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攻略:再学 五、方便为究竟

  

五、方便为究竟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道次第和大准提无上瑜伽。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瑜伽”,我们以一个法门为载体来解释,因为我本人修学大准提密法多年,所以我们用“大准提无上瑜伽”来作表述。其实我本人是专修净土的,而净土宗有个特点:就是以浅语说深法。为了普及方便,把无上乘净宗玄门密意,隐而不说,修而不谈,谈多了不好普及。

  我本意是在探讨净土法门的修法,但为了不起争议,我就用大准提来说净土的无上瑜伽,祖师称之为“净宗玄门”。这样,希望可以避免争议。针对普通大众的教典,像印祖的《印光法师文钞》等的教法中,祖师避谈无上乘的教理,怕谈多了会成为普及净土宗的障碍。我们遵循祖师的悲心,不谈净土法门的无上密乘,不谈。因为谈了也会起争议,纷纷扰扰,我就被打死了。我说大准提法,不惹净土行人生烦恼。

  我本人修大准提法,曾蒙恩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准提法的秘密灌顶,也得到传承上师的许可传播大准提法,并且在修学中深受其益。我很多的修学思想,都是来源于持念准提咒之后的殊胜感通,在此也深深感恩上师三宝和准提佛母的慈悲加持。所以,在这里就以“大准提法”来探讨“无上瑜伽”。

  瑜伽是什么意思呢?瑜伽具有三层涵义:相应、和谐、一致。

  第一是相应。我们称“上师瑜伽”为“上师相应”,“上师瑜伽法”为“上师相应法”。在汉地,瑜伽用的比较多的是焰口,瑜伽焰口,我们俗称“放焰口”。焰口是一种施食方法,它就是以瑜伽的方式来施放焰口施食。

  民间也修瑜伽,修身心合一,身心与天地合一的这种修法,起到修身养性、健身的作用,叫瑜珈(jiā),在佛教中叫瑜伽(qié)。瑜伽在多个层面中都有,并不仅仅是佛教中独有。

  佛陀当时在印度传播佛法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在有为法上建立一套独立的体系,而是接纳了婆罗门的很多工具来用。就像我们说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婆罗门教的,佛陀在传播教法中,借用了当时的现成工具,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佛法。如果他要在中国传法的话,完全可能会借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来说佛法,这是佛陀的慈悲智慧。如果他完全重新建立,一是普及很难,再就会起对抗。他借用现成有为法的工具,在原基础上升华为佛法的解脱,就容易被接受。

  佛教传到西藏,就和苯教适当融合;传到中国,和儒家适当融合。在造像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就不一样:藏传佛教的造像千姿百态,有青面獠牙的忿怒相,喜乐相等;在汉地,则是很儒雅;在南传佛教,主修二乘,都是以一种苦行僧、偏瘦一点的状态呈现。这是根据三地本土文化的底蕴不一样,方便示现,应机说法。佛教如上善若水——进到圆杯子里,它就示现圆;进到方杯子里,它就示现方;得寒结冰,遇热蒸腾,入地渗漏,纳川为海。……这就是佛陀教法。

  佛陀讲法的时候,有人问:“我是一个养牛的人,我也想亲近三宝修行,我应该怎么修行呢?”佛陀说:“你的牛怎么养呢?”这人说:“我养牛,就是为了让它产奶多、繁殖好,我给它喝干净的水;不让它们有恐惧,躲开狼群虎豹对它们的恐吓;定期给它们洗刷皮毛;让它们吃洁净的草。”佛陀说:“佛教的教法也是如此修行。你要远离不善的东西,保持清净的东西;远离产生恐惧和灾难的因缘;要听受善知识的教导。”佛陀说:“佛教的修行,和你放牛是一样的。你放好你的牛,把放牛的办法用到求解脱上,你就解脱了。”

  还有人问:“我是个驯马的,我想跟着佛陀学习,我应该怎么做呢?”佛陀说:“你是怎么驯马的呢?”这人说:“我驯马时,遇到有种马呢,我摸摸它的毛发,摸一摸它的毛,马就驯好了;有一种,我拿出鞭子亮一亮,它看到鞭子就老实了,就驯好了;还有一种,我用鞭子抽它两下,不要抽得太狠,仅仅触及它的皮层,它就乖了,听话了;还有一种,我要把鞭子实实在在地抽在它身上,它就变好了;再一种呢,抽在身上不管用,要把它捆起来,打得它骨断筋离,再把它养好,它就听话了,就驯好了。”佛陀说:“我的教法亦复如是。有的众生,我跟他说一说佛陀的教法,他就信受了,就能获得解脱;有的,我要给他讲因果,讲地狱,他就能信受;有的,要看着他受尽苦难,才可以度。……”佛陀说:“我的教法和你的驯马是一样的。你遵循这种方式修行,就能获得解脱。”

  遇到一个弹琴的人,也想亲近三宝,佛陀就说:“你怎么教授弟子弹琴呢?”这个人说:“我教授弟子弹琴,首先要把琴调好,不能太紧,太紧一弹容易断;也不能太松,太松弹不出声音。所以,第一我要先把琴弦调好,要不紧不松。”佛陀说:“我的教法亦复如是。修行要不紧不松,保持中道,就能够解脱。”

  佛陀对国王、将军、医生、农民,也是如此引导。佛陀从不推翻你现有的工作——你现在工作不行,辞掉,跟着我来修行。佛陀不这样。佛陀都是:你现在干什么工作?——好!你现在的工作,你觉得怎么出成绩?——好!这个方法用到修行上,就解脱了。

  佛陀在印度的传教过程,从不推翻,任运升华。后人因智慧不够,面对八万四千法门,有的无所适从,有的诤论纷纷,其实都是佛陀教我们,立足你现有的职业、现有的生活状态、现有的生活模式,只要保持一颗解脱的心,把你所创造财富、事业、名誉的机缘、方法,用到求解脱上,人人得解脱,人人能成佛。

  这就是立足当下。无上瑜伽就是如此,不离当下,具足解脱。

  瑜伽的概念就是相应:

  第一是相应法,与上师本尊的相应法。

  第二是和谐,建立与本尊的和谐,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第三是一致,也叫统一,完全一致。

  这就是瑜伽的三层基本涵义。

  我、本尊、天地万物,一体不二,同为如来藏之显现。此时此刻的我,置身于清净光明坛城。佛经所描述的菩萨品质、境界、国土,皆为我之当下境界。贪、嗔、痴,分别为喜乐、忿怒、寂静本尊之显现。一切万法都是光明显现,一切现象都是本来圆满,一切天地万物都是诸佛坛城,一切众生都是如来不二化身。

  无需改变,我们当下的一切都是完美显现。如果愿意改变,只是再换一种完美显现。选定一种完美的显现模式,我们会成为他。发现显现完美的过程,就是修行的次第;发现显现之完美,就是悟道;现证完美之显现,就是成道。这就是无上瑜伽的修法,又名大准提、大圆满、大方广、大手印、心地法门。

  密宗大准提法,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乘法门,其特征主要是殊胜的方便琳琅满目,它可使具备殊胜因缘者,直接观修如来境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依照生起次第,首先抉择情器一切世间皆是清净本尊刹土,消除与之相悖的庸俗迷乱执著心,并通过禅定之力,观想一切皆是清净的佛世界。

  

  【无上瑜伽的内涵就是:不要试图摒弃或改换那些相对的存在状态,而应去了解它的真实本质,体悟它的完美,享用他的恩赐!】

  

  我们受概念的影响,受信念的影响,受法执的影响,让我们对源自光明、也本具光明的世界,充满着种种的错觉,所以就造成了种种的痛感。对此,佛陀令众生从迷幻颠倒中解脱,进入正念,一般用三种方法:一是教授法,二是喻授法,三是直指法。

  

  教授:从教理方面,建立道次第,一步一步地来说,首先令他生起信心,然后逐渐把他引导到最上乘,汇三归一,这叫教授。

  

  喻授:对一些根基比较利的人,就像隔了一层窗户纸,就用比喻的方式让他方便生起正解。

  

  直指:单刀直入,明确告诉他。

  

  佛陀用这三种方式,分别对下根、中根和上根,对机说法。

  

  无上瑜伽,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道次第,到了这里,相当于直指范畴。就是告诉你:经典所描述的所有的佛国境界,并不在遥远的天外,它就在你我的当下!就是你的此时此刻,本具完美,只是你错认为它不完美。现在你需要调整回你的思路,体悟它的完美。

  

  对于深陷世间八法的我们来说,只要找到所生烦恼的这件事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利益,我们一定会破涕为笑。然而,无明的生命本身是八苦交煎的。佛陀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即使通过找到一点好处和利益来获得暂时的喜悦,一转身仍然是苦不堪言,烦恼无尽。

  

  所以,修行人不能总是依靠这种暂时的止痛药,而应该进一步观修,以通过透视“苦”,找寻究竟的安宁与快乐。

  

  因为所有的生命情境,即使曾是悲剧的、无意义的、恐怖的,一定都是滋养我们身心生命的营养,端看我们会不会清明而快乐的享用。洞察到五欲之乐所带来的苦,我们会生起深深的出离心;用心体悟到苦之源头的庄严,我们会具足智慧心;致力于体悟大众本具的庄严,就是全然的菩提心。

  

  对于志求解脱的修道人来说,当下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最佳对境。当前的每一位生命,都是为加持我们早日成就道业而示现的佛陀。发现自己本具的圆满和庄严就是智慧,发现大众本具的圆满和庄严就是慈悲。发现自他本具的庄严,亦即解脱。

  

  佛陀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无明、苦难和堕落的假象背后,必有实相的庄严。相信或求证佛陀的教言,则必会发现庄严的存在和永恒。或许,就连那…

《大乘攻略:再学 五、方便为究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