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七、當下圓滿▪P3

  ..續本文上一頁:不用改變,就這樣,就很好;願意改就改,也很好。在那一刻,就明白:都是最好,沒有不好。

  

  啓用時,天地日月光明顯赫;安息時,萬物山河歸于寂滅。在那一刻,突然要感受這種美好的時候,就感覺一切都能與我交流,萬物都能向我說法,情與無情,都在說法。在那一刻,看每個東西都能激發我內在的智慧顯發,所以我就突然明白了,爲什麼說極樂世界鳥聲、風聲、樹聲、水聲,都讓我們念佛念法念僧,不是只有極樂世界那樣,娑婆世界亦複如是。不僅僅是極樂世界,不僅僅是佛國淨土,而這個娑婆世界,一切也都在講法,都在訴說著無盡的美好、解脫和莊嚴。當我想安靜一下,這時候山河萬物都歸于寂滅,萬物隱而不現,有和沒有完全一樣,都不打擾你。

  

  虛空而萬有,在這一刻,虛空中什麼都有,明亮而平淡,那一刻都放光,既放光而又散發著祥和,亮晶晶,毛絨絨,軟綿綿,輕飄飄。周遍而安住,在那一刻,感覺自己與天地同體,與法界同體,而又很安住在那裏,如如不動。如如不動,而又生機盎然。心性不動之中,一切萬物都散發著他的光明和生機,那一切都姹紫嫣紅,美輪美奂。此時覺性湛然,卻如夢如幻;感覺舒服淡然,卻不貪戀執著。

  

  後來,就把那種感覺寫成了這篇《我的世界只有我》的小文章。再後來,才知道當時契入的就是大圓滿、大手印、大准提、心地法門的光明境界。

  

  所以真實來說,就是“時間取當下,空間取當體”,我們不需要去改變什麼,你只要改變一下法執,改變一下認識,知道我當下一定是具足完美,什麼都沒事了,什麼都解決了。

  對于我們的修行,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修法。

  【14. 攝心爲戒,接納爲定,解脫爲慧;勾招起貪,排斥動嗔,煩惱爲癡;甘心平凡,廣行祝福,自我喜悅。斷掉煩惱之修法:大攤屍修法,觀想已死,了無挂礙;你對我錯,承擔責任;本尊瑜伽,對被煩惱控製之惡人心生憐憫和祝福。】

  攝心爲戒,接納爲定,致力于解脫就叫智慧。

  攝心爲戒。戒律不是說擺個什麼架子,擺個什麼造型,是看你的心是否能夠收攝得住,調控得住,這就叫戒。很多人認爲戒就是擺個架子,總是雙手合掌或者雙手結定印,戒和擺架子沒有任何的關系。能夠調控你的心,收攝你的心,就叫戒。

  什麼叫定呢?就是對發生的一切全盤接納,就叫定。就這樣——不攻擊、不排斥、不防範、不難受、不糾結,就這樣。很多人認爲,定是否就是盤腿打坐?定和盤腿打坐沒關系。你在那盤腿打坐,心裏七上八下,也不是定。定是指全盤接納,如是如是,就這樣,就這樣。無論什麼,就這樣,就叫定。

  智慧,就是致力于解脫。安在解脫上,安在想成佛上,就是智慧。一個人真正想成佛的時候,他是無比高尚的。一個人想到我是要成佛的人,時刻這樣想著,他的一切行爲都變得無上高尚。

  我們看貪嗔癡是怎麼産生的呢?勾招起貪。什麼是勾招?勾招就是招惹這個世界。想把這個世界勾招到自己身邊來,想把所有的人都拉到自己身邊,想把所有的錢拉到自己名下,想把所有的事都搞到自己這裏,叫勾招起貪。貪名、貪利、貪眷屬,都叫貪。勾招起貪,越勾招越貪,越貪越勾招,最後的結果是很苦,你貪的越多越輪回。基督教有句話說:“你的錢財在哪裏,你的心就在哪裏。”如果你積累太多的錢,或者太多的眷屬,太多的房子在這個地球上,你就繼續輪回,因爲你的心放在上面了。你哪裏有房子,你的心就在哪裏。同樣,你如果在這個世界勾招的東西太多了,你就被拴住了,所以就輪回,勾招起貪。

  排斥動嗔。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拒不接納,排斥它就産生嗔恨心。他憑什麼這樣?他爲什麼那樣?他怎麼這麼壞呢?他咋這樣?他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就這樣,就叫定。他憑什麼這樣,這就叫嗔。對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論什麼,只要你排斥,嗔恨心就同時生起。你接納它,就這樣,這就是定。不管什麼事,不管你以多麼合理的借口,以什麼崇高的名義,排斥就會動嗔,接納就能入定。就是如此。

  所以:遵循事實,就是持戒;接納事實,就是禅定;認清事實,就是智慧;直面事實,就是精進;擔當事實,就是忍辱;輔助事實,就是布施;熱愛事實,就是慈悲;歡喜事實,就是法喜。認識到事實的真相,就是開悟;體悟到事實的圓滿,就是證悟;與事實和諧相處,就是無上瑜伽,就是即心即佛!因爲,事實就是現實,所以,現實就是事實!

  道法自然就是真理,順其自然就是生活。因爲抗拒事實,所以憤怒;因爲害怕事實;所以恐懼;因爲改造事實,所以失敗;因爲排斥事實,所以煩惱;因爲想創造事實,所以勞苦;因爲想躲避事實,所以自欺。因爲,事實就是現實,所以,現實就是事實!

  什麼叫愚癡呢?煩惱就是愚癡。尤其是自我煩惱更是愚癡,沒事自我煩惱糾結。有的人形成了煩惱的習慣,沒事就皺著眉頭,跟皺眉神君似的。什麼事都往苦處去想,很苦很累,就是自我煩惱,有事沒事都煩惱。

  《笑林廣記》中有個故事講到:有個人在家裏很煩惱,家人就送他去聽書——講叁國,叁國中講到關公被困住了,然後戛然而止,明天再講。這個人晚上就睡不著覺了,擔心關公被困住了,該怎麼辦啊?很苦惱。家人說,你出去走走吧!他走到城邊上,看見有人扛著一根竹竿。他說,你竹竿那麼長,不小心捅到人怎麼辦?開始煩惱糾結。這人用現在術語說,就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人看什麼都是苦的,想什麼都是悲哀的,這就叫自尋煩惱。天下的事交給天下,你別沒事找事,你也不是上帝。基督教講,上帝的事交給上帝,國王的事交給國王。

  有人問我:師父,我戀愛出了問題怎麼辦?我是個和尚,又不談戀愛,我哪能知道。師父,孩子不聽話,您說我怎麼辦?我又沒孩子,你說怎麼辦?師父,我的身體不好怎麼辦?我又不是醫生,你問我這幹嘛?……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一個事情是:上帝的事交給上帝,國王的事交給國王。身體健康問題你得找醫師,法律問題你得問律師,子女教育問題你得問專業的教師,廠子裏的事你得去問經濟師,成佛的事你可以問法師。要找對路。

  同樣,如果和尚管人家孩子的事,管家長裏短的事,管青年人戀愛的事,就屬于沒事找事,多管閑事。所以,我們得學會這樣,誰的事找誰!你別當成上帝,天下的事你統管,你管得了嗎?不該你管的事你瞎摻和,就是自尋煩惱。不該你管的,不需要你管,要搞清楚。那是不是不熱心啊?這和熱心不熱心根本不是一碼事。熱心是你疼他愛他,不是具體操作他的事。朋友兩口子吵架,你陷入人家夫妻間的矛盾,搞得更亂。要保持距離,這樣自己不煩惱,人家也不煩惱。所以,不要自尋煩惱。

  如何改變我們的“貪、嗔、癡”呢?

  改變“貪”的方法就是“甘心平凡”,做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這輩子投胎的時候,也沒有放光,出生的時候也沒現什麼瑞相,咱就是平凡人,平平凡凡地過這一輩子,該吃的吃好,該喝的喝好,該睡的時候別做噩夢。這一輩子就這麼平凡的度過就行。不要去招搖作秀,也別想去搞造反暴動,不參與。要甘心平凡,這個話說著容易,往往有人不甘心平凡。總想折騰點什麼,不停折騰點什麼,所以要甘心平凡。我們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這句話我聽到的時候深深爲之震撼。這是蓮花生大士給他的一個老侍者說的:“你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我經常提醒我自己,我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勸大家甘心在平凡中死去,安心甘于平凡。

  廣行祝福,就解決了“嗔”的問題,嗔就是恨別人,嫉妒別人。我們要廣行祝福,見到誰祝福誰。不必挂在嘴上,心裏去觀想。見到誰就默默祝福他健康快樂成長。看到小孩,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成績好;見到商人,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生意好;見到官員,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事業好;見到修行人,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修行好。對每一個人我們都充滿了祝福,不管是誰,不管他現在怎麼樣,過去怎麼樣,未來怎麼樣,我們都祝福他。乃至我們也祝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用的這個杯子,我也祝福它。每天我們都祝福見聞覺知的一切,充滿了祝福心,當一個人充滿了祝福心的時候,是非常幸福的。如果恨一個人,是很痛苦,很要命的。我們祝福他就會很享受,要學會祝福。祝福別人的時候,自己心裏先暖洋洋的,先享受了。當你心裏充滿了祝福的時候,你的眼神裏就能彌漫出祥和的光。要廣行祝福,祝福一切。

  自我喜悅就對治了“癡”。我們說自尋煩惱是愚癡,自我喜悅就對治了煩惱。什麼是自我喜悅呢?小孩子你隨便給他一個東西,他就能玩一天,玩個小石頭也很快樂,看螞蟻也能看一天,自我喜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失去了自我喜悅的能力。總希望別人能給我喜悅,國家給我喜悅,領導給我喜悅,家人給我喜悅,朋友給我喜悅,師父給我喜悅,大家給我喜悅……希望別人賞賜給你喜悅是不可靠不安全的,是不可控製的。因爲他可能給你,也可能不給你。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就不給你,這是不可靠的。所以,我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要自我喜悅,自己創造喜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自我喜悅。做生意做的歡歡喜喜,吃飯吃的歡歡喜喜,和兒子在一塊歡歡喜喜,和妻子在一塊歡歡喜喜,和家人在一塊歡歡喜喜,自己獨處也歡歡喜喜,要自我喜悅。喝杯水也要喝的真好喝,真好玩。不好玩的事情不幹,不喜悅的事不做,你覺得很煩惱就不幹,別難爲自己。你有飯吃,犯不著難爲自己。喜悅地去做,實在找不出喜悅就先不做。要自我喜悅。

  當你完全能夠達到自我喜悅的狀態時,就是禅者的境界,是聖人的境界。你不…

《大乘攻略:初學 七、當下圓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