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境。虽于无相清
净。而善入诸相。亦不执于相。虽于无愿清净。而善行三界。亦不着于
界。虽于无生无灭清净。而善说生灭。亦不受生灭。所以者何。此调伏
心菩萨。虽了知一切法空无所有。然以诸众生于境界中而生见着。以见
着故增长烦恼。菩萨欲令断诸见着。而为说法。令知一切境界是空。如
说于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皆亦如是。是名修行菩萨道。】
所谓清净者,究竟也。一切法究竟,即非一切法。以一切法究竟,即是性本清净也。空三昧究竟,则非空相,非不空相。故于空清净,而善示诸境而不取于境。无相三昧究竟,则非有相非无相。故无相清净,善入诸相而不执于相。无愿三昧究竟,则不取涅槃相不取生死相。故无愿清净,善行三界而不着于三界。无生无灭究竟,则非生灭相非不生灭相。故无生无灭清净,善说生灭而不受生灭。
所以者何?菩萨道云何如此行呢?因为菩萨大悲心切不舍众生故。此调伏心菩萨虽证诸法究竟,虽知一切法空无所有,然为怜愍众生于境界中生有所得见,以有所得见故,增长烦恼,以烦恼而造业,以业系故落入生死。菩萨欲施救度令断诸见着,而为其说法,令知一切境界皆空。于是为说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之法,是名修菩萨道。是知修菩萨道者,菩萨行如幻三昧也。
【复次天子。有往有复。名修菩萨道。云何名为有往有复。观诸众生心所
乐欲。名之为往。随其所应而为说法。名之为复。自入三昧名之为往。
令诸众生得于三昧。名之为复。】
复次天子!有往有复,名修菩萨道。此示二乘人修道无往复,二乘只顾自度不度人故。
观诸众生心所乐欲,名之为往,众生心所乐欲者,求无上佛道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名之为复,为众生说法者,下化众生也。
自入三昧名之为往,自度也。令诸众生得于三昧,名之为复,此度人也。
【自行圣道名之为往。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为复。自得无生忍名之为
往。令诸众生皆得此忍。名之为复。自以方便出于生死。名之为往。又
令众生而得出离。名之为复。】
自行圣道名之为往,自行也。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为复,化他也。
自得无生忍名之为往,自度也。令诸众生皆得此忍名之为复,度人也。
自以方便出于生死,名之为往,自以佛法方便出于生死名之为往。令众生而得出离,名之为复,自既出生死,复入生死度众生也。
【心乐寂静名之为往。常在生死教化众生。名之为复。自勤观察往复之行
。名之为往。为诸众生说如斯法。名之为复。修空无相无愿解脱。名之
为往。为令众生断于三种觉观心故而为说法。名之为复。坚发誓愿。名
之为往。随其誓愿拯济众生。名之为复。发菩提心愿坐道场。名之为往
。具修菩萨所行之行。名之为复。是名菩萨往复之道。说此法时。会中
有菩萨五百人。皆得无生法忍。】
心乐寂静名之为往,心乐寂静者,心乐涅槃也。常在生死,以大悲心度化众生 ,名之为复。
自己精勤观察上求下化之行,名之为往。为诸众生说上求下化之大乘法,名之为复。
修习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名之为往。为令众生断于三种觉观心而为说法,名之为复。觉观亦名寻伺,粗的思想名觉,细的思想为观,二者乃妨碍定心之心所法
。三种觉观者,有觉有观,无觉唯观,无觉无观。此三种觉观,均在色界。
坚发誓愿,誓断一切恶,圆满断德。誓修一切善,圆满智德,名之为往。随其誓愿拯济众生者,誓度一切众生也,此名之为复。
发菩提心修于因行,愿成佛坐道场成其满果,名之为往。具足修于六度,行菩萨行,名之为复。以上所说,是名菩萨往复之道。
文殊菩萨说此法时,有五百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尔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我曾闻有一切功德光明世界
。如是世界在何方所。佛号何等。于中说法。文殊师利菩萨言。天子。
于此上方过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佛号普贤如来应
正等觉。在此土中演说正法。】
善胜天子请问一切功德光明世界,文殊菩萨答曰,于此娑婆世界上方,过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佛号普贤如来,于中演说正法。三乘法皆为正法也。
【善胜天子言。大士。我心欲见彼之世界及彼如来。惟愿仁慈示我令见。
时文殊师利菩萨。即入三昧。此三昧名离垢光明。从其身中放种种光。
其光上彻十二恒河沙佛土。至一切功德光明世界。种种色光遍满其国。
彼诸菩萨见是光已得未曾有。合掌恭敬。白普贤如来言。世尊。今此光
明从何所来。普贤佛言。善男子。于此下方。过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
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今现在彼敷演法教。彼有菩萨
名文殊师利。住不退转入离垢光明三昧。于其身中放种种光。其光远至
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一世界光悉充满。 是故今者有此光明。 】
善胜天子欲见一切功德光明世界,于是文殊菩萨放光照彼世界。彼国菩萨问普贤如来,世尊!今此光明从何所来?普贤如来言,于此下方,过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说法。彼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住不退转。不退转者,八地以上菩萨,其实唯佛一人住不退转也。
普贤如来言,彼文殊师利菩萨,放此光明,来照此土。
【彼诸菩萨复作是言。世尊。我等今者皆愿得见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及
文殊师利菩萨。尔时普贤如来。即于足下千辐相中放大光明。其光朗曜
。过彼下方十二恒河沙佛土入此世界光悉周遍。彼诸菩萨以佛光明。莫
不见此娑婆世界及释迦牟尼佛诸菩萨等。此土菩萨亦见彼国及普贤如来
并菩萨众。】
彼诸菩萨,欲来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如来即于足下 千辐相放大光明,其光朗曜过十二恒河沙佛国土,照娑婆世界。以佛光明故,彼诸菩萨莫不见此娑婆世界,此娑婆世界菩萨,亦莫不见彼一切功德光明世界佛及菩萨
。
【尔时普贤如来。告诸菩萨言。娑婆世界恒说大法。汝等谁能往彼听受。
众中有菩萨。名执智炬。从座而起。白言世尊。我今愿欲承佛神力往娑
婆世界。惟愿如来垂哀见许。普贤如来言。善男子。今正是时当疾往诣
。】
普贤如来问言,谁能往娑婆世界听受大法?有执智炬菩萨言愿往,佛即垂允。
【尔时执智炬菩萨。与诸菩萨十亿人俱。头顶敬礼普贤如来。合掌恭敬右
遶七匝。于彼国没。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宫。善住楼
观中文殊师利菩萨众会之前。曲躬合掌。礼文殊师利菩萨足。而作是言
。大士。汝所舒光至于我国。我世尊普贤如来应正等觉。垂许我等来此
世界。为见大士礼事瞻仰听闻法故。】
尔时执智炬菩萨,与菩萨大众十亿人俱,礼普贤如来右繞七匝,于彼国没,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宫。
神通有多种,有的临空飞行,有的缩远为近,有的此没彼出。此等菩萨于彼国没,于娑婆世界兜率天宫出。
到已礼文殊师利菩萨足,而作是言,汝光照我国,蒙普贤如来垂允,我等来此娑婆世界,礼见大士,并为听闻法故。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见彼国土诸来菩萨已。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不可
思议。甚为希有。甚为希有。文殊师利善权大士。乃有如是神通变化。
以三昧力放是光明。而能至彼上方世界。令诸菩萨疾来诣。此时文殊师
利菩萨。复为大众广宣妙法。众中有七十二那由他诸天子众。深生信解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欲界色界诸天子,咸共赞叹,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善权大士,神通不可思议甚为希有。以三昧力,能放光照上方十二恒河沙世界,致彼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菩萨,疾来于此。
文殊菩萨本已成佛,倒驾慈航,善权示现菩萨身,故曰善权大士。
文殊菩萨复为大众宣说妙法,众中有七十二亿那由他诸天子众,深生信解发菩提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于兜率天宫所为事毕。与诸菩萨释梵四天王等无量
诸天。及一切功德光明国土诸来菩萨。不起于坐。于天宫没。一念之间
到于佛所。皆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右遶七匝。繞佛毕已。时执智
炬菩萨。与其同类十亿人。前白佛言。世尊。普贤如来致问起居少病少
恼安乐行不。于时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普观一切诸来大众。令
复坐。广为说法莫不欢喜。】
尔时文殊菩萨,于兜率天宫作佛事已毕,与诸大众回至佛所。
释梵四王等无量诸天,释是欲界天,梵是色界天,四天王是护世诸天。及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诸菩萨等,于兜率天宫不起于座而没,一念之间到于佛所。顶礼繞佛
。
一切功德光明世界执智炬菩萨,与十亿菩萨前白佛言,世尊!普贤如来致问释迦牟尼佛,少病少恼安乐行不?
诸佛金刚不坏之体,云何有病有恼?当知此是致问诸佛化众行也,以众生病恼故,诸佛病恼也。如此问讯,是诸佛常法。
世尊安慰一切功德光明世界菩萨,令复座,为说妙法,令众欢喜。
【尔时世尊。复告众言。汝等当知。此文殊师利童子。执智炬菩萨。为欲
成熟无量众生。现此神通变化之事。此二丈夫。已能成就种种方便。获
于深理智慧辩才。已于无量阿僧祇劫施作佛事。为众生故生于世间。若
有众生得见此二菩萨者。 应知则得六根自在。 永不入于众魔境界。】
世尊于大众前,称扬文殊菩萨及执智炬菩萨。
【尔时执智炬菩萨。及所同来诸菩萨众。入此国土得见世尊。听闻法故证
无生忍。既得忍已右繞于佛。敬礼双足。当尔之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为
之震动。是诸菩萨即于佛前。没而不现。须臾之顷还到本国。】
执智炬菩萨及十亿菩萨眷属,闻法得无生忍。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执智炬菩萨等,于佛前没,还至本国。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此法门汝当奉持。广为人说阿难言。唯世尊
。此法门当何名之。云何奉持。佛言。此法门。名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
佛境界。如是奉持。佛说此经已。善胜天子长者阿难。及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干闼婆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下流通分。阿难尊者请问经名。佛言此经名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佛说此经已,法会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 *
诵完这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我不禁要高呼,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释义终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释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