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举大水为喻。先兴大云雨,由大云雨乃至有大水。

  【世尊。又如劫初成时有大水聚。出生三千大千界藏及四百亿种种类洲。

  如是摄受正法。出生大乘无量界藏。一切菩萨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安隐

  快乐。一切世间如意自在。及出世间安乐。劫成乃至天人本所未得皆于

  中出。】

  劫初大水,出生三千大千界藏。一个须弥山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而言之,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中,孕育万物,故谓之三千大千界藏。

  及四百亿种种类洲。算来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须弥山。每须弥山各有东南西北四部洲。故曰四百亿种种类洲。先举譬喻然后说法。

  如是摄受正法下,是以法合譬。摄受正法亦如劫初大水,能出生大乘无量界藏。一切诸乘皆一乘,是名大乘。大乘者,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菩萨神通之力。摄受正法,能出生一切菩萨神通力用。菩萨神通力用者,成就一切度生功德也。非唯神通变化称为神通也。有人将出生大乘无量界藏,菩萨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安隐快乐,一切世间如意自在,及出世间安乐劫成等,均判位在地上。若如此分别,则失「摄受正法广大义者,则是无量。」之旨也。

  今依文直解,经中文义应为,摄受正法,能出生一切诸乘,及无量界藏;摄受正法,能出生一切菩萨化现十方,普度众生之神通力用;摄受正法,能出生一切九道世间,无上菩提究竟涅槃之安隐快乐;摄受正法,能出生一切世间不被业系之如意自在,及出世间安乐劫成。

  出世间安乐,即三乘涅槃。劫成者,是借譬为言。世间安乐,唯劫成为大。故曰出世间安乐劫成。

  乃至天人本所未得,皆于中出。乃至天人本所未得之功德,皆从摄受正法中出生。

  【又如大地持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海。二者诸山。三者草木。四者

  众生。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喻彼

  大地。何等为四。谓离善知识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

  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是名摄受正

  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

  又如大地持四重担。于大云雨出生大水,于大水出生大地,故次举大地喻。大地持四重担,一者大海,二者诸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举喻以后,以法合之。

  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建立四种重任,喻彼大地。

  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者,是以喻立言也。所谓四种重任者,是负荷人天善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善根。

  离善知识无闻非法众生者,不亲近善知识,或不受善知识教者,谓远离善知识。

  何谓善知识?无我者为善知识,有我者为恶知识。因为若无我则不生贪瞋痴,无贪瞋痴便不造十恶业,故为善知识。于理可知,有我者则为恶知识。

  不能听受相信正法,谓之无闻。既不听受正法,当然不能如理思惟,不能如法修行。故曰非法众生。彼凡夫众生,既不能亲近善知识,当然不能听受正法。既不听受正法,当然其所行非法了。像这辈众生,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

  求声闻者,授声闻乘。对于乐求声闻乘者,授声闻乘。声闻人以四谛法得度,授声闻乘即是令其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求缘觉者,授缘觉乘。声闻以言教证道,缘觉以思惟理证道,有佛无佛,道理常在。故于有佛之世,闻佛说十二因缘而证道者,名缘觉人。于无佛世,观风起树动而悟其理者,号曰独觉。授缘觉乘者,授十二因缘法也。

  求大乘者,授以大乘。

  大乘者约因言谓菩萨乘,约果言谓佛乘。大乘以行为贵,修六度万行也。

  这便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譬如建立大地,负荷四种重任。

  【世尊。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普为

  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众生。为世法母。】

  胜鬘复称世尊言,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这四种重任。为众生作不请之友。

  不请之友者,菩萨救度众生,应机赴时,不待请而兴慈悲也。如慈母看护婴儿,随时护持,不待请也。

  大悲安慰哀愍众生,为世法母。菩萨以大悲心,安慰哀愍众生。母者能生义,摄受正法能出生人天善根,乃至声闻缘觉大乘善根,故曰为世法母。

  【又如大地有四种宝藏。何等为四。一者无价。二者上价。三者中价。四

  者下价。是名大地四种宝藏。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得

  众生四种最上大宝。何等为四。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无闻非法众生

  以人天功德善根而授与之。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

  大乘者授以大乘。如是得大宝众生。皆由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奇

  特希有功德。世尊。大宝藏者。即是摄受正法。】

  又如大地有四种宝藏。仍以大地为喻,不过这次以大地为大宝藏为喻。譬如大地能出生四种宝藏。所谓一者无价之宝,二者上价之宝,三者中价之宝,四者下价之宝。

  摄受正法亦复如是。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得众生四种最上大宝。所谓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功德善根而授与之。众生既得人天功德善根,即可得人天福报。

  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令彼各得应得之果报。

  如是得大宝众生,皆从摄受正法善男女处,得此希有功德。

  最后胜鬘向佛称叹曰,大宝藏者,即是摄受正法。

  【世尊。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无异正法。无异摄受正法。正法即是摄

  受正法。】

  第一句应为,世尊!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无异。摄受正法,是言所摄受之理也境也。摄受正法者,是言能摄受之心也智也。无异者,是言能所不二也。能摄之智,即所摄之境。所摄之境,即能摄之智。故曰所摄受之正法,与能摄受正法者无异。此即道出一乘之精义也。于一真法界中,无有正法与摄受者之分别。

  摄受者与所摄受之正法,互为因缘而有。因缘所有,其性皆空,故曰无异。

  正法(所摄之境)无异摄受正法(无异于能摄受正法之智),所摄之正法,即是能摄受正法之智。

  【世尊。无异波罗蜜。无异摄受正法。摄受正法即是波罗蜜何以故。摄受

  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应以施成熟者。以施成熟。乃至舍身支节。将护彼

  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檀波罗蜜。】

  世尊!无异波罗蜜,无异摄受正法,摄受正法即是波罗蜜。

  此仍是说明一乘义,以六度万行,释成摄受正法广大义也。

  前明摄受正法与摄受正法者无异,是说明智理不二。今言波罗蜜是菩萨行,菩萨六度万行与正法不二,方成其广大义也。

  波罗蜜译为到彼岸,或译为事究竟。波罗蜜唯佛究竟圆满,虽十地菩萨尚有未圆。如果菩萨究竟圆满波罗蜜,便不应名菩萨,应称之为佛了。所以言波罗蜜者,尚未究竟到彼岸,不过是菩萨因地之行也。

  此波罗蜜究竟便是成佛。佛度一切众生,不为令其成就声闻缘觉菩萨果。唯欲令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无上佛乘,摄尽一切诸乘。故法华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故此是一乘义,亦是广大义。即经文所说,无异波罗蜜,无异摄受正法,摄受正法即是波罗蜜的意思。

  何以故下,自释其理由。兹分别以六度解释之。

  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对于一切众生,应以布施成熟者,即以布施成熟之。

  若诸众生得度机缘,应以施成熟者,即以施成熟之。菩萨为施众生,内外财俱舍。乃至舍身命支节,亦在所不惜。顺乎众生之机缘而将护之,皆令其满愿,不令其失望也。故曰将护彼意,而成熟其菩提果也。

  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檀波罗蜜。

  彼所成熟众生,亦能建立正法,展转广行六度,延续佛之正法,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如是方能成就摄受正法广大之义。

  檀译为布施,檀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

  【应以戒成熟者。以守护六根净身口意业乃至正四威仪。将护彼意而成熟

  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尸波罗蜜。】

  第二讲戒波罗蜜。应以戒成熟者,若众生机缘,应以净戒度脱者,菩萨则以持戒度脱之。

  守护六根,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六根是持戒之始,持戒者,首须守护六根。

  净身口意业。守护六根,旨在净身口意业。乃至正四威仪,四威仪者,行住坐卧等细行也。净身口意业是其大旨,正四威仪是其细行。

  将护彼意者,菩萨自持净戒,将护众生悉持净戒。而成熟之,成熟其菩提果。彼所成熟众生,亦能建立正法,展转化生,是名尸波罗蜜。尸波罗蜜者,即戒波罗蜜也。

  【应以忍成熟者。若彼众生骂詈毁辱诽谤恐怖。以无恚心饶益心第一忍力

  乃至颜色无变。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羼提

  波罗蜜。】

  第三讲忍辱。有的众生应以忍成熟者,即以忍辱成熟之。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对于众生应行忍辱而度之者,便行忍辱而度之也。

  当面斥责曰骂,背后诋毁曰詈。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对于众生之骂詈毁辱诽谤恐怖,皆能安忍。并且以无瞋恚心而将护彼意。无瞋恚心,即慈悲心也。

  甚且以饶益心,而成熟之,救拔之。无瞋恚心,已属甚难。甚至反而饶益之救拔之,实难能可贵。

  第一忍力。经云持戒苦行,不及忍辱。故曰忍辱第一道。忍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菩萨修众生忍,可得无量福。菩萨修法忍,可得无量慧。福慧两足,皆从忍辱中,来故曰第一忍力。

  乃至颜色无变。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对于众生之骂詈毁辱诽谤恐怖,不但忍之于心,甚至亦不形之于色。如此将护彼意而成熟之。

  彼所成熟众生,亦建立正法,展转化他。是名羼提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即忍辱波罗蜜。

  【应以精进成熟者。于彼众生不起懈心生大欲心第一精进。及至若四威仪

  。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