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
人者難爲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
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
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于是衆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鹹作是念。
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實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
千天人皆欲隨從。】
文殊師利系龍種上尊王佛再來,助釋迦牟尼佛度化者。
彼上人者難爲酬對,尊維摩诘也。
深達實相,善說法要。
實相甚深,唯佛與佛乃能究極,此上人已能深達。法要者言簡義赅,此上人所說言簡義赅也。
辯才無滯,智慧無礙。
以深達實相善說法要故,所以辯才無滯智慧無礙。
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一切菩薩法式者,叁昧神通,陀羅尼等法式也。
諸佛秘藏無不得入。
近則菩薩法式悉知,遠則諸佛秘藏得入。諸佛秘藏者,無上菩提究竟涅槃也。
降伏衆魔,遊戲神通。
衆魔者,四魔也。遊戲有無礙義,神通無礙也。
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慧者實智,方便者權智,權實二智皆具也。
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雖然如此,當承佛旨意問疾也。
于是法會大衆,皆欲隨從。
【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衆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庵羅樹園在城外,維摩诘室居城內,故問疾須入城也。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衆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
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
諸所有獨寢一床。時維摩诘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
見。】
爾時維摩诘以神力空其室內……
實相無相,爲示法性,故空其室內,除去侍者。
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示疾臥床者,借爲交談話題也。
維摩诘見文殊師利前來問疾,便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實相無相,無來無去;無相隨緣現來相現去相。故實相者,不來不去,不來而來,不去而去,來而不來,去而不去。
實相無相不可見,以無自相故,能隨緣現一切相,故曰不見相而見。此爲維摩诘以實相爲話題也。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
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
實相無相,故無來無去。然實相無相非是斷滅,而是橫遍豎窮;橫遍豎窮則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時則是來已去已。故無來即是來已,無去即是去已。所以文殊菩薩答言,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明實相不動也。以不動故,所以 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是諸法相,諸法緣生,其相幻現故可見。然幻現無性,無性則其相本空,故更不可見。
【且置是事。居士。是疾甯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
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雲何滅。】
不以理礙事,故爾問疾。是疾甯可忍不?系問苦也。療治有損,不至增乎?系問道也。是疾何所因起?系問集也。其生久如,當雲何滅?系問滅也。世尊致問無量,宣達佛意也。
【維摩诘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衆生病
滅則我病滅。】
非是菩薩病從癡愛生,而是一切衆生之生死大病從癡愛生。癡愛者,無明也。一切衆生病故,所以菩薩病。因爲菩薩已離生死,起大悲心度衆生故,乃入生死。若衆生病滅,則菩薩病亦滅。
【所以者何。菩薩爲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衆生得離病者。則
菩薩無複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菩薩如是。于諸衆生愛之若子。衆生病則菩薩病。衆生病愈菩薩亦愈
。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所以者何?菩薩爲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衆生了脫生死,菩薩則無病。譬如長者下,舉譬喻言。
菩薩病非從癡愛生,而從大悲生。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維摩诘言。諸佛國土亦複皆空
。又問。以何爲空。答曰。以空空。又問。空何用空。答曰。以無分別
空故空。又問。空可分別耶。答曰。分別亦空。】
文殊師利菩薩問疾畢,複問此室爲何空無侍者?以下便導出一連串問答。維摩诘回答,諸佛國土亦複皆空。
諸佛國土者,乃諸法實相,常寂光是,所以諸佛國土皆空。
又問,以何爲空?答曰,以空空。
一般以爲空其有爲空。其不知空有而存空者,此空還是有也。故空者在乎空空
。諸法實相,有即是空,實相諸法,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則有不可得。空即是有 ,則空不可得。一切不可得,方是真空義。
又問,空何用空?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無分別空者,非滅有故空,亦非有外是空。如果滅有求空,則是斷滅空。以無分別,一切法皆空,方是畢竟空也。
又問,空可分別耶?答曰,分別亦空。
一切法以緣起而有分別,然緣起如幻,性本皆空。猶如一水而起千層浪,是其緣起分別相。然浪全是水,一水而無分別,故曰分別亦空。
【又問。空當于何求。答曰。當于六十二見中求。又問。六十二見當于何
求。答曰。當于諸佛解脫中求。又問。諸佛解脫當于何求。答曰。當于
一切衆生心行中求。】
以上依理而問,今理事雙融而問。一切法無性能隨緣,理不礙事也。隨緣不失性,事不礙理也。
又問,空當于何求?答曰,當于六十二見中求。
六十二見者,邪見也虛妄見也。見既虛妄,虛妄則非實有,非實有自是無性,無性則空。故空當于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于何求?答曰,當于諸佛解脫中求。
諸佛解脫,便是諸法如義。諸法如義,便是無礙義。無礙義便是畢竟空義。空性隨乎染緣,乃有六十二見。故六十二見,應于諸佛解脫中求。
又問,諸佛解脫當于何求?答曰,當于一切衆心行中求。
一切衆生心行,體即虛妄,虛妄則空,空即諸佛解脫,故曰諸佛解脫,當于一切衆生心行中求。
【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衆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衆魔者樂
生死。菩薩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樂諸見。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又問何故無侍者?答曰,一切衆魔及諸外道,皆我侍者。因爲魔樂生死,而菩薩入生死度衆生,故與魔爲侶。外道樂諸邪見,菩薩入邪見而施化導,卻不爲邪見所動,故與外道爲侶。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爲何等相。維摩诘言。我病無形不可見。又問
。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又
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
地大。水火風大亦複如是。而衆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雖雲有疾,卻無病相,故問居士所疾爲何等相?答言,我病無形,不可見。
我本實相,實相無相故我病無形不可見。衆生于實相中,妄執身心等相,是故有病。以衆生病故,于是我病,所以我病無形不可見。
又問,此病身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身心相者,五陰相也。然五陰皆空,身相空故身相離,心相空則心相如幻。五陰皆空即是實相,實相無形無相故不見亦無和合,只爲衆生虛妄有病,我亦示現有病耳。
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複如是。而衆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四大皆空,故此病非從四大起。衆生不如實知四大皆空,妄執四大爲自身相,以致于四大生四百四病。以衆生病故,于是我病,是故此病雖非四大,然亦不離四大。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诘言。說身
無常不說厭離于身。說身有苦不說樂于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衆生。
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于過去。以己之疾愍于彼
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衆生憶所修福。念于淨命。勿生
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衆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
文殊師利問言,菩薩雲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诘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于身
。
本來此問應是維摩诘問文殊師利,然以實相無相菩薩本無病故,所以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菩薩已證實相,實無有疾而示現有疾,雲何慰喻有疾菩薩?
無常法體即虛妄,而非實有。應說身虛妄而非實有也。不說厭離于身,若厭離必是有身可離,若實有身,則乖法性,故不說厭離于身。
說身有苦,不說樂于涅槃。
無常故苦,既然無常虛妄,所以苦亦是緣生無性,而非實有。不說樂于涅槃,此是責聲聞乘也,聲聞乘樂著涅槃。彼不知于實相中,無生死無涅槃。無生死者,以生死虛妄也。無涅槃者,法本無生,不須更有涅槃也。
說身無我,而說教導衆生。
于實相中一切法以無性爲性,法無自性故無我。雖然說身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然菩薩以大悲心,建水月道場,行如幻佛事,度如化衆生。
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
此仍是說不墮聲聞乘,以聲聞乘急于取滅也。于實相中,無相即是相,相即是無相。故空寂隨緣即萬法,萬法無性即空寂,故非畢竟寂滅。以故菩薩行空不證,還度衆生。
說悔先罪,而不說入于過去。
先罪虛妄而造,虛妄而有,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即亡,故先罪應悔。然罪性本空不可得,過去心亦不可得,故不說入于過去。…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