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最喜歡它,不能養狗,那個狗,我也最喜歡它,又怎麼辦呢?這個很簡單,對待貓,對待狗,對待牛,對待蠶子,我們在心目當中,不要把它當成是畜生,我們要把它當成是朋友,當成助緣,如果沒有蠶子吐絲,我們穿不暖,我們總不可能光著身子去修行,不可能赤裸裸的去修行,是吧?!沒有牛給我們耕地,我們沒有糧食,我們餓著肚子,怎麼去修行呢?我們把它(牛、蠶子、狗等等動物)當成一種助緣,當成朋友,我們把這個認識轉換一下,不但可以養,我們還要把它養好,還要恭敬它,因爲它們給了我們好處,得到我們的利益,我們也得到它的利益,如果不是這樣去轉換我們的思維,和我們對待它的態度的話,很多戒律我們是無法守的。把話說回來,就是對待這些事物,要正確的去對待它,以善念,慈悲心去對待它,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凡是這一類似的問題,都可以這樣。所以對于戒律當中行持的問題,就不一一列舉。只要自己沒有這種殺念、惡心,非要去幹什麼,一般說來,按照菩薩戒的要求,這是不犯戒的。明白這個道理了嗎?像這類的情況,我們把它弄明白了,所以心裏面也就塌實了。比如說在戒律上的很多東西,我在網上也發表了這方面的看法,大家可以去浏覽一下。守戒不要帶著一個包袱去守,我們授了戒的菩薩,我們的生活要過得越來越快樂,不要授了戒過後,我們的煩惱越來越多,怎麼能夠開發智慧?我們的包袱要越來越輕,怎麼輕得起來呀,這麼多規矩?也就是說,授了戒以後,我們是菩薩了,我們的整個行爲,都要想到我們現在是菩薩了,我們菩薩就是爲了衆生的利益,爲了衆生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爲了衆生脫離苦海,爲了衆生將來不再受到這個娑婆世界痛苦的折磨,我們的一切智慧和功德都要去回向給他們,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這個,至于方法怎麼樣,那是根據我們的時節因緣來決定。所以每一個時期,菩薩戒的宣學和我們的修行,都是經常在圍繞著時節因緣同步實施。所以佛法裏面有句名言叫做“諸法因緣生,緣去法還滅”。我們佛教裏面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任何一本經書規定了八萬四千法門的具體內容是哪些法,沒有這個規定!事實上八萬四千法門,它就是一種比較而言,就是我們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那麼佛法就有八萬四千法門去對治。煩惱除了,法也就不存在。所以我們授了戒以後,我們的行爲,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思想,還要從圈圈裏面把它解脫出來,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吃,你要如何去吃,並不是什麼都不能聽,你要如何去聽,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你要如何去做。如何吃,如何聽,如何做,關鍵在于你的動機是爲了什麼。你把它回轉來講,就是你慈悲心對待一切。
要呈現我們的真正慈悲心,如果我們沒有生起出離心,我們的菩薩行是不可能真正呈現出來的,因爲你沒有生起出離心,你還不知道衆生的苦在哪裏,你自己的苦在哪裏。你的一切修行和一切修行的起點,還是在現象上奔跑和行爲。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也就是沒把我們自己本身這個我執放開,認識真正的世間真相和我們人生的根本真理,那麼我們這個出離心也生不起來。沒有生起出離心的人就不可能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一切修行都是在裝模作樣,做給別人看的,這是真的。如果我們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發菩提心,我們授了菩薩戒,也只能說是一種戒體,你還要戒行呢!所以我們授了菩薩戒過後,我們要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要完成我們這一生的修行任務,要達到我們的修行願望和目的。我們的修行任務是什麼?也就是說,在這一生要明白自己,還要讓別人明白,在這一生就要解脫痛苦,從煩惱中走出來,在這一生就要成就佛果,不要等到下一代,也不要等到下一世。我贊成這一世大家成就,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你這一生沒有成就,你臨命終時把握不住自己,誰都不敢保證你下一世到哪裏去。你能保證嗎?你既然不能保證,沒有把握,那你就認認真真的修行,在這一生成就。所以我覺得呢,凡是我們已經授了菩薩戒的居士,我希望你們這一生能夠好好的修行,發菩提心,這一生就要去成就,如果你們按照我所說的,真正的生起了出離心,發菩提心,你們的行爲和你們的語言是一致的,實實在在的去做了,我可以肯定你們這一生就能成就,你們有這個信心嗎?衆答:有!我看你們今天這個信心這麼好,我的擔子就消了一半,今天我們這麼殊勝的因緣在這裏相聚,我相信我們今後大家在一起見面,比今天的精神狀態更好,今天見面在這個地方,下一次見面就在更殊勝的地方。我們最後的見面在哪裏呢?有的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的在東方琉璃世界。(大家笑了) 你們別笑哇,這是真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東西就是解決我們自己本身這種心性當中的極樂世界和琉璃世界,還有說,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遙遠,我們怎麼跑得過去呢?我們現在坐飛機,美國的宇宙飛穿都還沒有到極樂世界,怎麼走進去?極樂世界很遠。事實上,那極樂世界本身就沒有距離的,極樂世界在我們自性當中,琉璃世界也在我們自性當中,只要我們自性清淨了,我們煩惱斷除了,業障消失了,身心一身清淨,我就可以肯定的講,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業障就一身輕了,再遠也飄得去,事實上,不需要飄去,自身成就不走哪裏,我們要把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都變成極樂世界,而且在我們本身的心性當中體現出來,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來去自由,要不然來去自由還是一種幻想,你們說對不對?對!所以,授了菩薩戒,我們要從開發智慧做起,明心見性做起,成就佛果是目的,這一生達到目的,是我們的願望,能不能夠達到目的,願望能不能實現,就要看我們現在的行爲,現在的行爲是什麼?學佛是在我們當下的事,不是遙遠的事,就在起心動念上,就在一言一行上,每時每刻都想到我們現在已經是菩薩,所以我們今後的行爲,就要修菩薩行,行菩薩道,成就菩薩果,讓這個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讓這個娑婆世界變成琉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地藏王菩薩所發的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獄如何能空,那麼我們只有把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地獄才能空啊,如果我們娑婆世界還沒有變成極樂世界,地獄怎麼空啊。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了,娑婆世界變成琉璃世界了,地獄自然就空了!我們這個世界就整個都變了,人們的心靈受到佛教的感召,人們的心靈受到智慧的轉變,我們的心性也在轉變,所以說,我們將來的擔子還很重,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得到安樂,人類要真正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真正的要得到超脫,真正的要得到極樂世界和琉璃世界這樣的淨土,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所以今天晚上跟大家講這個開示,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是菩薩,弘宗演教,弘揚佛法,讓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讓娑婆世界變成琉璃世界,讓人間變成淨土,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的目的,大家說好不好?衆答:“好!”。今天晚上的這個開示就講到這裏,今後希望大家經常回家看看,我也想你們,阿彌陀佛!
《善巧的智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