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加行等等,都是墊定我們的基礎,具足定道資糧的基礎,懂不懂這個道理呀?衆善奉行,我們的一切布施、一切善行,其實就把它叫做衆善奉行,我們修六度行、四攝六度十善、它都叫做衆善奉行。諸惡不作,是斷欲、斷煩的一種業力因果的聚集。諸惡不作,就是爲了把我們的欲望斷了、把我們的煩惱斷了、把我們的業力斷了。衆善奉行,就是培我們的福,具足我們的資糧,我們要把過去的包袱放下。也就是說,我們把舊帳還了,我們現在衆善奉行,具足了很多資糧,這個資糧拿來做啥子呢?拿來修行,在修行的路上掃除障礙,你們說是不是呀?那麼斷除煩惱,解脫痛苦,要達到覺悟人生,智慧圓滿的境界,這是我們首先要具備的、首先要完成的、首先要做到的、整個修行過程都是在自淨其意,別無他法。如果我們自己的意念都還沒有清淨,談不上成就、談不上證果。那麼,佛教說了這麼多法門,任何法門它所達到的目的,都是叫你得定開慧,覺悟人生,圓滿佛果,都是叫你這樣學修的。要達到所有目的的開始,都是從自淨其意開始的,釋迦牟尼佛教了這麼多法,八萬四千法門,也是用這些法門來達到你自淨其意的這種效果,要達到這種效果,不是別人來幫你淨你的意,別人哪能淨你的意呢?別人是引導你,感化你,幫助你,支持你,上師可以加持你,但是,還是要靠你自己才能自淨其意,不靠自己不行喲!所以,諸惡不作是基礎,衆善奉行是資糧,自淨其意才是我們的目標,結果是成佛,你們說對不對呀?(對。)點聲氣都沒得,我說對了,你就說個對嘛,有錢幫錢場,無錢幫人場,是不是呀?你錢場也不幫,人場也不幫,你吼兩句都不行啦!教得這麼艱難。由于我們意念不清淨,念的咒也是不靈的,動機不清淨,你也達不到目的,你動機不清淨是浮躁的,是散亂的,能達到什麼目的呀?你出門看到的是一片繁花似錦,看得眼花缭亂,你沒有達到目的呀。所以我們修行的人,你們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多培些資糧。定道資糧多一點,少一些障礙,多開一些智慧,免得在社會上被那些現象把你迷惑了。如果我們修行人,還再看著現象走,跟著感覺走,自己不能把握自己,那你就完蛋了,你還像凡夫一樣的,一個什麼現象都可以把你左右,去玩弄光景,貪圖享受,腐化墮落,最後一扇黑門給你開起,地獄門在等待你了!想一想我們這一身袈裟,想到我們這一身大領衣,想到我們是居士、是菩薩,那麼我們在這一個時期,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就要把握好自己的心、守自己的口,經常在行願中尋找你的自我,尋找你的前程,尋找你的方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目的呀,成佛作祖的目的。要達到這個東西,有的人說:“我開悟了,你開悟又怎麼樣?開悟了還是要吃飯,開悟了我想吃蘋果,有沒有嘛?”有人就提這種口號給我,“我學法學到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又做怎樣呢?”我說:“明心見性,就是曉得你的學修方向,又做什麼呢?”不是你想做啥子就做啥子,想幹啥就幹啥。是不是明心見性,想偷東西也行?那你就造罪了。你明心見性了,你就曉得哪些是因果,你該修哪些善行,你可以把握方向了,不是我剛才說的。我有個弟子,修了幾天過後,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出來了,他就跟我說:“哎呀師父,這個金剛法太好了,師父你放心,我學了叁年以後,我要周圍的人都怕我,(笑)見哪個不順眼,我就要收拾他。”如果你有這種思想,你是學不好的,起了嗔心,燒毀你的功德林,真的,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們修行的方向要明確、方法要正確、動機要純正,離開了這個軌道,你就白學了,不要認爲,“我現在什麼事情都做了,怎麼我做了那些事情還沒哪個把我做啥子呢?”我說,“時間還沒到嘛,到了時候因果會報應的,你該做啥子還得做啥子。”還有人帶著僥幸心理,“哎呀,我們那師父說起來名氣那麼大,我幹了那麼多壞事,他都還不曉得。”但他沒當著我說,有的發短信跟我說,“哎呀,我不告訴你,你還是不曉得,你爲啥子又不救我呢?”我說:“我沒告訴你,沒說你,就是讓你自己覺悟,我只要跟你說出來了,就算給你定罪了,你連忏悔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你自己告訴我呢,就叫忏悔,可以消除罪業。”我們在這屋裏還是有四十幾個人,我修行四十年,學道十二年,學佛二十八年,不要說是五眼六通,感覺肯定是比你們靈敏,大千世界了如指掌,至于五眼六通嘛,反正你們想啥子,你們做啥子,我通通清楚,沒說嘛,是給你個面子,讓你有個覺悟的機會、有個反省的機會、有個認識的機會、有個忏悔的機會。我跟你說了,就定罪了,真定罪了,那就叫定業,你變不了了。所以還是爲了慈悲,給你指出來,是讓你自己忏悔。如果你們不相信,哪天有機會,我說點給你們聽一下,你不毛骨悚然才怪呢。怎麼能把人家隱私全講出來了,又說師父點面子都不給,我真說了,你就麻煩了。我不要說是五眼六通,就憑我過去看的那幾本相法書,就把你看個透,看透你的心。就憑這一點,因爲相由心變,心裏想啥子,相上就要變出來的,有啥子奇怪呢?還不要說五眼六通,這是起碼的常識。所以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爲,我們修行的人,最好還是走正路,自淨其意,不要說別人不知道,就可以亂來。所以,學佛不管你是諸惡莫作也好、衆善奉行也好、看了好多書也好、念了好多經也好、拜了好多忏也好、做了好多什麼也好,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具足資糧,自淨其意,具足功德,讓我們得到清淨見,得到清淨智慧,然後再選好自己的道路,找好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成就自己的佛果,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願行,成就你的大悲心,這就是結果,還要做啥子?還有人問得更怪,成就了又做啥子?我又得不到那種人間的享受,既然是這樣子,那你就去享受吧,那你享受完了,你還是該受罪塞,福盡則滅呀,福享盡了就該滅羅。一個念頭,一個行爲,一瞬間,你過去做了那些,你的罪業就種下了,當臨命終時,無常來到的時候,那就由不得你了,那是很悲慘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首先要知因識果,要相信因果,要相信佛說的是真的,我們就要按照佛說的去做,在這一生當中,不要浪費時間,要珍惜這個寶貴的緣份,認認真真地克服自己的弱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去學習別人的優點,不要老去說別人的缺點,這是個最重要的問題。因爲你知道人家的缺點,你不去說他,你就具足了保護他的功德,如果你在某種情況下,還去跟他提示一下,就是一種功德。所以我們對人處事,不管對誰,居士也好、在家人也好,我們大家相互提意見,要善意的就好。我們有的在說;哪個人在做什麼,那個人又在做什麼,咬牙切齒,就恨不得要師父把人家一腳踢到棲樂山下去,這種思想就不好了,你要想到人家來見我,他是一種緣份,我去把他踢到棲樂山下給猴子抓呀,那就不好塞,是不是這個道理呀!所以大家要多一點善心、多一點善念、多一點善行,不要老是兩個眼睛看到自己這也是對的,別人那也不對,這也不好。哪怕人家再笨的人,人家總有一些優點,他沒得優點,他還能下點苦力,都比我行,因爲我的本事沒他大,力氣沒有他大。所以,要看到人家有的成績,相互之間要多贊歎,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互相能夠多贊歎、多自我檢查、多包容、多理解、多諒解,我們這個僧團那就好得很,那將來就是佛教界的精英了,那我們棲樂山這面佛教的旗幟就飄得起來了,棲樂山上紅旗飄,飄到哪裏?飄到四川、飄向全國,吹東風就往東方飄,吹西風就往西方飄,然後就由你們在家人、僧人也好,把這杆旗幟扛起來,你想在哪裏插,就插到哪裏,插到哪裏紅一片,那就好了!實際上只要你們用心都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今晚上跟大家聚在一起講,我都是在最忙的情況下,跟大家講這麼一課,我明天還要到德陽去,還要到叁溪寺去開會,因爲德陽市佛教協會還要我們去組織開會,平常你們都在工作崗位上,見不到我,所以今晚上大家聚一聚,也是龍華會。今晚上聽我講的還有諸大比丘、諸大菩薩、有賢者、有聖者、有天龍八部在周圍聽,還有十方諸佛作鑒證。如果我們寫書還可以是如是我聞,當然我們不是舍衛國,是在棲樂寺,我們不能說一千二百五十人聚,我們有幾十人聚,有常住菩薩,有遠道而來的菩薩,都可以寫上去。所謂經書都是這麼寫來的,讓後人知道講了些什麼,你把它寫出來,啓迪後人,讓後人以此得以感化、得以教化、得以覺悟、得以知識,爲自己的修行少走彎路,得點善舉,講了半天,講了這麼多,還是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生當中有所成就。我們大家都是從火坑裏跳出來的,不要再跳回去,就憑你們現在這點本事,跳回去會燒焦的,在社會上是個大旋渦喲,一旋進去,你就爬不起來,那時候你再想到師父的好處已晚了。現在都有人說:“我回不來了嗎?”回來是跳出旋渦,是照樣可以回來。所以我一再提醒你們,我們相見的這種善緣很寶貴,你們不知道,你們以前是怎麼走過來的,是你們累生累劫積了不少的福德慧命,不然你學不到密法,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學密法是更難得。有的相聚是一個月、有的是幾年、有的是幾十年、有的是幾十天、有的是一兩天、有的是幾個小時,反正都是一種緣份,播點種子給你們,播點因你就種因,反正我的心裏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能成就。不僅僅是種因的問題,我曾經發過願,現在你們有這個緣份,大家要珍惜,好好的在這一生修行,首先,有煩惱要掃除煩惱,沒得煩惱都成聖人羅,有煩惱看你怎麼去對治、怎麼去克製、怎麼去處理、怎麼去對待,過了就沒得了,就那麼一下就過去了。如果你當了煩惱和痛苦的俘虜,你就變成煩惱和痛苦的奴隸。所以,我們大家要抓住這個機會,哪怕你過去是個殺人犯,今天你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我並不是瞧不起犯過錯誤的人,我希望犯過錯誤的人,要把的過去作爲經驗教訓,作爲一個鍛煉的機會。如果你連這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真是爲你遺憾。我講的話你聽懂了沒有?答:聽懂了,將來就是要學大願大行,說我沒得文化不修大智但可以修個大行。”普賢菩薩是修大行願的行願菩薩,要多做善行,有些能成就智慧、成就善行、成就大悲、成就願行,這是四大願的四大菩薩,我們除了這四大菩薩,還有很多行願都可以成就。要根據各人的機緣,不怕別人瞧不起我們,最可悲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真的,什麼都可以沒有,不要沒有志氣、沒有志向、沒有恒心,最怕的就是沒有志向的人,只要你有志向、你有恒心、你有決心、再加上你有誠心,掌握好方法,這一生一定能夠成就。真的,不要瞧不起自己,別人瞧不起沒關系,自己要瞧得起自己,要有自尊心。所以我們要振作起來,有個別人拌了筋鬥,哪裏滾下去,就在哪裏爬起來,人就是要有個作人的這樣子。
所以,今天晚上有這個機會與大家在一起相聚,在這個龍華會上我隨便談點自己的體會看法。最後,祝願大家都能夠成就,法喜充滿。
《醒醐之源(一)修行之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