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謂的“無明、苦難和墮落”亦是來自、存在且將回歸于這份莊嚴。
如實接納自己,以出離心體悟自己的莊嚴,謂之自度;如實接納衆生,以菩提心發現衆生的莊嚴,是謂度人。外在的事物是否會捆綁著我們,全然在于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完全開放,不否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亦體念他人的感受;既不認爲自己一無是處而失去內心的莊嚴,也懷著敬意看待他人當下的體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洞見。《金剛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永嘉大師《證道歌》:“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都是指,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
須知,修行出世解脫之法,從無違緣和障礙,有的只是上師和善知識。當我們感覺遇到違緣時,說明我們已經落入世間八法,此時要做的不是要改變現象,而應該透視它,看清它的本質,發現其本具的莊嚴所在。
所以,不要試圖摒棄或改換那些相對的存在狀態,試著了解生命的真實本質,體悟生命本具的圓滿和莊嚴。當我們對生命中所有的現象,都如實接納,臣服外緣,同時生起光明覺照時,任何事情不會再挫傷我們,束縛我們,而只會令我們進步和解脫。自此,智慧、覺知、慈悲、柔軟、豁達和自在,會充滿我們的生活。
【天地萬物都是諸佛的身密,一切音聲都是諸佛的語密,你生起的每一個思想念頭都是諸佛的意密。】
《圓覺經》說:“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因爲你本身就是諸佛的化身,連同你周邊的一切,這就是諸佛的壇城。你的語言,你說出的每一句話,都等于是佛的語言。它具有無邊的力量,說出的話會成真。過年的時候,老人都是讓我們說好話,說過年的話,不許我們說不好的話。這裏面是有道理,有內涵的。過去的古聖先賢,也用很多比喻的方式告訴我們這個實相。
其中,就有“阿拉丁神燈”的故事。這是個阿拉伯故事,但說的是一個叫阿拉丁的中國小孩。他撿到一個燈,擦拭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燈神。燈神說:你的願望,就是對我的命令。
用這個來比喻什麼呢?這個燈比喻爲我們的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把我們的佛性給包起來了,讓我們佛性的光芒無法透顯。當我們擦拭它的時候,把末那識擦拭得保持平和,佛性的光芒就照射出來。我們說的每一句話,直接跟佛性溝通的時候,我們就有了佛的幻化力,無邊的幻化力。它用這個比喻講擦拭心性。
佛教說“魔王波旬”,說的是誰呢?就是說我們的第七意識。他代表了“貪、嗔、癡”叁種情緒,由于我們的法執造成的“貪、嗔、癡”。而這種“貪、嗔、癡”會左右我們的意識,左右我們的思路,會讓我們照著“貪、嗔、癡”的方向去做。盡管他是起“貪、嗔、癡”的,但是推動他“貪、嗔、癡”能量的,仍然是佛性。
就像放電影,電影膠片就好像我們所說的第七意識,膠片要打到屏幕上産生視覺光影,屏幕就像我們眼前的世界。燈光照在膠片上,膠片上的圖案顯示到屏幕上,電影就出現了。電影就是我們的外在世界,膠片就是我們的第七意識,而産生光的能量,就是佛性。
因此我們知道,無論膠片怎麼運作,出現什麼樣的圖案,把我們的世界搞成什麼樣的世界,它仍然是本具的光明。只是由于末那識的影響,讓我們産生了錯覺。現在進入密乘的時候,就是方便爲究竟,當下即壇城,當下即解脫。
我們小的時候,聽到一些鬼故事、一些神話,導致我們晚上睡覺做噩夢。如果一個人晚上夢中有惡人追殺,就會很緊張;夢見惡狗、猛獸、蛇,就會很害怕;有時候夢見鬼,會嚇得哆嗦,汗流浃背醒過來。……
在密乘中,爲了解除我們這種恐懼感,就直指心性告訴我們:你夢中所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佛的化身。而且這是千真萬確的實話,符合事實!我們過去誤認爲他是鬼怪壞人。所以在藏傳佛教的造像中,就選用了幾種造像:一種是喜樂造像;一種是忿怒造像;一種是寂靜造像。
藏傳佛教的造像和漢地的不一樣。佛教進入漢地,是和儒家文化相結合的。儒家文化以莊重、儒雅爲內涵,所以我們的佛菩薩造像非常儒雅,像很有內涵的文人似的。佛教進入西藏,西藏過去是苯教盛行,苯教帶有民間巫術的色彩,但他們也有大圓滿見的見地。他們的民族生活質樸,沒有太多束縛。因此就有忿怒相和喜樂相的造像,視覺沖擊力很強,表法形式很犀利,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
由于,古印度版圖很大,城邦部落很多,佛陀到哪裏講法,也是根據當地的狀態,不會否定當地的本土文化來建立一個新文化。如果否定當地文化,就會起沖突,會被人趕出來的。所以佛陀到哪裏講法,你這個國土具有什麼樣的民間文化,就在這個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到佛教的解脫高度。哪一個都是這樣,但是都有一個核心——趨向解脫。只有這個核心內涵不變,其他表現形式經常隨緣變化。
當我們了解其內涵的時候,就不再起派別之爭。派別的爭論往往是學者的爭論。真正的修道者,只要你趨向解脫,不要去爭論哪種形式。哪種形式能令我們解脫,我們就用哪種形式。這就是單刀直入,應機說法。
忿怒相,如妖魔鬼怪,青面獠牙,有的牙龇在外面、有的頭上長角、有的牛頭、有的馬面、有的渾身漆黑並踩著死屍,手裏拿著骷髅頭……佛陀告訴我們,這些看似妖魔鬼怪,其實都是佛的化身。我們在漢地夢見妖魔鬼怪,認爲是不吉祥的夢;但如果在西藏做了相同的夢,就會很歡喜,“哎呀,太高興了!我昨晚夢見忿怒相的佛了!”你看,至于夢裏他是什麼根本無關緊要,你感覺他是什麼卻很重要。
此處,大家好好參究:他是什麼不重要,你感覺他是什麼很重要——你感覺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所以在夢裏,當夢中看到鬼來了,你就說:“我禮拜佛!”他即刻就成爲佛陀。因爲他沒有自性,夢中的景象都是佛性經心意識造作的能量顯現。他沒有獨立的自性,他的本性也是諸佛。
所以,我們看山河大地的本性,也是佛!我手上這串念珠沒有自己的本性,但它有著和我們相同的佛性,這個杯子也是。那我說這串念珠是諸佛的顯現,有的人也把它觀想成佛,這個大珠是阿彌陀佛;這條繩線是觀世音菩薩,代表以慈悲心貫穿整個的生命曆程,那就成佛了。所以,“山河大地是如來”,一切顯現都是佛,因爲他們都是從佛性中顯現的。
就像你看的那部電影,你說是電、是光?哪一個都沒有錯,都是光學、電學;當你見到恐怖的、惡的東西,你要想到那是忿怒相的佛。當你看到壞人,你就想:忿怒相的佛來了!那個人再壞,對你卻壞不起來,因爲他是由你“唯識所變“的。你的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你來定位的!你的意念就是佛的意密,你的語言就是佛的音密。說這個人壞,你說著說著他就成了壞人。
在學校裏做了個實驗,老師說:“這部分都是學習好、智商高的好孩子。”指著另一邊孩子說:“這一部分孩子都不好。”過一段時間,這部分孩子學習退步,考試就不行了。當你說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是好孩子,聰明能幹!”他就越來越聰明能幹。你要說:“唉!敗家子,完了!毀了!……”孩子就越來越毀了。
所以,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你對這個燈神、這個宇宙、對著自性下的命令。你的每一句話都是對這個世界的營造,所以不要亂說話!不要亂動念頭!要動就動光明的念頭,要說就說美好的、祝福的語言。
還有喜樂相和寂靜相,分別代表貪和癡。在密乘中,這個世間沒有壞事,貪、嗔、癡,這叁者都是源自佛性。修行過程中的我們也是如此,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當我們起貪心時,我們是喜樂本尊;起憤怒時,就是在修忿怒本尊;當我們安靜時,就是修寂靜本尊。
所以,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的時候,貪、嗔、癡都成爲道用,沒壞事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全體是佛的光明!所以密乘是直指心性,中陰文武百尊灌頂就是明示這種顯現。閻羅爲法王,牛頭爲文殊大威德,馬面爲觀音馬頭明王,黑白無常爲寒林屍主本尊。
我們要覺知,所有我們生命中、夢境中出現的一切男人,都是勇父;所有的女人,都是空行母。勇父和空行母,就是男菩薩和女菩薩。在密乘中,無論夢見男人女人或者怪獸,都是對我的加持。無論夢中示現什麼形象,像金剛亥母示現的就是渾身赤紅,裸體,龇牙,手中拿著盛著人血的頭顱和钺刀,隨時把人切開。不明白的人會恐懼:“夢見鬼了,厲鬼啊!”但是在密乘中則是解脫之相。憨山大師曾夢見文殊菩薩示現爲金剛亥母…
《大乘攻略:再學 五、方便爲究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