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有,那就有得受了!所以,祖师大德常常说:“回头是岸啊!”要知道回头,归依就是回头,这样才叫归依佛啦!这个归依佛,好难,好难啊!早晨作早课,要打个三归;晚上作晚课,又要打个三归,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回头。不回头,就不是佛的弟子;不回头,就不敬老师;不回头,就不孝父母啊!既然以佛为老师了,佛怎么教我们,我们就怎样接受,怎样去奉行,这是尊敬老师,这就是孝亲。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跟一个好老师学,释迦牟尼佛是世出世间最好的老师。佛虽然不在,不在没有关系,经典在世间啊!依照经典修学,就是依佛学道。
②归依正
第二是归依法:六祖大师是说归依正。正是什么呢?“正”是正知正见。那么什么样的知见叫不正?邪正的标准是什么呢?浅而言之,邪正的标准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论是我们思想见解的标准;戒律是我们言语造作的标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与经、律、论都相应,这个知见叫正知正见。如果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跟经典相违背了,这个知见就是不正。那么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要把《大藏经》统统读尽呢?不是的。佛当年在世教导弟子,一次的开示,终身奉行啊!我们中国古人也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教给你,一天就行了,你一辈子都要遵守;不遵守,这就是不敬师、不孝亲。尽形寿去奉行,这是我们在一切经论上看到的。
佛当年在世,没有办学校,也没有开班上课。经典之由来,十之八九都是有人启请。启请就是我今天有困难、有难题,向释迦牟尼佛说,请他老人家指教,佛就给他讲解,把他的问题解决;后来记下来,这就是一部经。那么这个在佛经的术语,叫当机者,是他来请教的,这对他说的。他一生依照佛的教训去做,就得到殊胜的结果。没有人启请,佛主动自己说的经不多,很少。《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这个很特别。《无量寿经》,你看看前半部阿难尊者启请的,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启请的,他们两个人是《无量寿经》的当机者,都是有对象的。这一部《阿弥陀经》是佛无问自说,这样的情形很少很少。无问自说,佛是观察机缘成熟,虽然没有人问,他老人家主动就说出来了。佛所说的每一部经都具足了经、律、论三藏。任何一部经展开来就是大的三藏;把三藏缩小来就在一部经里头。你明白这个意思,我常常在讲席里头说,《无量寿经》详细地说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详细地注解就是《大藏经》,你就明了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此,我们选择一部经论,一生依照这一部经论,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行持,就对了。这才叫归依法啦!
早课把经论念一遍,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不要忘了佛的教训,要依教奉行。晚课是反省,是检讨;我今天一天处事、待人、接物,我的想法、看法、作法,跟老师的教训有没有违背?有违背,要真心忏悔、改过自新,这叫修行。否则的话,那早晚两堂功课有什么用啊!早晚两堂功课不缺,把经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我是佛菩萨的乖宝宝,佛菩萨很喜欢我;那个笑话啦!那就大错啦!不但你自己想错了。实在是什么呢?实在是在造罪业。佛菩萨又不在此地,泥塑木雕的像,早晨念一遍骗它一次,晚上念一遍又骗它一次,连泥塑木雕的像都忍心欺骗,他怎么不骗人呢?所以他处世待人,天天骗人,这不足以为怪嘛!为什么?佛菩萨像他都骗嘛!一天还骗两次,所以这不懂得什么叫做归依法啦!
③归依净
第三是归依僧:僧是清净、和合的意思;两个意思,以清净为主,清净心就是和合。每一个人心都清净,他怎么不和呢?自然就和了。僧团里面基本的戒条是六和敬,六和敬的目的就是清净心,这叫和合众!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我们今天看这个境界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呢?我们的心不清净啊!心果然清净了,就像《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心不清净,会被外面境界影响;心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不受境界影响,你就会影响境界,你能影响外境,这就叫转境啊!如果诸位参透这个道理,你就会恍然大悟。
几乎现在全世界人都意识到了,地球已经非常非常严重的染污了。这个染污如何能消除呢?给诸位说,如果我们心地的染污要不能够恢复清净,外面环境不会清净的。为什么呢?境随心转。心清净就不会制造环境的染污;心不清净才会制造环境染污。今天全世界环保都是在搞枝枝叶叶,没有找到根本。根本在心地啊!如果保护心里的清净,保护精神的不染污,你外面的环境自自然然会恢复啊!这个是世间许许多多人不读经,不知道这个事理的真相。
我们虽然晓得,晓得的人太少了,人微言轻啊!看到这个世间人造业受报,没法子挽救。救不了别人,一定要救自己。这是正确的,自己得救了,将来众生的因缘成熟了,我们倒驾慈航来,再去帮助他。什么时候叫因缘成熟呢?他能够接受佛法,能够听得进去,听了欢喜,能信受奉行,这叫缘熟,因缘成熟了。他现在听不进去,不能接受,不能奉行,缘没熟。没熟的时候,要自度;缘熟的时候,要度他。这叫做归依僧啦!归依僧,不是归依一个出家人,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啊!
那我们要问了,假如有人问你:“你学佛了,佛是什么?”
你要能答得出来:“佛是佛陀的教育。”
“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
“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环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说的我本人与我生活环境的真实相。”
“佛法所求的是什么?”
“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佛法所修的是什么?”
“是觉、正、净。”
你要样样答得出来,简单明了,不叫人怀疑,不叫人迷惑。
“用什么方法修觉、正、净?”
那方法就很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些方法统统修觉、正、净:参禅修觉正净,持咒修觉正净,念佛还是修觉正净,读经也修觉正净。你才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因为每一个法门统统修的是觉正净,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了;觉正净达到圆满的程度就叫成佛。
所以诸位要知道,前面说过佛法是教育。教育有学位,像我们现在世间这个教育,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其次是硕士,再其次是学士,三种不同的学位:在佛门里面亦复如是,名称不一样而已。佛法里面最高的学位叫佛陀,所以人人都可以称佛,像我们这个世间,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佛陀”是学位的名称,菩萨也是学位的名称,像硕士,比佛陀低一级;阿罗汉又低一级,像学士一样。所以佛法刚才讲,所求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名词在佛教里面所讲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正觉;第二个阶段正等正觉;第三个阶段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修学的课程,这是课程真实的标准。如果你得到正觉了,你就叫做阿罗汉,阿罗汉的学位就拿到了;如果你修到正等正觉,那么你就是拿到菩萨的学位了;如果再往上去修成了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拿到佛陀的学位了。所以佛、菩萨、罗汉,是佛陀教育学位的名称,这个要知道。所以觉、正、净它有程度深浅不同,浅的就是正觉;再深一层的正等正觉;最深的、究竟圆满的,叫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学佛四众同修都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把它看明白,决定不能够有差错。然后佛教在全世界弘扬,决定没有障碍,而且会被一切大众欢喜接受,即使其他宗教徒也不例外。我在国内外接触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他们跟我很谈得来,他们觉得我跟他谈的佛法,他都能接受,都欢喜接受。为什么呢?不迷信。丝毫迷信的迹象都找不到。
但是觉、正、净实在讲有没有标准?怎样才是觉呢?我现在觉了没有呢?思想见解什么是正确呢?我今天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正不正确呢?自以为正确,这个不行啊!诸位一定要明白,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是分不开的。觉悟了,思想见解一定正确,心地一定清净;思想见解正确,这个人一定觉悟,他一定不迷惑;心地清净的人,一定是正知正见,一定是大彻大悟;所以一而三,三而一。因此在佛法修持方式里面,有一些人在三个方针里头,他取一个,一个成就了,其他的统统都圆满得到了。
我们说觉、正、净这三门,譬如在中国的禅宗、性宗,他们偏重在觉门,禅宗的修学,目标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除禅宗外都叫教下,是依据经典;换一句话说,他有教科书,由浅而深次第修学,这是教下。教下他要求的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一样的,大开圆解之后,他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就正确了,绝对不会错误,他走的是正门,正而不邪。净土宗跟密宗,这两个宗派走的是同样一个门——净门,专门修清净心。所以净土宗一心不乱,修清净心;密宗讲的三密相应,相应了,心就清净了,他走的是净门。佛法宗派很多,他们修学重点不相同,但是一法成就,一切都成就了。《华严》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我们所依的理论不相同,方针不一样,方法不一样,我们所达到的目标——觉、正、净是绝对相同,我们所求的圆满的智慧是决定相同的。所以才说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值得我们赞叹,都值得我们去尊敬的,这是同修们必须要知道的。这是“三自归”,就是自性三宝才是我们真正归依处。
④住持三宝
除自性三宝之外,我们要谈一谈“住持三宝”。这是讲形像,佛现在不在世间了,佛的形像在世间,住持三宝的功德也很大。他功德在哪里呢?常常提醒我们三自归。如果没有住持三宝,要知道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非常之重,一转眼之间就迷了。什么人提醒自己觉悟呢?脑子里面所想的都是些邪知邪见,什么人提醒我们正知正见呢?这要靠“住持三宝”。佛的弟子们,佛的学生家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供养的目的有…
《净业三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