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如來藏經探源▪P6

  ..續本文上一頁利德,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乃自利自覺。後四號表利他德,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乃利他覺人也。自利利他,自覺覺人,功德圓滿,名曰佛。至于世尊,是總歎十號,謂之世尊。

  【金剛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薩道時。降神母胎常放光明

  徹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塵等剎。若有衆生見斯光者一切歡喜。煩惱悉滅色

  力具足念智成就得無礙辯。若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等見光明者。

  皆離惡道生天人中。若諸天人見光明者。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具五神通。

  若不退轉者皆得無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羅尼。】

  佛呼金剛慧菩薩曰,何故彼佛名常放光明王呢?因爲彼佛本行菩薩道時,降神母胎。菩薩最後身,降神母胎,八相成道也。

  彼佛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徹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塵等剎。

  一尊佛之世界,即一叁千大千世界。今千佛世界,即一千處叁千大千世界。將此千佛世界碎爲微塵,一塵一佛世界,名千佛世界微塵等剎。剎者國土也,亦即佛世界也。彼佛光明,照如此多的佛世界。

  若有衆生,見斯光者,一切歡喜,煩惱悉滅,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無礙辯。

  色力者,謂菩薩色相端正,勝余一切。佛赴阿耨達龍王請,爲說無欲法,令諸菩薩修清淨行,當得十六大力。十六大力者,即一、志力,二、意力,叁、行力,四、慚力,五、強力,六、持力,七、慧力,八、德力,九、辯力,十、色力,十一、身力,十二、財力,十叁、心力,十四、神足力,十五、弘法力,十六、降魔力。

  色力具足者,謂菩薩色相端正,帝釋梵王四天王等,見之皆黯然失色。

  念智成就,得無礙辯。念智者,心念對境,明記不忘。凡夫對境,生于妄念。菩薩不爾,生正智之念。

  四種無礙辯,即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

  若叁途衆生,及閻羅王,阿修羅等見斯光者,皆離惡道,生天人中。此謂惡道衆生,見光即離惡道,生善道也。

  有謂叁善道叁惡道,叁善道即天人阿修羅。叁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生。有謂二善道,四惡道。二善道者,即天道人道。四惡道者,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此處謂阿修羅見光,即離惡道生天人中者,謂阿修羅系惡道也。

  若諸天人見光明者,是謂善道衆生見斯光明,即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具五神通。

  佛爲天人師,因爲惡道衆生──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聞法,僅能脫離惡道生天人中。以天人身修道,方得無上菩提。天道人道衆生聞佛說法,可徑成就于無上菩提。故天人見光明者,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具五神通。

  此處于無上道得不退轉者,應爲位不退。依天臺所判,別教菩薩,自初住至七住爲位不退。斷見思惑,永不退墮生死凡夫位。

  具五神通。雖于無上道初得不退轉,尚未得漏盡通。

  若不退轉者,皆得無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羅尼。

  如果不退轉之菩薩,見斯光者,皆得無生忍。無生忍者,破無明見法性也。于初地時,初破無明,初見法性,即得無生忍。若依仁王經,七八九地菩薩得無生忍。今尋經旨,得無生忍者,似指初地菩薩言。

  五十功德,又曰五十展轉。言第五十人展轉隨喜之功德也。

  如法華經隨喜功德品雲:

  如來滅後,若比丘等,聞此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于余處。若爲父母,若爲善友,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複行轉教。余人聞已,複隨喜轉教。

  如是展轉第五十。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

  有大施主,滿八十年布施一世界人,以種種娛樂之具。知八十年後將死,集八十年間施與之衆生,我當以佛法教訓之,令一時皆得羅漢果。其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是謂五十功德,亦曰五十展轉。

  旋陀羅尼。依法華論,得旋陀羅尼者,于法門中,圓滿具足,出沒無礙名旋。

  有人判得無生忍在別教初地,旋陀羅尼在四地。

  【金剛慧。彼光明所照國土。皆悉嚴淨如天琉璃。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種

  種寶樹花果茂盛香氣芬馨。微風吹動出微妙音。演暢叁寶菩薩功德根力

  覺道禅定解脫。衆生聞者皆得法喜。信樂堅固永離惡道。】

  琉璃,是一種青色寶。此寶體色堅瑩,一切衆寶所不能壞。亦曰吠琉璃。

  彼光明所照國土,皆莊嚴清淨如天琉璃。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種種寶樹,花果茂盛,香氣芬馨。此是光照國土之莊嚴。

  微風吹動,出微妙音,演暢叁寶,菩薩功德。

  演暢叁寶者,即念佛念法念僧也。謂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皆念佛念法念僧。菩薩功德,系總說,以下分別解說。

  根力覺道,禅定解脫。

  根力覺道,約所修言。禅定解脫,約所得言。修根力覺道,得禅定解脫也。

  根力覺道者,略說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有七分。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

  念處、正勤、如意足,是世間法。根力覺道,是出世間法。今約出世間法言,故徑自根力覺道說起。

  根者五根,五根者,一、信根,信于聖道。二、精進根,謂修聖法無間無雜。 叁、念根,于聖法記憶不忘。四、定根,于聖法攝心不散。五、慧根,于一切法觀照明了。能生名根,謂能生一切聖法。

  力者五力,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力有力用義。謂有破惡成善之力用。故五根若有破惡成善之力用,便轉名五力。

  覺是七覺支,覺即覺了,支者分支。一、擇法覺支,謂揀擇諸法之真假。二、精進覺支,修聖道法,無有間雜。叁、喜覺支,契悟真法,得歡喜心。四、除覺支,謂斷除諸見煩惱。五、舍覺支,舍離所有見愛之境。六、定覺支,發起禅定。七、念覺支,正思惟所修道法。

  道者八聖道,聖人所修,能通正果曰聖道。一、正見,能見真理。二、正思惟 ,心無邪念。叁、正語,言無虛妄,離口四過。四、正業,淨善之業。五、正命,離諸邪命。六、正精進,修聖道行,無有間雜。七、正念,專心憶念聖法。八、正定,一心住于真空妙理。

  禅定解脫,是約其所得果言。修因必然證果,所以于根力覺道後,說禅定解脫。識心無妄,一念不動曰禅定。斷諸煩惱,一切自在曰解脫。

  衆生聞者,皆得法喜,信樂堅固,永離惡道。

  總歎若衆生,聞此念佛念法念僧,菩薩功德,根力覺道,禅定解脫者,皆得法要,信樂堅固永離惡道。

  【金剛慧。彼十方剎一切衆生蒙光明故。晝夜六時合掌恭敬。金剛慧。彼

  菩薩處胎出生。乃至成佛無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後舍利塔廟亦常放

  光。以是因緣諸天世人。號曰常放光明王。】

  彼十方國土,一切衆生,以蒙光離苦獲益故,日夜六時,經常合掌恭敬。

  金剛慧!彼菩薩自處胎,曆出生、成道,乃至般涅槃,常放光明,照十方剎。

  般涅槃以後,其舍利于塔廟中,亦常放光明。舍利即是靈骨,靈骨是生身舍利。另有法身舍利,即佛所留之經典。

  以是放光因緣,所以諸天世人,號之曰常放光明王如來。

  【金剛慧。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時。于其法中有一菩薩名無

  邊光。與二十億菩薩以爲眷屬。無邊光菩薩摩诃薩于彼佛所。問如來藏

  經佛爲演說。在于一坐經五十大劫。護念一切諸菩薩故。】

  敘述過常放光明王佛之來曆以後,即敘述彼佛與如來藏經之關系。

  金剛慧!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時,于其法中有一菩薩,名無邊光。與二十億菩薩以爲眷屬。

  于常放光明王如來初成佛時,有一菩薩名無邊光。此無邊光菩薩,發起問如來藏之因緣。

  無邊光菩薩摩诃薩于彼佛所,問如來藏經,佛爲演說。

  無邊光問佛如來藏,佛爲演說。于一坐中,即一會也。經五十大劫。

  人壽十歲每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複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此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一大劫有八十小劫,經過五十大劫。經如此長之時間,是爲護念一切諸菩薩故。

  【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塵等百千佛剎。爲諸菩薩無數因緣百千譬喻。說如

  來藏大乘經典。諸菩薩等聞說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除四菩薩皆已成

  佛。】

  佛爲無邊光菩薩演說如來藏,其音聲普告十佛世界微塵等百千佛剎。爲諸菩薩無數因緣,百千譬喻,說此如來藏大乘經典。二乘人鈍根劣智,不能信受,故爲諸菩薩宣說。

  諸菩薩聞說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此諸菩薩,以如說修行如來藏故,皆已成佛。唯除四位菩薩,尚未成佛。以下便出四菩薩名號。

  【金剛慧。汝莫異觀。彼無邊光菩薩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薩未成

  佛者。文殊師利。觀世音。大勢至。汝金剛慧是。金剛慧。如來藏經能

  大饒益。若有聞者皆成佛道。】

  佛說本生,昔爲無邊光菩薩時,從常放光明王如來處,聞說如來藏經。並暗示以聞如來藏故,得成佛道。所以宣示大衆,諸菩薩等,聞說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皆成佛道。

  于此可知,修行佛道,唯徑路一條,即除滅煩惱,顯己佛性。佛性圓顯,即名成佛。于佛法中,無一法可得。即此無所得心,即是衆生之佛性,諸佛之法身。

  此有多名,如般若、法性、菩提、涅槃、中道、實相、圓覺、妙心……。總說一句,即此種種亦不可得。不得一切,即名得佛也。

  彼四菩薩未成佛者,即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金剛慧菩薩。此四位菩薩未成佛者,非是因功德不具足。而是菩薩慈悲心切,住世度生,故不取果證也。雖雲四菩薩未成佛,實際是說凡聞經者,皆成佛道也。

  佛叮咛金剛慧曰,如來藏經,能饒益衆生,若有聞者,皆成佛道。

  【爾時世尊重說偈曰

  過去無數劫 佛號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無量土

  無邊光菩薩 于佛初成道 而啓問此經 佛即爲演說

  其有遇最勝 而聞此經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薩

  文殊觀世音 大勢金剛慧 此四菩薩等 皆曾聞此法。】

  重頌長行文。其有遇最勝,而聞此經者。最勝者佛也,稱佛曰最勝尊。

  【金剛慧爲彼 第一神通子 時號無邊光 已曾聞此經。】

  佛呼金剛慧言,爾時爲彼佛第一神通弟子,號曰無邊光菩薩者,即我身是。我于常放光明王如來所,便曾聞此如來藏經。釋迦世尊告金剛慧菩薩,昔日聽聞如來藏經之因緣。

  【我本求道時 師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經 如聞說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諸菩薩 應持說此經

  聞已如說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經者 當禮如世尊】

  世尊複告金剛慧言,我昔求佛道修菩薩行時,亦曾于師子幢佛所,受持此如來藏經,如聞說修行。世尊特別提起于師子幢佛所聽聞受持此經者,是說明如來藏是諸佛所宣,佛佛道同也。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謂我因受持如來藏所種之善根,乃得疾成佛道。所以汝等諸菩薩,皆因受持宣說此經。受持者自益,宣說者益物。

  聞已如說行,得佛如我今。如果汝等聽聞以後,能如說修行。便可如我一樣,究竟成佛。所以若有持此經者,當禮敬如佛世尊也。

  【若得此經者 是名佛法主 則爲世間護 諸佛之所歎

  若有持是經 是人名法王 是爲世間眼 應贊如世尊】 若有證得此如來藏者,是名佛法主。佛爲法王法主,換句話說即是成佛。

  則爲世間護,佛覆護世間,名世間護。如是證得如來藏者,則爲十方諸佛之所稱歎。

  最後一偈,若有受持此如來藏者,是人便是法王。法王者,尊稱于佛。佛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故名法王。法王者,即于一切法自在意。

  是爲世間眼,佛爲一切世間之眼目,能見實相諸法,諸法實相也。若有如是之人,一切世間,應贊歎如佛世尊。

  【爾時世尊說此經已。金剛慧。及諸菩薩四衆眷屬。天人幹闼婆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此如來藏經已,金剛慧及諸菩薩與四衆眷屬,天人幹闼婆阿修羅等,皆歡喜奉行。

  四衆眷屬,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人以下,略說八部。幹闼婆以香爲身,稱曰香陰。阿修羅似天非天,譯曰無端。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大方等如來藏經探源終

  

《大方等如來藏經探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