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章▪P2

  ..續本文上一頁執”覺得憤怒的痛苦,要比面對“我執”本身無實的痛苦來得小。

  當我執愛別人時,也發揮了同樣的機製。通常對于愛的定義是:我執深切地關懷對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愛。但實際上,愛只是“我執”尋求證明自己的另一種方法。“我執”只愛自己不愛他人,它充滿著自己,根本沒有空間容納愛別人。由于“我執”太專注于它自己,因此它並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它專心致志地修持著(很諷刺地,自我有它自己的修持系統)自己的需要、欲望以及期待;它關心所愛的人,以那個人能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來決定。特別是當外表上犧牲自己、願意爲所愛的人放棄自己的需要時,這種情況就更加真實了。當我執說“我愛你”的時候,我執的意思並不是這樣,而是在問“你愛我嗎”,或者是“我想擁有你”,或“我要你讓我快樂”。我執所能講出的最誠實的一句話就是:“我愛你幾乎和愛自己一樣多。”我執所說的愛,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從日後關系的發展結果,就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只有當我們不再被這個榨取所有時間、精力和注意力,而且無休止地試圖滿足自己,卻永不滿足的“我執”所奴役的時候,真正的愛才有可能。只有在我們不再一心一意關懷自己的時候,才能真正地關懷別人。

  這一切以“愛”的名義所産生的愛、恨、嫉妒等,都和真愛相反,而且只是“我執”對安全和真實身份的追尋。這些煩惱是“我執”的一部分,我執就是執著于有個真實存在的自我。憎恨和貪著這兩樣東西都是啓發圓覺的大障礙。“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有了憎恨和貪著,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智慧和甯靜的心靈。縱使不斷追求真理,也無法成就圓覺。

  【善男子,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我相呢?指的就是一切衆生心中所自證的境界。善男子,譬如有一個人,調養得很好,全身都很舒適。忽然之間,似乎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似乎遺忘了自我和身體。那是因爲四肢完全放松,調養又很得當的緣故。這時,只要拿艾草的針尖,輕輕地紮他一下,他就知道了,自己仍然還有自我意識。因此,只有在有所證有所取的時候,方能表現出我的本體。各位善男子,某人的心乃至于證悟了如來的境界,究竟了解並通達了清淨涅槃之法,都叫做我相。

  由此可知,凡是心裏覺得有所證得,縱使證得了如來解脫煩惱的永恒境界,也不是真正的“有所證得”。因爲這都是我相在作祟。所有對立的名相都是由我執産生的。

  南陽慧忠禅師在六祖處印證後,即到南陽的白崖山上度過了四十余年,從未離過山。

  公元761年肅宗邀請慧忠禅師到京城,尊爲國師。一次法會上,肅宗問了禅師許多問題,禅師都沒看肅宗一眼。

  肅宗怒道:“無論怎樣,我是大唐的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禅師:“皇上可曾看到虛空?”

  肅宗:“看到了。”

  慧忠禅師:“請問虛空可曾對你眨過眼?”

  【善男子,雲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人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心中所悟得,所證得的內容。善男子,把所悟的境界當做我以後,就不需要再確認自我了。而在所悟的境界之外,仍然有很多可以了悟的內容,所悟得的那些自證境界之外的內容,都叫做人相。各位善男子,某人的心乃至于圓滿證悟了涅槃佛果,都叫做我相,心中只要還存有一點點悟境,似乎完全證悟了法性妙理,都叫做人相。

  修道的人心中覺得有所悟,就是“人相”。縱使一個人已悟到“心中有所求、有所得的現象就是我相”這真理,因此心中排斥我相,他仍然有“人相”存在。或者悟到自己已經沒有我相了,明白自己對一切事物,心裏都不會有所求、有所證了。以上這兩種情況,仍然有“人相”存在。因爲心中感覺到自己悟得或明白了什麼,就有“人相”存在了。換句話說,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高明,就是有“人相”。凡有所悟而不忘卻能悟的心,都叫做“人相”。甚至一個人已經圓滿地覺悟到無煩惱的最高境界時,假如他心中仍然有少許“能悟的心”存在,就是“人相”。換句話說,假使心中有“我已悟到”的感覺,縱使他所悟的是最究竟、最圓滿的真理,他仍然有“人相”存在。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衆生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的心,自證自悟所無法企及的境界。善男子,譬如有的人會這樣說,我是衆生。于是我們應當知道,他所說的衆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既不屬于我相,也不屬于人相。爲什麼不是我呢?因爲我是衆生,所以衆生並非僅僅是我。爲什麼不是他呢?因爲他和我都是衆生,所以衆生並非僅僅是他和我。各位善男子,凡是一切衆生所證和所悟的境界,都是我相和人相,能證是我相,所證是人相。而在我相和人相之外,仍然有很多可以了解的境界,叫做衆生相。

  修道的人知道“人相”和 “我相”都是錯誤的,因此,他認爲自己證悟到沒有“我相”、沒有“人相”的境界了。但假如他尚存有證悟的心,他仍是存有“衆生相”。比方有人說:“執著我相的就是衆生”由這句話,我們知道那個人所說的“衆生”並不限于他自己或別人。因爲他說他自己也是衆生,所以他自己當然有我相存在。爲什麼說不限于別人呢?因爲他說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就是衆生,凡是心中計較自己和別人不同的人,當然也有我相存在了。只要衆生覺得自己證得或悟到了什麼,就是執著了人相和我相。心中不存在有證得或悟到的心,但卻存有自己明白了知的心,便是“衆生相”了。

  【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複如是。】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壽命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以分別心觀照清淨覺性,所感受到的過程和境界。一切業力所生的分別智慧,無法見到自己。就好像人們的生命本身,無法找到自己一樣。善男子,倘若某人的心能夠照見一切覺性的話,他所謂的照見和覺性都如同明鏡上面的灰塵和汙垢一般。能覺和所覺,都還沒有離開塵垢的緣故。猶如熱水融化了寒冰以後,就沒有另外一塊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倘若還有個我知道我覺悟了,道理也是一樣的,說明還沒有真正地覺悟。

  

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修行者解脫道路上最大的束縛。四顛倒也是獲得解脫的最大障礙。四顛倒即是:視無我爲我、視不淨爲淨、視痛苦爲樂、視無常爲常。雖然佛經中我們常看到這四顛倒的對治是四念處(四念處即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但四顛倒的內容也可以納入于四相之中,道理上應該一致,四相的意思恰恰就像是四顛倒的含義,“我相”爲視無我爲我,“人相”爲視不淨爲淨,“衆生相”爲視痛苦爲樂,“壽者相”爲視無常爲常。

  

從中觀的觀點來看,身體不是我,心也不是我,名字更不是我,實際上根本找不到一個獨立的“我”。因此“我”是不存在的,但因無明之故,對五蘊組合的東西而産生一種“我”的概念且執著,這叫作視無我爲我,視無我爲我即是我相。

  

我們仔細觀察,所有的人本來都是不清淨的。佛經中說人的軀體內充滿了叁十六種不淨物,但由于無明的原因自己對自己産生貪執,男人對女人産生貪欲,女人對男人産生貪執等等。不淨物被視爲清淨而産生執著,這叫作視不淨爲淨,視不淨爲淨即是人相。

  

一切衆生要經過依靠四生而流轉于輪回,四生是指胎生、卵生、化生和濕生。人畜是胎生,天神是化生,鳥蛇是卵生,昆蟲皆濕生。叁界六道衆生的生命感受皆是痛苦,無法遠離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衆生具有叁苦之感受。但由于無明的原因衆生將痛苦當作快樂而産生執著,這叫作視痛苦爲樂,視苦爲樂即是衆生相。

  

雖然時間和衆生的壽命都一刹那也不會停留,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但由于無明的原因衆生將無常當作恒常來對待而産生執著,這叫作視無常爲常,視無常爲常也即是壽者相。因爲有了我相、人相、衆生相以及壽者相,所以才會産生四顛倒。因爲衆生的自相續當中具有四顛倒,所以才會迷惑于我相、人相、衆生相以及壽者相。什麼時候能推翻了四顛倒,等于推翻了四相。什麼時候證得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及無壽者相,等于斷除了四顛倒的錯誤見。這四顛倒是一切衆生流轉輪回的根本,産生顛倒夢想的源泉,所有癡心妄想的基礎。由于衆生具備了四顛倒,所以在輪回的苦海中不停的流轉而迷惑,且一直是執迷不悟的。《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修道人覺得:有所證得便是我相、有所體悟就是人相、有所明了便是衆生相,他這“覺得”本身就是一種“壽者相”。這乃是衆生的八識中有微細的分別心在作祟因此不容易感覺得出來,宛如人的命根,常在身體中維持壽命,而自己不易察覺得出來。假如心中覺得自己已證得、體…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