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有。

  所以我们应常念佛。须知称佛一声,有无量功德。

  所言真实者,应当修供养。

  若书中所言佛出现于世,是真实者,汝送信前来,即有大功德,应当供养于汝。

  大宝积胜鬘夫人会,则曰「斯言若真实,当赐汝衣服。」

  胜鬘向旃提罗语后,复遥祈于佛。佛既为普度世间而出,当不舍我。必定令我得见也。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示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知一切尔焰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当胜鬘兴欲见佛念时,佛知其意,便于空中出现。普放清净光明,佛清净之光明,能除众生之垢秽。无比身者,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世间无比。总此两句,是叹佛相好光明无等伦也。

  胜鬘及眷属,头面接足礼。佛在空中,而胜鬘与眷属在地上,故知是运想接足。接足礼是表身业敬,清净心是表意业敬,叹佛实功德,是表口业敬。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如来色身,微妙难思。何谓妙色身?世间人见有执有,闻无执无。佛身微妙,有而非有,曰法身,无而不无曰色身。如来妙色身者,非有而现有也。世间无与等者,即所谓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是故我今敬礼,是礼佛色身也。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前赞色身,今赞报身,后边一句,一切法常住,是赞佛法身。

  金光明玄义云,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理法聚名法身,谓聚集法性而成身也。智法聚名报身,智慧能契法性,智慧与法性和合而成报身。故智慧亦复然,是赞报身。

  功德法聚,名应(化)身。由智契理,聚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化身。前言如来妙色身,即言化身也。

  前赞色身,谓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今智慧亦复如是也。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一切法常住,是叹法身。常住之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等同虚空。等同虚空者,即横遍竖穷,无欠无余也。故言一切法常住。

  前言是故今敬礼,是起敬信也。是故我归依,先起敬信,然后一心归命。

  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降伏心过恶是断惑。及与身四种是除业。惑有其三,即贪瞋痴。意中无贪瞋痴,故曰降伏心过恶。业为身口七支,在身者为杀盗淫。四种者,口四过也。即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均已降伏。总说一句,这半偈便是赞佛三业清净。

  已到难伏地,是故礼法王。如来三业清净,二障已除,二我已空,已尽一切过。已了分段变易二死,再无生死之累,故曰已到难伏地。谓除二障,空二我,了二死,菩萨所不能也,故曰已到难伏地。

  佛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名法王。

  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尔焰译为所知,所知者法相也。智慧者于一切法相能生智慧,故谓尔焰为智母。吉藏大师与慧远大师,均同此说。因为五明之法,能生智解,故曰智母。

  但楞伽集注,菩提流支以尔焰为智障,即所知障。为何有此二种不同的解释?原来尔焰者法相也。若于法相知因缘空,则为智母。若执法相为实有,便成智障。

  佛以般若智慧,无住心与无相法契合。始觉与本觉合,证得究竟觉。是名报身,此报身名报法身。解脱清净,无系无累,故曰智慧身自在。

  佛证究竟法身,平等如如,等同虚空。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所以说摄持一切法。

  摄持一切法,是解释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因为「一切」者,是指法相言。若言第一义毕竟空,一法不立,焉有一切?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毕竟空建立一切法,故言摄持一切法。

  佛具二种智慧,所谓实智与权智。如实知一切法皆归毕竟空,是为实智。如实知毕竟空建立一切法,是为权智。如是则为知一切尔焰,名为智母。如果执着空外有有,有外有空,相外有性,性外有相,便成为所知障。

  以摄持一切法故,其功德智慧不可思议。是故今三业投诚敬礼于佛也。

  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上来是分别叹,此一颂是总叹。

  敬礼过称量者,言佛功德智慧难可称量也。

  敬礼无譬类者,言佛功德智慧,一切言说譬喻所不能及也。类是比擬的意思,言佛功德智慧,无法比擬。

  敬礼无边法,佛是法王法主,故曰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言佛功德智慧,量尽虚空,不可思议。

  哀愍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愿佛哀怜愍念于我,令我法身种子增长。法身不生不灭,云何有增长?谓愿佛哀愍覆护于我,令我消灭过去罪障,不造未来罪业,令佛性圆显,说明法身种子增长也。

  在众生曰佛性,是为法身种子。以众生未具功德智慧,法身未能圆显,故佛性谓法身种子。等到功德智慧圆满,佛性圆显,则佛性转名为佛,故曰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之中,愿佛常以神力加持,摄受于我。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开觉 今复摄受汝 未来生亦然】

  此一颂是佛答胜鬘之请。言我过去久远劫来。已经安立于汝。以宿缘所追,是故今世又相值遇。

  令不堕落谓之安,令道业增进谓之立。既于过去世久已安立于汝,所以现在未来,亦不舍于汝。 

  前世已开觉。过去世已经开觉于汝,现在未来亦当摄受于汝。

  令其依福舍罪名为安立,令其罪福俱舍名为开觉;令其发菩提心名为安立,令其修菩萨行名为开觉;令其破无明生死名安立,令其觉菩提名为开觉。

  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今复以法摄汝,加持于汝,令住正法之中,并受汝为我弟子。现在世如此,未来生亦如此。

  【我已作功德 现在及余世 如是众善本 唯愿见摄受】

  此是胜鬘请佛摄受之词。言我于过去世已作之功德,及现在世所作之功德,以及其余后世所作之功德,如是等一切诸善根,均愿佛下顾摄受于我。

  【尔时胜鬘及诸眷属。头面礼佛。佛于众中即为受记。汝叹如来真实功德

  。以此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我现

  前赞叹如今无异。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

  普光如来应正遍知。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衰恼不适意苦亦无不善恶

  业道名。彼国众生色力寿命五欲众具皆悉快乐胜于他化自在诸天。彼诸

  众生纯一大乘诸有修习善根众生皆集于彼。胜鬘夫人得受记时。无量众

  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

  尔时胜鬘夫人赞叹佛已,与诸眷属头面礼佛。上来颂偈,是以口敬礼于佛,今及眷属以身敬礼于佛。

  佛于众中下,是俯允摄受,并予授记。授记有两种,一通记,二别记。通记无一定时间,例如佛言,一切众生毕竟成佛,换句话便是与一切众生授记。别记有一定时间,例如佛记胜鬘,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中为自在王。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此为别记,说出成佛的时间,说出成佛名号,以及国土等。

  佛既记胜鬘当来成佛,故胜鬘所说法,无可疑也。

  阿僧祇译无数。天人之中为自在王。言胜鬘于天人中,常居上化物。故曰自在王。既于天人中为自在王,故一切生处常得见佛。并且现前赞叹,与现在一般无异。然后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再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应正遍知。正遍知亦名等正觉,即成佛也。于无量知空名「正」,于空知无量名「遍知」。又如实知无有颠倒名正,如实知一切颠倒名遍知。

  彼佛国土以下,是明彼佛的依报国土。

  彼国众生,色力寿命,五欲众具,皆悉快乐。是明彼国众生快乐,胜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第六天。该天所有乐具不须自造,皆他天所化,其享受自在。

  最后说彼国众生,纯一大乘,无小乘根性者。凡是修习大乘善根众生,皆集于彼。

  胜鬘受记之时,有无量众生,诸天及人,皆愿往生彼国。佛皆记当得往生。十受章第二

  十受章者,是胜鬘自誓受十种大戒。小乘戒有定数,大乘戒无定数。所以大乘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或六重二十八轻。今胜鬘自受,有十大戒。大乘戒无简众,凡解法师语者,皆得受戒。小乘则有简众,天龙鬼畜不得受戒。

  小乘戒尽形寿,大乘戒直至成佛。故胜鬘所受戒,均曰我从今日乃至菩提。

  凡受戒者,须先受三归。胜鬘既受归依已,于是自誓受十种戒。戒是无上菩提本,胜鬘既蒙佛授记,当证菩提。故自誓受菩萨戒。

  依璎珞经,菩萨受戒有三种。一者于诸佛菩萨前受,当得真实上品戒。二者佛菩萨灭后,于受菩萨戒法师前受,得中品戒。三者佛灭后,复无菩萨法师,自于佛菩萨像前受,得下品戒。据梵网经,佛像前自受,要见好相。若不见好相,便不得戒。今胜鬘于佛前受戒,即得上品戒。

  璎珞经云,若教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堕在菩萨之数,超过三劫生死之苦。

  又云有戒而犯,胜于无戒不犯。有戒而犯,仍名菩萨。无戒不犯者,名为外道。

  【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

  胜鬘闻佛授记已,恭敬而立自誓受戒。因为佛在空中,故胜鬘立受戒法。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

  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疾心。世尊。我从今

  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十受中前五戒是摄律仪戒,除一切恶故。中四戒是摄众生戒,度一切众生故。最后一戒是摄善法戒,摄受正法故。菩萨戒不出此三聚,即摄律仪戒,摄众生戒,摄善法戒。今胜鬘受此十大受,即三聚戒圆满。

  第一戒于除一切恶中,先总明之。胜鬘为表决定能持于戒,故曰…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