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空即是妙有。妙有以外更無真空,真空以外更無妙有。是知有是空之有,空是有之空。非有即不成空,非空亦不成有
。如果離空而有有,此有即是定性有。如果離有而有空,此空即是定性空,定性空即是斷滅空。定性有則壞第一義谛,定性空則壞世俗谛。
當知隨緣無性,有非定有,既非定有,故有不礙空。無性隨緣,空非定空,既非定空,故空不礙有。如此覺者,是爲無上覺。是以經雲,無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是知全有即是全空,全空即是全有。全有即是全空,是曰諸法實相。全空即是全有,是曰實相諸法。諸法不失其有,故橫遍豎窮。實相不失其空,故萬相泯絕。諸法實相,則橫遍豎窮,而萬相泯絕。實相諸法,則萬相泯絕,而橫遍豎窮。
大哉!因緣所生法!故龍樹菩薩雲,因緣所生法,即是空,即是假名,即是中道義。
舍利弗!富樓那世世常爲衆生而作佛事。爲衆生作佛事者,欲度一切衆生成佛也。富樓那于九十億諸佛法中,常作法師清淨說法。皆于諸佛所,盡形壽修梵行, p-130清淨說法。
【舍利弗。富樓那亦于六佛法中而作法師。亦于我法作大法師。成阿羅漢
心得解脫。若人實說何人世世供養諸佛種諸善根。當說富樓那是。舍利
弗。富樓那于九十億諸佛法中。勤心求學決定議論。有深智慧。是故如
來于諸法師說爲第一。舍利弗。若我一日一夜稱說富樓那功德不盡。若
過一日一夜亦複不盡。何以故。富樓那法施無俗因緣不貪利養。富樓那
法師得四無礙智。唯除如來。諸世間中言辭義理無能勝者。】
六佛者,過去莊嚴劫叁佛,即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孚佛。今賢善劫叁佛,即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加上釋迦牟尼佛,共爲七佛。
簡單說,富樓那曾于七佛法中,作大法師。成阿羅漢心得解脫,心得解脫者,斷煩惱障成阿羅漢也。富樓那世世以法供養諸佛,種諸善根。
富樓那于九十億諸佛下,贊富樓那功德。富樓那說法,純爲法施因緣,無世俗因緣,不爲貪著名聞利養。菩薩四無礙智,又曰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叁詞無礙辯,四樂說無礙辯。
【舍利弗。我今告汝。若人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人說法。則得無量
無邊福德。亦能利益無量衆生。舍利弗。若人破壞違逆不信是法者。則
起無量重罪因緣。何以故。舍利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我以此故。今 p-131
以是經囑累于汝。當爲四衆廣說分別。】
欲得無上菩提,上求佛道也。爲人說法者,下化衆生也。上求下化是菩薩行。如是則得無量福德,亦利益無量衆生。若人破壞違逆不信此法,則起無量重罪因緣
。破壞法者,言其重也,違逆法者次之,不信法者更次之。不信此法尚得重罪,更遑論違逆破壞也。
惡有惡報,言破壞違逆不信是法也。善有善報,言信順是法也。佛以此佛藏經 ,付囑舍利弗。于聲聞衆中,舍利弗智慧第一。若無智慧,不堪任弘傳此經也。
【舍利弗。若聞是經心信歡喜。即得無量無邊福德。若聞不信心不喜樂。
即得無量無邊重罪。舍利弗。當知是人名爲破戒比丘。若增上慢不淨說
法者。舍利弗。若人違逆如是教者。世世所生常盲無目。】
聞經信受歡喜,即得無量福。聞經不信受隨喜,即得無量罪,即是破戒比丘,即是增上慢者,即是不淨說法者。若人違逆不信此佛藏經者,即得惡報,生生世世常盲無目。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今所說非如陶師愛護坯器。我今分明廣爲四
衆。說第一義畢竟空法。堅固者在。不堅固者破。何以故。舍利弗。佛
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爲邪見惡人說法。不爲我見人見衆生見壽命見
者說法。何以故。是諸貪著皆名邪見。舍利弗。如是我見人見不得順忍
。況得道果。舍利弗。若我見人見衆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者。能得順忍 p-132
。能得道果。無有是處。】
我今所說非如陶師愛護坯器者,非如取相執著之世間法也。我今所說,乃第一義畢竟空法。第一義畢竟空法,無壞無雜,故堅固常住。取相之世間法,猶如陶師之坯器,不堅固易破也。
佛得無上菩提,不爲邪見人說,不爲著我人衆壽見者說。著我人衆壽見者,皆名邪見。如是邪見之人,尚不得順忍,況得道果。著我人衆壽見斷見常見之人,能得順忍,能得道果者,無有是處。
【是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見者。于我法中我則不聽受諸供養。是非行
者。亦非得者。但于我法求自活命。舍利弗。我說外道欲入佛法。應試
四月。何以故。諸外道人。多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
是故若人于我法中,成就我人衆壽見斷見常見者,我則不聽許受諸供養。此人非是行道者,亦非得果者。此人只能于我法中,謀求世利,求自活命。
佛于律中製定,外道欲于佛法中出家者,應試四月,然後方與受具足戒。何以故?以外道人,多有我人衆壽見斷見常見故。
【舍利弗。我諸弟子。無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我諸弟子。
但說空無相無願無所得忍。說識無所住。舍利弗。若有成就如是忍者。 p-133
我聽是人出家受戒。得受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若人無是忍者。應先
試之。先教令住諸法無我。】
舍利弗!佛弟子無諸邪見,但說空無相無願無所得忍,說識無所住。
空無相無願無所得忍,即無生法忍也。識有四住處,即色受想行。識依此四法而起,故曰識住。然四法皆因緣生,無有自性,故識無所住。又,色受想行識皆因緣生,無有自性,如心經雲五陰皆空,故無能住,亦無所住。
舍利弗!若有成就無所得忍者,我聽許出家受戒受供養。若人無如是忍,應先試之,教令住諸法無我。諸法無我者,無自性也。
【舍利弗。若于此忍心不歡喜。聞說第一義空驚疑譏诃。聞說我見心則歡
喜。當知是人爲魔所使。若先外道。】
舍利弗!于此無所得忍,心不歡喜,聞第一義空驚疑不信,而生譏诃。相反地 ,聞說我見,卻心生歡喜。是人是魔的使者,先前是外道者。
【舍利弗。智者于此不應生憂。但于此人應生悲心。何以故。舍利弗。若
人成就如是惡者。所獲惡報說不可盡。當于此人生利益心。教以諸法無
我。諸法空寂。諸法無作。無有受者。是人若愛佛法。得聞是事心喜樂
者。其余空行比丘無所得者。皆應示教利喜安慰其心。爲說諸法無所有 p-134
空。】
舍利弗!智者于此不信正法,起邪見者,不應生憂,應生悲愍心。何以故?因爲此人當受惡報,所以于此人當生利益心。當教以諸法無我,諸法空寂,無有起者作者,亦無有受者,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果是人聞如是法心生喜樂,其余空行比丘,皆應示教利喜,安慰其心,爲說諸法無所有空。
【若聞驚畏應于衆中語其和上阿阇梨。】
若此人聞第一義空法驚畏者,應起悲愍心,于大衆僧中,語其和上阿阇梨二師 ,予以教化之。
【如經中說行空行者。又能了知諸法別相我與爲師。不與我見人見顛倒邪
見貪著持戒者爲師。】
若人受其和上阿阇梨教化已,能如同經中所說行空行者,隨順無所有忍。又能了知諸法差別相。隨緣無性是諸法總相,無性隨緣是諸法別相;分別而無分別是諸法總相,無分別而分別是諸法別相;色即空是諸法總相,空即色是諸法別相;萬法一心是諸法總相,一心萬法是諸法別相;諸法實相是諸法總相,實相諸法是諸法別相;一切法悉畢竟空是諸法總相,畢竟空建立一切法是諸法別相。舉例而言,萬重波總歸一水,是諸法總相,一水而起萬重波,是諸法別相。 p-135
若人能行空行,又能不泥于空而知諸法別相,則我爲其師。如果有人生我見人見等顛倒見,不能熟知開遮持犯清淨持戒,而以貪著心持戒,則我不與其爲師。
【如來聽許具正見者而共布薩。不聽破戒邪見之人破威儀者而共布薩。長
老弟子聞說空寂無所有法。心不信樂志在外道。佛不聽與外道布薩。是
人若當不舍是見。不應聽使得入僧事。亦不受其欲。如是作已猶故不舍
。當知是人不得在道便是永棄。應語其和上阿阇梨。不應複畜。舍利弗
。若僧如是則供養我。亦爲善破外道邪見。是名清淨說戒布薩。】
如來聽許正見者而共說戒布薩,不許破戒邪見破威儀者而共布薩。如果其長老比丘與其弟子,聞說空寂無所有法而心不信樂,志在外道,則佛不許與外道共同布薩。此人若不舍這種邪見,則不得入僧衆中,共同羯磨,亦不受其欲。不受其欲者 ,不與其和合共事也。
如果如是處分已,猶故不舍其邪見者,應語其二師,不應再畜留。不應複畜者 ,驅出僧團也。若大衆僧能如是依律持法,便是供養如來,亦爲破于外道邪見,是名清淨說戒布薩。
有一次佛于布薩時,默然而住。初夜中夜後夜,佛始終默然。弟子固請,佛言我不與破戒人共同布薩。目犍連以神通觀察,見破戒人去佛不遠處坐。目犍連于是將之驅出…… p-136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受是我見人見衆生見有無見。是人不名供
養于我。不名隨我出家受戒。是名隨逐六師出家。以六師爲師。】
舍利弗!若人受是我見人見衆生見有見無見者,不名供養于佛,亦不名隨佛出家受具足戒。此人是隨外道六師出家,以外道六師爲師。
【舍利弗。若人于是清淨。實法不能得忍。而受供養。是人所得則爲邪受
。】
舍利弗!若人執著名相,于清淨實相法不能安忍,而受供養,是人所得供養便是邪受。
【舍利弗。是人雖于我法中出家護持淨戒。而于第一義空無所得法。心不
信解驚怖疑悔。當知是人但貴持戒多聞禅定。舍利弗。是人不名供養恭
敬尊重于我。何以故。舍利弗。無始世來無有衆生不得四禅。若但知得
四禅。謂爲沙門利者。是人何名供養于我。】
進一步言,若人于第一義空,無所得法,實相法,不能信解,反而驚怖疑悔。是人雖于佛法中出家,亦能護持淨戒,但不得解脫,只貴持戒多聞禅定而已。
其戒善可離叁塗,得生人天,猶未出叁界。多聞有二種,多聞取相與多聞不取相。多聞取相,是爲智障,于叁性中是遍計執性,永不入圓成實。多聞不取相,是爲智母,于叁性中是依他起性,可入圓成實。既然于第一義空無所得法心不信解,當是取相多聞。此種多聞,不得解脫。此處所謂禅定者,是言四禅八定。于四禅四 p-137空中,其戒善轉名定共戒。但果報只在上二界,不出叁界,若欲解脫,須發智慧。爾時其戒善轉名道共戒,可出叁界。今只貴持戒多聞禅定,只是人天福報,不得佛道解脫。
以不得佛道故,所以不名供養于佛。
何以故?從無始世來,無有衆生不得四禅者。從無始世來,有許多衆生,雖不修佛道,猶能得四禅也。以初二叁四禅,一切聖凡外道皆修。至五不還天,方是唯聖無凡。凡夫外道,于四禅中,不斷煩惱,只知泥滯于定。二乘人斷煩惱不起大悲 ,菩薩斷煩惱起大悲。
所以但得四禅,不謂已得沙門利益,不名供養于佛。
【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當來世人。于我法中種種貪著。種種邪見
毀壞我法。舍利弗。若人但貴持戒多聞禅定。當知是人不能淨行沙門諸
法。我則不說此人名爲沙門婆羅門。舍利弗。若人于一切法無我。如實
知無我。一切法本來無所有空。能如實知無所有空。是則不以持戒爲上
多聞爲上禅定爲上。何以故。舍利弗。諸法實相無生無起。于中無法可
爲上者。舍利弗。是諸法如實中。無持戒者無破戒者。何況貪著而以爲
上。】
所以于未來世,有多衆生,以種種貪著、種種邪見,破壞我法。若人但貴持戒多聞禅定,此人與凡夫外道同,不能淨修沙門法。我則不說此人爲沙門婆羅門。 p-138
沙門法者,斷煩惱起大悲,信解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僅貴持戒多聞禅定,則不能斷煩惱起大悲,信解第一義空無所有法,故此人非沙門婆羅門。
若人于一切法無我,如實知一切法無我;于一切法無所有空,如實知無所有空
。是人則不以持戒多聞禅定爲上法。何以故?持戒多聞禅定是世間有爲法,有生有滅有相有爲。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于中無一法可得,所以于中無法可爲上者。
舍利弗!諸法實相中,持戒不可得,破戒亦不可得,何, 況貪著執爲實有持戒多聞禅定呢?
【舍利弗。是名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謂一切法無相自相空。無我無
人。若有是忍。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人名爲以信出家。應受供養清
淨布薩。是人則爲人中之天。】
舍利弗!此畢竟空無所有,是名諸佛無上菩提。諸佛無上菩提者,謂一切法無相自相空,一切法無我無人。若人安忍于是法者,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名以正信出家,是人應受供養,能與大衆僧,清淨無犯而行布薩。是人則爲人中之天。
【舍利弗。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是一義。所謂離也。何等爲離。離
諸欲諸見。欲者即是無明。見者即是憶念。何以故。一切諸法憶念爲本 p-139
。所有念想。即爲是見。見即是邪。舍利弗。善法中見。我亦說之名爲
邪見。何以故。舍利弗。離欲寂滅中無法無非法。無善無惡。是事皆空
。遠離諸結一切憶念。是故名離。舍利弗。無上道中諸欲永息。何等諸
欲。謂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中
諸欲永息。】
諸佛無上菩提,唯是一義者,即空義也,無相義也,不可得義也。
所謂離者,離一切諸欲諸見也。欲有四種深淺次第,即愛著染淫。愛最細,著次粗,染更粗,淫最粗濁,皆無明也。
見者即是憶念,憶念者取相想也。一切法無性本空,皆以取相想而幻現,故曰一切諸法,憶念爲本。所有念想,即爲是見。欲者思惑也,見者見惑也。衆生以見思惑,不出輪回,所以凡所有見,即是邪見。
舍利弗!縱然于善法中起見,我亦說名邪見。若人不見一切法,即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何以故?諸法實相,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故離欲寂滅,無一法可得,無法亦無非法。無善亦無惡,一切皆空。此時遠離一切結使煩惱,遠離一切取相憶念。 p-140
舍利弗!無上佛道中,無明破盡,諸欲永息。何等諸欲?謂邪不善之憶念。諸邪不善憶念者,即我人衆壽見斷見常見等。此等皆是我見我所見,取生滅之有作相 ,一切我人是非等事相。若得無上菩提,如實知一切法空,則諸欲永息矣。 p-141
《佛藏經描仿卷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