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般若品第二▪P9

  ..續本文上一頁態拿到公司去,那也不對,還撒個嬌,“嗯——給我買嘛!”你在公司那樣,大家都起雞皮疙瘩。所以,演什麼要是什麼,做什麼就像什麼,演好自己的角色。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叁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只要清淨本心,使六識出六根門頭,于六塵境中不起絲毫雜染妄念,出入來去自由自在,通暢自如,運用萬端,無滯無礙,這就是般若叁昧,就是自在解脫,這就叫作無念行。如果一味執著什麼都不去思考,當使心念斷絕,這就是法縛,也叫作邊見。

  

  “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就是《華嚴經》所說:“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識!悟得無念法的人,萬法都能通達,無有障礙;悟得無念法的人,即已親見諸佛的境界;悟得無念法的人,已到達佛地的果位。

  

  所謂的無念法,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不被卡住,不被染著,叫無念法。真正得到這種無念法就是心地法門,就是萬法皆通!萬法就是一切現象在他那裏全通,佛法通了之後一切都通,世出世間法全通,人情世故、家庭倫理、社會公益、治理國家全部通達,不是說明白了這個別的還不懂,那個不行。真正地懂得了無念法,全通,沒有不懂的事情。因爲,你知道了規律,什麼都解決了。

  

  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于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後代得到我這個法門的人,能將這個頓教法門,與見解相同、心行相同的人共同發願信受奉持,如同事奉佛陀,終生精進而不退轉的人,必定能達到聖人的境地。但是,傳此法門必須傳授曆代祖師以來默傳心印的咐囑,不可隱匿宗門正法。如果不是同一見地、同一心行,而在其他宗派法門中修行的人,不得妄傳,以免有損他原修宗派的傳承,究竟是沒有益處的,尤其更怕有些愚癡的人不能了解,誹謗這個法門,將使百劫千生斷絕佛的種性。

  

  這一點非常重要,切記:大法不輕說,輕說人誹謗。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

  

  善知識!我有一首無相頌,你們每個人都必須要記誦,無論在家出家,只要依照這首無相頌去修行就好了。如果不能自己修行,只是記誦我的話,也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聽我說偈:說法通及自心通,猶如大日處虛空。唯有傳授見性法,度衆破邪宗。法本不分頓與漸,迷悟時間有快慢。只有此見性法門,庸愚的人不能知。說法即使萬般異,合則理體仍歸一。煩惱黑暗住宅中,時常須要慧日照。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但正無叁障。

  

  邪念來時煩惱到,正念來時煩惱除。邪正二相都不用,清淨極至無余境。菩提本是自性覺,若起心念就是妄。淨心處在妄心中,但正心念無叁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世人若要修佛道,一切法門都不妨。常見己過勤反省,就能與道相應和。衆生各自有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離自心性別求道,終身無法得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風塵波波度一生,到頭還是自懊惱。想要得見真實道,行爲正直就是道。自己如果無道心,暗行不能得見道。若是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的過非。如果只見他人過,本身就是自己錯。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他人有過我無過,我責怪人自先錯。只要自止嗔人心,就能破除煩惱障。憎怒喜愛不挂心,就是正念自在的生活。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想要教導感化人,自己須有方便法。不使他人生疑惑,就是自性的顯現。佛法本就在世間,覺悟不離開世間;離開世間求覺醒的智慧,正如費心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悟則刹那間。

  

  正見名爲出世智,邪見名爲世間惑;邪正二見盡掃淨,覺悟自性分明現。這首頌是頓教法,也稱做是大法船。迷人聞法曆多劫,頓悟只在剎那間。

  

  師複曰:今于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衆生,言下見性成佛。

  

  六祖又說:“今天我在大梵寺說的這個頓教法門,普願世間所有的衆生聽了之後都能實時見性成佛(覺醒者)。”

  

  時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歡喜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當時,韋刺史與官僚、僧俗弟子聽了六祖所說的法後,都有所省悟。于是,大家同時向六祖大師頂禮,並且贊歎道:“太好了!想不到嶺南有佛出世!”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般若品第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