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藏经描仿卷中▪P8

  ..续本文上一页真空即是妙有。妙有以外更无真空,真空以外更无妙有。是知有是空之有,空是有之空。非有即不成空,非空亦不成有

  。如果离空而有有,此有即是定性有。如果离有而有空,此空即是定性空,定性空即是断灭空。定性有则坏第一义谛,定性空则坏世俗谛。

  当知随缘无性,有非定有,既非定有,故有不碍空。无性随缘,空非定空,既非定空,故空不碍有。如此觉者,是为无上觉。是以经云,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知全有即是全空,全空即是全有。全有即是全空,是曰诸法实相。全空即是全有,是曰实相诸法。诸法不失其有,故横遍竖穷。实相不失其空,故万相泯绝。诸法实相,则横遍竖穷,而万相泯绝。实相诸法,则万相泯绝,而横遍竖穷。

  大哉!因缘所生法!故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即是空,即是假名,即是中道义。

  舍利弗!富楼那世世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为众生作佛事者,欲度一切众生成佛也。富楼那于九十亿诸佛法中,常作法师清净说法。皆于诸佛所,尽形寿修梵行, p-130清净说法。

  【舍利弗。富楼那亦于六佛法中而作法师。亦于我法作大法师。成阿罗汉

  心得解脱。若人实说何人世世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当说富楼那是。舍利

  弗。富楼那于九十亿诸佛法中。勤心求学决定议论。有深智慧。是故如

  来于诸法师说为第一。舍利弗。若我一日一夜称说富楼那功德不尽。若

  过一日一夜亦复不尽。何以故。富楼那法施无俗因缘不贪利养。富楼那

  法师得四无碍智。唯除如来。诸世间中言辞义理无能胜者。】

  六佛者,过去庄严劫三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孚佛。今贤善劫三佛,即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加上释迦牟尼佛,共为七佛。

  简单说,富楼那曾于七佛法中,作大法师。成阿罗汉心得解脱,心得解脱者,断烦恼障成阿罗汉也。富楼那世世以法供养诸佛,种诸善根。

  富楼那于九十亿诸佛下,赞富楼那功德。富楼那说法,纯为法施因缘,无世俗因缘,不为贪著名闻利养。菩萨四无碍智,又曰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三词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

  【舍利弗。我今告汝。若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人说法。则得无量

  无边福德。亦能利益无量众生。舍利弗。若人破坏违逆不信是法者。则

  起无量重罪因缘。何以故。舍利弗。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以此故。今 p-131

  以是经嘱累于汝。当为四众广说分别。】

  欲得无上菩提,上求佛道也。为人说法者,下化众生也。上求下化是菩萨行。如是则得无量福德,亦利益无量众生。若人破坏违逆不信此法,则起无量重罪因缘

  。破坏法者,言其重也,违逆法者次之,不信法者更次之。不信此法尚得重罪,更遑论违逆破坏也。

  恶有恶报,言破坏违逆不信是法也。善有善报,言信顺是法也。佛以此佛藏经 ,付嘱舍利弗。于声闻众中,舍利弗智慧第一。若无智慧,不堪任弘传此经也。

  【舍利弗。若闻是经心信欢喜。即得无量无边福德。若闻不信心不喜乐。

  即得无量无边重罪。舍利弗。当知是人名为破戒比丘。若增上慢不净说

  法者。舍利弗。若人违逆如是教者。世世所生常盲无目。】

  闻经信受欢喜,即得无量福。闻经不信受随喜,即得无量罪,即是破戒比丘,即是增上慢者,即是不净说法者。若人违逆不信此佛藏经者,即得恶报,生生世世常盲无目。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今所说非如陶师爱护坯器。我今分明广为四

  众。说第一义毕竟空法。坚固者在。不坚固者破。何以故。舍利弗。佛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邪见恶人说法。不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

  者说法。何以故。是诸贪着皆名邪见。舍利弗。如是我见人见不得顺忍

  。况得道果。舍利弗。若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断见常见者。能得顺忍 p-132

  。能得道果。无有是处。】

  我今所说非如陶师爱护坯器者,非如取相执着之世间法也。我今所说,乃第一义毕竟空法。第一义毕竟空法,无坏无杂,故坚固常住。取相之世间法,犹如陶师之坯器,不坚固易破也。

  佛得无上菩提,不为邪见人说,不为着我人众寿见者说。着我人众寿见者,皆名邪见。如是邪见之人,尚不得顺忍,况得道果。着我人众寿见断见常见之人,能得顺忍,能得道果者,无有是处。

  【是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见者。于我法中我则不听受诸供养。是非行

  者。亦非得者。但于我法求自活命。舍利弗。我说外道欲入佛法。应试

  四月。何以故。诸外道人。多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断见常见。】

  是故若人于我法中,成就我人众寿见断见常见者,我则不听许受诸供养。此人非是行道者,亦非得果者。此人只能于我法中,谋求世利,求自活命。

  佛于律中制定,外道欲于佛法中出家者,应试四月,然后方与受具足戒。何以故?以外道人,多有我人众寿见断见常见故。

  【舍利弗。我诸弟子。无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断见常见。我诸弟子。

  但说空无相无愿无所得忍。说识无所住。舍利弗。若有成就如是忍者。 p-133

  我听是人出家受戒。得受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若人无是忍者。应先

  试之。先教令住诸法无我。】

  舍利弗!佛弟子无诸邪见,但说空无相无愿无所得忍,说识无所住。

  空无相无愿无所得忍,即无生法忍也。识有四住处,即色受想行。识依此四法而起,故曰识住。然四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故识无所住。又,色受想行识皆因缘生,无有自性,如心经云五阴皆空,故无能住,亦无所住。

  舍利弗!若有成就无所得忍者,我听许出家受戒受供养。若人无如是忍,应先试之,教令住诸法无我。诸法无我者,无自性也。

  【舍利弗。若于此忍心不欢喜。闻说第一义空惊疑讥诃。闻说我见心则欢

  喜。当知是人为魔所使。若先外道。】

  舍利弗!于此无所得忍,心不欢喜,闻第一义空惊疑不信,而生讥诃。相反地 ,闻说我见,却心生欢喜。是人是魔的使者,先前是外道者。

  【舍利弗。智者于此不应生忧。但于此人应生悲心。何以故。舍利弗。若

  人成就如是恶者。所获恶报说不可尽。当于此人生利益心。教以诸法无

  我。诸法空寂。诸法无作。无有受者。是人若爱佛法。得闻是事心喜乐

  者。其余空行比丘无所得者。皆应示教利喜安慰其心。为说诸法无所有 p-134

  空。】

  舍利弗!智者于此不信正法,起邪见者,不应生忧,应生悲愍心。何以故?因为此人当受恶报,所以于此人当生利益心。当教以诸法无我,诸法空寂,无有起者作者,亦无有受者,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果是人闻如是法心生喜乐,其余空行比丘,皆应示教利喜,安慰其心,为说诸法无所有空。

  【若闻惊畏应于众中语其和上阿阇梨。】

  若此人闻第一义空法惊畏者,应起悲愍心,于大众僧中,语其和上阿阇梨二师 ,予以教化之。

  【如经中说行空行者。又能了知诸法别相我与为师。不与我见人见颠倒邪

  见贪着持戒者为师。】

  若人受其和上阿阇梨教化已,能如同经中所说行空行者,随顺无所有忍。又能了知诸法差别相。随缘无性是诸法总相,无性随缘是诸法别相;分别而无分别是诸法总相,无分别而分别是诸法别相;色即空是诸法总相,空即色是诸法别相;万法一心是诸法总相,一心万法是诸法别相;诸法实相是诸法总相,实相诸法是诸法别相;一切法悉毕竟空是诸法总相,毕竟空建立一切法是诸法别相。举例而言,万重波总归一水,是诸法总相,一水而起万重波,是诸法别相。 p-135

  若人能行空行,又能不泥于空而知诸法别相,则我为其师。如果有人生我见人见等颠倒见,不能熟知开遮持犯清净持戒,而以贪着心持戒,则我不与其为师。

  【如来听许具正见者而共布萨。不听破戒邪见之人破威仪者而共布萨。长

  老弟子闻说空寂无所有法。心不信乐志在外道。佛不听与外道布萨。是

  人若当不舍是见。不应听使得入僧事。亦不受其欲。如是作已犹故不舍

  。当知是人不得在道便是永弃。应语其和上阿阇梨。不应复畜。舍利弗

  。若僧如是则供养我。亦为善破外道邪见。是名清净说戒布萨。】

  如来听许正见者而共说戒布萨,不许破戒邪见破威仪者而共布萨。如果其长老比丘与其弟子,闻说空寂无所有法而心不信乐,志在外道,则佛不许与外道共同布萨。此人若不舍这种邪见,则不得入僧众中,共同羯磨,亦不受其欲。不受其欲者 ,不与其和合共事也。

  如果如是处分已,犹故不舍其邪见者,应语其二师,不应再畜留。不应复畜者 ,驱出僧团也。若大众僧能如是依律持法,便是供养如来,亦为破于外道邪见,是名清净说戒布萨。

  有一次佛于布萨时,默然而住。初夜中夜后夜,佛始终默然。弟子固请,佛言我不与破戒人共同布萨。目犍连以神通观察,见破戒人去佛不远处坐。目犍连于是将之驱出…… p-136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受是我见人见众生见有无见。是人不名供

  养于我。不名随我出家受戒。是名随逐六师出家。以六师为师。】

  舍利弗!若人受是我见人见众生见有见无见者,不名供养于佛,亦不名随佛出家受具足戒。此人是随外道六师出家,以外道六师为师。

  【舍利弗。若人于是清净。实法不能得忍。而受供养。是人所得则为邪受

  。】

  舍利弗!若人执著名相,于清净实相法不能安忍,而受供养,是人所得供养便是邪受。

  【舍利弗。是人虽于我法中出家护持净戒。而于第一义空无所得法。心不

  信解惊怖疑悔。当知是人但贵持戒多闻禅定。舍利弗。是人不名供养恭

  敬尊重于我。何以故。舍利弗。无始世来无有众生不得四禅。若但知得

  四禅。谓为沙门利者。是人何名供养于我。】

  进一步言,若人于第一义空,无所得法,实相法,不能信解,反而惊怖疑悔。是人虽于佛法中出家,亦能护持净戒,但不得解脱,只贵持戒多闻禅定而已。

  其戒善可离三涂,得生人天,犹未出三界。多闻有二种,多闻取相与多闻不取相。多闻取相,是为智障,于三性中是遍计执性,永不入圆成实。多闻不取相,是为智母,于三性中是依他起性,可入圆成实。既然于第一义空无所得法心不信解,当是取相多闻。此种多闻,不得解脱。此处所谓禅定者,是言四禅八定。于四禅四 p-137空中,其戒善转名定共戒。但果报只在上二界,不出三界,若欲解脱,须发智慧。尔时其戒善转名道共戒,可出三界。今只贵持戒多闻禅定,只是人天福报,不得佛道解脱。

  以不得佛道故,所以不名供养于佛。

  何以故?从无始世来,无有众生不得四禅者。从无始世来,有许多众生,虽不修佛道,犹能得四禅也。以初二三四禅,一切圣凡外道皆修。至五不还天,方是唯圣无凡。凡夫外道,于四禅中,不断烦恼,只知泥滞于定。二乘人断烦恼不起大悲 ,菩萨断烦恼起大悲。

  所以但得四禅,不谓已得沙门利益,不名供养于佛。

  【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当来世人。于我法中种种贪着。种种邪见

  毁坏我法。舍利弗。若人但贵持戒多闻禅定。当知是人不能净行沙门诸

  法。我则不说此人名为沙门婆罗门。舍利弗。若人于一切法无我。如实

  知无我。一切法本来无所有空。能如实知无所有空。是则不以持戒为上

  多闻为上禅定为上。何以故。舍利弗。诸法实相无生无起。于中无法可

  为上者。舍利弗。是诸法如实中。无持戒者无破戒者。何况贪着而以为

  上。】

  所以于未来世,有多众生,以种种贪着、种种邪见,破坏我法。若人但贵持戒多闻禅定,此人与凡夫外道同,不能净修沙门法。我则不说此人为沙门婆罗门。 p-138

  沙门法者,断烦恼起大悲,信解第一义空无所有法。仅贵持戒多闻禅定,则不能断烦恼起大悲,信解第一义空无所有法,故此人非沙门婆罗门。

  若人于一切法无我,如实知一切法无我;于一切法无所有空,如实知无所有空

  。是人则不以持戒多闻禅定为上法。何以故?持戒多闻禅定是世间有为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于中无一法可得,所以于中无法可为上者。

  舍利弗!诸法实相中,持戒不可得,破戒亦不可得,何, 况贪着执为实有持戒多闻禅定呢?

  【舍利弗。是名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一切法无相自相空。无我无

  人。若有是忍。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人名为以信出家。应受供养清

  净布萨。是人则为人中之天。】

  舍利弗!此毕竟空无所有,是名诸佛无上菩提。诸佛无上菩提者,谓一切法无相自相空,一切法无我无人。若人安忍于是法者,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名以正信出家,是人应受供养,能与大众僧,清净无犯而行布萨。是人则为人中之天。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何等为离。离

  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 p-139

  。所有念想。即为是见。见即是邪。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

  邪见。何以故。舍利弗。离欲寂灭中无法无非法。无善无恶。是事皆空

  。远离诸结一切忆念。是故名离。舍利弗。无上道中诸欲永息。何等诸

  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

  诸欲永息。】

  诸佛无上菩提,唯是一义者,即空义也,无相义也,不可得义也。

  所谓离者,离一切诸欲诸见也。欲有四种深浅次第,即爱着染淫。爱最细,着次粗,染更粗,淫最粗浊,皆无明也。

  见者即是忆念,忆念者取相想也。一切法无性本空,皆以取相想而幻现,故曰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欲者思惑也,见者见惑也。众生以见思惑,不出轮回,所以凡所有见,即是邪见。

  舍利弗!纵然于善法中起见,我亦说名邪见。若人不见一切法,即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诸法实相,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故离欲寂灭,无一法可得,无法亦无非法。无善亦无恶,一切皆空。此时远离一切结使烦恼,远离一切取相忆念。 p-140

  舍利弗!无上佛道中,无明破尽,诸欲永息。何等诸欲?谓邪不善之忆念。诸邪不善忆念者,即我人众寿见断见常见等。此等皆是我见我所见,取生灭之有作相 ,一切我人是非等事相。若得无上菩提,如实知一切法空,则诸欲永息矣。 p-141

  

《佛藏经描仿卷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藏经描仿卷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