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悟 尋於決斷殊勝證悟前
其後不動如是平等住 修此即爲了義之見地
復又上根見此得解脫 不待串習一切生證悟
以無所斷無串習對治 如無病者何需服藥石
知離方分故無所持見
大圓滿心性自解脫論-----證悟基解脫品第一
修行自恣大自解脫中 不需修整隨起大圓滿
不需取捨本初狀態中 外內輪涅諸法悉平等
隨生本明六聚悠寬坦 無造本明安置如赤子
離根體中離意超絕出 無思勝王無變異任運
平常之識無作悠閑緩 自恣之識如水入水中
無二之識安置離整染 不作之識安住大法性
心閑寬坦體性心安中 自恣巍然安置如耄耋
座間不計大自升起體 自解脫明住於大放任
無施本明廣大洞澈中 無執本明放置如顛瘋
禁行本明無偏方分中 種種惡緣法性遊戲起
種種自心本明之變化 無有毀退安置如獅子
鎮伏妄相大智體性中 生力本明起大自解脫
悟證體性於界不變異 晝夜無二安置如狐眼
串習交契母子相會時 一切同等升起大恍惚
離邊本明無有中邊中 此謂無表安置如虛空
無修本明無有整染義 自生本明自性內升起
離煩惱濁大自澄淨中 性澄本明安置如大海
升解本明猶加大波濤 面容與鏡星曜影像升
心性不動無遷轉之中 法性不動安置如須彌
等圓本明任圓滿無爲 勤作無二等捨任運成
元始心性自起自解脫 相續不斷安置如水流
任生分別法身同一味 無需斷證同等出苦趣
總之隨起法性遊戲中 無緣自解等引自任運
輪置無緣大修時體中 無有懈怠證悟當習力
其之得益於道分緣中 以虛幻行取捨無二故
惡緣爲道正後得契故 山頂屍林海洲市集等
趣至以境旌搖心之處 身舞足蹈口詠吟哦唱
心作種種徧計戲論行 相契刹那自解見修體
之後一切乃悉彙於道 間或現有上師之感戴
集資淨障無常死觀修 現有諸法夢幻體性中
如同聲響陽焰影像幻 光影水月自性空性體
種種所現非真惚惚中 學習刹那刹那無認持
晝夜不散根本後得習 升解自住樂明無念中
自住修習相續無間斷 迷妄之夢無谛實光明
晝夜相契輪涅本地解 以見耐久以修耐散漫
以行耐緣以果耐歧途 證悟自性無念之智中
諸時一切悉住無遷轉 爾時同一自性本初地
爲於無修義中持常有 其後無有尋覓大樂果
隨起之明叁身自任運 無有劬勞自他利益成
起明功德離方分唯一 如彼即生解脫瑜伽士
地水火風識光明融入 智性體中法界極相契
爲於本初之地持常有 利他二身之智如夢境
爲顯衆生所需之功德 此乃本明自性心秘密
刹那本地解脫殊勝明 最極高大增上之功德
受持一日增至十五間 如至月圓世間雖顯現
於義無有任何增減事 悟證之事見修力雖圓
悟證不動串習功德生 以月明故遮障即爲小
或有小障蔽遮於圓月 二執離故覺受證增長
證悟增長煩惱則轉微 斷證功德雖至究竟處
體性不變自性無阻礙 法性種種困緣解脫淨
總之煩惱若不起證悟 於斷五毒無有他勝道
若不識此一身自解密 由執煩惱對治二所欺
關要能所本地若不解 口說高見亦唯魔密語
善靜慮亦僅上趣樂果 如何劬勞唯輪廻因果
見地寬廣修習相圓融 行則珍重和緩解專執
於諸升解無二廣袤體 無施法中無散升起時
瑜伽有趣大海離馳相 能執不縛所執無執著
一切等圓法身彙樂界 翻山越嶺過隘無所懼
以臻自境超越諸疑慮 如被熏習四大種諸相
無所執道煖相依此生 夙業及與上師之悲心
時善方便緣起和合時 自生本明洞然澈充滿
升解無執增上悟證時 即爲法性現前大現分
觀察外內所現定法身 如何起亦無取捨修整
證悟習力一切悉升起 彼中了知輾轉增上時
學習外內破立惡緣道 升起解脫安住得安樂
熟習故得天眼諸神通 若起本明種種諸功德
當知即爲驗相增長現 由此更甚熏修轉於界
本明昭空赤裸之智中 沈掉無二亦無散不散
根本後得無二恒如河 功德煖量殊勝證得時
明量進詣得見顯現時 如是體中恒常不動搖
超相執無緣斷治執境 一切等圓離專執意向
執著外內之諸法若盡 爲見法性窮盡之現分
復次本明於基達究竟 法身體中色身得涅槃
超越現執空性解脫時 爲於本初之地持常有
如彼串習時道未熟故 夢量亦有顯示叁種相
初於現心以升解習力 若由惡夢轉變成美夢
惡業清淨善業一味相 如火有煙種子生苗芽
中爲熟習故能持夢境 刹那解脫同時而出生
對治性亦本地解脫相 轉變於界極爲熟習者
夢境斷續日夜住光明 輪廻編計法界隱沒相
自性涅槃之後同等故 近持常有於本初盡地
叁界叁門解脫叁身地 不住寂靜法界而涅槃
本來無證無違之心性 不需修整對治元始體
執持方分偏狹諸解脫 無修無所修任運自然
如彼了知凡常自解脫 外內無緣超越能所邊
破立自解斷治元始起 爲何爲此無意向解脫
不需取捨周遍之本智 離方大樂不尋自然成
本解本原安置大全解 爲何爲此爲諸無認辨
無施無執超越有無邊 噫山戲一方本來悉解脫
無劬本明解脫平等性 任運圓滿勝王無生滅
無住無緣自性無言诠 一切無爲元始體性中
噫山戲 自性本初清淨之現分 稀有開懷歡笑本明升
境心無二現者體性空 此謂解脫大無表無施
方便與慧平等同圓滿 一切不動真如平等住
曜輿星宿日期無所緣 超越時與會合而爲境
不住四洲須彌日月空 不緣壇城無誦念苦行
不緣諸境脈界輪等空 外境亦如所現無所緣
諸世間界五境體性空 一切不生自生越量宮
不緣作者藏要義之尊 尋思集散本智大遊戲
諸境供雲供養智尊故 資糧自圓言詞大密咒
煩惱本智自生圓次中 不需劬勞自性自運成
地道圓滿波羅蜜體中 不住中道雙運而清淨
斷治染障塵許亦不緣 隨起不作修習自任運
分別及與無分別諸法 黑白善惡業果唯緣起
自體性空如影隨不捨 普悉超越自解脫當知
由善惡業成善惡輪廻 若超於業自性出苦趣
苟作取捨決定解不善 雖成善業然不縛執著
後尋無有取捨之義理 殷勤修成正士所證量
斷捨無益欺妄愚昧法 恒常依止殊勝善知識
證悟前行無謬作聞思 孤獨堅毅荒山寂野處
於心堅決乃求勝義藏 行諸無常厭離捨營謀
由衷(口/電)勉正法殷重修 今生若不趣行解脫道
來世甚難值遇暇滿法 修行勝幢立定寂靜處
觀現立死有何可攜取 如此日夜以法爲終結
雖捨幻身心性無生死 即爲執持不異法身王
此生有義當得勝悉地 補特伽羅雖有中下根
中有得解或來世善果 輪廻業中得取解脫道
大樂處中執心性關要 此則即是了義之藏要
行墮歧途則甚多染障 藏義真性何時亦不得
今生劬勞來世無善果 因此當尋無訛見修道
若無慈悲及與菩提心 決定淪爲大乘道門外
如何修習自續亦虧負 法與修士心是各自行
若執修行外境與實有 證悟無二之緣決定無
若不憶念出離厭離死 必爲執著今生之魔欺
雖修亦無能生新功德 蓋染深厚必生沈掉障
失闍摩他即不握勝觀 非爲勝觀則爲妄念畫
面對知境雖說無二理 難敵惡緣五毒爲伴侶
以勝觀力不持闍摩他 非止僅爲愚癡之心住
雖善靜慮亦爲善趣因 沈掉愚昧旁生之修行
常行無執勝觀本智力 聖士教示無垢證悟時
持修行法一切菩提友 無造樂明無念於焉生
非真如性亦非決定藏 若不悟此當下本明密
修此執彼取捨網罟縛 所欲甚罕不欲如雨降
希冀不成疑慮常損擾 饬身口意雖樂明無念
童蒙持瓶破壞不得益 不作不壞功德出生處
殷重探尋自恣元始證 饬身禁口攝心遮分別
倏然朗然本明之前立 所持體中遮止想輿受
靜慮無色輪廻顯成立 根官現境無分別昭現
五毒自解大智之體性 沈掉中隙細微之明識
執著所斷謂粗中細者 驢等衆精進所斷方便
前分之識後分作憶念 謂唯以受即見元始義
生滅置數分別之補續 執無二義之修行錯妄
如何劬勞亦爲分別網 後分生時前分遮遣法
執著解脫非前後自解 方便道根大樂承修習
執貪有故多生惡趣因 縱得善趣亦生卑賤處
爲謂瑜伽百途之某道 染蓋分大證理見者稀
二資糧生圓有無更替 所謂了義縱勤樂果小
善趣中彼無力斷輪廻 總之所生宿業福緣薄
居邪染汙劣道實可愍 一旦悉入善妙無謬道
願如是得如是獲解脫 凡諸無謬空性與大悲
刹那解脫自住法身道 升起正慧勝觀赤裸中
住爲方便止平等體性 自恣雙運普離諸整染
以轉而散以住而製伏 沈掉無二離煩惱根本
依何升起亦自解法身 如何安住亦無二平等
不需取捨心性本然義 元始體性法性本智中
串修習力相續不間斷 此是本性元始自解脫
爲最勝修亦甚深無上 攝束藏粹復又攝粹取
此爲一切金剛頂藏要
大圓滿心性自解脫論---中根方便道串習解脫品第二
果位任運暫時究竟二 暫時中以見修得功德
煩惱能所本地中解脫 顯示得證外內之諸法
成就天眼神通諸神變 證量增上出生利他悲
彼時刹那本明之智中 以分區判此等功德矣
現分爲法生次福資糧 斷諸煩惱徧計能持念
空慧圓滿次第慧資糧 知障俱生所執本地解
(忄+堅)吝犯戒嗔(圭/心)懶散逸 邪慧未博驗小無願力
愚暗諸等十種清淨法 施戒…
《大圓滿心性自解脫論本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