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境。雖于無相清
淨。而善入諸相。亦不執于相。雖于無願清淨。而善行叁界。亦不著于
界。雖于無生無滅清淨。而善說生滅。亦不受生滅。所以者何。此調伏
心菩薩。雖了知一切法空無所有。然以諸衆生于境界中而生見著。以見
著故增長煩惱。菩薩欲令斷諸見著。而爲說法。令知一切境界是空。如
說于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皆亦如是。是名修行菩薩道。】
所謂清淨者,究竟也。一切法究竟,即非一切法。以一切法究竟,即是性本清淨也。空叁昧究竟,則非空相,非不空相。故于空清淨,而善示諸境而不取于境。無相叁昧究竟,則非有相非無相。故無相清淨,善入諸相而不執于相。無願叁昧究竟,則不取涅槃相不取生死相。故無願清淨,善行叁界而不著于叁界。無生無滅究竟,則非生滅相非不生滅相。故無生無滅清淨,善說生滅而不受生滅。
所以者何?菩薩道雲何如此行呢?因爲菩薩大悲心切不舍衆生故。此調伏心菩薩雖證諸法究竟,雖知一切法空無所有,然爲憐愍衆生于境界中生有所得見,以有所得見故,增長煩惱,以煩惱而造業,以業系故落入生死。菩薩欲施救度令斷諸見著,而爲其說法,令知一切境界皆空。于是爲說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之法,是名修菩薩道。是知修菩薩道者,菩薩行如幻叁昧也。
【複次天子。有往有複。名修菩薩道。雲何名爲有往有複。觀諸衆生心所
樂欲。名之爲往。隨其所應而爲說法。名之爲複。自入叁昧名之爲往。
令諸衆生得于叁昧。名之爲複。】
複次天子!有往有複,名修菩薩道。此示二乘人修道無往複,二乘只顧自度不度人故。
觀諸衆生心所樂欲,名之爲往,衆生心所樂欲者,求無上佛道也。隨其所應而爲說法,名之爲複,爲衆生說法者,下化衆生也。
自入叁昧名之爲往,自度也。令諸衆生得于叁昧,名之爲複,此度人也。
【自行聖道名之爲往。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爲複。自得無生忍名之爲
往。令諸衆生皆得此忍。名之爲複。自以方便出于生死。名之爲往。又
令衆生而得出離。名之爲複。】
自行聖道名之爲往,自行也。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爲複,化他也。
自得無生忍名之爲往,自度也。令諸衆生皆得此忍名之爲複,度人也。
自以方便出于生死,名之爲往,自以佛法方便出于生死名之爲往。令衆生而得出離,名之爲複,自既出生死,複入生死度衆生也。
【心樂寂靜名之爲往。常在生死教化衆生。名之爲複。自勤觀察往複之行
。名之爲往。爲諸衆生說如斯法。名之爲複。修空無相無願解脫。名之
爲往。爲令衆生斷于叁種覺觀心故而爲說法。名之爲複。堅發誓願。名
之爲往。隨其誓願拯濟衆生。名之爲複。發菩提心願坐道場。名之爲往
。具修菩薩所行之行。名之爲複。是名菩薩往複之道。說此法時。會中
有菩薩五百人。皆得無生法忍。】
心樂寂靜名之爲往,心樂寂靜者,心樂涅槃也。常在生死,以大悲心度化衆生 ,名之爲複。
自己精勤觀察上求下化之行,名之爲往。爲諸衆生說上求下化之大乘法,名之爲複。
修習空無相無願叁解脫門,名之爲往。爲令衆生斷于叁種覺觀心而爲說法,名之爲複。覺觀亦名尋伺,粗的思想名覺,細的思想爲觀,二者乃妨礙定心之心所法
。叁種覺觀者,有覺有觀,無覺唯觀,無覺無觀。此叁種覺觀,均在色界。
堅發誓願,誓斷一切惡,圓滿斷德。誓修一切善,圓滿智德,名之爲往。隨其誓願拯濟衆生者,誓度一切衆生也,此名之爲複。
發菩提心修于因行,願成佛坐道場成其滿果,名之爲往。具足修于六度,行菩薩行,名之爲複。以上所說,是名菩薩往複之道。
文殊菩薩說此法時,有五百菩薩皆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勝天子。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我曾聞有一切功德光明世界
。如是世界在何方所。佛號何等。于中說法。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
于此上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佛號普賢如來應
正等覺。在此土中演說正法。】
善勝天子請問一切功德光明世界,文殊菩薩答曰,于此娑婆世界上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佛號普賢如來,于中演說正法。叁乘法皆爲正法也。
【善勝天子言。大士。我心欲見彼之世界及彼如來。惟願仁慈示我令見。
時文殊師利菩薩。即入叁昧。此叁昧名離垢光明。從其身中放種種光。
其光上徹十二恒河沙佛土。至一切功德光明世界。種種色光遍滿其國。
彼諸菩薩見是光已得未曾有。合掌恭敬。白普賢如來言。世尊。今此光
明從何所來。普賢佛言。善男子。于此下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
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今現在彼敷演法教。彼有菩薩
名文殊師利。住不退轉入離垢光明叁昧。于其身中放種種光。其光遠至
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一一世界光悉充滿。 是故今者有此光明。 】
善勝天子欲見一切功德光明世界,于是文殊菩薩放光照彼世界。彼國菩薩問普賢如來,世尊!今此光明從何所來?普賢如來言,于此下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說法。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住不退轉。不退轉者,八地以上菩薩,其實唯佛一人住不退轉也。
普賢如來言,彼文殊師利菩薩,放此光明,來照此土。
【彼諸菩薩複作是言。世尊。我等今者皆願得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及
文殊師利菩薩。爾時普賢如來。即于足下千輻相中放大光明。其光朗曜
。過彼下方十二恒河沙佛土入此世界光悉周遍。彼諸菩薩以佛光明。莫
不見此娑婆世界及釋迦牟尼佛諸菩薩等。此土菩薩亦見彼國及普賢如來
並菩薩衆。】
彼諸菩薩,欲來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及文殊師利菩薩。普賢如來即于足下 千輻相放大光明,其光朗曜過十二恒河沙佛國土,照娑婆世界。以佛光明故,彼諸菩薩莫不見此娑婆世界,此娑婆世界菩薩,亦莫不見彼一切功德光明世界佛及菩薩
。
【爾時普賢如來。告諸菩薩言。娑婆世界恒說大法。汝等誰能往彼聽受。
衆中有菩薩。名執智炬。從座而起。白言世尊。我今願欲承佛神力往娑
婆世界。惟願如來垂哀見許。普賢如來言。善男子。今正是時當疾往詣
。】
普賢如來問言,誰能往娑婆世界聽受大法?有執智炬菩薩言願往,佛即垂允。
【爾時執智炬菩薩。與諸菩薩十億人俱。頭頂敬禮普賢如來。合掌恭敬右
遶七匝。于彼國沒。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善住樓
觀中文殊師利菩薩衆會之前。曲躬合掌。禮文殊師利菩薩足。而作是言
。大士。汝所舒光至于我國。我世尊普賢如來應正等覺。垂許我等來此
世界。爲見大士禮事瞻仰聽聞法故。】
爾時執智炬菩薩,與菩薩大衆十億人俱,禮普賢如來右繞七匝,于彼國沒,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
神通有多種,有的臨空飛行,有的縮遠爲近,有的此沒彼出。此等菩薩于彼國沒,于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出。
到已禮文殊師利菩薩足,而作是言,汝光照我國,蒙普賢如來垂允,我等來此娑婆世界,禮見大士,並爲聽聞法故。
【爾時欲色界諸天子。見彼國土諸來菩薩已。鹹作是言。善哉善哉。不可
思議。甚爲希有。甚爲希有。文殊師利善權大士。乃有如是神通變化。
以叁昧力放是光明。而能至彼上方世界。令諸菩薩疾來詣。此時文殊師
利菩薩。複爲大衆廣宣妙法。衆中有七十二那由他諸天子衆。深生信解
。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爾時欲界色界諸天子,鹹共贊歎,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善權大士,神通不可思議甚爲希有。以叁昧力,能放光照上方十二恒河沙世界,致彼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菩薩,疾來于此。
文殊菩薩本已成佛,倒駕慈航,善權示現菩薩身,故曰善權大士。
文殊菩薩複爲大衆宣說妙法,衆中有七十二億那由他諸天子衆,深生信解發菩提心。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于兜率天宮所爲事畢。與諸菩薩釋梵四天王等無量
諸天。及一切功德光明國土諸來菩薩。不起于坐。于天宮沒。一念之間
到于佛所。皆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右遶七匝。繞佛畢已。時執智
炬菩薩。與其同類十億人。前白佛言。世尊。普賢如來致問起居少病少
惱安樂行不。于時世尊。如法慰問諸菩薩已。普觀一切諸來大衆。令
複坐。廣爲說法莫不歡喜。】
爾時文殊菩薩,于兜率天宮作佛事已畢,與諸大衆回至佛所。
釋梵四王等無量諸天,釋是欲界天,梵是色界天,四天王是護世諸天。及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諸菩薩等,于兜率天宮不起于座而沒,一念之間到于佛所。頂禮繞佛
。
一切功德光明世界執智炬菩薩,與十億菩薩前白佛言,世尊!普賢如來致問釋迦牟尼佛,少病少惱安樂行不?
諸佛金剛不壞之體,雲何有病有惱?當知此是致問諸佛化衆行也,以衆生病惱故,諸佛病惱也。如此問訊,是諸佛常法。
世尊安慰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菩薩,令複座,爲說妙法,令衆歡喜。
【爾時世尊。複告衆言。汝等當知。此文殊師利童子。執智炬菩薩。爲欲
成熟無量衆生。現此神通變化之事。此二丈夫。已能成就種種方便。獲
于深理智慧辯才。已于無量阿僧祇劫施作佛事。爲衆生故生于世間。若
有衆生得見此二菩薩者。 應知則得六根自在。 永不入于衆魔境界。】
世尊于大衆前,稱揚文殊菩薩及執智炬菩薩。
【爾時執智炬菩薩。及所同來諸菩薩衆。入此國土得見世尊。聽聞法故證
無生忍。既得忍已右繞于佛。敬禮雙足。當爾之時。此叁千大千世界爲
之震動。是諸菩薩即于佛前。沒而不現。須臾之頃還到本國。】
執智炬菩薩及十億菩薩眷屬,聞法得無生忍。叁千大千世界爲之震動。執智炬菩薩等,于佛前沒,還至本國。
【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言。此法門汝當奉持。廣爲人說阿難言。唯世尊
。此法門當何名之。雲何奉持。佛言。此法門。名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
佛境界。如是奉持。佛說此經已。善勝天子長者阿難。及一切世間天人
。阿修羅幹闼婆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此下流通分。阿難尊者請問經名。佛言此經名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佛說此經已,法會大衆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 *
誦完這部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我不禁要高呼,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釋義終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釋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