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平等性自解脫論本頌
無垢光尊者
梵雲:摩诃珊底薩麻果拿麻
藏雲:卓巴欽波諒尼郎卓
漢雲:大圓滿平等性自解脫論
敬禮吉祥普賢王如來
諸法平等性本初菩提 無诠超思空界平坦界
無住無緣大圓滿本性 清靜菩提心前虔敬禮
一切金剛頂巅之妙乘 超越因果離取捨猶豫
是諸是何無有認持故 離墮偏私義理當谛聽
現有輪涅本解奧明處 種種無礙智慧越量中
平等圓滿示法性無異 情器六續叁身眷屬衆
叁時無時基圓清靜時 教示無有取捨勤修法
外內作業之法雖無量 聖教九乘開演所講說
彼等自性根器次第者 于了義中彼諸如虛空
無有宗乘亦無有出離 無來無去無斷治離得
一切法性無遷轉體性 如何所顯依何無自性
假立因果外內菩提心 是爲本初光明任運體
成立除遣無緣自生智 外內劬勞無有何可尋
無整安置本然法性體 叁時無遷轉之任意爲
謂此無有所緣之能所 及與破立取捨置本地
煩惱不斷自生之五智 隨現性中自解無取捨
不需斷轉心覺大圓具 本置自生當下任運成
種種凡常自圓大壇城 無作自生廣大越量宮
于色受想行識諸蘊處 五佛地水火風空之界
五佛母自性現有清靜 不需取捨修整對治空
一切等味大圓滿體性 了知基圓滿本初清靜
本空離根本之心性者 無作任運成就之正覺
如是安置如彼平等住 無始終時無前後遷轉
無計無偏超越諸蓋障 無所至境亦無所行道
于無體性所欲何淨行 彼等虛空能修整窮盡
自生智離諸修染造作 月亮之海染濁本來無
淨與不淨一界大遊戲 此爲更深密要密意界
一切遍作法性極寬廣 一切藏要自性廣微妙
體性顯明大悲無遮礙 如是性中如實任運成
一界法性虛空自性中 馀法縱如微塵亦無緣
法相現空法性神變中 自性任運乃升起遊戲
情器現有叁世正等覺 如來性外馀諸無所緣
本初無作自性清靜故 倏爾不契體性知解脫
不需劬勞離諸因與緣 自性是他是諸無認持
如何觀察彼爲僅倏爾 若觀不住觀已體性空
是非爲心離心爲法身 非有他離隨現爲無執
一之自性如猶虛空者 相異心之宗義諸多顯
總攝大圓滿菩提心者 如虛空周遍而劃分故
即是一切諸法大生處 種種諸法等圓遊戲中
苦樂高下幻化水月影 無中生有于義無所染
任運圓滿無二本體性 縱如何現如彼不成立
因果無二離增益減損 具有觀待授記善惡乘
與真實義何時亦不遇 聖義之中不生本清靜
顯時無緣離能所戲論 除彼馀者任何亦不緣
超越因果故本然不見 又復若許因果業緣法
是以此現自性而觀察 外在五境初因果爲何
心之自性爲何何所生 如彼究竟如虛空無實
超因果故本初之法性 不作不生決定任運成
于彼執著劬修有何爲 諸法本來即空即無我
無明執故漂流有趣中 從而顯現種種諸苦樂
猶如夢中實事不成立 不作自性清靜之正覺
本空離諸基根應當知 諸等以心觀察體性空
一與相異無二諸法等 未擅執實有故自性縛
種種宗義樊籠無解脫 權實因果教義隨行者
以心安立*輪恒常轉 如此因位之乘有叁種
用以斷滅對治淨心性 自生本智自然無整染
叁大劫等不轉得解脫 承許果乘宗門有二類
外叁秘密咒乘事續者 一切一界清靜之法性
主仆規式二執作取捨 猶豫樊籠何時亦無解
執一與二故爲所沾染 行續自性清靜之法性
如親友故二執迷妄染 一體性中區別二取捨
何時亦無能睹真實藏 瑜伽五現覺及四神變
真如性中作修染亦盡 本來不生其後亦無成
心性真義之藏無得見 一切均爲十六七叁世
障蔽元始自性解脫地 內叁乘中摩诃清靜心
四種近修集散作修治 若是本有無需修整治
若非本有無益如空結 不見無有取捨之體性
阿魯瑜伽界智無有二 于一藏中作修整因果
虛空自性無二清靜中 以樂與空任何有何爲
阿底生圓無二菩提心 遠離邊際性中心性縛
以虛空繩縛于心性盡 唯空方分深邃孰能製
不識一切所顯之實性 不知諸法等圓同一義
與之斷分相順之瑜伽 了知心者孰人極依止
如是彼等劬修與斷取 無所緣性自心無垢縛
無有證知藏要真如力 惡緣惡法惡宗義之故
不見無有斷證之自性 趣行于道復且行于地
以辛勤病苦惱之誓句 禁戒不淨輪廻之因縛
無能達至自生智密義 菩提性亦虛空之自性
菩提性亦虛空之體性 菩提道中孰人有行趣
行于虛空界中趣行心 乃見無又取捨造作義
諸法不生無有蓋障蔽 以心執取乃生二染障
無體性中用行而沾染 于無觀中用觀生蓋障
依因果乘中各宗本論 如何辛勤乃至極精進
以染障故不能見本然 以依何善覓求善妙時
如何覓求如許染蓋障 若欲得見不覓求妙法
自性善妙堅決定觀待 如彼清靜之心而覓心
所覓之事覓者反作迷 此爲本來清靜之心性
修整對治不尋本自安 同一自生觀之爲九乘
染障不起如水波不興 視之不見覓之不可得
本無證違安置自性中 本智無知無深寂細微
無二無系超越增損邊 何如自如本如任運成
是何彼中是諸大安置 不需辛勤黾勉于任運
觀待無有有何所觀見 因此諸法不生之法性
超絕因果真如明顯觀 此乃上師口訣藏要義
法性之義虛空無中邊 不依因果生圓次第道
心性勝王任運功德圓 無執希求安置之禅定
藏要心性不見超思境 種種戲論增益分別伺
本初本理不見超心思 種種方便法海之妙寶
如實性乃如始不可見 悉置若離猶疑彼自性
有于何處觀見即非見 除此馀諸修造诩善妙
猶豫二意發起障自性 種種法數異門同一義
藏要心性本然無整治 叁身淨土導師眷屬處
教法等五圓滿自性者 如彼之識無作寬坦住
過未叁時輪涅遊戲心 無馀攝一安住之體性
藏要自安菩提真如性 本來正覺當下之法性
升起不坐本來淨密意 種種相幟而表無可示
言詞文字真性安可盡 臻至宗乘名數頂巅心
菩提心集真性證悟故 一切一界分別而闡釋
此乃無馀決定秘密藏 以此爲見心之真性理
惡緣衆等何時亦不悟 如于愚盲人前示影相
相與緣起方便知何有 善緣衆前如日光蓮花
上師恩德悟證生于內 自之體性叁時平等性
法與法性無念自然置 本來菩提自性清靜故
倏爾(耳+訦-言)執不縛任意遊 法與法相法性平等體
隨現本明自生遊戲時 自解自恣無整染安置
心性不造法身遊戲中 無散執持靜慮之椿橛
涵攝一多悟不悟平等 優劣得失塵許亦不緣
令不縛于見修行鎖鐐 本來即是無散不散逸
歸一執心猶疑迷妄意 執持無緣是中作束縛
心與心性二者無所緣 空與不空平等之體性
升住爲何本來即如何 于彼破立貪嗔悉不爲
依何所現如彼而契入 無念如空清靜之法身
種種現心遊戲大戲劇 不生離戲具生起神變
分別伺念思尋悉不染 爲何體中隨現入遊戲
一切均是法性悉平坦 不作取捨置于真如性
如何不動如彼平等住 本如無有高下本始住
無念無有中邊真如置 離勤法身無色無表示
離執寂滅無實真如性 離作虛空心性無所修
悟與不悟平等率意置 所居無道衆等之大病
辛勞之毒心中作憂苦 如何黾免亦輪廻因果
于解脫道何時亦不至 粗品之心串習黑與白
彼欲界中執持善惡趣 明分之心諸善能涵(氵+需)
色界性中投四種靜慮 凡諸無念之心極不動
彼無色中四相邊等轉 本然心中誰作修整染
如何整治彼以無念生 無由輪廻處得解脫時
叁時同一本初大菩提 如空離思自性平等體
唯名無緣無倫無有相 稀有珍奇廣大之遊戲
基圓離诠無說任運成 無執不動自性清靜土
無泯不沒勝幢大虛空 一切心性光明之藏要
不緊不緩衆聚莊嚴衆 無二任置如實離戲論
離劬現分空之境心中 謂此非表自性寬坦置
依其而空不造法身體 無念平等勝王任運成
勝王無垢如是無取捨 元始正覺超越因果性
不生任圓當下之心性 隨現無整染者見地義
自性大圓滿之本性矣 法性不動雖不逾于一
法相無礙各各顯分明 極寂不生如虛空清靜
不生如是智無葢障蔽 普遍離方勝密大圓滿
基根無有實之自性中 不需能所劬勞修法成
如是體中如實以了知 秘密大海極喧揚之語
任運圓滿遊戲隨現戲 取捨無緣本解大寬廣
了知自解自恣本初體 證悟山王極其不動故
遊于任運廣大明點界
大圓滿平等性自解脫論.上根證悟基解脫品第一
如彼見地大勤作之體 了知自恣如是寬坦時
隨現自解性澄如汪洋 無修無散離二執思诠
自生本明無有修整治 即爲自性本淨之修行
悟與不悟平等法性中 靜慮執心縛而故不染
置于遷住無二本初體 不集不散不修平常體
任置本明等圓無所爲 無有修與不修悉決斷
如是體中如始寬坦置 生圓禅定樂明無念等
乃至作意而爲無念智 習氣彼唯輪廻之因果
有相無相極寂如虛空點 上界生處相續輪廻成
于諸業與習氣悉無二 不修禅定超越尋伺意
彼無有趣亦無有趣苦 無生離塵無相離希冀
不尋自置修習之勝王 如是體中無纖毫動搖
以見基性一如證悟義 如何而釋無有取捨心
自置離恃本置本明者 握持無執法身王常有
一界本初之地當下至 至已無有成就叁身果
所謂正覺菩提之自性 遠離現前二種猶疑慮
自生任運普賢王刹土 無整置大本然任運成
藏要心性無輪替之道 無修如河流續而安住
染障無二彙流一樂界 以無成不成就心得樂
無是無非同一同等故 一切基圓即是普賢王
無有顔色認辨之本明 無有成不成就而決斷
如是無整平常閑緩置 種種集散自生智光華
如水水波善與惡無緣 一切亦即自生無劬勞
自解本初清靜之見地 不斷自任普圓同一…
《大圓滿平等性自解脫論本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