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衆生,悉應供養;
(2)等流果。等者,同等。流者,流類。謂持誦《行願品》者,不久亦當如普賢菩薩,同等流類。本經雲:“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叁十二大丈夫相。
(3)異熟果。異熟,即異時而熟,乃指未來世所受果報。謂持誦《行願品》者,經常于人天尊貴族中受生,享受種種殊勝果報。本經雲:“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4)士用果。士即大士。乃菩薩別名。謂持誦《行願品》之人,能得菩薩之力用。本經雲:“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製伏一切外道。”言此人雖非真正大士,而有大士之力用,故名士用果。此乃未來世之報,非今生也。
(5)得離系果。離即脫離,系即系縛。喻煩惱。持誦《行願品》,即能任運脫離煩惱系縛。本經雲:“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衆生供養。”
虛空無有邊際,所以世界無有邊際;世界無有邊際,所以衆生無有邊際;衆生無有邊際,所以衆生的業和煩惱無有邊際;衆生的業和煩惱無有邊際,所以利益衆生的願力無有邊際,這就是菩薩的偉大願力。我們不了解普賢願王時,心量很狹窄,比如一個人只想到我去利益一百個人,做叁十年善行來將功補過,這樣就認爲很了不起了,除此之外想不到其它,這樣只是在極狹窄的時空內行持有限的幾件善事來作對治,不能稱合廣大自性發起深廣無盡的善根以作對治,所以淨罪力有限,效果不迅速。
古時一個農夫的妻子去世了,他請無相禅師爲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後,農夫問:“禅師,我妻子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禅師說:“佛法如慈航普渡,不只你妻子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利益。”農夫不高興地說:“我妻子非常嬌弱,其它衆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把善根只回向給她,不要給其它衆生?”禅師開導農夫:“如果將善根回向給一切衆生,就像陽光普照大地,既能利益無量衆生,你妻子也不會有任何損失,這樣何樂而不爲呢?”農夫聽後勉強答應了,但又提出一個條件:“我的鄰居姓趙,這個人經常害我,你在回向一切衆生時可不可以把他排除在外?”禅師以嚴厲的口吻說:“既然是一切衆生,哪裏來的排除在外?”農夫聽後一片茫然。
很多世間人就是這個農夫的心態,回向善根時希望自己貪執的人多得一點功德,不希望自己討厭的人得到功德,甚至個別沒有真正發起菩提心的大乘行人也是這樣的。這種有親怨分別的回向就是有毒的回向。今後大家在回向善根時最好安住于無緣的境界中,如果做不到這樣,也要想到: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不會將善根只回向給家人親友,更不會排除損害過自己的人。如果回向時真要排除損害過自己的衆生,那一個一個算下來,最後可能剩不下幾個人了。
以前,我們不知道受持普賢行願在心中發起廣大的淨罪力量。實際上,能稱合自性修學普賢行願,佛刹極微塵數的惡業都能消除。這是運用普賢行願的力量對罪業進行大摧毀。這種量非其他可比,其他局限在狹小心量中生不起滅罪的大心力。
我們要深深覺悟到普賢行願,就是我們本具的圓滿自性。所以,我們要殷重受持《普賢行願品》,隨學發願,由此發起大善根來,今後追隨普賢大士,永無疲厭地行持一切利益有情的菩薩事業,以這樣來悔過自新,看清本來面目,就路還家,回歸涅槃故園。普賢行願是圓頓法門,即身成就法門,不是小小的對治,只有以甚深信心受持它,才能顯現衆生本具的無邊功德。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這一段經文講成佛前後的六個內容:身坐道場;降魔成佛;傳法利生;令衆發心;隨根成熟;廣益無盡。
我們都志求成佛,成佛之路該怎麼來走呢?以上經文揭示了這樣一條成佛捷徑:
一、此生發普賢願回向極樂。
二、命終往生,得佛授記,圓滿實現普賢大願。
叁、究竟成佛,盡未來劫海,廣度衆生。
因此,這是止于至善的法門,是決定成佛的法門。普賢行願並非空想,在往生後就能真正實現。這是有情生命的歸宿,是整部華嚴的結局,整個佛法在這裏得到了圓滿。
普賢十大行願是大乘各宗共尊的重要修持科目。尤以淨土宗特別推崇,列在淨土根本經典中,淨土根本經典爲:《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所以修淨土宗不少人把《普賢行願品》作爲功課讀誦。一個人將來在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低,往往跟一個人的發心和願力的大小有關,故受持《普賢行願品》可以獲得最高成就。
在《無量壽經》中也記載:參與無量壽如來法會的四衆弟子、諸菩薩聲聞以及天龍八部等,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
在此,普賢菩薩又以十大願王,勸進華藏海衆,導歸西方極樂世界。
從利他角度而言,修學普賢行願以大願力能在煩惱大苦海中救度衆生,令衆生出離輪回,都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人死的時候非常痛苦,《佛說五王經》中說:“人死之時,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在這個衆苦交迫的時刻,“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
利益衆生的事業都是由願力而成就的,以普賢行願力能遍入一切衆生界中,以大智慧大神通令無量衆生出離煩惱苦海,最終都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就像蓮池大師在《西方發願文》中說的那樣,“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
《朝聖普賢願海——《普賢行願品》講記 受持利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