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卷第七▪P6

  ..續本文上一頁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

  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

  。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

  余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此人。縱令魔王大

  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

  修禅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

  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金剛藏王菩薩,發願不取涅槃,護持咒人。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爲多聞。于諸漏心未求

  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

  未到涅槃。雲何名爲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

  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爲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衆一心伫佛慈

  音瞪瞻仰。】

  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未到涅槃。雲何名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爲等覺菩薩。

  阿難既聞佛言,從第一劫至最後身,生生世世不生藥叉羅剎乃至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乃請問于佛,未至究竟涅槃以前,在修行路上,自幹慧地開始,曆四十四心,而不落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等惡處。能夠登入十地,乃至證最後身的等覺位。登地菩薩則分證法性身,可分證成佛矣。

  幹慧地,通教約叁乘論十地而言。自凡夫而聲聞,自聲聞而緣覺,自緣覺而菩薩,乃至于佛地。以阿難系聲聞乘人,所以自幹慧地問起。

  茲略介紹叁乘十地。一、幹慧地,二、性地,叁、八人地,四、見地,五、薄地,六、離欲地,七、已辦地,八、支地,九、菩薩地,十、佛地。

  幹慧地,于聲聞法中,行人修五停心觀,總相念,別相念,既停亂心,複發觀慧。然雖有智慧,未得定水。所謂智慧雖尊,非定莫深。雖得事觀,未會理性,故名幹慧。

  幹慧、性、八人、見道、薄、離欲、已辦,屬聲聞乘法;支地屬緣覺乘法;菩薩、佛屬大乘法。故名叁乘十地。此系通教所論,今此經中,佛以圓教答,所以依今經意,幹慧地在信位前。

  四十四心,系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暖頂忍世第一法四種加行。然後入地,則分證法身。乃至等覺菩薩位,成妙覺,究竟涅槃。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爲大衆。及諸末世一切衆生。

  修叁摩提求大乘者。從于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谛聽

  當爲汝說。阿難大衆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阿難請法,佛先贊後說。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因妄有生因生

  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妙性者,無性爲性,性而無性。無性爲性者,真如隨緣成萬法也。性而無性者

  ,萬法無性是真如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一法不立謂之圓。一即一切,一法不舍謂之明。如是之法,無有分別,離諸名相。法界曆曆而其性不動,性本不動而成曆曆法界。故曰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然衆生迷惑,妄取于相。因相立名,分別相名,而成妄想。故楞伽五法,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即取相名而成妄想,乃失如如正智。故因妄想而見有生,因生而見有滅。見生滅便名妄,如果滅其妄想便名真如。雲何滅妄名真?除心不除法也。

  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依唯識轉依位分別有六。今簡單說二轉依號者,即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非是煩惱外另有菩提,生死外另有涅槃。

  【阿難汝今欲修真叁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衆生世界二顛倒

  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叁摩地。】

  欲修真叁摩地,證如來大涅槃,先當識知衆生、世界二顛倒因。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

  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

  。建立世界及諸衆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複

  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複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

  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衆生顛

  倒。】

  首言衆生顛倒。由性明心,性明圓故。

  先明其正,後斥其倒。性明心者,真覺妙心也。真覺妙心,其明圓不二,無性隨緣,緣生無性。總十法界爲一真法界,以緣生無性故。分一真法界爲十法界,以無性隨緣故。

  因明發性,性妄見生。

  因明發性者,由于不如實知諸法生相非爲實有,因而發其了別之業識性。業識取相起妄,于是「見」由之而生。以致從畢竟空,見究竟有。

  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

  「有」是能有,即見分也。由見分而取相分,相分即是所有。

  非因所因者,見相二分,相因而有,相待而成,因見分而有相分,因相分而成見分。若無見分,則不成相分。若無相分,亦不成見分。

  既然如此,若先有見分,見分中必無相分,既無相分,則見分雲何而成?相反地若先有相分而無見分,則相分不得成立,道理亦複如是。

  若見分相分一時俱有,俱有則不成相因相待。若不成相待,雲何名見分?雲何名相分?故二者虛妄,非因所因。能住與所住相,了無根本。能住與所住相者,能取與所取相也。

  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衆生。

  于畢竟空中,虛妄建立世界及諸衆生也。所以迷本圓明一心,于是生諸虛妄。妄性無體,非有能依所依也。

  將欲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複,宛成非相。

  真真如性者,一真法界性也。既是一真法界,則于佛未得,于生未失。未得未失,雲何求複?若起心求複者,便是將心覓心,將佛求佛,反成虛妄了。故將欲求複其真,所求者已非真真如性。既非真真如性,卻求其恢複,則宛然成爲非相了。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既然非真求複,宛成非相。故于有爲中,生相非生,住相非住,心相非心,法相非法。于一真法界中,無如是等分別。如是等分別,皆虛妄無明也。

  以如是虛妄無明而生分別,于是虛妄諸相展轉發生。由生力而執著,由執著而發明,卒至熏以成業。同業相感,成衆生類。因有相感業力的關系,乃相滅相生,由是故有衆生顛倒。

  【阿難雲何名爲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

  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叁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衆生成十二類。是故

  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

  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爲一

  旋複。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

  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次明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

  是有,即有情正報。所有,即有情之依報,即世界是也。有情依正二報,業感所生,二皆虛妄。

  分段妄生者,六道生死也。由有情依正二報之妄有,于是六道分段,妄有生死

  。

  界者界別也。因六道分段生死的關系,于是種種性相不同之界別,因之而立。

  以于畢竟無,成究竟有,是有所有,乃至所立之一切界別,皆虛妄無實。故非因所因,無住所住。

  然衆生不如實知諸法緣起,迷幻化爲實有,妄見叁世遷流不住,因此叁世而成

  。

  叁世與四方,和合相涉,變化衆生,叁四成十二類。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下,虛妄有六塵相也。由六塵惑亂妄想成業,十二區分由此輪轉。

  聲香味觸者,六塵之略也。窮十二變爲一旋複,旋複者,即輪回也。謂輪回相

  ,不出十二類生。十二類生者,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阿難由因世界虛妄輪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

  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由世界虛妄輪回動顛倒故,和合氣成飛沈亂想。飛沈亂想是其因,魚鳥龜蛇之類是其果。

  羯邏藍,譯爲凝滑。

  【由因世界雜染輪回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亂想。如是故有胎

  遏蒱昙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雜染輪回欲顛倒成橫豎亂想,成人畜龍仙之類。

  遏蒱昙,譯爲疱。

  【由因世界執著輪回趣顛倒故。和合軟成八萬四千覆亂想。如是故有濕

  相蔽屍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執著輪回趣顛倒,和合軟(暖)成翻覆亂想,成含蠢蠕動之類。

  濕相蔽屍,此雲軟肉。

  【由因世界變易輪回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

  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變易輪回假顛倒故,成新故亂想,乃有轉蛻飛行之類。新故亂想者,借新換舊也。

  羯南,譯爲硬肉。

  【由因世界留礙輪回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

  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留礙、障、和合著(著明也)等,皆現象之謂。以精耀亂想,成休咎精明之類

  。休咎者,吉凶也。可爲吉凶之征兆也。圓瑛大師謂,在物如螢火蚌珠之類。長水則曰爝火。可能系墓間磷火之屬。

  羯南同上解。

  【由因世界銷散輪回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無

  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銷散者,滅色歸空也。滅色執空,猶是空相,未離輪回,故曰惑顛倒。和合暗成,陰隱亂想。「暗」即昧也,離色昧空,不知空仍是有,故成陰隱亂想。

  空散銷沈,圓瑛大師謂爲四空天之屬。

  【由因世界罔象輪回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

  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罔象者,無象也。諸法無相,迷而取其相以成妄想,故曰罔象輪回。如是罔象輪回,皆影顛倒也。影顛倒者,虛僞不實也。假憶想取相而成,爲潛結亂想。如是乃有,神鬼精靈之類。

  【由因世界愚鈍輪回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

  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爲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此言無想一類。當知佛說無想者,乃心無所住也,不取于相也,如如不動也。非如愚鈍輪回,枯槁亂想,化精神爲如土木金石。

  【由因世界相待輪回僞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非

  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爲目其類充塞。】

  此言非有色一類。諸法實相無相,本非有色相,然借相待相因而假現色相,故曰非有色。

  相待輪回,僞顛倒故。

  諸法相待而有,實系畢竟空,然而愚者執爲實有。例如甲待乙而有,若無乙則無甲。乙待甲而有,若無甲則無乙。如是情形,實是畢竟空,而愚者執著實有甲乙

  。

  假設實有甲乙,應有叁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先有甲,第二種情形先有乙,第叁種情形甲乙同時俱有。

  若先有甲,則有甲時當是無乙,既然無乙便不成相待,不成相待雲何有甲?甲既不成,當亦無乙。

  若先有乙,則有乙時當是無甲,既然無甲便不成相待,不成相待雲何有乙?乙既不成,當亦無甲。

  若甲乙同時俱有,同時俱有便不成相待,不成相待,雲何有甲?雲何有乙?故相待之法,純屬虛妄,即畢竟空,愚者執爲實有。以虛妄故,乃成輪回,系僞顛倒

  ,系因依亂想。

  諸水母等,以蝦爲目。明其類也。

  【由因世界相引輪回性顛倒故。和合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

  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咀厭生其類充塞。】

  此明非無色。諸法緣起即是性空,故雲非有色。諸法性空即是緣起,故雲非無色。經雲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非有色也。空不異色,空即是色,非無色也。

  前文雲相待,今雲相引。相待者,相奪也。例如待乙而有甲,無乙則無甲,是乙奪甲。待甲而有乙,無甲則無乙,是甲奪乙。

  今雲相引,是相助相成也。甲本是無,然由乙助成而有甲。乙本是無,由甲助成而有乙。如是緣起方成,不歸斷滅。

  愚者不如實知緣起性空,執著定有色。不如實知性空緣起,執著定無色,皆虛妄輪回也。今非有色,非無色,仍是虛妄輪回,因爲一法界中,無如是分別。

  今于性空緣起邊說,故和合成,呼召亂想。

  咀厭生,明其類也。

  咀,應爲詛。厭者魇也,魇生也。如仙道乩壇之類。

  【由因世界合妄輪回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回互亂想。如是故有非

  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蒱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此明非有想一類。取相爲想相,取空相則成非有想類,取不空相則成非無想類

  。

  合妄輪回,罔顛倒故。

  取著空相,而所取之空相,實屬有法,既屬有法,仍是虛妄,故曰合妄輪回。

  罔者無也,取著無相之顛倒也。回互亂想者,雖雲非有想,卻仍是互相關連取著有相,故曰回互亂想。

  蒱盧,蜾蠃也。此明其類。

  【由因世界怨害輪回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

  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枭等附塊爲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爲

  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是名衆生十二種類。】

  此明非無想一類。取不空相,而成非無想也。

  怨害者,即取著不空相也。取不空相,故有殺顛倒。食父母想,即怨害輪回也。

  土枭破鏡等,皆食父母之類也。

  此十二類生,經義甚深,注疏諸家,多系猜佛意旨。今以愚劣之才,不敢妄申臆測,故謹因古德注疏略述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卷第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