港面積600多平方公裏,人口600多萬,信仰宗教是自由的,以佛教徒最多。根據中英協定,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這是全體同胞的希望。

  我們從7月14日起,到16日止,開始參觀景點。

  (一)十四日參觀的景點有:

  1.太平山:距平地約1,700英尺,有茂林修竹,是繁華城市中的清幽地。登山頂可平眺九龍市容及飛機場。

  2.淺水灣:濱臨海邊,倚山坡和海灘修建的亭閣很多,塑有佛菩薩,福、祿、壽、喜等神像,配以獅、象、龍、兔、龜等靈獸之像。其中觀音菩薩像最高大莊嚴。此處彙神佛于一體,滿足參觀者求福的願望。

  3.海洋公園:有水上各種遊戲,鳄魚表演等。

  由九龍去香港,往返乘車經過海底隧道,這一隧道的工程是很大的,據說約兩公裏。

  晚上6點後,在海邊“香港明珠”遊船上晚餐,船在移動中觀賞夜景,海水蕩漾,暮色籠罩著隱伏的大嶼山,海岸高屋林立,萬家燈火,遊人如織,別有風光。

  15日上午,參觀大嶼山寶蓮寺天壇大佛。

  大嶼山風景秀麗,山坳重疊、地勢崎岖,蒼松翠柏,景色宜人。汽車行近寶蓮寺,遠望大佛,在雲霧飄渺之中。

  到達寶蓮寺,該寺智常、雲峰二青年法師接待了我們,引導我們參觀殿堂和大佛。住持原爲聖一法師,現爲初慧法師,均不在寺中。寺中設有素食部、流通處,寶蓮寺以其收入資助了一所中學、六所小學。距寺不遠,有蓮池寺,兩寺有僧尼50多人。

  大佛坐落在木魚峰上,高33米,重250公噸,蓮座的蓮花有20瓣,每瓣約一噸重,施資者每瓣蓮花刻有姓名,一人施淨資100萬,20人即爲2,000萬,大佛全身的造成,共耗資6,000多萬元。

  蓮花底座共分叁層,第一層爲功德堂,主要用于存放施主的骨灰盒和刻碑留名。第二層爲展覽廳,中間供奉由斯裏蘭卡運來的佛陀舍利。第叁層爲紀念堂。佛像的藝術形象極高,莊嚴安詳、慈顔微笑,坐南朝北,似在雲際中俯視世界,關懷衆生。

  佛像于1981年動土開工,l989年12月全部竣工,l993年12月29日舉行開光典禮,僧尼居士、來賓共5萬余人參加。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參加,在典禮大會上致詞稱贊這尊大佛的塑造是:“第一是發心偉大,第二是藝術偉大,第叁是技術偉大。”真實不虛。

  中午在寶蓮寺素食廳用餐,邊吃邊看拍攝製造大佛像的前後過程的電視錄像,非常感動。

  午餐後,離開寶蓮寺乘車下山,再乘海輪返香港。抵香港中環上岸,與奚正訓局長先赴閣麟街,訪問老居士黃偉傑及其妹黃藻(原籍重慶)。接著又到威靈街訪問園玄學院秘書鄧雲生先生。經鄧與園玄學院電話聯系,該院負責人歡迎我們于明日去參觀。

  (二)園玄學院

  7月6日上午10點,香港道教聯合會總幹事吳連滋到賓館陪我們去園玄學院(全團一部分去該院,另一部分去香港菩提學會)。

  園玄學院離九龍不遠,在新界的荃灣。該院地勢幽靜,在兩山合抱之中,林木茂盛,山青水秀,于其中建立殿堂亭閣,異常幽美。

  該院趙鎮東主席和鄧雲生秘書在院門迎接我們,大家在客廳座談後參觀了該學院。

  該院系道教創辦,實際是一所講叁教合一的慈善團體。據趙鎮東解釋:園,代表佛教;玄,代表道教;學,代表儒教,他們認爲:叁教是一家,殊途而同歸,提倡慈善道德是一致的。該院修建有叁聖大殿(供奉釋迦、老子、孔子),六十甲子神殿,講經堂、藏經閣等。藏經閣陳列有佛藏、道藏、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庫全書,另有大量的曆史和文學書籍、搜羅豐富,許多已是大陸沒有的絕本,令我們歎爲觀止。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趙鎮東帶領一部分信徒就在此處開辟,披荊斬棘,艱苦奮鬥,經曆四十多年,才成爲現在的規模,來之不易,精神可佩。

  據吳連滋介紹,趙鎮東多年讀誦《金剛經》,有心得體會,並有感應。

  園玄學院下設幼兒園,小學兩所、中學一所,還有養老院、醫療所。第叁産業是“聯豐祥有限公司”、“園玄素食館有限公司”,組織有董事會,各部有專人負責,職工90多人,據說系采取“金字塔”的組織形式,嚴密而有條不紊。每月收入港幣約300多萬元,開支l00多萬元,除部分積累外,大量用于文化慈善,赈災救貧等工作。

  佛、道、儒叁教的法事活動據說均由各教的專人負責。每年夏末(農曆七月初一到十五日)都要辦盂蘭盆法會,超度祖先,施濟亡魂。去年參加法會的信徒每天人流不斷,約40多萬人。

  據介紹香港現有100多道觀,近年來由于出家學道的人減少,受社會風氣影響,道教接班人也存在著青黃不接的現象。

  午餐時在席間不斷談話,互談有關寺觀建設,培養人才等問題,賓主之間很融洽。下午二時吳連滋總幹事親送我們回到龍堡賓館。

  據參觀菩提學會的海山法師等講:該會的建築系一座八層洋樓,住有僧衆和居士。該會負責人永惺法師說:大陸佛學院辦得成效不大,應該重視信行品德,威儀嚴肅。佛學院應編寫教材,由初級到研究班,辦4個4年製,共16年,才能培養出可靠的人才。我認爲這意見,值得參考。

  附詩四首

  

  1.晤演培法師

  佛國旅遊訪耆賢,新島喜逢本宿緣;

  不盡滄桑話難盡,共期大法濟時艱。

  2.香港太平山遠眺

  如林新屋矗九天,醉舞狂歌迷眼前;

  帝國豪華瞬成夢,明珠燦爛在東邊。

  3.淺水灣觀音聖像前感

  七十年來遭遇奇,至今堅信有前知;

  觀音靈感難思議,碧海悲心映太虛;

  4.頌天壇大佛

  大佛臨空慈顔開,瑞雲霭霭坐蓮臺;

  九州萬國祥光照,一掃戰氛和平來。

  

  四、小結參訪感受

  7月17日午後二時,我們從香港乘火車返廣州,住宿福利華賓館。晚上,全體團員開會對此次參訪作了總結。18日全團分兩批乘飛機回到重慶與成都。

  我此次參訪的感受:

  (一)自解放以來,四川僧衆集體出國參訪這是第一次。這是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促成,深深感謝四川省宗教局的倡導和組織。

  (二)東南亞各國以信仰佛教爲主,尤其是泰國,以佛教爲國教。新加坡華人多數信佛。他們受佛法熏陶,品質善良,舉止言談,文靜和藹,社會風氣良好而安定。

  (叁)泰國、新加坡城市建設較好、街道整齊,注重清潔衛生,處處有花木,空氣清新。人民穿著樸素,精神煥發。

  (四)寺廟的建築精工細致,堅固美觀,雄偉莊嚴,信仰者奉獻了廣大人力和財力,體現了布施供養的精神。

  (五)寺廟管理有方,保持道風,僧像僧、廟像廟,還重視教理研究,在寺內外,都能施行佛化教育。泰國普門報恩寺仁得法師的談話,發人深省。

  (六)泰國名義上是小乘佛教,實際上佛教僧徒舉辦了許多文化教育、慈善福利事業。其他如新加坡、香港也是如此。這就是大乘的人間佛教思想,已經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七)香港道教協會創辦的園玄學院,很有規模,實力雄厚。主持人趙鎮東數十年的奮鬥、取得成績,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學習。

  最後要提的,我們參訪的地區也發現存在著問題(包括佛教的、社會的),但我們的目的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較爲實際,故對此從略。

  

《泰國、新加坡、香港佛教參訪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赴美參訪概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