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感恩心去享用它,享用你和兒子在一起的幸福,享用你和妻子在一起的快樂,享用此時此刻的佛光普照,享用每天的日出日落。安下心來,就是大圓滿的境界。
我們本有的一切其實都全體具足,我們此時此刻在座的每一個人,我們的生命形態一定是最完美的。如果你們現在還感覺殘缺,是因爲你沒理解,沒體悟到自己的真實高度,你沒理解自己生命的莊嚴、神聖和偉大。不是世界不足,是你心性未悟。調伏心性,這個完美的世界不需要折騰,你我都是最幸福的。我們今天健康的活著,我們享受生命,我們坐而論道,無比美好。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于是,自己心地上的真如覺性自然就會放大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清淨無染,能破欲界六天的欲業;內照自心本性,即能消除貪瞋癡叁毒,地獄等罪業也能同時消滅。如此內外光明澄徹,就如同清淨的西方極樂淨土一樣,如果不作這樣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
佛陀告訴我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身體成佛,不是我們練得銅頭鐵腦一身鋼,火眼金睛就成佛,和那個沒有什麼關系,是心與佛相應。大家看我手中這個手機是聯通的,還是移動的?裝上聯通的卡,就是聯通的;裝上移動的卡,就是移動的。
這個身體是佛呢,還是衆生呢?我的心顯現佛的時候我的身體就是佛,心顯現衆生的時候我的身體就是衆生。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基督教講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了人,佛教也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我們和佛沒有差別。佛是兩眼我們也是兩眼,佛站著我們也站著,唯一不同的是心。佛的心是全然顯現的佛性,而我們的心顯現的是貪瞋癡慢疑。我們和佛的差異是在心上。我們從現在開始調整我們的心。怎麼調整我們的心呢?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最快的調整。南無是什麼意思呢?皈依,歸命,回歸的意思。回歸就是讓我回歸到阿彌陀佛的心性中。阿彌陀佛代表了我們的法身,也代表了我們的報身,我們此時此刻的化身是誰呢?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們現在回歸到阿彌陀佛的心性中,于是我們就和阿彌陀佛合二爲一,我們就成佛了。所以,念阿彌陀佛的人將來成佛也叫阿彌陀佛。
南無就是回歸如來藏性,觀想自己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心合二爲一,就叫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不敢擔當,認爲阿彌陀佛神聖偉大,我卑微陋劣,只有跪在那裏給他磕頭的份,哪敢合二爲一啊。要深信,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報身,我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們是不二顯現。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報身和化身的不二和合,我心與本尊心不二,就叫南無阿彌陀佛。持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讓自己和阿彌陀佛合二爲一,這叫接引,這叫往生淨土,這才是佛的密意。
淨土法門修法很簡單,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供養阿彌陀佛,都是培養我們和阿彌陀佛近距離的感覺,千萬不要把佛當成領導,很多人怕領導怕慣了,也開始怕佛。認爲佛是領導、大官,磕頭磕錯了,會懲罰你。佛菩薩從來沒有懲罰任何人的概念,只有愛衆生,慈悲衆生。所以,千萬不要怕佛。你這一輩子就是怕你爹娘,也不要怕佛。你應該愛佛,感恩佛,和佛建立最親密的感覺。佛是我們慈悲的父親,我們是他的寶寶。他疼我們,我們愛他,就是這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我們與佛最相應的時候。這種相應法就是本尊瑜伽,本尊入我心。
要記住:佛陀並不希望我們永遠做他的弟子,而是希望我們成爲和他一樣覺醒的人。
有時凡夫的煩惱會顯現,你就觀想阿彌陀佛進入了你的內心,進入了你的身體,阿彌陀佛的佛性完全顯現,就想你的身體是件衣服,阿彌陀佛穿上了你的衣服,你想著此時是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這時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佛事,這叫本尊相應法,也叫本尊瑜伽。瑜伽的修法秘訣就是“我入和入我”。
大衆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大家聽了惠能大師的開示,洞然明白,照見自性,于是向六祖恭敬頂禮,同聲贊歎說:“好極了!”又高唱道:“普願法界一切衆生,聽聞的人都能立即覺悟。”
一切萬法都是光明顯現,一切現象都是本來圓滿,一切天地萬物都是諸佛壇城,一切衆生都是如來不二化身。
因爲空性的如來藏本具光明,所以如來藏的萬千幻化亦具光明。染汙的我執聽信了未來才是光明,所以得不到當下的解脫;如癫狂的演若達看不到自己的頭,到處驚慌奔走找尋;亦如黑熊堅信下一個棒子最大,筋疲力盡而抱憾終生。堅固的我執害怕失去自我,身處自性安樂之涅槃卻在感受輪回的苦痛;如井底深深躲藏的青蛙,看不到廣袤的藍天蒼穹;亦如海面漂浮的泡沫,恐懼小我的破滅而無法融入浩瀚大海。著眼當下,不起此座,必能究竟成佛;打開心扉,日出東方,自會光照大千。
無需改變,我們當下的一切都是完美顯現!如果願意改變,只是再換一種完美顯現!選定一種完美的顯現模式,我們會成爲他!發現顯現完美的過程,就是修行的次第;發現顯現之完美,就是悟道;現證完美之顯現,就是成道。這就是無上瑜伽的修法,又名大准提、大圓滿、大方廣、大手印、心地法門!
須知,時間取當下,空間取當體。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感覺。轉錯覺爲正覺,就是轉識成智。我們的精神、感官是可以通過體悟和修行升級的,升級修正以後,其所知所感會越來越正確。就像哈勃望遠鏡也可以經過技術調整,而使拍下的照片從模糊到清晰一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六祖大師說:“善知識!如果想要修行學佛,在家也是可以,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夠依法修行,就好像東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像西方人心地不善。只要自心能夠清淨,就是自性的西方極樂世界。”
“但心清淨”,無處不是道場。《宛陵錄》中記載了希運禅師關于禅的意境的描述雲:“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但莫生異也。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總不出汝心。叁千世界,都是汝自己,何處有許多般。心外無法,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無絲發許與汝作見解。一切聲色盡是佛事,若學道者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那麼,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爲道場。”
一切佛經、無上乘的至高修行,都可濃縮爲對叁寶的虔誠心,這些法教也盡攝于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的修行中。牢記對叁寶的虔誠心,是一切證悟之源;而無上瑜伽的精髓,也就是將我們的心與阿彌陀佛的本性融合爲一,是一切修持中最深奧的。請一心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南無”就是皈依、歸命之意。我們應發願,爲了一切衆生皆得成佛而皈依。無論處于順境或逆境,我們都願以真誠的信心供養身、語、意予阿彌陀佛,全然依止他,這就是完全具義的皈依——大乘的真實皈依。
皈依阿彌陀佛,可依“外、內、密”叁層面來說。在外的層面,阿彌陀佛是佛、法、僧叁寶;在內的層面,他是上師、本尊和護法叁根本;在密的層面,他是法身、報身、化身叁身。因此,皈依絕不只是一個前行或初學者的修行而已;事實上,皈依的深意涵蓋了直至成佛的完整修道。盡管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皈依,但只要堅信我們的本性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阿彌陀佛是叁寶一切表相的唯一精髓,依此信心持誦六字聖號,便能于任何時、任何處圓滿一切的皈依。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爲教授。
韋刺史又問:“在家人要如何修行呢?願和尚教導我們!”
師言:吾與大衆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發出家,于道何益?
六祖大師說:“我爲大家說一首無相頌,只要依此修行,就好像經常與我同在一處;如果不這樣修行,即使剃發出家,在修道上又有什麼益處呢?”
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衆惡無喧。
偈頌說:心地平等何須煩勞持戒?行爲正直哪裏還用修禅?知道報恩就能孝養父母,明白義理就能上下相憐。懂得謙讓就能尊卑和睦,能夠忍辱就能製止衆惡。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若能如鑽木取火般勤修,汙泥之中定能生出紅蓮。苦口的常是治病的良藥,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改正過失必定能生智慧,維護短處必定心內非賢。日常生活中常利益他人,成道不是只由布施錢財。菩提(覺醒)只需要向內心尋覓,何必徒勞向外求取玄妙?聽我說偈之後依此修行,西方極樂淨土就在目前。
師複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衆人且散。吾歸曹溪,衆若有疑,卻來相問。
六祖大師又說:“善知識!大家都要依照偈頌修行,來見取真如自性,直接了當成就佛道(覺醒者),時間不會等待人的。大家現在暫且散會,我要回曹溪去了,大家如果有疑問,就到曹溪來問我。”
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當時,韋刺史、官員以及在法會中聽講的善男信女們,各自都心開意解,有所領悟,並且信受不疑,決心奉行。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決疑品第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