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六章 清淨慧菩薩章▪P5

  ..續本文上一頁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爲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衆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第九、有性與無性對。有性即是叁乘種性,無性即是闡提種性。如此四種種性,當下齊成佛道。

  有一則公案說:靈訓禅師去參訪歸宗禅師時,提出一個問題說:“如何是佛?”

  歸宗禅師說:“我不敢向你說。就是向你說了,恐怕你也不相信。”

  靈訓禅師回答道:“老師!您的話,弟子哪敢不信?”

  歸宗禅師就再問說:“你剛才問什麼?再問一次。”

  “如何是佛?”

  歸宗禅師說:“喔!如何是佛?你就是!”

  靈訓禅師一聽,“我是凡夫啊!怎麼一下子忽然是佛呢?”趕快再反問,“老師!您說我是佛,我如何才能知道我是佛?保證我自己是佛呢?”

  歸宗禅師答:“一翳在眼,空華亂墜。若離諸相,即見諸佛。”這意思是說:你不能見到自己是佛,因爲自己有了無明妄想,就好像眼睛裏面生翳,有了毛病,對于一切世間的真相就見不到了。如果你除去了這種毛病,就能見到如如的佛。

  不知道自己是佛,不能認識自己,是因爲自己不懂得尋密,秘密就在自己的身邊。佛法說密意,一切都是密意;說不是密意,一切都不是密意。佛陀靈山會上拈花,這是很公開的事情。可是,大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大迦葉尊者微笑了,他知道,所謂“心心相印”,這就是密意。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第十縛與解對。《佛頂經》說:“根塵同源,縛脫無二。”我們的分別心和執著心本是虛妄,猶如空中花。一切煩惱都是因爲分別執著而生起。分別執著既然不是實在的,煩惱何有?既無煩惱,何來縛者?縛者虛妄,當下解脫。四祖道信初參叁祖僧璨大師時說:“願和尚慈悲,開示我解脫法門!”僧璨大師反問:“誰縛住你了?”

  是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束縛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妄念。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己束縛還須自己解脫。我們能心無所緣,自覺無礙。空間取當體,當體圓滿;時間取當下,當下具足。一切爲一,萬物相連,表面的萬象不同,不掩深處合一的實相。所有時間都是一個時刻,永恒不是無盡的時間,而是同一時刻,是我們意識狀態在同一時刻的品質。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以真如圓覺本有的寬廣如大海般的智慧,照徹一切境界,觀察世界的各種現象,這些相對立的現象,就如同虛空一樣的不實在。這叫做如來隨順悟入圓滿覺性的境界。方信禅師雲:“無衆生可度,無叁界可出,無涅槃可證,本來具足。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經行及坐臥,常在于其中,爲人自肯,決定無疑。說此難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各位善男子,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應當做到在行住坐臥的一切時候,不會生起虛妄分別之心。對于那些隨緣而起的念頭,也不要拒絕和消滅它。雖然有時也會用連續的妄想分別來思考問題,但不要認爲它一定是妄想。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不落于知見,也不要去辨別它是否真實的佛法。倘若某些衆生聽到這樣的法門以後,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修學,並且不會驚恐害怕,就叫做隨順悟入圓滿覺性。

  佛陀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教授觀心修行方法:

  一、于一切時一切處,不起妄念,不攀緣外境而起分別心。

  二、于妄心忽然起來時,也不要刻意製止,只是不作理會。只要不作理會,正是一念覺轉,便銷于無形,如果妄加製止,期望息滅念頭,等于妄上加妄,火上澆油。《楞嚴經》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叁、于妄想境,“不加了知”,因一加了知,即入比量分別,現量就迷亂了。祖師說:“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

  四、“于無了知,不辨真實”,這裏所說的“真實”,是分別心所分析出來的結果,對于不費心去認知的本然心境,也不必費心去辨別它是否真實。

  五、聞是法門,假使有人能不驚怪疑怖,加以深信理解接受和實行,叫做隨順悟入圓滿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各位善男子,你們要知道,像這樣的衆生,他們以前曾經供養過百千萬億數不清的諸位佛陀,和諸位大菩薩,並且培植下了深厚的德行和善根。佛說這樣的人,叫做成就了如來的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世尊爲了重述一遍所說的法義,以偈頌的形式說道: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衆生爲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爲遍隨順。

  

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清淨慧菩薩當知道,圓滿覺悟菩提之性,

  

本來無取也無可證,沒有真實菩薩衆生。

  

從未覺悟直到覺悟,便會顯出次序差別。

  

凡夫菩薩理解爲礙,賢位菩薩未離覺知。

  

登地菩薩分別永滅,心不貪住一切境界。

  

大覺世尊無不圓滿,叫做處處自在隨順。

  

若有末法時代衆生,心中不生虛妄知見。

  

佛陀贊歎這樣的人,今生就是活的菩薩。

  

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所有功德已經圓滿。

  

雖然顯現種種方便,都可稱爲隨順智慧。”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六章 清淨慧菩薩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