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位菩薩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二種,叫做先修禅那,齊修奢摩他和叁摩缽提。”
二十二、先修禅齊修止觀:由寂滅力種種清淨,乃住至靜而起幻用。
先從斷煩惱下手,因爲不取執任何名相,而使內心達到定靜的境界。同時變化種種方式來教化衆生。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倘若諸位菩薩在修行當中,先一邊以智慧發起寂滅煩惱的力量,一邊資發內心最深的寂靜,澄清妄念,然後再發起種種如幻變化,自利利他。這位菩薩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叁種,叫做齊修禅那和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二十叁、齊修禅止後修觀:由寂滅力資于至靜,乃起幻用。
先斷除自己的煩惱,而且使內心定靜,然後再變化種種方式,來教化衆生。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倘若諸位菩薩在修行當中,先一邊以智慧發起寂滅煩惱的力量,一邊資發如幻變化,自利利他,最後歸于內心最深的寂靜,顯現本來清淨光明的境界和智慧。這位菩薩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四種,叫做齊修禅那和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二十四、齊修禅觀後修止:由寂滅力資于幻用,乃入至靜。
先斷除自己的煩惱,而且使用種種不同的方式來教化衆生,然後才使內心定靜,由定靜中獲得圓滿的覺性。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于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爲圓修叁種自性,清淨隨順。】
“倘若諸位菩薩在修行當中,以所悟圓滿覺性的智慧,圓融一切,對于各種理性和事相,都不會背離圓滿覺性,所行所做,超越了一切障礙。這位菩薩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五種,叫做圓修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叁種隨順清淨圓覺的自性法門。”
二十五、圓修叁種自性清淨:由圓覺慧,圓合一切,于諸性相,無離覺性,圓修叁觀隨順。
先體悟到圓滿的覺性,平等遍布于一切事物。因此對一切事物的本體和現象,都不加以執著和貪取,隨時隨處保持著平等和無分別心。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忏悔,經叁七日,于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這就叫做菩薩修行的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一切菩薩修行的方法,都在其中。倘若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想要依靠這二十五輪,而選擇修行方法的話,應當持守清淨無欲的梵行,在寂靜的地方思維觀察,誠心祈求諸佛菩薩,忏悔無量劫以來的種種習氣和業障,像這樣經過叁七二十一天,身心就會得到初步清淨。然後把二十五輪法門分別標記在簽條上面,最誠心地祈求發願,心中不生分別,隨手抽取簽條。依照上面的開示,就知道自己今生修行的次第和順序了。如果有一念懷疑心的話,就失去了作用。
在這一章裏,佛陀告訴辯音菩薩及大衆,啓發覺性有二十五種類型。並且說明啓發覺性,每一種類型的特色。緊接著,佛陀又啓示大衆選擇最適合自己性向的類型去修行,並且鼓勵弟子不可貪著名利,常甯靜地思考,懇求聖者慈悲垂護,常忏悔自己的過失。經過二十一天以後,再做二十五個標簽或記號代表二十五種啓發覺性的類型,然後依照自己所拈取的標簽去修行,而不可遲疑不前或者産生悔恨心。這一段和《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所說使用“地藏占察輪”來預測因緣果報及修行法門很相近。但也要看到,“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忏悔,經叁七日”的加行修完,信心具足,業障消除,資糧圓滿,就是修任何一法,都會成就。
佛陀所教授的二十五輪,隨機而順,爲未覺衆生所說,和前面“威德自在菩薩章”等爲已悟圓覺的菩薩所教授有所不同。民國谛閑大師用天臺叁觀判此二十五輪,至爲精密,輪輪必有當機之人。凡是從寂靜下手,必是空觀;從幻化下手,必是假觀;從不取下手,必是中觀;修圓觀,以悟淨圓覺下手,觀觀都是圓覺。我們在具體修行時,切勿因此而生高下之見,因爲單修齊修都是屬于方便教法,而實際上輪輪都是圓覺,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一切一,一一切,菩薩修行,應如是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世尊爲了重述一遍所說的法義,以偈頌的形式說道: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禅定生。
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
叁法頓慚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辯音菩薩你要知道,一切修學諸位菩薩,
圓滿無礙清淨智慧,都因叁昧禅定而生。
所謂靜修行奢摩他,叁摩缽提以及禅那。
叁種法門頓漸修學,有二十五種清淨輪。
十方世界一切如來,過去未來諸修行者。
無不因爲這些法門,修學而得成就菩提。
唯除頓覺成佛之人,不順諸法而超越者。
一切有緣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衆生。
應當恒常持受此輪,隨順一門勤奮修學。
依仗佛陀大悲覺力,不久當證究竟涅槃。”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八章 辯音菩薩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