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目录前言首一讲经题讲经文

  前言

  欲讲此「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以前,先作一番简单交代。

  此经先有刘宋时代,由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文帝世译出。求那跋陀罗当时译出佛经,共七十八部,一百六十一卷。这部胜鬘经,便是其中的一部。据「三宝纪」记载,当时名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

  以后至唐朝时,又有三藏菩提流支译本,列入大宝积经第一一九卷,第四十八会。名曰胜鬘夫人会。二种译本文字小异。同时胜鬘夫人会,未分章目。

  我们知道,刘宋是南北朝时,刘裕受禅而建,时在公元四百七十年以前。唐朝是在公元六百一十八年以后。所以菩提流支本,译出时代较晚。

  其余据三宝纪记载,可能还有其它译本。可惜失传不见。

  这本经注疏本不少,要算吉藏大师的「胜鬘宝窟」最为详尽。我们现在讲这部经,便是采求那跋陀罗译本,并参考吉藏大师的胜鬘宝窟。不过为了选单行本方便讲解的关系,选用民国五十二年,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星云法师标点之单行本。名曰胜鬘夫人经。

  此经演一乘妙旨,摄受圆机,全经义旨,不出于此。而一乘者,一法有多异名。例如一实谛、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法性、法身。其余如真性实相、如如、实际、实相般若、首楞严、中道、毕竟空、正因佛性、性净涅槃等,皆一乘之异名。

  吉藏大师云,法鼓楞伽及以此经,并属无方之教。不过法鼓居此经之前,楞伽居此经之后。何以知之?因为法鼓经是佛在舍卫城,为波斯匿王而说。波斯匿王闻法后,方乃信佛。而此经云,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故知此经在法鼓以后。

  佛于楞伽经第四卷曾说「我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及二智满足诸菩萨等,宣说如来藏及识藏。」故知此经,说在楞伽以前。

  大家听讲此经,应掌握住一乘法的概念。不可断章取义,执取名相。如果随文而转,便失经旨了。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释智谕讲述

  讲经题

  【胜鬘】

  胜鬘夫人,是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所生之女,嫁阿逾阇国。今承佛威神宣说此经,故经题首标胜鬘二字。

  印度习俗贯华为鬘,以严其首。此是鬘中胜者,故曰胜鬘。

  波斯匿王生女,国民及百官欢喜庆贺。奉上宝华珍饰之鬘,故名女为胜鬘。所以胜鬘直接的意义,即庆贺之意。如果引申含义,有状人美德之意。

  【师子吼】

  师子吼者,叹其说法也。如师子为百兽之王,振声一吼,百兽慑服。赞叹胜鬘说法,犹师子吼也。

  思益经云:「师子吼者为何谓耶?答言,若行者说法无所贪着,是名师子吼。若行者贪着所见而有所说,是野干鸣,不名师子吼,起诸邪见故……。憍尸迦!有所说法,乃至如来尚不贪着,何况余法?是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如说修行,名师子吼。决定说法,名师子吼。说法无畏,名师子吼。

  又憍尸迦!若行者为不生不灭不出故说法,名师子吼。若为无垢无净无合无散故说法,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师子吼名决定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师子吼名决定说诸法空。师子吼名守护法故而有所说。师子吼名作是愿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恼。师子吼名于清净所须物中,少欲知足。师子吼名常能不舍阿兰若住处。师子吼名行施唱导。师子吼名不舍持戒。师子吼名等心怨亲。师子吼名常行精进,不舍本愿。师子吼名能除烦恼。师子吼名以智慧善知所行。」

  故有法师略引思益经云,所谓师子吼,有三种义。一、如说修行。二、无畏说。三、决定说。如说修行者,言行一致,无虚说也。无畏说者,胜鬘于佛及众会前,纵任辩才,阐扬妙法,无所畏惧。如净名云,演法无畏如师子吼。再者无畏者,不畏于他,能令他畏也。决定说者,所弘之法,是真语,是实语,是如语,是不异语,是不诳语。

  【一乘】

  法华经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无二亦无三者,不是说无有一切法也。而是说一法时,一切法皆是一法也。法本不二,即此不二,即是一切法。法本不二者,即毕竟空。一切法者,即法界缘起。约法界缘起说,则是无量。约毕竟空说,即是一乘。

  故一乘即是毕竟空义,即是一实谛义。如本经所说正法、无边圣谛、一灭谛、第一义、不思议空、如来藏、法身、真实、一谛、一依、自性清净等,皆是分别说一乘义。

  【大方便】

  菩萨说法,于一说无量,于无量说一。于毕竟空,说无量法界缘起,于法界缘起说毕竟空。于无相说一切相,于一切相说无相。于无分别说差别法,于差别法说无分别。如此种种,皆大方便也。

  无三乘人,说三乘人。无三乘法,说三乘法,皆是佛之大方便。故一乘为体,方便为用。一乘为实,说三乘为方便。在佛一乘为实智,方便为权智。此方便中极,故曰大方便。

  若广说有五种方便,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种方便。见道者,是初果须陀洹。七方便又名七贤位,即三贤四加是。三贤者,是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四加行是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

  二、善巧方便。如十波罗蜜等。三、善权方便。如无三乘人说三乘人等。四、施造方便。凡所造作,善巧施为,故名方便。五、显一乘,离相巧成。

  显一乘,离相巧成者,即于一说无量,于无量说一等是。

  【方广】

  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如十二部经中,唯方广为大乘义。十二部经者,一、修多罗,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毗佛略。梵语毗佛略。华语曰方广。理正曰方,文富曰广。谓大乘经,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十二、授记。故于十二部经中,方广为大乘也。

  理正者,真解无偏也。文富者,事无不赅也。故真解无偏曰方,事无不包曰广。 

  若依法藏大师释大方广,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则体极用周。

  所谓轨范为功者,即理正也。体极用周者,即事无不赅也。如果我们简单说一句,方广者,大乘也,事理周圆也。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天竺僧人,名缝衣之綖为修多罗。綖有贯穿摄持之用,故契经有契理契机之功。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此「宋」是指南朝刘裕所建之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求那跋陀罗,是中印度人。三藏者,经、律、论也。通达经律论的法师,名三藏法师。

  求那跋陀罗,译曰功德贤。通达大乘,世赞为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因阅阿毗昙杂心,惊悟佛法深奥。乃舍家远遁,出家受具。此经为其所译,略如前言中所说。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本章首叹佛功德,述归仰受记因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

  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

  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信发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时。】

  佛于双树间,时将取灭。阿难以四事问佛,其中一事即「佛灭后,结集经典,经首应安何语?」佛言经首应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些大众宣说是经。

  此即所谓六成就,以六种因缘成就讲经法事,同时亦成就证信序。六成就者,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一时为时成就。佛为主成就。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处成就。与某些大众在一起为众成就。

  本经只有五种成就,缺众成就。因为佛说此经,是于空中出现而说者,故无众成就。

  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波斯匿王译为和悦。以彼以德御民,能令万姓和悦故。又译胜军王,以其出师常胜故,故玄奘法师译为胜军王。

  末利夫人,本名黄头,是耶若达长者,守末利园婢。从园受名,故曰末利夫人。

  彼见佛相好光明,于是信敬供养。并发愿言,愿我以此功德,脱离婢使,作王夫人。

  后值波斯匿王出猎,天气炎热。王赴末利园纳凉。黄头尽心侍奉,甚称王心。于是王与耶若达百千两黄金,迎黄头回宫,为第一夫人。

  佛在给孤独园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出家受具,号十七群比丘。其中最大者名优波离。时诸童子出家受具后,多习嬉戏。唯优波离先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十七群比丘入城乞食,乞食已出城,至阿耆罗婆提河,于水中戏。适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升楼遥见。王语夫人曰,比丘如此,有何可尊?汝犹劝我信佛。时优波离以天耳遥闻。于是令诸比丘上岸着衣,以神足通摄诸比丘,腾空而去。王亲自目睹,始生敬信。

  佛以是事因缘,结比丘不得水中戏戒。

  波斯匿王生信后,与末利夫人,严驾出城,击鼓吹呗,往祇园礼佛。佛为说法鼓经,王闻法后,始归依于佛。故经云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共相谓言,是波斯匿王向末利夫人说。胜鬘夫人,是我们的女儿。时胜鬘嫁阿逾阇国,是王夫人,故称胜鬘夫人。

  先赞胜鬘聪慧利根,后遣使传信。夫人回答说,好的,我们现在便派人去。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 

  人奉书至阿逾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 

  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必令我得见】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信,略赞佛之功德。如来功德无量,纵经百千劫称叹不尽,故曰略赞。

  内人旃提罗。内人者内监也,宫中之内官也。旃提罗非是人名,乃内监之通称。印度有四名很难分辨,旃提罗,是内监。扇提罗是石女。旃陀罗,是屠夫。旃荼罗,翻译是月。今旃提罗是内监之通称,未说明内监是何名字。

  胜鬘得书,欢喜顶受。并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世所未曾有。胜鬘读信见到佛字,故曰我闻佛音声。

  闻佛音声,须大善根。若人闻一佛字,即能灭无量罪。故胜鬘欢喜赞叹说,世所未曾…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