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容不得商量。這個地方思忖清楚了,也就象太陽一樣透視進來,照亮我們這個本來光明的心,這個被衆生遮蓋了的心。
一旦把這個事情從信、解、行上認識清楚,一定能在佛法的總持上得到不退轉的利益,即生一定能了生死。不光我們學習的人能了生死,一切與我們有緣者,一定順我們的因緣而得到生死的大利益回施,這是不可思議的教化。
這個法門,在我們漢地弘揚是有困難的,法執重的人會爲此生極大煩惱。我也多次掂量過這個事情,因爲它跟藏傳佛教的大手印、大圓滿之類的修法極其相似。就是無用功處、無修修處、隨順處、安住處,唯有供養祈請處,是不壞的善根。在我們漢傳佛教裏,或在有相瑜伽中,在事部、行部乃至瑜珈部,往往都存在有形的行持。恰恰淨土法門中,在有形中超越一切形相,作一個大清淨、大平等、大歡樂、大光明的一次性的教化,實是不容易承擔。就是說大家遇到一個這樣的教化的機會,尤其是以顯教的形式,實在是很難講,很難講。講法者若是不心生歡喜,是很難把這種東西平等地、悉地地、不遮掩地回施。因爲顯教是一種平等性的、溫養性的、交流性的、探討性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是很難令師入悉地的,大家不知道:不入悉地,不得悉地教誨。就是說成就的教誨是很難的,大家有這個福報、因緣,我感到是諸佛菩薩的加被。
這個勝緣不要從我們這兒退失。因爲這個法就是一個光明的、智慧的、慈悲的回施,直接回施給我們,讓我們不離現下,不離現下這一念。決定圓滿地運用智慧,是我們本有的阿彌陀佛心、我們本有的阿彌陀佛願、我們自己的阿彌陀佛大光明。不假修證,即得圓滿。這個地方是最難信最難信的。所以說淨土一法是回施的法。不信的話,我們開始說叁輩九品,還是可以的。
因爲這樣的教化是難得難聞難遇,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感覺大家哪怕有這個機會聞一聞,都是不可思議的,況且大家有探討、爭論、學習的機會。
大家加被我,給我一個歡喜的機會,我給大家一個歡喜的回施。
當我們擊破“我”、“我所”的時候,的確是很痛苦的。有些善知識在修轉識的時候、開悟的時候,自我就崩潰了,死掉了,突然死掉了。
從曆代開悟的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到,一旦我、我所被擊破了,我們才發覺,我們本來與佛站在同一個方位,同一個高度。
佛是無位的人,無所畏懼的人,沒有色相的人,沒有愛憎的人,擇取愛憎,饒益有情,本來不擇取,本來無愛憎,是大家需要、向往才有。
一旦大家不把性德當成身外之物,那麼就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的究竟內涵:“世尊我一心,皈命盡十方。”得一心就是盡十方,盡十方就是無礙光。饒益法界,現下就要運用它,這就是修行。修行別無他法,刹那刹那間的心念與佛的光明相應不二,一心皈依,全體安養。我們的心安養,整個法界都安養;我們的心分別,整個法界都分裂。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有智慧的人用一塊皮子包住自己的腳,就可以走遍山河大地。而愚癡的人,要想把山河大地鋪上皮子,才可以走路,才可以遊化十方。
自己往內部一看,直接看到自己的心就是山河大地,無傷害處,遊曆自在,無所障礙。所以說淨土一法、一切佛法,離不開即心者是,當下者是,心作者是。這個地方不能順隨,善根、因緣不成熟,才說佛力回施、佛光普照。佛光照攝于汝,使汝善根增長,契合本來具足的報德、本來清淨的法身。
我們修法修的是什麼?昧失菩提心,一定是錯。我們所作的業,一定是有漏的,製造生死輪回的,後有的。太可惜,我們常常打著佛教的旗號,搞生死輪回,這太可怕了。因爲這樣的因緣,阿彌陀佛給我們回施一個、作證一個一切諸佛出世的准則:諸佛出現于世的正因,唯開示佛之知見,唯令衆生悟入佛之知見。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是第一步,我們往往把自己的知見作爲佛的知見,所以不能入清淨道業。如果你光開示,不跟自己聯系,你就不能悟入。雖有悟入,若不行,道業不得,十方諸佛出世教化的金剛頂眼就在這個地方安立。每一大事因緣出世,就是這一個事情。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如果不悟入佛之知見,佛雖開示,又有何益?
我們現在很多人在讀經、看經,你不悟入佛之知見,跟你還是不相幹。很多人說這是高明話,失去了學佛的意義,徒增迷信,越來越迷失。何以故?因爲不能由信得解。什麼叫解?就是悟入。因悟入方生真實的清淨心,得心地安立,入清淨道業,于自他二種因緣得以真實地入佛知見,以佛知見而行萬行。如實修行,修什麼呢?不入佛之知見,你怎麼能起修呢?雖是老生常談,實是念念不可忘失。
光明普照,含養我們,這是佛的願。要是我們容易遺忘佛之知見,怎麼辦?
阿彌陀佛清淨一切、平等一切、圓滿一切的給予,“鹹能生彼國”,這就是給我們一個廣大的圓滿的發心。所以給我們一個發心,惟恐我們發不起這個心。雖然是我們的本心,我們不認許,你說那是佛的發心,那是佛才能發的心,我們不行。那你強執于自己的焦牙敗種,你怎麼能修證呢?我們不能不認真地審視,這是一個頭等頭的大事,一等一的大事。建廟也好,讀經也好,禮敬也好,供養也好,相互的贊謗也好,這都是戲論變幻的,這都是解決不了你的真實問題的。
你就是讀一萬本經,建一萬個廟子,磕一萬個頭,供養善知識如恒何沙一樣,若不悟入佛之知見,也不得究竟的解脫。《普賢行願品》中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 我們能如實的依法修持,是首要的。這是個總綱。
這些年學習淨土法門,感覺最深的一點的就是:這個“南無”啊,直指根本,直指報、化、法,直指智慧、慈悲之法。一切雜緣雜願,雜作雜業,雜意雜行,徹底地通過“南無阿彌陀佛”,作一個超越,然後回施于九界有情。並不是毀壞世法,不要其他法門,例如人有百金,此百金必含千、萬、十萬錢。總體的教化就含有一切善巧,慈悲。遇到淨土一法,大家應該感到慶幸。
《大乘攻略:初學 十、准提密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