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天在叁個寺院之間跑來跑去,爲什麼不配一位駕駛員啊?我完全有條件配駕駛員,而且可以配兩位駕駛員,叁位都可以。按照佛教的規定,我可以隨身帶兩至四位侍者。但是,我沒有駕駛員,也經常不帶侍者。因爲我出家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炫耀自己,而是爲大家尋找一條道路,鋪平一條道路,讓大家可以跟在我的後面走得平坦一點,少摔跤。如果配了一個駕駛員,那麼不需要出車的時候,他又做什麼呢?我少占用一個人,寺院裏就多出一份力量。佛教協會的會長也好,方丈也好,都是平等的,都要把衆生當作父母,多做一點事情,多消一點業障,多培一點福。作爲一個佛教協會的會長、叁個寺院的方丈,我真的很辛苦。但是,我更了解衆生比我還苦。因爲衆生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啊!衆生自以爲是,不知道明悟自心,還在煩惱和痛苦中爬行。我要提醒和救度他們啊!
救度衆生,不僅需要發心,也需要智慧啊!根據衆生的特點和因緣,救度衆生可以有四種方式,我稱作“四化”,分別是點化、感化、教化和度化。比如對那些善根厚且發心正的人,只要稍微指點一下,他就覺悟了,這就是點化。過去好多的祖師大德就曾因一句話便覺悟了。第二個感化,指修行人的思想或行爲使一些有善根的人受到感動,從而生起或堅固了對佛法的信心,這叫感化。所謂教化,就是我們通常的講經說法。最後一個度化是對一部分根性頑劣的難以調服的衆生所采用的方式。背後的這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她的第一個相是慈眉善目的,其他幾個相都是威猛相,每支手上都拿著一個用來降伏衆生煩惱的法器。所以說,對不同的衆生有不同的救度方式。
還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學佛要依教奉行,要尊師重道。我們學佛之初,首先要端正態度。我們要用佛所教導的正知見來代替我們的分別見,依教奉行,認認真真地按照佛的教導來修正自己的行爲,不是去用來修理別人;要把佛所說的法用到我們的修行上去,不是用到談玄論道上去。從古到今,釋迦牟尼佛和祖師大德都曾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如果我們依法修行,就會得到安樂和智慧,最終得到成就。如果有人不按照佛的教導去做,背離了佛教的教理,輕師慢法,離經叛道,那麼也必將是自作自受。
在佛教密宗的教理中,無論是藏密、唐密,還是東密,上師就是一切佛、法、僧的總代表,上師對于學人的修學成就的影響是第一位的。我們要依教奉行,故要視師如佛。如果我們不按照上師教導的去做,一昧地固守自己的知見,那麼永遠也得不到空性正見,永遠都拘在無常的圈子中爬不出來,更不可能入菩提道。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學密法的人要重視這一點。
在佛教的曆史上沒有一個帶著貪心、嗔心和妄心的離經叛道的人能有成就的,在密宗的曆史上也沒有一個離開了上師的人能有成就的。我們學密法的要在此生成就,在對上師生起信心的基礎之上,更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師教導的去修行,發心要端正,開發智慧,覺悟人生。覺悟人生,不僅僅是個人的覺悟,而是要發心與衆生一起覺悟。只要有一念這種發心,百千億劫的業障就消除了。
總之,學佛,方向要明確,要掌握好方法,關鍵是發心。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今天晚上,我給大家傳授一種學佛入門的方法。修行此法,可以直截了當地把我們的自性與佛性融會貫通,即自性融入方法中,方法也融入自性中。這在佛教密宗裏叫做瑜伽,就是相應、相互配合的意思。我通過十二年學道、二十多年學佛,其中十年閉關,走出了一條非常便捷的路,即是用叁密相應的方法——觀想、念咒和結印,直接地把我們的自性融入這個法中,直接把佛及佛性與自己及自性融會在一起。如果我們的自性融于法中,自性就與法性無二。法性一旦圓成,百千界如的叁千諸法都從法性中自然流出。實際上,諸法因緣生,緣在自性中。萬法不出自性,一法圓成,萬法融通。
經過實踐證明,只要你們領納了傳承,通過學修,念咒、結印和觀想,用我們的自己的力量配合佛的力量,就可以掃清我們的障礙,斷除我們的煩惱,開發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得到清淨的身心。由于我們的叁密相應的修行,是以菩提心爲前提,發心和修行是結合起來的,所以具有無量的功德。我們的修行,也是正行和加行結合起來,以鑽木取火的精神,用突破性的方式,一次到位。很多人學了一輩子,只知道,未得其法,何談成就?如果我們認認真真地習修,萬緣放下,五蘊皆空,就可以在今晚得法而歸。以後,如果大家能堅持如法修行,不要說往生,這一生就可以即身成就我們的智慧,成就我們的功德,成就我們的道果。我希望大家在這個非常殊勝的時候來到白塔寺,要不虛此行,得到而歸。
希望大家此生能夠成就,能夠往生到淨土。淨土有很多,比如說彌勒淨土。淨土在哪裏啊?就在我們的自性中。自身清淨則淨土生,自身不清淨,到哪裏都沒有淨土。我們的心是清淨的,那麼在任何地方,都不受幹擾,都能夠成就我們的淨土;反之,如果心是散亂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淨土,也不可能往生淨土;如果你的心是肮髒的,那等待你的必定是地獄。實際上,淨土或地獄跟我們的距離就是那一念之間,就是那一步之遙。你們說是不是啊?是!(衆答)這就說明了起心動念是多麼的重要啊!
現在有這麼好的時節因緣,我們爲什麼不在這一生成就呢?從我重整甲子的第一天開始,我希望與大家一起努力把我們的這個娑婆世界改造成爲人間淨土,大家說好不好啊?好!(衆答)
阿彌陀佛!
《真實的智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