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不成,現在完成了,這部經與東土有緣,與大乘根器的人有緣。法師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就沒再翻譯其它經典了,之後不久就圓寂了。
我們曉得民間流傳有一部小說叫《西遊記》。《西遊記》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現在,已傳譯到國外,譯本也很多。《西遊記》裏的人物主要有唐叁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這部《西遊記》流傳到民間,千百年來脍炙人口,電影、戲劇都時常在上演。其中“唐叁藏”的原型其實就是“玄奘法師”。
《西遊記》雖然是神話小說,但這中間也很有意義,其中有許多譬喻體現了佛法的思想。如以孫悟空譬喻玄奘法師的心,豬八戒、沙悟淨就譬喻玄奘法師到西天在求法中間的辛苦勞動,他的手和腳不斷勞動。孫悟空神通廣大,一個筋鬥雲就是十萬八千裏,在花果山聚衆爲王,憑他的神通上鬧天宮,下鬧地府,大海裏面鬧龍王宮,到處搗亂。誰才能收拾住他呢?第一個就是如來佛祖,第二個就是觀世音菩薩。他的筋鬥雲翻不過如來的手掌心,被如來的手掌翻過來把他壓在五指山下。後來,因爲唐太宗遊地獄以後,派遣唐僧玄奘法師到西方求經。觀音菩薩爲了保護唐僧才從五指山下把孫悟空放出來,並給他提了一個條件,叫他保護唐僧。但觀音菩薩又怕孫悟空不聽話,就送給唐僧一頂花帽兒,教了他一個“緊箍咒”。當唐僧把花帽兒一拿出來,孫悟空看到很高興,趕緊戴上。猴子喜歡花帽子,就像我們世間很多人都喜歡戴高帽子一樣。花帽子一戴上就取不下來,一調皮,玄奘法師就念“緊箍咒”,他就痛得在地上打滾兒,只有求饒。這就是一個譬喻。
書中寫到唐僧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八十一個難關都是靠孫悟空保護過去的。這又是一種譬喻。心,必須要調伏,靠什麼調伏呢?在佛家講,必須要具足正見,要有般若慧。唐僧念的“緊箍咒”是什麼呢?就是般若心經。
我們在玄奘法師的傳記裏(《大唐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看到,玄奘法師能夠從中國到印度學法,一共十七年。他是靠什麼支撐的呢?首先是靠他的艱苦努力,他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有戰勝困難的決心。他在路上發誓:“不求得正法,誓不東歸一步!”不東歸一步,連東方都不回頭望一下,決心很大。這種精神就是般若精神,也是具備正見的精神。以般若調伏內心,以般若克服困難,降伏惡魔。般若不但可以調伏內心的魔,也可以調伏外面的魔——天魔。所以,玄奘法師在印度取經成功,首先是靠他堅強的意志、偉大的願力。那麼同時靠的還有兩個法寶,一個就是般若心經,二個是觀音菩薩的聖號。般若心經、觀音聖號就是他求得正法並成就偉大譯業的動力源泉。
玄奘法師出家的時候只有十叁歲。當時朝廷對于剃度僧人出家要求很嚴格,要進行考核,他由于歲數太小,條件不合。後因他年齡雖小,但特別聰明,相貌也莊嚴,考官就破格錄取了他,允許他出家。他是在成都大慈寺受的戒。出家以後,他勤于學習,刻苦求法。當時,中國翻譯的經典(從叁國、魏、晉、南北朝以後,翻譯了大批的經典)不完備,有一些經文和解釋的文字還有出入。玄奘法師在江南、江北乃至到四川學習大小乘經典,當時所翻譯的經典基本上是學完了的,但他不滿意,因爲經典太少了,而且在解釋方面有些出入,他就想到印度求法。
據曆史記載,他到印度並不是唐太宗派他去的,而是偷渡出去的,在路上可以說曆盡千辛萬苦。同他去的最初有十幾個人,後來其余的人病的病、走的走,只剩下他一個人萬裏孤征,但他不灰心。一路上跟著他的就是一匹馬,但馬要吃草飲水。有一次經過沙漠地帶,缺乏草和水,這時人馬都很疲憊、饑餓,當天晚上不能支持,就倒在地上,迷糊之際到天要亮了,聽到空中說話:法師,你快點起來走!他就跟著馬兒走,走到一個地方發現有水有草,加上帶的幹糧飽餐一頓。然後,盛滿水繼續前進。
一路上,有時經過荒涼地帶,白骨累累、鬼魅現形,玄奘法師就念《心經》,或者念觀音菩薩。一念,鬼魅就潛形不見了。關于這個《心經》的持誦還有一個故事。當玄奘法師在四川的時候,一次見到一個身上長滿疥瘡、衣服又臭又髒又破的僧人,就去服侍他,給他衣服飲食。這個僧人好了以後很感激他,就把《心經》傳授給他,並對他說,這是佛法大乘寶典,你能隨常記誦,就能轉危爲安,逢凶化吉。從那以後,玄奘法師經常念《心經》,同時又念觀音菩薩。
走到印度,他過河又遇到水盜。這個水盜非常凶狠,將玄奘法師攔住並綁上岸。水盜看到玄奘法師高高大大的,就准備殺來祭天。但法師很鎮靜,對水盜說:你讓我靜坐一下。他的神識刹那間在定中就升上兜率天內院(彌勒菩薩住的地方),參拜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告訴他:你的志向一定會達成,弘揚正法的責任還在你肩頭上。在說這話時,那個地方的空中烏雲密布,地面上狂風大起、飛沙走石,水盜相互間見不到人。這時水盜頭子就驚怖了,說:我們本來要祭天神,天神發怒,可能這個人不尋常。于是就給玄奘法師松綁。一問他的情況,才曉得玄奘法師是從中國到印度取經求正法的。水盜這才覺得做錯了,就求忏悔,皈依法師,然後把劫的東西還了,護送他過河。
到了印度以後,王舍城東面有座大山,大山上供有觀音菩薩像,很高。玄奘法師感謝觀音菩薩的加持,于是就頂禮,頂禮時心裏許願:假如我在印度能求得正法呢,我現在供的花鬘(當時興用花供佛),第一朵撒在菩薩的頭頂上,第二朵撒在菩薩的肩頭上,第叁朵撒在菩薩的手上。接著,他就抛花,叁朵花都如他所願,他很歡喜,菩薩一定會加持,滿足求法的願望。
到了中天竺(中印度),當時有座最大的佛教學府,就是那爛陀寺。那爛陀寺是由國家資助的一個最高學府。在那裏求法的超過萬人,規模很大。那爛陀寺的主持就是戒賢論師。他到那爛陀寺後就參拜戒賢論師。戒賢論師見著法師的面就流淚了。當時有弟子就問戒賢論師:“你爲什麼流淚?”他說:“我在叁年前得了重病,一身疼痛,不能睡眠,也不能飲食,我想自尋短路。後來在半夜夢中見到護法神對我說:你不能死,叁年後有個支那僧人要向你求法,你必須傳法給他,使他回到中國以後傳播佛法。所以呢,今天我看到玄奘法師就感動得哭了。”
玄奘法師在那爛陀寺前後學法十多年。他學法的範圍很廣,不單是學大乘唯識法相學(包括《瑜伽師地論》),同時廣學般若系統的經論教典,另外對小乘經論也進行學習。所以,他對小乘、大乘的教義都很通達。除學習這些以外,印度的古代哲學、六派哲學,他也學習。他中文很好,又精通梵文,在所有修學的法師中,他的成績尤爲顯著。
他寫了兩部書,一部是《製惡見論》,一部是《會中論》。《製惡見論》是針對一些空見外道毀謗佛法,特別是毀謗瑜伽,而著了這部書。另外會合般若和瑜伽兩大教法,提出了“中道”思想,就是“叁性叁無性”的教理。般若經典主要是“破”,破邪才能顯正;而瑜伽的法相唯識,除了“破”以外還有“立”,建立正論,故說它有破有立。所以,玄奘法師會合這兩種思想寫了《會中論》。這部書就闡發了瑜伽法相唯識學所開顯的中道,有破有立。可惜這兩部論著都沒翻譯過來。
當時,不管大小乘或者空宗、有宗的學者,都很敬佩玄奘法師有智慧、有真知灼見。後來玄奘法師在曲女城,立“真唯識量”,萬數以上的人,沒有人能破一字。所以,他的學識成就是很高深的,在中印曆史上,堪稱千古第一人。回到長安以後,唐太宗給他以熱烈的歡迎,還專門給他開設了譯經院。在回國的前一年,玄奘法師夢到了叁位菩薩,一個穿黃衣服的是文殊菩薩,一個穿白衣服的是觀音菩薩,一個穿青衣服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給他講,你現在學法的緣快要滿了,趕快回中國去,你應該早點離開那爛陀寺,不久以後,印度有教難,那爛陀寺都要被破壞、毀滅。玄奘法師回到長安後沒幾年,印度果然出了個國王不信佛教,破壞佛教,那爛陀寺也被焚毀了。
玄奘法師在長安譯經是費盡心力,白天譯經,晚上講學,最後在圓寂的時候,口念《心經》,最初還可以依照文念,當要斷呼吸了,只能念“色不可得,受不可得,想不可得,識不可得”,最後念“不可得亦不可得”,之後就圓寂了。圓寂以後,唐高宗罷朝叁日,歎說“失了國寶”!玄奘法師是我們的國寶!當時送葬的有十萬人以上,守墓的有一萬多人。可見,玄奘法師的影響是很大的!
去年我在西安銅川,參加了第四屆玄奘法師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要就是紀念玄奘法師,研究和發揚光大他的學術思想。玄奘法師,一直到現在,受人景仰、受人恭敬,被譽爲不單是一個宗教家,而且是一個學問家、一個文化使者、一個國際主義者,更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哪怕是在“文革”期間,“四人幫”的報紙在登載玄奘法師時,都不敢抹殺玄奘法師的功績。所以,玄奘法師的影響是很大的。
前面談到般若的功用,能夠開智慧、除無明、降天魔,《大般若經》的翻譯者玄奘法師就是個受用的典型。他受了般若教義的很大影響,取經、學法、念《心經》,最後臨終念《心經》。他的精神就是般若精神,他的行爲就是般若之行,他也因此得到了感應。因此,受持《大般若經》,會得到諸天護法神的護持,得到十方諸佛、諸菩薩的憶念、護念和加持。玄奘法師的感應事迹,就是一個印證、一個實例。
在這裏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個人讀《大般若經》的真實感應事迹。
我二十叁歲的時候,在開縣大覺佛學院教書,那時,剛從漢藏教理院畢業沒多久。我在漢藏教理院是十六歲入學,到二十一歲畢業。在漢藏教理院,我聽過喜饒嘉措、法尊法師講關于西藏中觀論、印順法師講“叁論”、雪松法師講“唯識”(如《解深密經》、《楞伽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和“因明”)。但那個時候當學僧,理…
《大般若經要義(惟賢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