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學修佛法▪P3

  ..續本文上一頁個真正的出家人,你沒有發菩提心,你不算真修行的,你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你的修行,無論是修顯宗還是密宗,都是沒有結果的,不可能說是成就了,你連結果都沒有。所以我們在學修這個問題上,不要老是去尋求我自己的感受,不要去尋求這個,我們不要去尋求我們自身所産生的一點反應,比如說有病了我一學佛病就好了,還有我運氣不好,學佛運氣好了,這個不是佛教的真精神,只能說是學佛得到福報了,你積累了一些功德嘛!減少你的障礙嘛!消除了你的一些障礙嘛!當然你的病好了,你的運氣也比以前好了,但是這個不是佛教的真精神,佛教的真精神就是要生起出離心,要發菩提心,只有發菩提心才能真正的、完全的、徹底的減輕或消除我們累生的一些障礙,如果我們沒發菩提心,光靠念一點經,行一點善,做一點好事,幫助一下人,要把我們累生累劫的障礙消除,這是遠遠不夠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光是行一點善,做一點好事,勸一些善,具足一點功德,只能是個人自己的這種情況,得到回報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發了菩提心把我們所有的修行的功德,都回向給衆生,特別是回向給那些冤親債主,受苦受難的六道衆生。我們學佛不是爲了我們自己這一生成就,不是爲了我們自己解脫煩惱和痛苦,要發這個心,看到任何衆生,看到任何有緣的和無緣的、結緣的衆生,都生起悲心,大悲心,把我們的功德回向給他,由你産生這個念頭,生起這個信心,這一刹那間,哪怕你只有一天,你生起這一天的心,都可以免掉,可以肯定的講,你可以免掉至少一百劫的罪業,一百劫指多少?就是你變人變了一百次了,所造的罪業,都可以在生起一天的菩提心當中把它減除掉。我一點都沒有誇張,跟大家講,如果你沒有生起菩提心,一味的尋求自己成就的方法,不但非常困難,而且很多障礙,因爲你不知道你累生累劫犯了什麼錯誤,犯了什麼罪,你還不知道你累生累劫造了什麼業,你不知道你就無法去想象,用什麼辦法能夠把它化解掉,哪些重的,哪些輕的,唯有一個最具體的、最安全的,就是發菩提心,只有把我們的業障消除,我們的功德回向給衆生了,那麼我們現在的行持、功德,才能夠圓圓滿滿的,屬于自己,如果你沒有消除,你的功德還在消災,消你自己的業障,所以這個問題,我一再強調,所以我們學修的人,我們既然出家了,我們就要這一生成就,要生起出離心,我們既然生起了出離心,作爲一個僧人,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要求成就,不要對社會上的世俗觀點和現象,成天打轉,爬不出來。社會現象和社會圈子,把我們整個修行耽擱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那麼我們今天已經出家了,已經得到了佛法的傳授了,已經有自己修行的法門了,借助因緣,可以這樣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已經遭遇了,已經得到了那種非常珍貴的,一定要珍惜這個佛緣,所以說我們出家不容易呀,一百人,他都沒有一個出家,再說具體一點,在我們整個中國一千個人當中有一個出家嗎?沒有!一萬個人也沒有一個。所以難得呀!所以說今天晚上我們講佛教的真精神的時候也講到,知道了我們精神所在,真正的精神是不但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也要發心解決別人的問題,要解決了別人的問題,消除了你的障礙,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連貫的。如果你的問題沒有解決好,你的智慧怎麼能開發?你的智慧沒有開發,你看到還是現象,還在現象當中,所以說我們出家人一定要珍惜這個善緣,特別是對出家的沙彌來說,我們要盡量的培好自己的福報,具足我們的戒行,成爲比丘,這一生當中弘楊佛法,在寺院培福的居士,也不容易,首先你要擺脫你的很多困難和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的環境、個人的思想,一定要把它處理好,寺院裏護法的、培福的居士,有一個最起碼的條件必須適應寺院的生活,適應不了寺院的生活,你就不如回家去修行,寺院的生活那就是說,必須按照寺院的佛製僧規,不能違反,你自己心亂學不好不說,你的言行影響了僧團僧人的生活和他們的習修,那種罪就大了。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你們知道蘇小妹的故事嗎?多少人都不知道,蘇小妹是蘇東坡的妹妹,蘇東坡的妹妹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她去拜訪她的師父的時候,她師父正在參禅,在禅堂裏面有108個僧人在參禅,正在入定的時候,蘇小妹穿得非常好,也非常高興,她自己對學修有一定的認識了,她就彙報,她就沒有經過允許就這樣進去了,進去了就說:師父,請接受弟子叁拜。拜一下就講一句教法,這108個人的眼睛就睜開了,蘇小妹一看到師父不但不高興,眼淚都快哭出來了,氣得最後她師父就出來了,也沒參禅了,就把蘇小妹接到她禅房就說:居士你今天惹禍了!她說怎麼惹禍了,你惹了大禍了!蘇小妹不解,不是呀,我來彙報,來參禅,頂禮嘛,怎麼會惹禍了?(她師父回答說:)你知道嗎,你進來就叫我一聲師父,大家就把眼睛睜開看著你,這108個出家人心都亂了。正在參禅的時候,大家的心都很集中,看到突然來了一個非常美妙的女子,這樣一看,穿得很好,心全動了,大家生了一個歡喜心,這個歡喜心的結果是什麼呢,就這108個僧人,你在108世當中,每一個都去當一輩子的老婆,當完以後你再學修佛法,證得人身,如果這個你不把它完了,不了結呀,那你就不可能有所成就,蘇小妹當時氣得這該怎麼辦呢? 她的師父就說:你是怎樣在這些出家人當中把他們的心搞亂了,那麼生起信心來對你産生想念,你就要用這種方法讓這些人在他們的心裏,把你的形象排除出去,對你産生一種嗔恨不接受。你說蘇小妹怎麼做的?蘇小妹回去就哭了,就跟她的丫環講:“我這一生的氣數已經盡了,我死後,你們一定要按照我交代的去辦,不然的話,我這累生累劫都難出離苦海了。”她怎麼做呢?第二天,蘇小妹馬上就坐化,就死了,死了以後,丫環就把她擺到什麼地方呢。僧人到觀堂吃飯,要經過的路上、門口,就把蘇小妹擺在路上,還脫得光光的。在開始那些出家人每個人去看得很過瘾,到了六七天以後就臭了,臭得每個人都把鼻子捂起來,最後就爛了,爛了過後,大家就不看了,然後出家人就全部繞道走,一想到這個蘇小妹心裏就發毛,就這樣才從這些出家人心裏面把她隔離,因果掃除啊!所以我們在家人在寺院裏,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僧人産生的作用,也有功德,好的功德,就是我們護法呀,做了很多事情,壞的功德就是擾亂了僧團的淨心,這個事情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除非你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有成就的,特殊緣分的有成就的人,不然的話,你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跟你講,說的是個很實在的事情,在佛教的公案上是有記載的,所以我們寺院凡是護法的居士,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你培福,不要培得滿是包袱,還有不要培福沒陪好,僧團搞亂了,自己帶了滿身罪過,累生累劫永無出期,這是我要跟大家講的寺院的居士和僧人的關系要擺好,你是護法的,你是修行的,你是培福的,無事就不要與僧人來來往往,這點要講清楚!要來往必須正常的,在家人到寺院裏來也要注意這個問題,這是個千真萬確的事情。我們學佛首先要把握自己,當然有些事情,比如我剛才講的蘇小妹本身就沒有心念,連念頭都沒有一個,但是你産生了這種作用,也是有罪過的,也是有因果的,說到這個問題上,我跟大家講一講這個居士和僧人在寺院的關系,或者生活、修行當中的關系要擺端正,我們已經明白了,就該知道僧人該怎麼做,居士該怎麼做,護法的居士該怎麼做!

  至于往生證道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去講,在學修密法的這個問題上,有個最關鍵的東西,你不要學好多咒,你也不要去學好多手印,上師教你一個,你就學一個,沒教你就按照那種學下去,有一點,只要你做到了,我敢保證你這一生成就,就是上師說什麼你要不折不扣的,不要自出心裁的,自作聰明的去做,你按照上師說的去做。只要這一點,不背離上師,不背離佛道,你肯定這一生成就,如果你要自作聰明,自作聰明的本身就是違背了上師的意願。修學密法是這樣,修禅宗也是這樣,修淨土宗也是這樣,你不要去想那麼多,經典上說的,書上說的,它都是跟你們每一個人的不一樣,這次寂猛來的時候,我就跟他講,寂猛就說請上師跟我安排這次閉關的課程。我說你的課程就是每天習修兩個小時,那麼寂瓊爲什麼安排那麼多呢?我說:“寂瓊安排的跟你是相反,她就要多你就要少,她每天我跟她安排了十二個小時,你就只有兩個小時,如果你超出了兩個小時,你就會出麻煩,如果她(寂瓊)不按照這十二個小時去行持,她也就不可能達到這一次閉關的效果,因爲你們兩個人的習修是相反的,爲什麼是相反的,一個是喜歡鬧、喜歡動;一個是勇猛精進恨不得今天就成就,所以這兩個人是相反的。”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但是要配合得合理契機,方便善巧,如理如法再進行,如果不如理如法,一味的勇猛精進,一天24小時都在念,念那麼經咒都幹啥。念佛也是這樣(如理如法)。所以呢,我跟大家講,要念佛也好,往生也好,成就也好,自身成就也好,自身成佛也好,你們應該做到一點就是念佛的好好念佛,持咒的好好持咒,你們在學習當中,你們做好叁件事就能夠成就,第一件事情,學佛的時候就好好的學佛,念咒的時候就好好念咒;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工作的時候就好好工作。把它們分開,不要混在一起,不要念佛的時候念成佛呆子,念書的念成書呆子,弄得糊裏糊塗。也就是或生活、工作、學佛,要把它安排得非常恰當的再進行,這就是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把它搞清楚的,不能混淆了,學佛應該學得非常高興、非常快樂的,解脫煩惱解脫痛苦的,所以好多人學佛,學得越來越痛苦,煩惱越來越多,吃飯就吃飯,如果你真吃飯就不應該想別的,那就說明你吃得很好,你睡覺的時候就睡覺,做事情就做事情,做到這一點就不錯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學佛學法的,顯宗也好,密宗也好,師父叫你怎麼做的,你不要自出心裁。第叁點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功德不要只爲自己,要爲了衆生發菩提心,只要我們在座的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按照我剛才說的叁點來修行,我可以這樣講,你們在座的,今天得到我對佛法修學有建樹的人,你們按照這個方法做了,我可以肯定的講,這一世就能得到成就,無論你以前的罪業多大,罪業多深,多重,你發了菩提心,罪業都能消除,你們現在絕大多數都是學修密法的,通過灌頂的,是密宗的弟子,如果說我是這麼說的,你不折不扣的,不變的去按照我說的這麼做了,你這一生肯定成就,我說的話是要負責任的,如果你自出心裁、口是心非,自講一套,還在那個地方想入非非,按照自己的意圖,在僧團裏把僧團搞亂了,在居士當中把居士搞亂了,那我就不能保證了。你不要說成就,下到什麼地獄,也不知道,如果我是這麼說的,你是這麼做的,當然可以保證,我肯定的說,這一生成就,如果說你按照我說的你都沒有成就,我跟大家講你們不成就,我不會成就,說到這一步了,就是說跟大家講一個開示,我們學修佛法,不但要有恭敬心,要有誠心,勇猛精進心,關鍵是我們發心要端正,發心要正確,就上我們的起心動念要正確,也就是說我們動機要純,學佛的動機要純。如果我們學佛的動機不純,我們得到再好的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本身、本人在這兒傳,你不按照它去做,也不可能成就,這個道理很簡單,那麼我在這裏跟大家講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話,如果你認真去聽了,運用到你的修行當中,把它(上師所講的話)作爲你的座右銘了,我可以這樣講,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那麼成就往生淨土方面,把它比較一下,就是說按照我說的去做了,你沒有改變你的成就,你發了這個心,你沒有做到,只要發心,你沒有生起什麼毀謗佛法,沒有犯根本戒,在這一生當中都能夠往生,都能夠往生淨土。你看《彌勒上生經》,對彌勒菩薩拜叁拜,對彌勒菩薩産生一個歡喜心都能夠往生,這是真的,但是這拜叁拜是真的。所以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個開示,是一個用這種方式見一下大家,跟大家溝通的一種方式,我們在心裏的距離近一點,對佛法的認識明確一點,對我們的行爲端正一點,對我們這一生成就把握性大一點,最終呢只有一個目標,還是希望大家有這個緣分,在這一生當中成爲師徒關系,我也希望大家在這一生當中有所成就,不要拖我的後腿,希望每一個人,有一個在這一生跟我有緣的這麼一個條件下,能夠在這一生成就,祝願大家每一個人,就是凡是今天晚上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佛法的,能夠在這一生成就,最好是不要拖我的後腿,一拖我的後腿,我也就成就不了,我心疼你們,你們也心疼我,希望大家不要瞧不起我,也瞧不起你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希望大家不要拖我的後腿。所以今天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見面是一種緣分,既然有緣,都要珍惜,要珍惜這個緣分,不如大家一起在這一生成就,阿彌陀佛!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學修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