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利德,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乃自利自觉。后四号表利他德,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乃利他觉人也。自利利他,自觉觉人,功德圆满,名曰佛。至于世尊,是总叹十号,谓之世尊。
【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
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剎。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
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
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
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
佛呼金刚慧菩萨曰,何故彼佛名常放光明王呢?因为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菩萨最后身,降神母胎,八相成道也。
彼佛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剎。
一尊佛之世界,即一三千大千世界。今千佛世界,即一千处三千大千世界。将此千佛世界碎为微尘,一尘一佛世界,名千佛世界微尘等剎。剎者国土也,亦即佛世界也。彼佛光明,照如此多的佛世界。
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
色力者,谓菩萨色相端正,胜余一切。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清净行,当得十六大力。十六大力者,即一、志力,二、意力,三、行力,四、惭力,五、强力,六、持力,七、慧力,八、德力,九、辩力,十、色力,十一、身力,十二、财力,十三、心力,十四、神足力,十五、弘法力,十六、降魔力。
色力具足者,谓菩萨色相端正,帝释梵王四天王等,见之皆黯然失色。
念智成就,得无碍辩。念智者,心念对境,明记不忘。凡夫对境,生于妄念。菩萨不尔,生正智之念。
四种无碍辩,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若三途众生,及阎罗王,阿修罗等见斯光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此谓恶道众生,见光即离恶道,生善道也。
有谓三善道三恶道,三善道即天人阿修罗。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有谓二善道,四恶道。二善道者,即天道人道。四恶道者,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此处谓阿修罗见光,即离恶道生天人中者,谓阿修罗系恶道也。
若诸天人见光明者,是谓善道众生见斯光明,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
佛为天人师,因为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闻法,仅能脱离恶道生天人中。以天人身修道,方得无上菩提。天道人道众生闻佛说法,可径成就于无上菩提。故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
此处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者,应为位不退。依天台所判,别教菩萨,自初住至七住为位不退。断见思惑,永不退堕生死凡夫位。
具五神通。虽于无上道初得不退转,尚未得漏尽通。
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
如果不退转之菩萨,见斯光者,皆得无生忍。无生忍者,破无明见法性也。于初地时,初破无明,初见法性,即得无生忍。若依仁王经,七八九地菩萨得无生忍。今寻经旨,得无生忍者,似指初地菩萨言。
五十功德,又曰五十展转。言第五十人展转随喜之功德也。
如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云:
如来灭后,若比丘等,闻此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为父母,若为善友,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复随喜转教。
如是展转第五十。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
有大施主,满八十年布施一世界人,以种种娱乐之具。知八十年后将死,集八十年间施与之众生,我当以佛法教训之,令一时皆得罗汉果。其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
是谓五十功德,亦曰五十展转。
旋陀罗尼。依法华论,得旋陀罗尼者,于法门中,圆满具足,出没无碍名旋。
有人判得无生忍在别教初地,旋陀罗尼在四地。
【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
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
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琉璃,是一种青色宝。此宝体色坚莹,一切众宝所不能坏。亦曰吠琉璃。
彼光明所照国土,皆庄严清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此是光照国土之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
演畅三宝者,即念佛念法念僧也。谓微风吹动出微妙音,皆念佛念法念僧。菩萨功德,系总说,以下分别解说。
根力觉道,禅定解脱。
根力觉道,约所修言。禅定解脱,约所得言。修根力觉道,得禅定解脱也。
根力觉道者,略说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有七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念处、正勤、如意足,是世间法。根力觉道,是出世间法。今约出世间法言,故径自根力觉道说起。
根者五根,五根者,一、信根,信于圣道。二、精进根,谓修圣法无间无杂。 三、念根,于圣法记忆不忘。四、定根,于圣法摄心不散。五、慧根,于一切法观照明了。能生名根,谓能生一切圣法。
力者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力有力用义。谓有破恶成善之力用。故五根若有破恶成善之力用,便转名五力。
觉是七觉支,觉即觉了,支者分支。一、择法觉支,谓拣择诸法之真假。二、精进觉支,修圣道法,无有间杂。三、喜觉支,契悟真法,得欢喜心。四、除觉支,谓断除诸见烦恼。五、舍觉支,舍离所有见爱之境。六、定觉支,发起禅定。七、念觉支,正思惟所修道法。
道者八圣道,圣人所修,能通正果曰圣道。一、正见,能见真理。二、正思惟 ,心无邪念。三、正语,言无虚妄,离口四过。四、正业,净善之业。五、正命,离诸邪命。六、正精进,修圣道行,无有间杂。七、正念,专心忆念圣法。八、正定,一心住于真空妙理。
禅定解脱,是约其所得果言。修因必然证果,所以于根力觉道后,说禅定解脱。识心无妄,一念不动曰禅定。断诸烦恼,一切自在曰解脱。
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总叹若众生,闻此念佛念法念僧,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者,皆得法要,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金刚慧。彼十方剎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
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
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
彼十方国土,一切众生,以蒙光离苦获益故,日夜六时,经常合掌恭敬。
金刚慧!彼菩萨自处胎,历出生、成道,乃至般涅槃,常放光明,照十方剎。
般涅槃以后,其舍利于塔庙中,亦常放光明。舍利即是灵骨,灵骨是生身舍利。另有法身舍利,即佛所留之经典。
以是放光因缘,所以诸天世人,号之曰常放光明王如来。
【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
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
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
叙述过常放光明王佛之来历以后,即叙述彼佛与如来藏经之关系。
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
于常放光明王如来初成佛时,有一菩萨名无边光。此无边光菩萨,发起问如来藏之因缘。
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
无边光问佛如来藏,佛为演说。于一坐中,即一会也。经五十大劫。
人寿十岁每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大劫有八十小劫,经过五十大劫。经如此长之时间,是为护念一切诸菩萨故。
【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剎。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
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
佛。】
佛为无边光菩萨演说如来藏,其音声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剎。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此如来藏大乘经典。二乘人钝根劣智,不能信受,故为诸菩萨宣说。
诸菩萨闻说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此诸菩萨,以如说修行如来藏故,皆已成佛。唯除四位菩萨,尚未成佛。以下便出四菩萨名号。
【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
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
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佛说本生,昔为无边光菩萨时,从常放光明王如来处,闻说如来藏经。并暗示以闻如来藏故,得成佛道。所以宣示大众,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皆成佛道。
于此可知,修行佛道,唯径路一条,即除灭烦恼,显己佛性。佛性圆显,即名成佛。于佛法中,无一法可得。即此无所得心,即是众生之佛性,诸佛之法身。
此有多名,如般若、法性、菩提、涅槃、中道、实相、圆觉、妙心……。总说一句,即此种种亦不可得。不得一切,即名得佛也。
彼四菩萨未成佛者,即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刚慧菩萨。此四位菩萨未成佛者,非是因功德不具足。而是菩萨慈悲心切,住世度生,故不取果证也。虽云四菩萨未成佛,实际是说凡闻经者,皆成佛道也。
佛叮咛金刚慧曰,如来藏经,能饶益众生,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 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 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 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 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 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 皆曾闻此法。】
重颂长行文。其有遇最胜,而闻此经者。最胜者佛也,称佛曰最胜尊。
【金刚慧为彼 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 已曾闻此经。】
佛呼金刚慧言,尔时为彼佛第一神通弟子,号曰无边光菩萨者,即我身是。我于常放光明王如来所,便曾闻此如来藏经。释迦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昔日听闻如来藏经之因缘。
【我本求道时 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 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 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 当礼如世尊】
世尊复告金刚慧言,我昔求佛道修菩萨行时,亦曾于师子幢佛所,受持此如来藏经,如闻说修行。世尊特别提起于师子幢佛所听闻受持此经者,是说明如来藏是诸佛所宣,佛佛道同也。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谓我因受持如来藏所种之善根,乃得疾成佛道。所以汝等诸菩萨,皆因受持宣说此经。受持者自益,宣说者益物。
闻已如说行,得佛如我今。如果汝等听闻以后,能如说修行。便可如我一样,究竟成佛。所以若有持此经者,当礼敬如佛世尊也。
【若得此经者 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 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 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 应赞如世尊】 若有证得此如来藏者,是名佛法主。佛为法王法主,换句话说即是成佛。
则为世间护,佛覆护世间,名世间护。如是证得如来藏者,则为十方诸佛之所称叹。
最后一偈,若有受持此如来藏者,是人便是法王。法王者,尊称于佛。佛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故名法王。法王者,即于一切法自在意。
是为世间眼,佛为一切世间之眼目,能见实相诸法,诸法实相也。若有如是之人,一切世间,应赞叹如佛世尊。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干闼婆阿修罗等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此如来藏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与四众眷属,天人干闼婆阿修罗等,皆欢喜奉行。
四众眷属,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天人以下,略说八部。干闼婆以香为身,称曰香阴。阿修罗似天非天,译曰无端。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终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