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勝王無劬勞修習
直至具有我執迷妄心 見修習力重善惡取捨
一旦二執若本地解脫 不需斷治超越見修法
彼時升起現有於法身 妙哉衆友輪涅無有他
一切法界心性遊戲體 基解道解果本來解脫
一切自解幻化之遊戲 此是升起無意向所現
一切爲彼是故捨執著 究竟義中無妄無妄者
決定無有修與無修者 行與所行繁多任意爲
隨現義中即爲無執著 無執無著無謀無偏私
無我空性無二任運成 不住輪廻亦不住涅槃
即諸經續口訣之密意 此是佛子無垢光所造
藏要教授無馀悉開顯 後世欲求即生解脫者
持此甚深妙義精進行
大圓滿法性自解脫·修道解脫品第二
如彼基道證悟究竟後 無垢自性心性極清靜
銷沒種種心之諸用者 法界及與本智成一味
爲持法身勝王之常有 彼時如空自性離戲論
超越一切偏墮廣狹邊 具二清靜法性無遷轉
彼性體中任運之報身 自顯清靜奧明密嚴境
光明五種智之淨土中 寂靜忿怒五種姓壇城
上下方隅所顯遍虛空 證知無數主眷同一體
相好莊嚴光輝赫燃盛 一切悉具五身五種智
不動不語大離言诠者 力等功德渡海至彼岸
行相事業叁身顯神變 此是本智報身之導師
由彼體中于所化世間 顯現能化導師五種姓
猶如虛空月映水月影 行住刹土奧明妙喜界
妙寶悉遍極樂之世界 事業極成毗盧不動佛
寶生無量光不空五佛 愚昧嗔恨我慢及貪欲
嫉等淨故各顯之導師 相好照鏡而所行之事
勝者之身及彙光明性 不見自身倫比之類者
由此證悟法性極淨治 十地十垢次第清靜治
行做安置普光之事業 所化乃至能化顯現者
虛空所遍諸等亦同遍 此是所謂自性之化身
由彼體中出六道世間 以六能仁無盡之神變
利益衆生如理如意示 自與所現如其而利益
此是所謂化衆之化身 由此體中種種變化身
工巧自至身語意所依 天與圖繪文字諸等等
池潢度橋妙舍與林苑 地水火風蓮花悅意樹
珠寶燈炬醫藥勝妙食 衣服嚴具等需之變現
現世幸福究竟妙善道 具諸安置衆生之事業
無心以現粗色作利益 稀有無邊勝者大悲心
此謂種種不定之化身 如彼叁身導師雖無量
無所化時能化沒法界 如前彼之自性無分別
彼又由下漸次一一融 漩歸任運法身一樂界
內昭升基智極細微性 一切智性寂中常安住
若有所化如上如前顯 爲行一切相智之利益
此是究竟決定之妙果 無垢光作顯明闡開示
有緣欲求了義善道者 當持常有任運自然地
大圓滿法性自解脫中·殊勝果解脫品第叁
如彼法理深廣大 無垢光所開顯之
廻善衆生離有暗 願開心性正覺蓮
藏要口訣此雲鬘 雪山蛻嘎咕處造
有緣澍以甘露雨 願顯善妙廣十方
大圓滿法性自解脫,吉祥邬堅大阿闍黎獅子吼聲之隨行得加持,瑜伽士無垢光,造于雪山蛻嘎咕。衆妙吉祥,善哉!
注釋
無邊:深度及廣度二者均無邊際。
本理:指諸法之體性或實有圓滿之自性。亦有譯爲實相或本性者。
虛空性:指如虛空之狀態。
翳:眼睛上所生一種障蔽視線的薄膜,眼疾之一。
遊絲:眼疾之一,類灰蚊症,視物時眼前似有如發絲粗細之線條遊移。
怖畏處解脫:了知怖畏其自性者,即能于其處中得解脫怖畏,不復怖畏。
迷有:迷于輪廻。
二現:能所二執所顯現之能顯現與所顯現法。
噫(山戲):具稀有意味之驚歎詞。
約:就...而言之謂。
如何顯現如彼不成立:雲不論如何而顯現,即如彼所顯現而不成立。
本解同等:本來解脫同等無有高下。
空:指虛空。
執方分宗義:原雲執方成就之極限,亦即有所執著成就之極就,「成就之極限」即「宗義」一詞之詞義,故譯「執方宗義」。
聲緣唯識自續中觀宗:即顯教四大宗義諸見趣,聲緣中爲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唯識分真相、假相唯識、中觀分中觀自續派、應成派等諸流。
正行:即顯宗各宗趣所修之主要範疇。
四:指 是常非斷邊、是斷非常邊、是常是斷邊、非常非斷邊,或指生滅、有無、常斷、現空四邊。
事部行部瑜伽無上密:即密宗的四續。
其余施設諸等生滅數:其余諸派或有認爲于第一刹那生起妄念,能于第二刹那上滅除,如于生滅上施設諸法,以爲大圓滿法。
本然:原始、本原之意,從仰兌譯名。
等圓:平等圓滿之略詞。
體:指其狀態而言。
無緣:無所緣求,無所攀緣。
粗色:即指物質。
無垢光明:即龍欽巴祖師之名諱,無垢光尊者。
性澄:本明狀態性質中之澄淨部分謂之。或爲本初以來之澄淨。
沈:昏沈、掉舉之略稱,集論雲:「雲何昏沈?謂:癡分攝,心無堪能,與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伴爲業」,「雲何掉舉?淨相隨轉,貪分所攝,心不靜照,障止爲業」,昏沈障明顯,掉舉障無分別住(堅固),對治昏沈掉舉當用正知正念之法。
掉:(釋詳上釋)
彼:指前所開示之法均爲根本位中事。
恍恍、渺茫然、杳杳、惚惚、枉仼、放任然等句,均爲古藏文藻飾詞,同表似真非真、若有若無之意。
觀五門戲劇:觀色聲香味觸如戲劇虛假。
部多:梵雲Bhutah,無色身,能作惱害的一種鬼魔。
所化:所教花之對象,指弟子之屬。
有趣中有:或譯爲投生中有。
具二清靜:自他二種清靜。
「相好照鏡......之事業」之句:本段意義十分晦澀,阿闍黎釋時雲:「大約指十地菩薩欲等至十一地佛地時,需受灌頂,灌頂時由五佛自五刹土放光灌頂之事業。」創古仁波且則雲:「報身佛體性如照鏡反影般,顯現相好莊嚴之像,勝者(佛)身放射彙集光明,佛身光明無有倫比,吾人循此而修證悟法性,極淨治垢障漸次漸次依禅定力,清靜十地,十種修斷之垢染,就近到達第十一地(佛地),如前成就莊嚴功德。」
由下漸次:由化身依此向上至殊勝化身、報身、法身。
《大圓滿法性自解脫論本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