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摩诘來入會中。謂我言。長
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爲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爲。我言
。居士。何謂法施之會。答曰。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衆生
。是名法施之會。】
佛告長者子善德問疾,善德言不堪任詣彼問疾。
, 憶念我昔自于父舍設大施會……
善德承嗣父業,故言自于父舍設大施會。施諸沙門及孤獨乞人。善德所行,財施會也。
期滿七日,時維摩诘來入會中……
婆羅門法,七日祀梵天,設大施會,以此功德可生梵天。維摩诘呵言,不應如是,應設法施會。善德問言,何謂法施會?答曰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 衆生,是名法施會。
財施有量,法施無量。財施有分際,法施無分際。故法施者,一時冥資一切,一時平等施一切,無前無後一時等施。如天之所覆,日之所照,雨之所潤,無分彼此先後,大公無私。
【曰何謂也。謂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衆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
心。以攝智慧行于舍心。以攝悭貪起檀波羅蜜。以化犯戒起屍羅波羅蜜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以菩提相起禅
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設法施會者,以四等六度爲先。菩提者自度度他也。以自度度他之心,于衆生起慈悲也。
持正法始能度衆生,見衆生行于正法則起喜心。智慧者,如實知緣生無性,無性緣成,度盡一切衆生,不取衆生相,是爲大乘舍心。
攝悭貪衆生,行布施波羅蜜。
檀者布施也。菩薩行布施,令衆生舍于悭貪。
以化犯戒,起屍羅波羅蜜。
屍羅譯爲戒。菩薩持戒,爲化犯戒衆生。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
羼提譯爲忍辱。凡不能忍辱者,皆以執我故。所以修無我法,起忍辱度。
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
毗梨耶譯爲精進。身相有疲,心相有懈,離身心相故無疲懈,是起精進度。
以菩提相,起禅波羅蜜。
菩提譯爲道,其有二種,即定道慧道。禅波羅蜜,定慧等持也。故以菩提相,起于禅度。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一切智者,實智也,第一義智也,于第六地得,六地菩薩具足般若波羅蜜。
【教化衆生而起于空。不舍有爲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
法起方便力。以度衆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財起叁
堅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質直心。正行善法起于淨命。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不憎惡人起調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說行
起于多聞。以無诤法起空閑處。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衆生縛起修行地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知一切衆生心念如應說法起于智業。知
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門起于慧業。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
起一切善業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
是爲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爲大施主。亦爲一切世間福田。】
空無相無作,是叁叁昧。以真空義教化衆生,而起于空也。有爲法有叁相,生相住相滅相,舍叁相則歸無相矣。示現受生而起無作,無作則無生無起,非是于生外另有無生,若于生外另有無生,其無生便是斷滅。當知無生不歸斷滅,無性隨緣而起便是生。雖生不墮常邊,生法無性起而無起便是無生。故示現受生,而起無作
。
四攝法系以方便力,攝衆生向于正法也。
敬事一切,視一切衆生皆是菩薩,則除我慢。
于身命財起叁堅法,已如上釋。
于六念起思念法者,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六和敬者,事和合也。有理和合,與事和合。事和合中有六,即一身和敬,二口和敬,叁意和敬,四戒和敬,五見和敬,六利和敬。
正行善法,起于淨命者,比丘以法清淨自活,離于邪命也。邪命有四,一下口 食,種植田園,和合湯藥。二仰口食,仰觀星宿。叁方口食,曲媚豪勢,通使四方
。四維口食,咒術蔔算吉凶。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于惡人不憎恨,而欲度化調伏之。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深心向于無上菩提也。
以如說行,起于多聞。以無诤法,起空閑處。
唯身心空閑,方能無诤也。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趣向佛慧者,向于無上菩提也。諸佛皆于菩提樹下宴坐,證得佛慧現前。
解衆生縛,起修行地。
菩薩爲度衆生,而起修行也。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
具相好者自利也。淨佛國土者,自他共利也。自利,利他,共利,起福德業也
。
知一切衆生心念如應說法者,無性隨緣也。無性隨緣謂之智業。知一切法性空 ,不取不舍入于實相一相,知隨緣無性,謂之慧業。
斷一切煩惱下,是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乃起一切助道法也。
如是方爲法施。財施者僅名施主,不名福田。法施者名施主亦名一切世間福田
。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衆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我 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诘足。即解璎珞價直百千以上
之。不肯取。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維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
。持一分施此 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衆會皆見
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璎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
。時維摩诘。現神變已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
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
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
問疾。】
說是法時,婆羅門中二百人,皆發無上菩提心。
長者子善德,心得清淨,禮維摩诘足,解璎珞供養之。維摩诘將璎珞分作二分 ,一分施于最下乞人,一分奉上難勝如來。以維摩诘神力故,一切衆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並見璎珞在彼土化作四柱寶臺。
時維摩诘言,若施一最下乞人,與奉如來無上福田,平等一如無分別者,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名具足法施也。最後善德表示,不任詣彼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