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十四、必修經典

  

十四、必修經典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要注意有幾部經典,大家要特別注意深入學習的。

  

  【第一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就是我們的夢想板、願景板,就是我們要照著臨摹的心態和境界。《佛說阿彌陀經》所描述的就是清淨叁昧的境界,你想知道什麼是清淨叁昧,就看《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中講到清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永恒存在,無情說法,天地萬物都在講法,花、鳥、流水、魚、蟲、樹,都能讓大衆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在講法。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如此,一切都在說法。善人聚會,我們今天也是善人聚會,都是諸上善人聚在一起。與佛同在,我們時時與佛同在,因爲如來藏顯發的這一切,所以我們與如來藏同在,與十方諸佛同在,得不退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可能退轉了,必定成佛。

  

  在極樂世界我們不退轉,在娑婆世界我們也已經得不退轉。我們認識到這個真理了,必將成佛,安樂解脫。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盡享這個和諧的世界,就安樂解脫。修行是很快樂的事情,修行是很解脫的事情,很多人修行修錯了點,結果修得苦大仇深,看誰都不順眼,這就會與如來覺性隔絕,與解脫隔絕。我們要修得法喜自在,快樂無比,充滿喜悅和慈悲。這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告訴我們的,我們多誦《佛說阿彌陀經》,要把《佛說阿彌陀經》作爲日常功課。

  

  【第二是《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淨土五經中的一部,是《華嚴經》的最後一章,有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這個禮敬諸佛,不是光禮敬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是指如來藏所顯發的一切都是諸佛的化身,所以都須禮敬。喝水的時候,我們要對杯子表達無限敬意,因爲有個杯子能讓我喝水,所以要感謝他。我感謝佛珠,我感謝桌子,我感謝凳子,我感謝房間,這些都是可以溝通的。當你到了一個地方,你要感謝一切,我感謝沂山,沂山這麼美好,如仙境一般,來到這裏我享受到最美好的感覺,我感謝他,這就是禮敬諸佛。我們對萬物要心存敬畏,開門的時候要輕輕地開,不要拿腳踹。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敬畏,因爲這是如來藏顯發的,就像這個樹葉是這棵樹上長出來的,我尊敬這棵樹,我就尊敬這片樹葉。同樣,如來藏顯發的天地萬物,我既然恭敬如來藏,我就要恭敬如來藏顯發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切衆生,這就叫禮敬諸佛。

  

  二者稱贊如來。我們前面《無上瑜伽祈禱文》其實就是稱贊如來,稱贊如來藏所顯發的一切,贊美他。你如果感恩他,你就要說出來,放在心裏不說,等于沒有。要表達出來,要贊美。我們所受的一切榮譽、一切美好,都要感恩空性如來藏。一切榮譽歸于佛陀,一切功德歸于大衆,一切業障由我來扛。要有這份心。遇到什麼贊美什麼,贊美是發自內心的,是基于通過他對如來藏的贊美。要有這樣的心。這就叫稱贊如來,就是稱贊如來藏,以及如來藏所顯發的一切。

  

  叁者廣修供養。廣修供養,就是我們喝茶的時候也要供佛一杯,我們吃飯的時候,要“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濟六道品,等施無差別”。上供十方佛,就是如來藏十方諸佛,已經成就了的衆生叫佛。中奉諸聖賢,就是各菩薩們,文殊普賢等菩薩,老子、孔子等聖人,耶稣、基督、穆罕默德等曆代聖賢們。下濟六道品,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六道我們都供養他們。我們雙手合掌說的時候,我們就觀想如來藏顯發無量飲食給他們,讓每一個生命,每一個我法二執所造作顯發的生命體,都能夠得到飽暖喜樂。于這一念間,就是通過如來藏供養了整個法界。《阿彌陀經》說,每天早晨可以“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就是通過觀想如來藏,感恩如來藏,幻化無量的鮮花供養在無量的佛前,一念之間就完成。同樣,供養六道衆生也是一念之間即可完成的,你就想著如來藏幻化無量即可完成,而且功德最大。因爲一切都是幻化。因爲通過如來藏就可以同衆生結這個善緣,這就是廣修供養。同時,供養也包含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

  

  四者忏悔業障。忏悔業障,就是忏悔自己過去在未受到佛陀的教化之前,所作的一切業障和煩惱,同時要忏悔自己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人的業障和煩惱。

  

  五者隨喜功德。看到每一個人的進步,我們都要隨喜他的功德;看到小朋友自己學走路,我們要隨喜功德;看到小鳥飛過,我們要隨喜功德;看到社會的進步,我們要隨喜功德;看到交警執勤,我們要隨喜功德。因爲,他們都有無量的功德。我們看到農民種糧食養活天下人,我們要隨喜農民的功德;我們看到每一個人,都要隨喜他的功德。看到每個誦經的人、念佛的人、做事務的人、醫生、學者、老師、工人、農民、商人,我們都去贊美他,隨喜他們爲這個世界,爲天下,所作的任何一個善行。我們都隨喜他,叫隨喜功德。我們看《無上瑜伽祈禱文》中,也有隨喜大家的功德,都包含了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什麼叫請轉法.輪呢?在古印度有一種傳說,轉輪聖王有一個*輪,他拿著這個法.輪揮動的時候,四海統一,天下臣服,以*輪來代表力量。這裏,用*輪來比喻佛陀的教化,作爲無明的衆生一遇佛陀的教法立刻被教化,就叫轉法.輪。請轉法.輪就是請佛法傳播,如果能講法我們就講法,如果不能講法我們就請師父講法,創造講法的機會;能印經就印經,不能印經的就流通經典,讓佛法普及。都是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就是請十方諸佛住世,請善知識住世。如果有善知識要入涅槃,我們要祈請他留下來,教化衆生,這種祈禱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令我們的道心,令我們在叁寶攝受的境界中能保持永恒。所以,祈禱諸佛能夠教化一切衆生,祈禱一切善知識長久住世,教化衆生,這就叫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就是我們要遵從佛陀的教導去修學,聽佛的話,做佛陀的好學生,做佛陀的好孩子,跟著佛陀學習,同時也跟著自己的上師,跟著善知識去多多學習。但是,我們普遍做得都不夠。比方說,我們有個生意不用太大,幾萬的業務,我們就可能會在聽法的時候請假。在生命的長河中,能夠聽法、能夠修行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其實我們這堂課拉長的話,沒有一星期是講不完的,我們集中在短短的兩天來學習,其實是很緊張的。都是考慮到大家周末能擠出時間,所以就濃縮濃縮再濃縮,讓大家能好好學習。所以,大家以後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用心去學,用功去學,因爲面對無常的生命,成佛真的很重要,解脫比什麼都重要,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在世間也是一個做事業的人,也做過官員,也做過企業,我都能放下這一切出來修學弘法,說明佛法一定是值得我舍棄一切而去修學和弘揚的。因此大家也要有這樣的心,世間那些東西是很重要,但是修行更重要,大家去體驗。隨著大家對法的體悟越高,我們會越是認識到佛法的重要性。要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衆生。就是不要讓你生命中的衆生生煩惱。無論他是誰,要愛他疼他,即使你批評他,也要在批評中讓他感覺到你疼他,要照顧所有人的面子,不要傷害他的尊嚴。即使你罵他,也要讓他感覺到你疼他,你愛他。要有這份感覺,不管是誰,你的同事、下屬、老板、員工、家人,你都要讓他感覺到你疼他愛他。不要傷害他,即使是打著愛他的名義,也不可以傷害人。

  

  前幾年,大學生們評選一句最令人惡心的話,是什麼呢?就是:“我是爲了你好。”這句話是孩子們最惡心的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打著“我是爲了你好”的名義折騰孩子。我們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爲什麼孩子還這麼惡心這句話呢?就是他在你身上沒有感覺到你疼他,光感覺到你壓榨他,把他當做實現自己價值和理想的工具。這就是你的愛表達方式不對。要找到那個切合點,讓他感覺到你真的很疼他,你真的很愛他。感沐到你對他的這份慈悲。恒順衆生,不是他偷東西你幫他搬梯子,他搶劫你幫他放哨。真正的恒順是用種種善巧方便,把他引導到修行中,引導到成佛的正見中,叫恒順衆生。

  

  十者普皆回向。就是我們自己的任何一點體悟都要回向給天下大衆,任何一點成就都要和所有的人分享,就叫普皆回向。回向給天地萬物,一切功德歸于大衆,還要回向求生淨土,回向極樂世界,回向成佛。

  

  【第叁部經《六祖法寶壇經》。】是無上大般若海的智慧體現。

  

  從《六祖壇經》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無上密乘的教法。而且這部典籍文字簡潔、明快、優美,又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所以很適合普通大衆的修學。你過去看《六祖壇經》,只是看著很好,但好在哪裏,怎麼好,你看不明白。但從現在你再回去看,你就全能看得懂,你就能看得懂六祖到底在說什麼了,就能知道祖師的真實意了。

  

  《六祖壇經》中有個偈子講到:“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意爲:“靜止不動不修善,悠閑自在不造惡,斷絕見聞心安靜,心無拘束無所著。”指的是我們甯…

《大乘攻略:初學 十四、必修經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