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P4

  ..續本文上一頁不二的,是沒有矛盾和沖突的。但是如果卡在現象上,不了解本質,就會痛苦和糾結。

  

  【《華嚴經》中講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表明 “倫理、因果、空性”,體性一如,圓融無礙。】在漢地,大乘《華嚴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它講的華嚴境界就是:理無礙,一切道理絕無沖突;事無礙,一切事物絕無沖突,沒有障礙;理事無礙,理和事也從不沖突,理就是原理,事就是現象,理事是圓融的,現象和本質是不沖突不矛盾的;事事無礙,事與事之間也從未沖突,這就是大圓滿境界,大方廣境界。就像蘋果有蘋果的好,梨有梨的好。不必拿蘋果鑒賞梨,也不必拿梨鑒賞蘋果。拿著去相互交換也都好。小孩調皮很好,年輕人活潑很好,中年人能幹很好,老年人穩重很好,都很好,他們交換一下也很好,老人成個老頑童也很好,沒有不好。“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種境界就是上下縱橫,內外交錯,怎麼都好,這就是大方廣境界。

  

  像王善人用倫理解決問題,二乘的人用因果來分析問題,以及大乘用空性來分析問題,同樣一件事他們各自用各自的道理去分析,都沒有錯誤,都對,都能解決問題,只要對機都解決問題,所以沒有沖突。

  

  接下來,大家對照這個來看看,自己現在修行到底是在哪一個高度,我們要找到“根、道、果”也包含著找到現在的准確位置。第一乘(人天乘),就是爲了解決健康財富,就是爲了獲得家庭幸福、倫理道德、事業、責任、健康、名譽;二乘,就是爲了獲得出離六道,結束輪回,超越生死;大乘,就是六度四攝,自覺覺他;密乘,是進入光明空性狀態,這個我們先不探討。我們現在就從人天乘、二乘、大乘來看,我們現在到哪個高度了,我們在座的,自己冷靜地分析評估自己,到哪個修行高度了。以此,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地向後學習。

  

  我們這麼自我的分析一下,還是非常有效。因爲我們大多數忙忙碌碌,忙活俗務,輕易不靜下心來分析分析自己。我們多在觀察外面,不觀察自己的內心。當我們靜下心來觀察內心的時候,能理出一個思路來。佛教中經常說到發心,古人也經常說要用心,做事要用心。什麼叫發心?什麼叫用心呢?發心發給誰呢?發哪個心呢?

  

  發心,就是發成佛之心。在大乘,就是發成佛之心;在二乘,就是發出離之心;在人天乘,就是發事業之心。

  

  這個心是發給誰的呢?發給自性。自性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我們向如來藏發心。所以,當你發心:我要成就事業。你發起這個心來,就像《秘密:吸引力法則》電影中,周邊的,和你成就事業有緣的因素,就會慢慢以各種形式聚過來。你發利益大衆的心,會聚集;你發嗔恨的心,也都聚集。因緣聚合,在佛法中解釋爲“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由自性幻化出來。無論是聚過來,還是幻化出來,是一個道理,都是指在你的境界中出現。所以,外面來了人,來了事,禅宗也叫境界現前。外面來人來事,是從外向內來表述的;境界現前,是從內向外表述的。佛陀說,一切不離于自性。當你發起事業心的時候,你的事業的境界會現前;當你發起出離心的時候,你解脫的境界會現前;當你發心成佛的時候,你成佛的境界會現前。所以,發心是關鍵。發心,你就向自性祈禱,用現在的術語就叫“下訂單”。如來藏具有無窮的幻化力。成佛看似很難,那要分誰來運作。所以在禅宗中,《楞嚴經》講到: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無上道就是成佛。

  

  《楞嚴經》中有《二十五圓通章》。是應佛陀要求,已經成就的二十五位大弟子,分別講說自己成道的因緣,在場的有阿難尊者,以及與會大衆。聽二十五位大士講述完之後,由文殊菩薩選定,最適合娑婆世界衆生修行的法門,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方,就是這個娑婆世界;真教體,就是受教的本體。“清淨在音聞”,此方衆生欲求無上菩提,證清淨見,最適合的是從耳根音聞入手。

  

  “返聞聞自性”,就是你覺知的任何外在的事物,反過來想到這是我自性的幻化。“性成無上道”,性就是自性、佛性。性成無上道,其實,性本來就是無上道。你認識到自性本來就是無上道,你就下訂單,明確跟如來藏說:我要成佛。即身成佛,在小我來說很難,難于上青天;在如來藏來說很易,易如反掌。就如同,一個人穿破衣坐街頭就是乞丐,穿龍袍坐寶座就是帝王。同樣,把這個“我”著眼于假相,就是業障凡夫;把“我”歇腳于自性實相,就是十方諸佛。這就叫“返聞聞自性”。

  

  學會下訂單,你不要覺得訂單太大不敢下,如來藏的幻化無所不能。就像昨晚的電影我們看到的:至于那個東西多大,或者多小,或者多複雜,那是宇宙的事,這些事對宇宙來說,都是小事。同樣,對于我們光明的如來藏性來說,我們認爲天大的事,在他那裏都是小事。你就跟他說:我就要成佛。如來藏在哪裏?你就冥想:就是那個能聽,能看,能覺知,能夠産生能量和現象的本體,跟他說“我要成佛,我今生一定要成佛!”于是,各種成佛的因緣開始聚集——善知識的引導、書籍、光盤、教化,契機的因緣。或者就像祖師一樣,一心祈求開悟,于是賣豬肉的喝罵,杯子落地,竹子開裂,都能成就開悟。虛雲祖師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還寫了個偈子:“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口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口難開。”家,是指執著的身體,沒了;人亡,就是我法二執的“自我”在刹那之間,歸于空性。他證得了親見明體,明體就是自性光明。明體,蓮花生大士稱之爲唯一明點,本來面目。當下山河粉碎,大地平沈。“春到花香處處秀”,當境界重新生起的時候,他就了知這一切,包括身心世界,就是自己的五蘊境界。春到就是返觀自性,花香處處秀就是現證光明,無限風光。“山河大地是如來”,山河大地就是我如來藏的映現。開悟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下訂單,用心去跟自性如來藏祈禱:我要成佛。于是,成佛的各種善緣會聚集而來。你不要管他怎麼來,你也不用教他怎麼來。很多人會打妄想,多事,教如來藏,完全多余,只會攪亂。你要讓他來,你只管說目標:我要開悟!我要成佛!于是,開悟的因緣就積少成多,聚沙成丘。至于因緣資糧怎麼來,交給如來藏去完成,如來藏一定比我們明白。我們現在,就處在探討化身狀態。當他化現出光明境界,我們就會證得圓滿報身的境界,就了知叁身(法身、報身、化身)具足我一身。證量就會呈現,解脫就會到來。

  

  須知: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這就是“根道果”的究竟之法。明了了起點的人,必能安住于終點,也自然知道當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也就不再有死亡和輪回的苦難。

  

《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