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在于思想和行爲▪P3

  ..續本文上一頁變成每個手裏拿著刀箭,然後互相殘殺這種恐怖狀態。這種因爲早晨大家共同發菩提心,作了非常圓滿的功德的原因就感召呈現出一座宮殿,非常清淨莊嚴,每個人身上都披著圓滿的袈裟,大家非常高興的在裏面共修。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變成了刀箭,互相殘殺的原因,也是因爲共業的原故,是大家在一起吵架打架這種造業所感召的,變成了孤獨地獄的這種狀況。所以同樣,我們在這裏聚在一起,大家非常歡喜共同發心作功德,最後圓滿的回向,就變成了了脫生死的法門。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大家打起來罵起來,互相産生很強烈的這種不良影響,這種分別心的結果就是痛苦,結果就是我們的功德沒有圓滿。平常大家也受著種種思想行爲的威脅,但最關鍵的地方,我們把思想清淨了,把行爲清淨了,那你就學佛學對了。我們在《入菩薩行》當中也是這樣講的。我們不要以爲佛祖是高高在上,我們對他燒了幾柱香,磕拜了幾個頭,離開了佛祖或者這寺院過後,或者是離開了這佛像過後,思想裏面任何想法和行爲的任何做法,都可以做嗎?不是的,我們在生活當中,尤其在接觸很多人的環境中,調整自己的思想行爲是平常比較關鍵的,比較重要的。要不然的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思想行爲,我們就很容易造業。造業過後,我們傷害了衆生過後,佛祖肯定不高興。因爲我們不必在佛像前面燒香磕拜,在一個有衆生的環境當中,讓衆生高興,佛祖才是高興。如果我們在佛像前面,磕了多少個頭,燒幾袋的香,但是你遇到了衆生的時候欺騙、傷害,這樣造出的業就非常嚴重,慈悲的佛祖心裏會不高興,在佛祖看來我們是多麼可憐的愚癡衆生。並不是說你今天很歡喜燒了多少的香,功德多麼的大,並不是這樣也不要這樣認爲。我們必須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當中真正的把握得好,當下把握好。當下是種種子的時候。春天種種子沒有把握好的話,秋天等待什麼樣的結果大家明知。所以我們今天種種子的時候,一定要種好,但是單單種下種子也是不行的,種了過後還要維護這個種子。我們都是農民或農民家的後代,應該很清楚因爲欲界的衆生有欲望,一定要生存要吃飯,吃飯是來自哪裏呢?就需要莊稼。這個莊稼就是靠農民種出來的。種的過程中,先把田野平整選好季節播種了種子,而不是說冬天冰天雪地裏,馬上就扔幾個青稞種子下去,這樣能長出青稞來嗎?是不可能的。要選好一定的季節,把握當下春天的時間,種好種子,然後維護好。扔了種子就可以不管了,到秋天就自然會有嗎?並不是這樣。我們已經發了心,種子有了但是這種子還要維護,經曆漫長時間要保護自己的心態清淨。要不然就像在《入菩薩行》中講的,一旦産生嗔恨心,就把善根的種子燒掉。同樣的道理我們把一個種子播在地裏,然後就不去管,也許水會把它沖走了;也許等一下有了災難比如說,莊稼地裏一種蟲出來把它吃掉或是鳥飛來把它吃掉,種子再也沒有了。所以同樣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內心和這種發心,要鞏固好要關照好。就如同種子一定要關照好,到了秋天的時候就能收獲一定果實。同樣我們在當下把握好,然後繼續調整控製好自己的思想。不要讓強大的嗔恨心和失去對佛門的信心産生。一旦這些産生了過後,我們就已經犯了戒産生了邪見。邪見是最可怕的,會把所有的善根斷掉。所以我們不可以産生這種邪見,繼續維持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在這麼短暫的人生當中,我們就把它珍惜下來,到時候就可以享用這種果報,果報會很快的呈現,而且還有解脫的果報。我們到了淨土的時候,也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不可思議的加持。如果我們沒有堪爲容器的話,佛祖的加持一再地倒給你,加持也會漏掉,就沒有辦法融入佛法。我們在經文當中也是這樣說的。舉個例子,就如要抓住一個東西,佛祖的慈悲心象鈎一樣,能把具緣衆生鈎上來,使其脫離輪回苦海。但是你的心象海底裏沈下去的一塊石頭,圓圓滾滾的一個石頭,就怎麼鈎也拉不上來的。同樣我們需要一個信心的鐵環,一個信念的圓圈,然後佛祖的慈悲才能鈎得上來。在生活的輪回苦海當中,我們需要佛祖慈悲的加持力量來救度。我們對佛祖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一定要具備,不可以産生任何邪見和誹謗。我們要注意一下,平時對佛法各種法門接觸多了,很容易産生誹謗。不是法門的不好,是這個法門對我沒有緣分,所以我們盡量把有些對自己不適合的法門産生尊重,另外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修學。包括我們念《地藏經》,或者是我們修淨土宗,或者是修密宗,密宗當中修前行,前行完了過後我們修正行,...一些修行方法。密宗當中不是說一個人去悟什麼東西,我學密法能夠所有的密法都學完嗎

  不可能的。密宗當中有很多是不可思議的,六百四十萬的法門,這樣許許多多密宗的法門當中,我們各自擁有與本人有緣分和自己歡喜的這種法門,因緣具備的條件下得到這種傳承過後,我們就堅強地把它實修下去,才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的話我們今天選擇一個,然後放棄;明天再選擇一個,放棄;後天再選擇一個,又放棄;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觀照自己的內心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菩提心,對所接的法有沒有信心,不要太多的分別心。我們不要學那種旁門左道的法。旁門左道的法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而且很多這種法也很吸引人,很容易就是讓你沈迷在裏面。我們作爲真正的出家師父,任何一個弟子他什麼時候能成長,要給予怎樣的培養,通過一步一步的給你們逐一講解出來。就如同你們養小孩,很多人都知道養小孩的時候,你的小孩剛生出來,把大人所吃的東西給他吃,大人所穿的東西給他穿,他會適應嗎?不會適應的。小孩慢慢的生長上來的時候,給他吃的東西給他穿的東西也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慢慢來。同樣我們學佛的過程也是慢慢這樣增長。上師就像母親一樣,母親帶小孩一樣慢慢的把你們帶起來的。母親非常著急自己的兒子,他什麼時候長大啊?上師也同樣非常的著急,盼望著弟子們的早日成長。不過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一下子就把一些非常高深的法傳給他人。有可能你們也體會到,把大人的東西教給自己的兒子的時候,兒子也很稀奇的學,高興得很,但是對他沒什麼幫助。同樣我們學一些不可思議的密法,傳給他的時候他不自覺出現了喜新厭舊的心態。喜歡新的討厭舊的這種習氣是我們每個人都存在。因此一旦看到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哦這個法是不是怎麼樣呀?我趕緊去修這個法。這樣的分別心很強大。這樣一下子就造出了很嚴重的業障,不但我們沒有學成,而且走上了邪路,很可怕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走一條清淨的道路。我們沒有必要接觸那麼多,雖然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很多的法。我們就接觸一個傳統的,就是一個阿彌陀佛淨土法也可以,或者密乘當中很傳統的四大教派:公開承認的薩迦派的傳承,紅教的傳承,白教的傳承,黃教的傳承。大家共同所承認的這種傳承,我們就接觸。因爲這四大教派共同公認的就是:讓你從共同加行開始,然後不共加行這樣修上來的。並沒有說你不用修“五加行”,你不用觀修“人生難得”,你不要去學“心經”,你就直接學其他的宗派什麼大圓滿的法門。有可能有這種說法,有這樣的話那絕對是一種錯誤的帶引方法。除非你的根器特別的高,你就不用學基礎了。你基礎已經學好了,那這樣有可能對你有一些幫助。但是這種人是非常難見到的。我們學習淨土宗也好學密宗也好。密宗裏的密不是說那麼容易學得來的。密宗也是非常次第的,從顯到密一個一個部分上來。我們在學密的過程當中,很多人對密法認識是一種誤解,很多人說密宗是什麼雙修法,密宗是一種什麼樣的修法,密宗怎樣…成就很快?這個密宗的確是需要很大的根器,同樣需要不單單是密宗,還有大乘法門。學大乘法門也要一定的大乘根器。我是這樣認爲,有大乘根器者一定是學密乘的根基。我們在漢傳佛教基本上從漢朝開始,就傳播的法門,基本上是大乘的法門。一旦有大乘的根器,就是有密乘的根器了。密乘的根基除了大乘根基沒有其他的根基。大乘的根基是利益一切衆生普度衆生的這種思想,具備這種思想的話密宗的法就可以學習,沒有說除了大乘的根基外還有密乘的根基。所以密乘裏讓沒有根基者都可以學修成有根基者,五加行就是修成根基的。在密乘當中有共同的顯宗。密宗不是單單的一個密法,它是顯密雙修的狀態,顯宗是基礎,具有這種方便的慈悲心菩提心出離心的法。所以四大教派的傳承當中沒有一個會缺乏這種法門,從黃教也好,紅教也好,任何一個傳承當中,剛開始讓你們去修人生難得、生命無常等等這種修行方法,一個一個讓你觀修,觀修了過後再進一步,修學一些不可思議的方便法門,讓你達到一種根基的時候,慢慢地傳給你更高的密法,一個一個的講。顯宗也是同樣的,讓你發出離心,讓你發慈悲心,讓你去修這種無常的心,這樣的修行過程當中慢慢的讓你禅定讓你産生智慧,然後就智慧與禅定雙修的過程當中,積累智慧和福報,以福慧雙修的這種修行方法達到了顯宗修行的圓滿階段。所以我們任何修行方法,無論顯宗與密宗,最終以我們的回向爲主。比如說我們一輩子都修的是密宗的法,但回向我往生到西方淨土,最終也就往生到西方淨土中。密乘當中我們修破瓦法,中陰法《中陰聞教得度》等等的這些法,跟我們的淨土法門是沒有區別的,去的目的地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有些修行方法方面不一樣而已。所以就去的地方和所說的環境阿彌陀佛的淨土是一樣的。在這裏我們學任何法做任何功德,主要是你的回向爲主。很多人現在有這樣的分歧,我也體會到很多,也有弟子提起過問過:“我學密宗過後,我怎麼去淨土啊

  我去不了淨土怎麼辦

  ”有這樣的擔憂。這個是不用擔憂的,你就是修任何的法,你一輩子都回向去淨土的話,你到時候就去淨土。所以回向是非常的重要。同樣我們學任何法的時…

《修行在于思想和行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