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P8

  ..續本文上一頁

  如來種。我等今者不複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

  猶能發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于五欲不能複

  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于佛法中無所複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

  凡夫于佛法有返複。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

  不斷叁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大迦葉自責,聲聞人猶如敗根之士,不能複利五欲,于佛法中,不堪有所返複 ,不能發無上菩提心。

  今經系抑揚教,抑小而揚大,故譬聲聞人如敗根之士。然法華經系同教一乘,故說聲聞乘皆當成佛,與諸聲聞授記。不但如此,法華經中,女人惡人皆蒙佛授記

  。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

  民知識悉爲是誰。奴婢僮仆象馬車乘皆何所在。于是維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爲父 一切衆導師 無不由是生】

  因爲維摩诘示現居士身,因有世緣眷屬,故普現色身菩薩乃有此問。

  智度菩薩母,智度者般若智慧,內爲實智,成就菩薩功德,故譬猶如母。

  方便以爲父,方便者,行空不證,涉有不著,外充權智,譬猶如父。

  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大菩薩乃至佛,皆名衆導師,無不由智度方便而生

  。

  【法喜以爲妻 慈悲心爲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法喜以爲妻,世人皆以妻室爲欣悅,菩薩則以法喜爲欣悅。

  慈悲心爲女,慈悲心柔和,譬如爲女。

  善心誠實男,于善心誠實貞固以爲男也。 

  畢竟空寂舍,畢竟空建立一切法,猶如房舍。

  

  【弟子衆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弟子衆塵勞,菩薩入塵勞度衆生得出離,故曰弟子衆塵勞,隨意令轉塵勞入解脫。

  道品善知識,叁十七道品,叁乘共修,大乘修之,能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 四攝爲伎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爲音樂】

  諸度法等侶,六度法伴菩薩至佛果,故譬猶法侶。

  四攝爲伎女,四攝法攝衆生向道,猶伎女之攝引衆生。

  歌詠誦法言,以諷誦法言,以爲歌詠音樂。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總持者衆善普會,無有諸惡,好比園苑娛心,花木扶疏,無有衆穢。

  無漏法林樹,樹者根深而高顯,無漏法亦複如是。

  覺意淨妙花,世花雖好,然多俗染。唯蓮花淨妙,出汙泥而不染,覺意亦複如是,入世不染于世,而能救世。

  解脫智慧果,無煩惱爲解脫,出生死爲解脫,不執著爲解脫,見法性爲解脫,入中道爲解脫。此解脫果由智慧而得,故曰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八解之浴池,水浴之功,能除垢去熱,八解脫之性,除執去礙,猶如浴池。文中意在大乘,不在小乘。

  定水湛然滿,水澄能照,照則益物。故意仍在大乘。

  布以七淨花,七淨花者,用譬一戒淨,二心淨,叁見淨,四度疑淨,深見法性斷諸疑也。五分別道淨,善能分別是道宜行,非道宜舍。六行斷知見淨,凡有所行 ,斷諸結使。七斷知見淨,斷我執見也。

  浴此無垢人,無垢人喻菩薩,已無煩惱垢也。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爲車 調禦以一心 遊于八正路】

  象馬五通馳,象馬譬大乘力,能馳無礙遍達十方。故雲大乘以爲車,車者運載衆生。

  調禦以一心,一心者不散亂不沈沒,譬如調馬,時策時勒,使就于八正道也。八正道乃叁乘通途。

  【相具以嚴容 衆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爲華鬘】

  相具以嚴容,衆好飾其姿。謂以相好嚴身。

  慚愧之上服,深心爲華鬘。一切善法慚愧爲本,慚愧之心,離非除過,譬如上服之能蔽體。深心不退,以爲華鬘。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回向爲大利】

  富有七財寶……七財寶即七法財。信、戒、聞、舍、慧、慚、愧。教授衆生,令其菩提增長,息滅貪瞋癡。如所說修行,回向無上佛道。

  【四禅爲床座 從于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爲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爲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爲塗香 摧滅煩惱賊 勇健無能逾

  降伏四種魔 勝幢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供養于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文義明顯,茲簡單解釋之。

  甘露法之食,天有不死藥名甘露。佛法以實相涅槃,爲甘露法食。

  解脫味爲漿,以解脫能解愛渴也。

  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以佛身己身,同一實相,實相無相故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 及與衆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于群生 諸有衆生類

  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 一時能盡現 覺知衆魔事 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 成就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達無有礙】

  雖知諸佛國……歎諸菩薩雖知國土世間衆生世間皆空,然爲度衆生,化諸淨土

  。

  諸有衆生類……歎菩薩入六道度衆生。

  或示老病死……菩薩已證法身,無老病死苦,爲度衆生故,示現有老病死。

  【或現劫盡燒 天地皆洞然 衆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衆生

  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 工巧諸伎藝

  盡現行此事 饒益諸群生 世間衆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墮邪見】

  世間緣起如幻,成住壞空生老病死一皆如幻。爲令執常衆生悟知無常,故現劫末火燒。

  無數億衆生……如觀世音菩薩,無量衆生一時求救,菩薩皆能尋聲救苦。

  余文易解不釋。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 或複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

  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衆毒 劫中有饑馑 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 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 爲之起慈心 化彼諸衆生

  令住無诤地 若有大戰陣 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 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 諸有地獄處 辄往到于彼 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現生于彼 爲之作利益】

  日月天者,明覆衆生也。

  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立之以等力者,令雙方無勝負以求和也。

  余文易明。

  【示受于五欲 亦複現行禅 令魔心愦亂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以上二偈,謂菩薩示現世間,猶火中蓮也。

  【或現作淫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牽 後令入佛道 或爲邑中主

  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 以佑利衆生 諸有貧窮者 現作無盡藏

  因以勸導之 令發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爲現大力士 消伏諸貢高

  令住無上道 其有恐懼衆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無畏 後令發道心

  或現離淫欲 爲五通仙人 開導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見須供事者

  現爲作僮仆 既悅可其意 乃發以道心 隨彼之所須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給足之】

  以上諸偈,分別解說,菩薩示現世間,皆爲度衆生。

  【如是道無量 所行無有涯 智慧無邊際 度脫無數衆 假令一切佛

  于無量億劫 贊歎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誰聞如是法 不發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癡冥無智者】

  總歎菩薩功德。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爾時維摩诘。謂衆菩薩言。諸仁者。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

  之。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

  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者,諸法實相也,維摩诘示疾,文殊問疾,旨在明諸法實相。今法席將終,維摩诘問諸菩薩,各言入不二法門,以驗其修證。

  二即分別,不二即無分別。諸法者分別法也,然諸法皆因緣生,既是因緣生便無自性,無自性即其實性,故一切法以無性爲性。無性者實相也,故曰諸法實相。實相即是無性,無性故能隨緣,隨緣而現一切法相,故曰實相諸法。

  是知無性隨緣現諸法,諸法無性唯實相。無性隨緣現諸法,故無分別而分別,又曰不二而二。諸法無性唯實相,故分別而無分別,又曰二而不二。如是行如是證者,名入不二法門。

  法自在菩薩言,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生是因緣生,因緣生則無自性,無自性是即無生。有生故有滅,既然無生雲何有滅?如是證者即得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爲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

  爲入不二法門。】

  因我而有我所,然一切法無自性,故我不可得。我尚不可得,我所何可得?同時我與我所,悉無自性,故無我我所,是爲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爲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

  作無行。是爲入不二法門。】

  受是因緣生,例如眼受,系眼根色塵眼識叁事和合而有眼受。然此受不在眼根 ,若在眼根,應不待色塵而有。亦不在色塵。若在色塵,應是塵受不應眼受。若在識中,應無眼色,識亦應受。既然根塵識未和合時無受,無受和合亦不應有受。有受既不可得,無受焉可得?以不可得故,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垢淨爲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于滅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 

  見垢之實性,則是無性。「見」無實性,則不能見垢見淨。不見垢相不見淨相,即順于無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爲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則無分別。通達此者。

  是爲入不二法門。】 

  惑心微起名動,取相深著名念。無自性法則無惑心初起,無惑心初起,則無取相深著之念。無取相則無分別,是爲入不二法門。

  …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