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
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
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
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
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实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
千天人皆欲随从。】
文殊师利系龙种上尊王佛再来,助释迦牟尼佛度化者。
彼上人者难为酬对,尊维摩诘也。
深达实相,善说法要。
实相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极,此上人已能深达。法要者言简义赅,此上人所说言简义赅也。
辩才无滞,智慧无碍。
以深达实相善说法要故,所以辩才无滞智慧无碍。
一切菩萨法式悉知。
一切菩萨法式者,三昧神通,陀罗尼等法式也。
诸佛秘藏无不得入。
近则菩萨法式悉知,远则诸佛秘藏得入。诸佛秘藏者,无上菩提究竟涅槃也。
降伏众魔,游戏神通。
众魔者,四魔也。游戏有无碍义,神通无碍也。
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慧者实智,方便者权智,权实二智皆具也。
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虽然如此,当承佛旨意问疾也。
于是法会大众,皆欲随从。
【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
庵罗树园在城外,维摩诘室居城内,故问疾须入城也。
【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
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
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
见。】
尔时维摩诘以神力空其室内……
实相无相,为示法性,故空其室内,除去侍者。
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示疾卧床者,借为交谈话题也。
维摩诘见文殊师利前来问疾,便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实相无相,无来无去;无相随缘现来相现去相。故实相者,不来不去,不来而来,不去而去,来而不来,去而不去。
实相无相不可见,以无自相故,能随缘现一切相,故曰不见相而见。此为维摩诘以实相为话题也。
【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
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
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
实相无相,故无来无去。然实相无相非是断灭,而是横遍竖穷;横遍竖穷则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时则是来已去已。故无来即是来已,无去即是去已。所以文殊菩萨答言,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明实相不动也。以不动故,所以 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是诸法相,诸法缘生,其相幻现故可见。然幻现无性,无性则其相本空,故更不可见。
【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
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
不以理碍事,故尔问疾。是疾宁可忍不?系问苦也。疗治有损,不至增乎?系问道也。是疾何所因起?系问集也。其生久如,当云何灭?系问灭也。世尊致问无量,宣达佛意也。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
灭则我病灭。】
非是菩萨病从痴爱生,而是一切众生之生死大病从痴爱生。痴爱者,无明也。一切众生病故,所以菩萨病。因为菩萨已离生死,起大悲心度众生故,乃入生死。若众生病灭,则菩萨病亦灭。
【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
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病者以大悲起。】
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了脱生死,菩萨则无病。譬如长者下,举譬喻言。
菩萨病非从痴爱生,而从大悲生。
【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又问。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
空故空。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
文殊师利菩萨问疾毕,复问此室为何空无侍者?以下便导出一连串问答。维摩诘回答,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诸佛国土者,乃诸法实相,常寂光是,所以诸佛国土皆空。
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
一般以为空其有为空。其不知空有而存空者,此空还是有也。故空者在乎空空
。诸法实相,有即是空,实相诸法,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则有不可得。空即是有 ,则空不可得。一切不可得,方是真空义。
又问,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
无分别空者,非灭有故空,亦非有外是空。如果灭有求空,则是断灭空。以无分别,一切法皆空,方是毕竟空也。
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
一切法以缘起而有分别,然缘起如幻,性本皆空。犹如一水而起千层浪,是其缘起分别相。然浪全是水,一水而无分别,故曰分别亦空。
【又问。空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
求。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
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以上依理而问,今理事双融而问。一切法无性能随缘,理不碍事也。随缘不失性,事不碍理也。
又问,空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
六十二见者,邪见也虚妄见也。见既虚妄,虚妄则非实有,非实有自是无性,无性则空。故空当于六十二见中求。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
诸佛解脱,便是诸法如义。诸法如义,便是无碍义。无碍义便是毕竟空义。空性随乎染缘,乃有六十二见。故六十二见,应于诸佛解脱中求。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心行中求。
一切众生心行,体即虚妄,虚妄则空,空即诸佛解脱,故曰诸佛解脱,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
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又问何故无侍者?答曰,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我侍者。因为魔乐生死,而菩萨入生死度众生,故与魔为侣。外道乐诸邪见,菩萨入邪见而施化导,却不为邪见所动,故与外道为侣。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又问
。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又
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
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虽云有疾,却无病相,故问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答言,我病无形,不可见。
我本实相,实相无相故我病无形不可见。众生于实相中,妄执身心等相,是故有病。以众生病故,于是我病,所以我病无形不可见。
又问,此病身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身心相者,五阴相也。然五阴皆空,身相空故身相离,心相空则心相如幻。五阴皆空即是实相,实相无形无相故不见亦无和合,只为众生虚妄有病,我亦示现有病耳。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四大皆空,故此病非从四大起。众生不如实知四大皆空,妄执四大为自身相,以致于四大生四百四病。以众生病故,于是我病,是故此病虽非四大,然亦不离四大。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
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
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
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
文殊师利问言,菩萨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
。
本来此问应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然以实相无相菩萨本无病故,所以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菩萨已证实相,实无有疾而示现有疾,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无常法体即虚妄,而非实有。应说身虚妄而非实有也。不说厌离于身,若厌离必是有身可离,若实有身,则乖法性,故不说厌离于身。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
无常故苦,既然无常虚妄,所以苦亦是缘生无性,而非实有。不说乐于涅槃,此是责声闻乘也,声闻乘乐着涅槃。彼不知于实相中,无生死无涅槃。无生死者,以生死虚妄也。无涅槃者,法本无生,不须更有涅槃也。
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
于实相中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法无自性故无我。虽然说身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然菩萨以大悲心,建水月道场,行如幻佛事,度如化众生。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
此仍是说不堕声闻乘,以声闻乘急于取灭也。于实相中,无相即是相,相即是无相。故空寂随缘即万法,万法无性即空寂,故非毕竟寂灭。以故菩萨行空不证,还度众生。
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
先罪虚妄而造,虚妄而有,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即亡,故先罪应悔。然罪性本空不可得,过去心亦不可得,故不说入于过去。…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