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十一、准提觀修▪P3

  ..續本文上一頁天地萬物是我們的自性所顯現出來的,包括我們的感覺也是自性顯化出來的。芸芸衆生盡顯妙思紛纭。這些芸芸衆生都是我們念頭映現,每個衆生都是一面鏡子,你心中的一個念頭映現在他身上,于是你看到他好、壞,看到他可愛還是調皮,都是你自心的一個念頭的映現。古往今來無非前塵影事。古往今來一切事,都只是我們自己念頭的反複映現。所謂上天,就是我們本具的佛性、大光明藏,也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我們的法身。真如法界本來清淨。我們法身所現的這一切本來是清淨的,不是說現在不清淨我們造出個清淨來,不是的,它本來就是清淨的。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言,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之佛,汝是未成之佛。過去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所有的修行,其實都是在修如是的感覺——轉錯覺爲正覺。

  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此時這個煩惱的世界,感覺五濁惡世,感覺充滿著種種不平等,饑寒交迫等等,這是一種錯覺。我們要把這種錯覺改變成正覺。世界並不需要改變,你心的落腳處、著眼點、觀察層去變就可以了。一說修感覺,你不要認爲很淺。所謂的“感”,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覺”就是菩提;“佛”就是覺悟了的聖者、覺者。你感覺很煩時,你把著眼點的角度換一換,就會感覺很美好。就這麼簡單,修行就是修感覺。當感覺變了的時候,你的世界就變了。就像談戀愛的時候,你心情好喜歡他的時候,恨不得和他生生世世在一起;煩他的時候,恨不得他現在就滾蛋。你就發現,人還是那個人,你煩惱時,實際上是你自己某個著眼點的錯位。你找到那個錯覺,調整到與快樂相應就解脫了。人是這樣,世界也是這樣,你學會欣賞這個世界,贊美這個世界,感恩這個世界,他就開始呈現最完美的形態。因爲,他真的就是一場夢。所以,我、本尊、天地萬物,一體不二。

  【第二,我置身于准提壇城。】准提壇城就是清淨壇城,就是極樂世界。我們培養一種心境——我現在就在極樂世界。而實際上我確實就在極樂世界,只是過去我不知道我在,現在我知道了,我就要調整回我在極樂世界的感覺。極樂世界應該什麼樣呢?你拿《佛說阿彌陀經》去一一對照。照著《阿彌陀經》所描寫的極樂世界一一對照,全體顯現。我現在就在准提壇城中,我現在就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現在就是風聲、樹聲,念佛、念法、念僧,花鳥魚蟲都在講經說法,我現在就是淨土感覺。要培養這種感覺——我們現在就是無量光,光明本具;我現在就是無量壽,法性不滅。

  【第叁,世界本來清淨完美。】我們過去一直聽信了別人說未來才完美,遙遠的西方有個完美的世界,而不知道當下的完美,所以我們要知道,我現在的世界本來就是清淨完美的。我們道聽途說那麼多苦難的事,其實都是苦難的心情而已,並沒有苦難的事實。每件事展現的都是無限的完美。花開花謝都是美,小孩有小孩的可愛,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端莊,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慈祥,你發現每一個都是那麼無盡的完美。雖然美的方式不一樣,但美的境界完全一致。所以,要培養我們的覺知,調整我們的覺受,由未來美好調整到現在就美好,現在就是最好,未來也會最好,過去也是最好。過去我誤以爲不好,現在我理解了,我又回過頭去反思的時候,回光返照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事,我們發現每件事都是那麼完美無缺。所以到此時此刻,我們一直生活在完美的世界中,然後將來也是完美的世界,要培養這種心境,因爲他本來就是完美的。並不是說他不完美我們強行說他完美,而是他本來就是完美的,我們誤認爲他不完美。現在,只是由錯覺調回正覺,穩住他就是叁昧境界,穩住他就是現證淨土。

  像《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都是在講如何培養這種心境,我們的境界和我們的世界依正不二,沒有區別。你培養出來這種境界,自然就感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態,你到了極樂世界,自然即生起這種境界,這是不二的。就像你有錢了,你就進入富人俱樂部了,你進富人俱樂部,你一定是有錢人;你進了政治局,你一定是大官,你官當大了,自然就能進政治局,是一個道理。就是要培養我們的覺知,讓我們體悟到當下的完美,而不是寄希望于未來,是要從當下生起。

  【第四,我的當下即是大圓滿的完美境界。】一切萬法都是光明顯現。法就是現象,一切現象都完美無缺。祖師講: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切現象都是光明的顯現,一切萬法都是光明的顯現。一切現象都是本來圓滿。生生滅滅,該來的來,該去的去,本來圓滿。一切天地萬物都是諸佛的壇城,一切衆生都是如來不二的化身。因爲一切衆生都是從佛性顯化的,所以他就是佛性的化身。例如:爲什麼過去我覺得某個人挺煩的呢?那是你的感覺、你的錯覺而已。你換個角度,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是那麼的可愛,那麼乖,那麼莊嚴,每個人都在大放光明。“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無需改變,我們當下的一切都是完美顯現。我們不是要改變眼前的一切,不是說,這個杯子放在這邊就完美,放在那邊就不完美。你不需要動,這樣就是完美的。當然,你也可以移動它,一切照舊完美。你願意改變,你改變後也是完美的,再拿回來仍然完美,拿走呢?還是完美。如果願意改變,只是再換一種完美顯現。選定一種完美的顯現模式,我們會成爲他。我們選定哪一種呢?好,我們選定《佛說阿彌陀經》。我想把我這個完美的娑婆世界顯現成完美的西方極樂世界。好,你就照著《阿彌陀經》去生起觀想,于是他就變成那個境界。你想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可以,你就對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逐一去效仿,于是你就成爲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人將來就會成爲阿彌陀佛。我的自號“彌陀稚子”——阿彌陀佛那個不大聽話有點調皮的兒子。雖然調皮,但確實是親生的。長大了,我就成爲他,與本尊的合二爲一。

  我們看西藏選活佛,活佛從來不會選錯,沒法選錯。選了一個小孩,就告訴這個小孩說:某某祖師是你的前世,前世的你講過什麼經典,背過什麼密咒,傳承什麼教法,如何利益衆生。于是,這個小孩就成了這位祖師的轉世。而且你會發現,他和前世那個人一樣慈悲、智慧,性格一樣,傳承相同,貌相趨近,如出一轍。爲什麼?因爲這就叫上師瑜伽,他與祖師合二爲一。當然,藏地活佛轉世製度非常完善和完美,絕不會找錯。但即使找錯,經過嚴格地修行教育,僧格培養,一樣會傳承佛陀完整的教法,利益衆生。

  《楞嚴經》和《法華經》都講到觀世音菩薩,示現叁十二應,以“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廣度衆生。觀世音菩薩就是我們自性的“慈悲”品質和能量,當我們有難向菩薩祈禱時,我們本具自性即刻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悉知悉見”,佛性如調度中心的運作一樣,立刻就地取材,應機顯現,找到有條件幫助我們的人,讓“慈悲品質”在他心頭生起,主動幫我們解決困難。而這個人的那一刻,就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或許他過去從不喜歡幫助人,而此時此刻他卻很願意幫助我們,或許過後他自己也覺得偶然。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因此,任何人隨時都可能成爲我們的觀世音,我們隨時也可以成爲任何人的觀世音——就在慈悲心生起的那一刻!

  發現顯現完美的過程,就是修行的次第。你覺得現在不夠完美,說明你的修行還需進步,你再繼續深入理解,越理解越好,越理解越高。這就叫修行的道次第。發現顯現之完美,就是悟道;你發現當下果然真是完美的,就悟道了。悟道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喜悅、慈悲、高尚。處處平和自在,喜悅感恩,不再有嗔恨、謾罵、攻擊、毀謗、抱怨,對衆生完全慈悲,一切言行都是爲了自他的解脫和成佛。這就是悟道的叁大特征。這其中包含著對叁寶的信心,煩惱的調伏,利他的慈悲,覺受的美好。

  現證完美之顯現,就是成道。所謂悟道,就是你明白了,你接受了,就是悟道。真實證得了,就叫成道。這就是無上瑜伽的修法,亦名大准提、大圓滿、大方廣、大手印、心地法門。就是諸佛、諸法、諸宗派所要修持的不二法門,妙莊嚴路。

  密宗大准提法,就是大清淨法,意即把我們的心修得清淨。清淨心就是諸佛的心,清淨心包含著光明、空性、智慧和慈悲等美好的詞彙,都包含在清淨中。大准提法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大乘法門,其特征主要是殊勝的方便琳琅滿目,它可使具備殊勝因緣者,直接觀修如來境界。我們現在就可以直接觀修如來的境界,我們照著准提鏡這個境界進入和穿越,照著《阿彌陀經》的境界去觀想,我們直接就可以感沐到極樂淨土的種種殊勝,直接觀修如來境界。我們對著這個鏡壇,就可以生起覺受。因爲鏡子無比光明顯現,你觀想自己進入一個光明顯現的狀態模式,其實在初級類似于催眠。讓你産生一種如夢般美好感覺,美好覺受穩定了,就是叁昧。

  所以,修行就是修覺受。很多人認爲,修行是不是就是把眼耳修成千裏眼、順風耳?這是神話故事聽多了。眼神再好,面對死亡不起作用;耳根再利,面對死亡不起作用;身體矯健,面對死亡也不起作用。而這種覺受,能夠讓你當下産生甚深禅定和如實觀照,從而現證到與法性的統一。你的著眼點和歇腳處回歸到法性,法性不生不滅,你就超越生死,不生不滅。這個形體的存在和破滅都已經無關緊要,因爲你的神識,你的我法二執的神識,已經和本尊和佛性合二爲一。所以在這一刻,你現證了清淨叁昧的時候,你就是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的化身。你的證量就和阿彌陀佛接近了,因爲你和他心心相印,因爲你和他燈燈相傳。所以,在儒家有時也講到,某某人證得了孔顔心法,就是孔子和顔回的心法在他身上不二顯現。禅宗也講“以心印心,以燈傳燈”,什麼是印心?就是佛的心在你心上完全顯現的時候,你就成爲佛的化身。所以,我們聽六祖的法和聽五祖的法沒有區別,聽五祖的法和達摩祖師的法也沒有區別,聽達摩祖師的法和聽大迦葉的法也沒有區別,聽大迦葉的法和聽釋迦牟尼佛的法也沒有區別。因爲,六祖就是五祖的化身,五祖就是四祖,四祖就是叁祖、二祖、初祖,就是達摩祖師的化身,達摩祖師就是大迦葉的化身,大迦葉就是釋迦牟尼的化身,而釋迦牟尼就是佛性的化身。所以你就發現,這就叫千百億化身。誰證得了那個境界,誰就是那個境界的化身。爲什麼叫化身?他就是幻化之身。就像手機,你裝上了移動公司的卡,就是移動公司的信號,你就是移動公司的客戶。同樣的手機,裝上聯通的卡,就是聯通的信號和客戶。接納哪一個公司信號,就成爲哪一個公司的化身。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依照生起次第,首先覺照情器一切世間皆是清淨本尊刹土。情,就是有情;器,就是器皿,就是物質,意爲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一切有情衆生都是諸佛的不二化身,這個世界就是諸佛淨土的不二顯現,所以說“皆是清淨本尊刹土”。這個本尊就是阿彌陀佛,我們以阿彌陀佛爲本尊。消除與之相悖的庸俗迷亂執著心。我們過去與清淨的心相悖的,就是庸俗迷亂執著心。庸俗,就是我們過去的錯誤心態;迷亂,就是我們曾經的是非糾結;執著,死抱不放的分別觀念。

  並通過禅定之力,觀想一切皆是清淨的佛世界。爲便于觀修,可以使用准提佛母像壇城或者准提鏡壇城起修。什麼是像壇城呢?就是有准提菩薩像,有貢品,有供桌,有鮮花。鏡壇城就是不用擺那些,一面鏡子就全體包含了,通過這面鏡子觀修自己的感覺:進去了,穿越了。美國好萊塢有部連續劇叫《時空之門》,劇情中有個時空隧道,他從“時空之門”可以一下就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去。“時空之門”看似無物,但一站到面前,就“哧”的一聲實現穿越了。這個准提鏡壇就是這個道理,就像個“時空之門”,從這裏可以觀想自己進入鏡壇。准提鏡壇外面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錯覺的世界。你從鏡子裏可以看到無比的光明顯現,那才是真實世界。閉著眼告訴自己:我進入佛國淨土。不要睜開,我已經進入准提佛國,進入極樂世界,我和本尊同在,我與一切諸上善人俱會于此。慢慢睜開眼,時刻提醒著自己:我現在安住于極樂世界,這一切都十分美好;我愛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每件事,每個物;我要感恩這一切,一切都是爲我量身幻化的;這是諸佛對我的恩賜。觀想著觀想著,穩定這種心態的時候,就是現證報身。

  天地間的聖人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就是慈悲和愛。無論是孔子、老子、耶稣,以及默罕默德這些聖人,曆劫諸佛菩薩,曆代祖師大德,都是對天地間施以無盡慈悲和愛。慈悲和愛可以令自己感受到世界的光明,光明注照也更能顯發慈悲和愛。而這才是這個世界本來面目,就是具足光明。

  我們用鏡壇就是爲了方便,以象征性的方式生起觀想。可以用壇城自受灌頂,在鏡壇前持咒結印,你就觀想著諸佛在鏡中出現給你灌頂,加持力無比強大。也可以予他灌頂、修行供養、接受悉地和成辦事業等。在修行生起次第之時,依靠壇城也容易觀想。這是工具,如果你的觀想力很強大,也不需要這個壇城。你當下就知道這就是諸佛的壇城,不用借助這個。如果你的感覺還沒培養出來,借助象征性壇城就容易培養。

  所謂壇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在梵文中稱其爲“曼紮拉”,直譯是“圓形圍繞”。其意義就世俗象征性壇城而言,即對于所依本尊無量宮殿中心做周圍圍繞,或者對于能依主尊,衆多聖尊圍繞,也稱作皈依境。

  

《大乘攻略:初學 十一、准提觀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