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魔逆經通義▪P14

  ..續本文上一頁與解脫,便悉空寂了。于是便可曉了,無明恩愛(因愛者,恩愛之誤也 )癡冥等,皆悉無本。因爲諸法寂滅相故。這便是比丘不懷自大了。

  【文殊複謂其天子曰。假使比丘。離于貪淫解欲本際。離欲清淨解于貪欲

  行無本際。離瞋恚本曉瞋恚本離于瞋恚本悉清淨本末鮮明。離愚癡本了

  于愚癡舍于愚冥本悉清淨。曉了愚癡無有根原。如是比丘不懷自大。】

  文殊菩薩又告訴大光天子說,假使比丘離于貪淫,而了解貪淫本際本來空寂, 皆因衆生愚癡愛著而生貪淫。若解貪淫本際空寂,便可離欲而得清淨,同時,亦了 解貪欲之行無有根本。

  同樣道理,離瞋恚本,曉了瞋恚本來空寂。于是離于瞋恚,因爲瞋恚本來清淨 ,如此則本末鮮明,無惑無業亦無苦了。

  愚癡亦是一樣,離于愚癡,曉了愚癡無本,因爲愚癡本際清淨故。于是舍于愚 癡暗冥,恢複其本來清淨。曉了愚癡無有根原,由畢竟空中虛妄建立故。這樣的比 丘,即不懷自大,無有貢高我慢了。

  【文殊師利複謂天子。假使比丘。不了衆苦不斷于習而不造證。于諸所習

  不行徑路。曉了衆苦而無所生入于四谛。設使于苦無所生者則無有習。

  己無有習則無有盡滅。設使于苦無所生者則于彼人無行徑路。】

  此一段文,是明諸法空相中,無苦集滅道也。文中所說衆苦者苦也,習者集也 ,造證者證滅也,徑路者修道也。于諸法空相中,無如是諸事。

  雲何見四谛?經雲,若見一切法不生,即見苦谛。若見出生一切法消滅故,即 見集谛。若見最上涅槃,一切寂靜法相,即見滅谛。若見究竟一切法性,即見道谛 。

  文中之義,若總說之,即是見實相者,見諸法空相者,即見四谛法之本際矣。 若分別上文,見一切法不生者,是言苦谛之本際,從本不生,虛幻而有也。見出生 一切法消滅者,是言一切出生之法,悉是因緣假有,本來寂滅相也。集亦如此,假 有出生,然本來空寂也。如是則能見集之本際,是名見集。最上涅槃者,諸法畢竟 空也,諸法寂滅相也,諸法本際無生無滅也,是則名爲見滅谛。一切法究竟性,即 是諸法本際畢竟清淨也。若人精進于畢竟清淨,即是得見道谛也。

  所以大寶積經雲,由不生故,苦得清淨,不攀緣故,集得清淨,由滅盡故,滅 得清淨,由修習故,道得清淨。是故于諸法空相中,則無苦集滅道。無苦集滅道者 ,是離有所得心也,非不修四谛也。故大般若經雲,若智以無所得而爲方便,知苦 應不生,是爲苦智。若智以無所得而爲方便,知集永斷,是爲集智。若智以無所得 而爲方便,知滅應作證,是爲滅智。若智以無所得而爲方便,知道應修習,是爲道 智。

  所以文殊師利所說的意思是,若比丘以無所得而爲方便,則不了知于苦,不除 斷于集,不造證于滅,不修習于道。

  何以故?因爲曉了苦無所生。若苦無生,便無苦集。亦無苦滅,及與苦滅道矣 。若于苦無所生者,則何必修苦滅道呢?故曰,則于彼人,無行徑路。如是入于四 谛,是爲正智。

  【爾時魔波旬。心懷憂戚泣淚如雨。而說此言。若此經典所流布處。諸魔

  波旬不得其便。設有受持斷絕魔事。魔說此語則便沒去。】

  于是魔波旬心懷憂戚,兩淚如雨說道,假使此經流通傳布之處,諸魔波旬便無 辦法興起擾亂了。假使有人能夠受持修行,便可斷絕魔事。說罷,即便隱去。

  【于是大光。問文殊師利曰。如今仁者所可講說。吾等觀察義之所歸。假

  使有人不懷自大。不複具學出家之福。不畏所行精進之業。若聞此法而

  懷恐懼亦不啓受。不以如來爲聖師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聞是法言而歡喜樂。則當觀之得解脫也。】

  于是大光天子提出問題向文殊師利說,現在聽了菩薩所說的法,以我們所能了 解的意義來說。假使有人能夠不懷自大,不懷自大,即不著我見也。亦能不著于出 家無爲之福,這種人是菩薩行也。亦能不畏于菩薩行業。但是此人聽了這種甚深佛 法,而懷驚疑恐怖,不能生決定信。亦不能向善知識啓請受持如此甚深佛法。那麼 此人便不是以如來爲聖師了。換句話說,縱然修菩薩行者,若不信此深法,亦不啓 請此深法,即非佛弟子也。此人便是學近外道了。爲甚麼呢?因爲唯有這種甚深的 佛法,方是如來真旨本懷也。

  假使有比丘比丘尼,乃至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聽了如此之法言,能夠歡喜信 樂。相信這種人,定能獲得解脫之道。

  【佛言。如是如爾所說。菩薩由此得忍受決。因斯所忍得生聲聞緣覺之地

  。】

  佛聽了大光的話,便予以印可說,如是,如你所說的。若人于此法歡喜信樂, 便能獲得解脫。

  接著佛說道,如果菩薩由于歡喜信樂這種甚深佛法,便可得忍受決。

  得忍者,有諸說不同,經文未有明示,不敢遽判。受決即是受記,佛予以決定 記別也。

  若人因爲這種安忍的緣故,便可得生聲聞緣覺之地。

  【又問。唯然世尊。今此經典當名何等。雲何奉行。佛言。名曰魔逆降化

  波旬。當奉持之。佛說如是。文殊師利。大光天子。一切衆會。天龍鬼

  神揵沓阿須輪世間人。聞經歡喜作禮而退。】

  大光天子又問,世尊,此經典是何名字?以便我們將來信奉行持。

  佛言,此經名曰魔逆降化波旬。你們應當信受奉行之。

  此經明明是文殊師利所說,甚而言之是文殊師利神力令魔波旬所說。爲甚麼說 「佛說如是」呢?因爲第一,無論任何人所說,只要應乎實相,不違二谛之理,皆 蒙佛所印可,故曰佛說。第二,佛不以神力加被,則任何人無能說者。所以雖是文 殊師利和魔波旬所說,而實是佛說也。

  揵沓,又譯爲揵達婆,幹達婆,帝釋的俗樂神也。阿須輪,又譯曰阿修羅。 譯爲一、無酒,彼道衆生製酒不成也。二、非天,彼道衆生雖有天福而無天德。瞋 恚心重,喜與天戰。叁、無端,彼道衆生男衆奇醜,故曰無端。阿修羅有四種。一 、卵生,鬼道所攝。二、胎生,人道所攝。叁、濕生,畜生道所攝。四、化生,天 道所攝。

  余經有雲人非人等,人者指世間人言。非人者,總指八部衆言。八部衆者,天 、龍、夜叉、幹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候羅伽。今經文言天龍鬼神揵 沓阿須輪世間人者,乃從略耳。

  與會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佛說魔逆經通義終

  

  

《佛說魔逆經通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