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P5

  ..续本文上一页

  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以上皆在申述不可思议解脱,文显易明。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

  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

  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

  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

  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

  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迦叶先行赞叹,然后自责声闻人不堪承受如是大法,如盲不见众色。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无上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

  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

  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

  金银琉璃车磲马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

  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

  菩萨。有威德力故现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

  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

  智慧方便之门。】

  维摩诘语大迦叶,十方世界现作魔王者,多是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度众生故,现作魔王。

  或有从乞手足耳鼻……多是住不思议解脱菩萨。若菩萨行施未极,功德不得圆满,不思议解脱菩萨从之行乞,令彼受诸小苦,而获永久大安。此实不思议解脱菩萨,方便摄受也。

  是知不思议解脱菩萨现作魔王,实系为度众生故,方便摄受也。由是可知,我人修道,应于怨亲平等,莫生贪瞋痴。于善知识,应生于我作顺化想。于恶知识,应生于我作逆化想,均系我师。不可生贪瞋痴,造诸恶业,以致妄受苦报。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

  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

  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

  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

  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

  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

  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

  如灭度者受身。如无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菩萨问,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答曰,应观众生如幻不实。因为众因缘生法,无自性故。以下举一连串譬喻,说明如幻不实。

  水中月镜中像般不实,如阳焰如山呼响般不实,如空中云、如聚沫、如水泡、如芭蕉坚、如电般不实。如第五大、第六阴、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等,非实有法。如无色界之色、如焦谷芽不能生苗等般不存在法。初果断身见,阿那含不来欲界受生,阿罗汉永断三毒,得无生忍菩萨,永无贪恚毁禁犯戒,佛永断烦恼。故如须陀洹身见……等般不可能也。如盲者不可能见色。入灭尽定者,断出入息。空中 不可能有鸟迹。石女是不生育的女人,石女焉能有儿?化人不可能有烦恼。梦中所见,醒时即无。已灭度者,不可能受身。火必有烟,无烟则无火。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

  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

  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

  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

  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

  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

  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

  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文殊菩萨言,若观众生如幻不实,云何行慈呢?维摩诘答言,菩萨当念,我当为众生说诸法如幻不实,令众生莫起贪欲瞋恚愚痴,是即真实慈也。

  行寂灭慈,诸法不生,众生不知。菩萨以慈心化导,令彼知之。

  行不热慈,令众生莫妄生烦恼。

  行等之慈,慈被三世,普皆度化,令众生悟知三世因果。

  行无诤慈,众生执著名相,见法有起有实,而起诤竞。菩萨示以一切法空,令彼息诤。

  行不二慈,众生虚妄内执于根,外执于尘,而起惑造业,菩萨示之根尘皆空,令众生出惑业苦也。

  行不坏慈,令众生觉悟,诸法缘生如幻,诸幻灭尽,觉性不动。

  行坚固慈,菩萨度众生,意愿坚固。

  行清净慈,菩萨行慈,不取于相,与法性同净。

  行无边慈,菩萨慈心广大如虚空也。

  行阿罗汉慈,阿罗汉杀结贼尽,令众生断结使也。

  行菩萨慈,令众生皆得安隐。

  行如来慈,如者遍一切,不二不别,来者慈心不动,不因境转,乃无缘大慈也

  。

  行佛之慈,佛慈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行自然慈,即慈心自然普被一切,非有因而发也。

  行菩提慈,菩提者平等一味,无相真慈也。

  行无等慈,菩萨无爱见慈,故行慈无与等者。

  行大悲慈,菩萨以大乘导众生,以法性平等,同体大悲行慈也。

  行无厌慈,有我则有疲厌,菩萨无我,慈济众生无有厌倦。

  行法施慈,菩萨以法施慈济众生,外无遗一切众生,内无吝法之过,谓法施慈

  。

  行持戒慈,菩萨以持戒慈济众生,化毁禁众生。

  行忍辱慈,菩萨以忍辱慈济众生,内不以瞋恚自伤,外不以瞋恚伤物,故曰护彼我。

  行精进慈,菩萨以精进慈济众生,不令众生堕落,故曰荷负众生。

  行禅定慈,菩萨以禅定慈济众生,令众生远离五欲味着。

  行智慧慈,菩萨以智慧慈济众生,无不知时。声闻乘人,功德未满,急求果证 ,为不知时。菩萨慈济众生,无如是过。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

  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行方便慈,菩萨权现普应,名方便慈。

  行无隐慈,菩萨行慈,其心质直,有罪必悔,不隐其过,名无隐慈。

  行深心慈,深心于佛法,无余杂行。

  行无诳慈,菩萨行慈,身心质直,不诳佛不诳众生不诳自己。

  行安乐慈,令众生得究竟涅槃也。(罗什大师云,梵本为住涅槃乐)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

  悕望。】

  文殊菩萨又问,何谓为悲?维摩诘答言,菩萨所作一切功德,不为自求,为令一切众生离苦,谓之为悲。此系略答,若广答者,亦应如慈所答。

  又问何谓为喜?略答曰,众生得益,菩萨欢喜无悔。如慈母爱子,只求子病愈 ,则欢喜无量,不为自求也。

  又问何谓为舍?略答曰,所作福佑,只为利益众生,既不希望有所酬报,复不希望来世功果。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

  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

  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

  。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

  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

  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

  。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

  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

  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文殊菩萨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菩萨为度众生而入生死,生死为大怖畏,问于生死畏中,菩萨当何所依恃?维摩诘答,当依如来功德之力。如来功德难可称量,如释迦如来为度众生,舍头目脑髓,饲虎喂鹰,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如来舍身命处。菩萨于生死畏中,当忆念之。

  又问,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佛之功德,为度一切众生。菩萨依如来功德之力,亦应住于度脱一切众生,莫如二乘,畏生死苦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除其烦恼。

  烦恼者,无明也。欲除众生烦恼,即令众生破无明也。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正念者,无无明邪念也。若能正忆念,则无明烦恼除矣。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何谓不生不灭?下文自答。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不善者恶法也。换句话说,恶法不生,善法不灭,便是行于正念。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

  以受五阴身故,乃有善不善业,故身为其本。

  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欲贪者,爱也。以爱润生,故受五阴身也。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诸法实相,性本空寂。众生…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