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業叁福講記▪P10

  ..續本文上一頁兩個:第一個是不忘本,返本報始。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創始人,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對于這個老師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師,我們怎麼不尊敬呢!當然會尊敬。如同我們中國人懷念祖先,我們家裏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裏面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們的親人,佛是我們的老師,孝親、尊師,所以可以供在一起,這叫返本報始。遠祖我們這樣地敬重他,眼前的父母沒有不孝順的;叁千年前的老師,我們這樣尊敬、這樣懷念,眼前的老師哪有不敬愛,哪有不尊重的呢!這是教育,生活教育,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提倡。你在家裏面天天敬祖先、敬老師,家裏面的子弟看到你,這個印象從小就種在他心目當中,他將來會孝親,會尊師。

  第二個意義是見賢思齊。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應該成佛。見到佛像提醒我們覺而不迷,這才行。菩薩是佛弟子,是僧寶,菩薩僧;見到僧寶我們就立刻想到身心清淨,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給我們這麼大的幫助。見到經書,經書現在方便了,或是書寫,或是我們這樣印出來,你鑲一個鏡框挂在佛堂。這是經、經文——法寶,見到法寶就想到我要正而不邪。所以形式叁寶——住持叁寶,它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覺、正、淨,提醒我們自己不忘修學的叁大綱領,這一個功德非常非常大。所以佛法如果沒有住持叁寶,佛法在這個世間就會斷滅。佛法之所以能夠存在,能夠傳承,全依賴住持叁寶,我們要知道住持叁寶真正恩德之所在,這個不迷信。我們供養住持叁寶,因爲他是教化衆生,是建立世間佛教教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來幫助他,來護持他,使這個教育能夠在這個世界普遍的推展、推廣,能夠真正做到廣度衆生;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平,才真的有實現的可能;我們自身、家庭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叁歸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

  現在跟諸位說明了,就是把叁歸傳授給大家,希望大家要認識,要牢牢記住,我們學佛修的就是覺、正、淨。我們的病就是迷;邪,邪知邪見;汙染、心地汙染、精神汙染、思想汙染、見解汙染!我們離開這些汙染,恢複到清淨,這是我們修學的總綱領,是佛陀教育的大方針,永遠不會改變的。

  ⑤正確的歸依

  那麼歸依的儀式,法師是跟大家做一個證明,只是作證明,這個諸位要記住,不是歸依哪位法師。如果說我們歸依某個法師,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有這個錯誤的念頭,這個錯誤就是剛才講的“邪知邪見”,我們要反邪歸正,我們要正知正見,我們是歸依自性叁寶,不是歸依某一個人。法師是僧團的一員,是代表僧團把佛教學的方針、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你是叁寶弟子,不可以說我歸依某一個人,如果說我歸依某一個人,這個問題嚴重了,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嚴重到你不歸依還好,沒事;一歸依,歸依到阿鼻地獄去了。這很冤枉啊!

  怎麼說歸到阿鼻地獄去了呢?我們舉一個例子:現在我們的社會是政黨政治,譬如說你參加這個政黨,你要去做個黨員,那麼黨部一定會派一個資深的黨員來監誓,你要宣誓入黨;這個叁歸依就是宣誓,宣誓我要做一個佛弟子,佛門裏也派一個資深的叁寶弟子來給你監誓。好了,你這邊一下誤會了,我歸依那個人了!黨部派一個人來給你監誓,你沒有歸依這個黨,卻歸依那一個人,他成立一個小黨了。這個人去監誓,他成一個小黨;那一個人到那邊去監誓,又成立一個小黨,豈不是把這個政黨分化掉了!那麼我們知道他的後果,黨部一定把這個人開除黨籍,這必然的。你們諸位同修要注意,如果歸依某一個法師,這個法師跟你自己都會被佛菩薩開除佛籍了,成佛沒指望了。誤會太久了,太深了。明朝末年就有這個現象,這是深深感慨的!佛法今天爲什麼不團結呢?每一個法師都有信徒,都變成一個黨派了,彼此不能夠互助、合作;比不上其他宗教,其他宗教的團結超過我們佛法太多太多了,這是我們要認識的。

  所以佛教之衰,甚至于佛教將來到毀滅,最大的過失在哪裏?在歸依、傳戒,不如法;製造和合僧團裏面的分裂,這個罪過非常非常之重。我們出家同修要特別注意,你們給人受持叁歸要講清楚,你是歸依叁寶,不是歸依我,我是叁寶的一員,來傳授叁歸,來給你作證明,是證明的阿阇黎。不可以說歸依本師,本師是釋迦牟尼佛,你怎麼可以取釋迦牟尼佛的地位而代之,這個不可以的。本師只有一個——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也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這非常非常地要緊。歸依形式不形式,是其次,無論是哪一位法師給你主持的形式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要尊重;內容是相同的,不會變更的。

  我們在弘一大師《五戒相經箋要》的後面,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叁歸許許多多人錯了。印光大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開示》裏面也講得很清楚;可是現在我看到有一些本子,印光大師後面那一段話被人刪掉了,這不知道是什麼人做的!我們在香港看到的本子有這一段文,老法師後面開示說:叁歸是歸依叁寶,不是歸依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是代表叁寶傳授叁歸與大家。都交代得很清楚啊!所以你們同修要記住,人家問你,你歸依什麼人?說我歸依叁寶,我是叁寶弟子。什麼人給你作證明的?你可以說淨空法師給我做證明的,這就對了,這就沒有錯。如果你要是誤會了:“我歸依淨空法師。”我絕對不承認。爲什麼呢?我不敢破壞和合僧團。破壞和合僧團,罪過是阿鼻地獄,我不願意去;你們將來去,我們界線畫清楚,我不會受你連累的。

  諸位對叁歸的意義明了之後,才知道叁歸對于我們修學的重要性。在形式上授受是隆重而簡單的,古人常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特別是叁歸,我們在形式上受了,是不是真的回歸了?是不是真的有所依靠了?假如我們受了叁歸之後不能夠及時回頭,不能夠依自性覺、正、淨叁德來修學,那麼這個叁歸是有名無實。因此同修們一定要記住,叁歸的授受是要成年人,頭腦很清晰的人,真正發心回頭是岸,這個叁歸才是真實傳授。那麼我們有看到很多小朋友,甚至于在母親懷抱裏面就抱到佛堂來受叁歸,這一種叁歸可以叫做結緣叁歸。爲什麼呢?他不懂什麼叫歸、什麼叫依,跟他講也講不清楚,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明了,不要把佛法當作人情,更不可以將佛法産生誤會。

  ⒎具足衆戒

  我們接著講第二句:“具足衆戒”。這個“衆”,範圍很廣、很多。戒在佛法裏是非常非常地重視,但是能將戒律的真正含意說清楚,實在也不多見。在臺灣受戒的風氣很盛,但是究竟什麼叫戒,沒搞清楚也就糊裏糊塗受了,受了之後糊裏糊塗,也不曉得是持還是不持,都不知道,這是我們學佛同修要注意的。你看叁歸第一個是覺而不迷;如果對戒律沒搞清楚,那是迷惑顛倒,那是不覺。叁歸沒有,說老實話,戒律就沒有了,“具足衆戒”是建立在覺、正、淨這叁自歸的基礎上。我們把這些事實搞清楚了,才知道佛法修學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容易。佛告訴我們,我們自性本心之中具足萬德萬能,德能裏面就有一份是戒律;可見得戒律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學得來的。現在我們起心動念、言語動作,往往都犯過失,甚至于犯了很嚴重的過失。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迷失了自性,才有這些錯誤的行爲産生。一切錯誤違背了自性,也是違背了自性之中的境界。

  ①戒律是凡聖的標准

  初學佛的同修,特別是知識分子,往往對于佛法的理論非常羨慕,佛法的境界也非常地向往,但是提到佛法的戒律,這就搖頭了,就不太滿意了。我知道很多人有這個觀念,我本人在最初接觸佛教的時候也不例外,我對于戒律就不太滿意。什麼原因呢?因爲我覺得戒律就是我們的生活規範,生活規範是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釋迦牟尼佛所製定的戒律,是叁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我們今天學他豈不是開倒車?要學叁千年前的人,還得學印度人,這怎麼能叫人甘心,怎麼能叫人情願呢?因此對于這個戒律,老師雖然說很重要,我們不好意思反駁,心裏總是不服。我們是現代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沒有必要去學印度人,還得做印度古人,怎麼也講不通,這個症結就在此地。

  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我跟他叁年,每一次下課,我去告假的時候,他老人家很慈悲都送我到門口,輕輕地點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我聽的卻是耳邊風。到大師圓寂的時候,火化是在北投,建了一個小塔,我們在塔邊搭了一個帳篷,守了叁天叁夜。我認真做了一次深深地反省:我跟大師叁年,他究竟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反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戒律很重要”這一句,因爲這一句他至少給我說了幾千遍。我就想到假如不是真正的重要,他不會這麼多次的提醒我,我實在是冥頑不靈,不能體會其中的奧秘!這一認真反省,于是乎就有一點覺悟,才發現到佛所製定的戒律跟我們世間的禮節,跟世間的法律不一樣。爲什麼呢?說我們世間之禮,佛家的戒律相當儒家的禮,儒家講禮,夏、商、周叁代有新有革就不相同。當然每一個國家的禮也不相同,古今之禮都不一樣。我們過去把戒律看作是儒家的禮,所以不能接受,現在我們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麼?這才發現佛家的戒律是“凡聖”的標准。換句話說,這個標准是永遠不變的,我們要從凡夫升華到聖人的境界,那就一定要重視品德的修學,這是高水准的道德理念、道德行持,不是我們世間一般的禮貌能夠涵蓋的。

  ②持戒就是守法

  發現這一點,我就有了理論的基礎,于是回過頭來認真地讀戒經,認真地來研究戒律;同時從戒律裏面,我們認識了佛所講的戒律,所謂是“叁聚淨戒”,這“叁聚”那就包含得圓滿、廣大無邊。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持戒就是守法;守法這一個理念,範圍是無限的深廣。佛是我們的老師,老師的教誡是法,我們要遵守;不僅僅老師給我們製定的戒條是法,老師在經典裏面字字句句是給…

《淨業叁福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