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P2

  ..续本文上一页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

  己身小疾,犹不堪忍,众生落入三涂之疾,何堪忍受?故应愍而起大悲也。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菩萨既登彼岸,当念宿世无数劫受苦,推而及于众生,当饶益一切有情也。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当慰喻有疾菩萨,一生所修福德,一生行于正命无诸邪命,命终必生善处,莫生恐怖也。

  以此可知,修净业者,临终当念一生念佛,必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莫生恐怖之心。

  勿生忧恼,常起精进。

  勿因病痛而生忧恼,当精进提起正念。

  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菩萨当以法药作大医王,疗众生病也。

  菩萨当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

  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

  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

  故于我不应生着。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

  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

  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

  颠倒。颠倒者是即大患。我应离之。】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此是指新学菩萨言。新学菩萨有疾,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

  诸法实相,故一切法无相。然众生迷惑,误执幻相为实有,成遍计所执。取虚妄相生想,故名妄想。执幻相为实有,故称颠倒。众生以妄想颠倒,于五阴空中,横执为身心,以致生诸烦恼。不知身心皆是妄想颠倒,本来五阴皆空,无有实法,谁受病者?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

  四大和合,方假名为身。然则未和合时,当无有身。故知地大无身,水火风大亦复无身。既然四大各各无身,无身和合而成有身,无有是处。故四大和合,假名为身。

  四大无主,身亦无我。

  四大皆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即空,四大皆空故无主。身是四大假合,故亦无我

  。

  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

  于实相中,无诸分别,所谓我法,皆假名也。由着我而生诸分别,以分别故,乃有病生,是故于我不应生着。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

  所谓众生者,因缘和合所生法名众生也。除虚妄我想,及四大假合有身之想也

  。

  当起法想。

  法者缘起,缘起无性,假现生老病死。故起法想者,即除老病死。

  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

  法者即是缘起,缘起即是性空。故起唯法起,灭唯法灭者,即是起唯缘起,灭唯缘灭,与生唯空生,灭唯空灭也。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

  何故法者各不相知?以法者缘起性空,以性空故,所以各不相知。以性空故,所以起非我起,灭非我灭也。

  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

  因为法者缘起性空,唯是假名,若执实有,便成颠倒。若成颠倒,即落生死,是为大患,故应离之。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

  内外诸法行于平等。云何平等。为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

  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

  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

  不灭受而取证也。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

  内执为我,外执法为我所。如实知我法皆是假名,故应离之。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

  二法者,分别心也。内分别于我,外分别于法。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

  离二法者,内不执我,外不执法。行于平等者,知一切法空。

  云何平等?为(应作谓字)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

  所谓平等者,性空也。一切法性空,故一切法平等。

  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

  一切法缘起性空,唯是假名也。所以金刚经云,说某法,即非某法,是名某法

  。

  如此二法,无决定性。

  诸法因缘幻有,非为实有,故无决定性。法本性空,故非法有分别,众生见有分别也。若能除见,法有何病?

  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上来先遣我,次遣法,最后遣空。何故遣空?以空若有定性,便成断灭。性空即缘起,故空非断灭,若执于空,此亦成病,故应遣除。

  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

  诸受者,苦受乐受舍受也。菩萨已证诸法平等,故无所受。然为度众生,入于生死而受诸受。

  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

  佛法旨在救度众生,未具佛法者,众生未度也。众生未度,菩萨示入生死,不舍诸受而取证涅槃也。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

  设自身有小小病苦,应念恶趣众生受苦无量,应起大悲心救度之。

  【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

  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

  。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

  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

  调伏一切众生者,欲一切众生皆离病苦也。

  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妄想为病,但应除其妄想,而不除法。因为法者性空,不可除也。性空缘起,则性空不可得。缘起性空,则缘起不可得。法不可得,云何可除?

  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无明妄想,有所得心,是为病本。应教导之令除断之。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攀缘即是心有所住,取着于相,以有所得心,住着于无明妄想,是为病本也。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愚者不知三界如空花,虚妄执为实有,而妄起攀缘之心。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若知一切法无所得,则心无所住,不取于相,是以心离攀缘。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

  离二见者,离分别见也。离分别人法,离分别我我所诸见。

  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内者执我,外者执法,众生不知于实相中,我法均不可得,虚妄执着便成二见

  。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若如是调伏其心便断老病死苦,是为菩萨菩提。菩提译为觉、道。若不如是调伏其心,则其所修治,内无智慧,外于众生无有利益。

  【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彼有疾菩萨应复作

  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

  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

  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

  也。】

  若胜怨敌,方为大勇也。怨敌者何?五阴四大,皆如怨敌。

  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兼除老病死,系己除复能兼除众生之老病死,是谓菩萨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病者缘生幻有,非为真实,病若真实,云何能除?以病性本空因缘而有,故以因缘能除灭也。我病如此,众生之病亦复如此。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以爱着心而生大悲,名爱见大悲;以住着心起于大悲,名爱见大悲;以取相心起于大悲,名爱见大悲;以不平等心起于大悲,名爱见大悲;以分别心起于大悲,名爱见大悲;爱者思烦恼,见者见烦恼,于见思烦恼起于大悲,名爱见大悲。若于众生起于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

  客尘烦恼者,缘生无性,虚妄幻有,故菩萨断除之而起大悲。若能心无所住,不取于相、净心平等、不生分别、不起见思烦恼,则除客尘烦恼矣。

  若起爱见悲者,便执诸法实有,落入烦恼,故入生死度众生,便有疲厌之心。若能离爱见,度众生则无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所覆。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

  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大悲既不被爱见覆蔽,则慧命自在,故所生无缚。于自所生无缚,于彼当能为之说法解缚。如佛所说,若自有缚,不能为人说法解缚。自己无缚,方能为人说法解缚。所以菩萨不应起缚,如是方能度众生也。

  【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又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以下解释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贪着禅味者,如凡夫外道贪着界内禅定,小乘人取证灭尽定,皆是贪着禅味。若以下句观之,则知维摩诘旨在呵小乘取证涅槃也。故接着说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菩萨本证无生,然以起大悲度众生之方便,再入三界受生,此为方便生也。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

  方便者,起化道度众生也。慧者证无生慧也。若证入无生慧,急取涅槃,如声闻乘人,不起化道度众生,无慈悲心,此是无方便慧,是谓之缚。若自证无生,以大悲方便,还生三界度众生,是谓之解也。

  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自未证无生慧,自未断烦恼,妄欲留三界度众生,此即爱见大悲,是为缚也。每闻人言:「我不求生净…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