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法性自解脱论本颂▪P2

  ..续本文上一页性勝王无劬劳修习

  直至具有我执迷妄心 见修习力重善恶取捨

  一旦二执若本地解脱 不需断治超越见修法

  彼时升起现有於法身 妙哉众友轮涅无有他

  一切法界心性游戏体 基解道解果本来解脱

  一切自解幻化之游戏 此是升起无意向所现

  一切为彼是故捨执著 究竟义中无妄无妄者

  决定无有修与无修者 行与所行繁多任意为

  随现义中即为无执著 无执无著无谋无偏私

  无我空性无二任运成 不住轮廻亦不住涅槃

  即诸经续口诀之密意 此是佛子无垢光所造

  藏要教授无馀悉开显 後世欲求即生解脱者

  持此甚深妙义精进行

  大圆满法性自解脱·修道解脱品第二

  如彼基道证悟究竟后 无垢自性心性极清静

  销没种种心之诸用者 法界及与本智成一味

  为持法身勝王之常有 彼时如空自性离戏论

  超越一切偏堕广狭边 具二清静法性无迁转

  彼性体中任运之报身 自显清静奥明密严境

  光明五种智之净土中 寂静忿怒五种姓坛城

  上下方隅所显遍虚空 证知无数主眷同一体

  相好庄严光辉赫燃盛 一切悉具五身五种智

  不动不语大离言诠者 力等功德渡海至彼岸

  行相事业三身显神变 此是本智报身之导师

  由彼体中于所化世间 显现能化导师五种姓

  犹如虚空月映水月影 行住刹土奥明妙喜界

  妙宝悉遍极乐之世界 事业极成毗卢不动佛

  宝生无量光不空五佛 愚昧嗔恨我慢及贪欲

  嫉等净故各显之导师 相好照镜而所行之事

  勝者之身及汇光明性 不见自身伦比之类者

  由此证悟法性极净治 十地十垢次第清静治

  行做安置普光之事业 所化乃至能化显现者

  虚空所遍诸等亦同遍 此是所谓自性之化身

  由彼体中出六道世间 以六能仁无尽之神变

  利益众生如理如意示 自与所现如其而利益

  此是所谓化众之化身 由此体中种种变化身

  工巧自至身语意所依 天与图绘文字诸等等

  池潢度桥妙舍与林苑 地水火风莲花悦意树

  珠宝灯炬医药勝妙食 衣服严具等需之变现

  现世幸福究竟妙善道 具诸安置众生之事业

  无心以现粗色作利益 稀有无边勝者大悲心

  此谓种种不定之化身 如彼三身导师虽无量

  无所化时能化没法界 如前彼之自性无分别

  彼又由下渐次一一融 漩归任运法身一乐界

  内昭升基智极细微性 一切智性寂中常安住

  若有所化如上如前显 为行一切相智之利益

  此是究竟決定之妙果 无垢光作显明阐开示

  有缘欲求了义善道者 当持常有任运自然地

  大圆满法性自解脱中·殊勝果解脱品第三

  如彼法理深广大 无垢光所开显之

  廻善众生离有暗 愿开心性正觉莲

  藏要口诀此云鬘 雪山蜕嘎咕处造

  有缘澍以甘露雨 愿显善妙广十方

  大圆满法性自解脱,吉祥邬坚大阿闍黎狮子吼声之随行得加持,瑜伽士无垢光,造于雪山蜕嘎咕。众妙吉祥,善哉!

  注释

  无边:深度及广度二者均无边际。

  本理:指诸法之体性或实有圆满之自性。亦有译为实相或本性者。

  虚空性:指如虚空之状态。

  翳:眼睛上所生一种障蔽视线的薄膜,眼疾之一。

  游丝:眼疾之一,类灰蚊症,视物时眼前似有如发丝粗细之线条游移。

  怖畏处解脱:了知怖畏其自性者,即能于其处中得解脱怖畏,不復怖畏。

  迷有:迷于轮廻。

  二现:能所二执所显现之能显现与所显现法。

  噫(山戲):具稀有意味之惊叹词。

  约:就...而言之谓。

  如何显现如彼不成立:云不论如何而显现,即如彼所显现而不成立。

  本解同等:本来解脱同等无有高下。

  空:指虚空。

  执方分宗义:原云执方成就之极限,亦即有所执著成就之极就,「成就之极限」即「宗义」一词之词义,故译「执方宗义」。

  声缘唯识自续中观宗:即显教四大宗义诸见趣,声缘中为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唯识分真相、假相唯识、中观分中观自续派、应成派等诸流。

  正行:即显宗各宗趣所修之主要范畴。

  四:指 是常非断边、是断非常边、是常是断边、非常非断边,或指生灭、有无、常断、现空四边。

  事部行部瑜伽无上密:即密宗的四续。

  其余施设诸等生灭数:其余诸派或有认为于第一刹那生起妄念,能于第二刹那上灭除,如于生灭上施设诸法,以为大圆满法。

  本然:原始、本原之意,从仰兑译名。

  等圆:平等圆满之略词。

  体:指其状态而言。

  无缘:无所缘求,无所攀缘。

  粗色:即指物质。

  无垢光明:即龙钦巴祖师之名讳,无垢光尊者。

  性澄:本明状态性质中之澄净部分谓之。或为本初以来之澄净。

  沈:昏沈、掉举之略称,集论云:「云何昏沈?谓:痴分摄,心无堪能,与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照,障止为业」,昏沈障明显,掉举障无分别住(坚固),对治昏沈掉举当用正知正念之法。

  掉:(释详上释)

  彼:指前所开示之法均为根本位中事。

  恍恍、渺茫然、杳杳、惚惚、枉仼、放任然等句,均为古藏文藻饰词,同表似真非真、若有若无之意。

  观五门戏剧:观色声香味触如戏剧虚假。

  部多:梵云Bhutah,无色身,能作恼害的一种鬼魔。

  所化:所教花之对象,指弟子之属。

  有趣中有:或译为投生中有。

  具二清静:自他二种清静。

  「相好照镜......之事业」之句:本段意义十分晦涩,阿闍黎释时云:「大约指十地菩萨欲等至十一地佛地时,需受灌顶,灌顶时由五佛自五刹土放光灌顶之事业。」创古仁波且则云:「报身佛体性如照镜反影般,显现相好庄严之像,勝者(佛)身放射汇集光明,佛身光明无有伦比,吾人循此而修证悟法性,极净治垢障渐次渐次依禅定力,清静十地,十种修断之垢染,就近到达第十一地(佛地),如前成就庄严功德。」

  由下渐次:由化身依此向上至殊勝化身、报身、法身。

  

  

  

《大圆满法性自解脱论本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