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叁、如來藏性
【《觀無量壽佛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這句經文,後來被歸結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經中說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什麼叫諸佛如來呢?諸佛如來,從現象上說就是我們所認爲,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尊佛、藥師佛等這些佛,這些十方諸佛,其實從本質上說,只要是證悟了自性一體、佛性一如的人都稱爲十方諸佛。只要證得了和自性的一體,他就直接可以代表佛性。
我們稱佛性、如來藏,爲法界身。因爲我們色受想行識的這一切,是由如來藏所顯發的,既然是由如來藏所顯發的,也自然的同歸于法界,統稱之爲法界。以如來藏爲壇城,衆生是共居同一壇城。因爲衆生的顛倒見,導致苦難的錯覺出現,是由于妄想而不是壇城的原因。同樣,我們的世界沒有任何的問題,因我們的心、思想、念頭有問題,有的人就糾結在自我的煩惱中。所以說,諸佛如來的法界身,其實就是說我們的法性遍一切處,這一切都是我們法性的顯現。“是故汝等心想佛時”,心裏想著佛的時候,佛的形象、佛的名號、佛的功德,包括想著自性的時候,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什麼叫“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就是佛的莊嚴相好,由于果報的感召,佛的報身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是佛的莊嚴相、功德相,衆生想佛時,衆生的心就與佛開始相應。所以說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成佛的是這個心,我們要去修的也是這顆心。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正遍知,就是佛無所不知的智慧。無所不知的智慧,是從心裏而産生,不是從外面而來的。這個“心”,指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第六識和第七識的結合,通過他,彙報給藏識,也就是如來藏。由如來藏予以自然顯發出來,智慧就通達了。《華嚴經》中對這個“心”,也作了一個注解,就是《覺林菩薩偈》講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什麼叫“心如工畫師”?心就像一個畫家,能畫諸世間,心把這個世間畫成這個形象,如來藏是要什麼給什麼,設計是由我們的心來設計的。這個“心”是什麼呢?就是指我們的意識和第七末那識,就是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的結合,他就像一個設計人員,就像一個畫家,這個世間之所以呈現這種形態,完全是心畫的。自己畫自己的世界,自己造自己的世界,也由自己享用和感受自己的世界。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在《心經》中講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五蘊分別是:一、色蘊,這是指肉體,各種不同的元素結合成器官和身體組織;二、受蘊,包括樂受、苦受和不苦不樂的舍受;叁、想蘊,這是指對于色、聲、香、味、觸、法的概念;四、行蘊,由心靈的沖動所組成,例如,喜悅、快樂、決心、強迫、專注等等;五、識蘊,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心識。外面我們所接納的五蘊信息,其實是由心向如來藏下訂單,如來藏就無礙地顯現出這麼個境界來。所以,自己創造了自己的世界。
“五蘊悉從生”,五蘊的感受都是從心地産生的。“無法而不造”,法就是現象,心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想什麼來什麼,想佛成佛,想地獄來地獄,想餓鬼來餓鬼。所以,我堅決反對居士們看一些附體的光盤,堅決不讓他們看,那個東西看多了,他的境界就呈現怪力亂神。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做鬼,是心是鬼;是心做狗,是心是狗。因爲心是什麼,自性就給你映現什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想:我要成佛,我要去極樂世界。我不允許居士們看這種附佛外道的附體光盤。這些光盤從東北流傳過來的特別多,這個人被附體了,那個人被附體了,稍微有點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附體是怎麼來的?其實,就是第七識我執和法執産生的問題,唯識學叫獨頭意識。一個正常的人,有時候難免也會遇到一些煩惱、危機、糾結這一類的問題。包括我們正常的人,有時候也會自言自語的對話,自己跟內心的潛意識對話,包括你開著車,到了紅綠燈那裏,你就想著要停下來,有個聲音就會說:過去吧!停下來!過去吧!……自己跟自己糾結,明白人都知道這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湯姆和傑瑞,貓一抓住老鼠,這時候“吱”從耳朵裏跳出來一個聲音“要吃了它”,那個耳朵“吱”跳出來“要幫它”,兩種聲音就糾結。其實,那是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的一種評估,價值觀的一種權衡,猶豫不決。這種現象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就把潛在的意識物化,放大。如果生了病,再找錯了醫生,找神婆那去了,神婆就說:是一個什麼東西附著你之類的,或者狐狸附著你。本來是你自己的潛意識,但是當他認爲是一個狐狸時,那個東西就開始呈現出狐狸的特征。
如果說是一個心地很坦坦蕩蕩的人,對這些小事都是忽略不記的。但一個很內向的人,就特別容易跟自己對話。開朗的人,君子坦蕩蕩,願意和人交流,說完就完了。而有人不願意社交,但溝通又是人的共同需求。他不願意和別人溝通,他就自己和自己溝通;不願意見人,就自己和自己說話。一說話,潛意識當中就有一個對話的:咱吃飯去吧!——不去,那麼多人。……說著說著,尤其內向的人、懦弱的人就自言自語說話。其實自言自語,我們小時候都有這個現象,但是如果家人考慮多了:哎呀,他自言自語是不是有病啊,找神婆看看。你只要找到神婆,她沒有不說你是附體的,因爲她就幹那個活嘛。她就說:狐狸大仙附著你。他自己一聽,他的意識就認爲:原來和我說話的那個是個大仙,是個狐狸。于是,他就開始問:你是狐狸嗎?裏面的聲音就順著說:我就是狐狸。因爲他暗示這個聲音是狐狸,這是他自己的一個意識,經常跟他說話,慢慢的,那個東西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堅固,越來越明顯,就開始出來搶奪他的話語權,包括我們有時候潛意識出來搶奪話語權的情況也很多。例如小孩,你要揍他的時候,他就“哇哇”地哭,其實就是潛意識出來爲了保護自己,緊急應擋這些危機而呈現的。我們有時也是,一發火的時侯特別勇猛。這就是潛意識出來,把意識放到一邊,因爲潛意識認爲意識解決不了這些事,潛意識就把意識推到一邊,應擋完了潛意識再退回去,意識重新主持局面。非正常時期潛意識就會跳到臺前控製局面,人人都是這樣。但是不明白的人,就容易認爲是他被附體了,如果說附體好幾個的,他就變成好幾個,你說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就好比一杯水,你倒成兩份成兩份,倒成叁份成叁份,因爲我執和法執無有自性,無有實體,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于是他就呈現出附體的形態。
如果第一次神婆說那是個狐狸,狐狸就附體了;他又說不但有狐狸還有別的,別的就跟來了。有時候我執會被分裂成好幾部分,多的能分成十幾種,輪著上來說句話。每一個獨頭意識都有追隨他的法執,都有保護他、怕他消失的法執出現。所以,他出來說話語氣內容就不一樣。有的說關公上身,他臉就通紅;說孫悟空上身,他的動作就和六小齡童是一樣。他是被心理暗示。這個在初期聽到對話之類的,看到這鬼那怪的,在心理學上叫癔症,嚴重了就叫精神分裂症,醫學上對這個事就很明白。但是,由于民間用慣了那種巫術,還有吃藥不管用,尤其是現在治療的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很大,就有人跑到所謂的因果道場,那些搞附體的道場,也有誦經的方式來滅他,也有做佛事等等,其實就是把幾個獨頭意識想辦法合並爲一。
目前,西方對精神分析比我們先進,量化得更分明一些,就是把幾種分裂意識合並,最後統一起來,就治療好了。民間有的用的方法,就說我給你抓走了,驅趕了,那就是民間巫術的方法,但無論哪一種方法,其實我們要知道:他無有實體,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因爲他無有自性,他是隨意轉換的。我們的世間也是由我們的心所造。
【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要想真實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智慧,明白一切現象,要知道叁世一切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應觀法界性”,法界,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體性,就是我們的佛性,一真法界。“一切唯心造”,我們的佛性放光動地,而我們的心把佛性放光動地的能量演變成千姿百態的世界。心創造了萬物,心創造了世界。我們每個人自己所感受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根據需求量身定做的。看著我們大家共業所感,住在一個世界裏,其實各自又有各自的感受,面對同樣一個東西,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爲,這個空間只是一面鏡子,是每個人通過這面鏡子映射自己內心的變化,感受是不一樣的,共處一間房間,感受也仍然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我們的心和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的自性,我們見到的衆生等等之間的關系。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曾經做過一個水試驗,他在清華北大等大學都做過講座。他的實驗是這樣的,對這一杯水施加信號,贊美它:你真好!你真可愛!我感恩你!我喜歡你!這杯水的結晶體就非常美觀。同樣這杯…
《大乘攻略:初學 十叁、如來藏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