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賢善首章▪P6

  ..續本文上一頁在一念中。這樣我們已經在 當來諸佛菩薩前種諸善根,這就是所謂無性緣成,可以橫遍十方,豎窮叁際 。

  師父:大家對名字方面的解釋要知道,出去講經好講。誰知道大梵天王是誰?誰講 ?經文講得很清楚,大梵王是二十八天王,經上說有叁種大梵天王,要是單 獨說大梵王,往往指初禅是大梵王,初禅叁天,梵衆、梵輔、大梵,大梵天 王就是大梵王,大梵王主一個小世界。二十八天,誰能背起來的?二十八天 是那二十八天?(彰師答: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對!至 于須彌山王是誰啊?誰知道?忉利天。天帝釋是須彌山王,因爲他住在須彌 山頂,統率叁十叁天。護國天王是誰啊?四王天。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盤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 。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 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師父:持圓覺經就有這麼多功德,大家看到經文就知道,不要怕邪魔鬼神,持圓覺 經就有這麼多護法。

  有人說北方天王是毗沙門,大力鬼王是誰啊?是他的太子;有人說,哪咤是 大力鬼王,世間不是拜哪咤嗎?佛法中說他是大力鬼王。「吉盤茶」,這個 「茶」字,有的經文是吉盤「荼」。「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 塵。」所以我們今天修學圓覺經,縱然不能圓滿受持,也有無量的功德。功 德法是不可見聞的,功德法離見聞覺知。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衆。聞佛 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師父:這個經到此地圓滿,大家對圓覺經有什麼心得沒有?

  彰師:最後這一段文,「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七寶是有爲布施,有爲有限量,此經義是無 爲,無爲有無量功德,所以這樣不能相比。「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 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阿羅漢雖然了脫生死, 可是此經分別半偈就是無上菩提,不能相比。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這一段就是說,法不生及不滅, 見惑思惑無明惑不生,信實相法、無生法。「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 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師父常說海水一味,一滴等 于全海水的味,就是一佛二佛乃至等于恒河沙佛。 

  師父:誰還有心得?

  經師:普覺菩薩第十章,四病:作病、止病、任病、滅病。最後一段文說:「離四 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當時大家探討 這四種都是病,可是在憨山大師的注疏(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六‧一叁 四上‧一六)「圓照清淨覺相。以圓覺妙性本不屬于作止任滅。今離此四。 則自性圓明。本無欠缺。故雲清淨。然作止等四。皆屬修行功用。今說爲病 者。以在未悟門頭。此四皆藥。今就圓覺自性言之。本自天然。不假功用。 故說爲病耳。」我對于憨山大師這段文有很深的感覺,雖然這四病是有爲法 ,可是對于一個修行者,因爲還沒有達到究竟,所以它也是一種藥,只是還 沒有達到究竟而已。我們只要不落入有爲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門門都可 修,門門都可證。可不可以請師父再說明這段文?

  師父:誰還有什麼意見?這四病是分別法,如果你分別一切法,沒有病。如果分別 一切法作分別想,就是病;如果你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不是病了。 不是不叫你作止任滅,不可有心,有心就是作分別想。我說個笑話給大家聽 ,以前有兩個人去算命,拆字。他說:「先生你寫一個字吧!」。他寫了一 個「串」,他問:「你爲什麼寫這個字?」他說:「我們考試。」他說:「 去吧!連中兩榜。」另一個人說:「我也寫個字。」他也寫「串」,他問: 「你爲什麼寫這個字?」「我也要去考試,中不中呢?」他說:「你不用去 了,你會生病,考試不成。」他說:「你這個先生怎麼亂講?前面那個人他 寫『串』,你說他連中兩榜;我也寫『串』,你說我會生病。」他說:「欸 !他寫那個『串』無心,所以連中兩榜;你寫這個『串』有心,串下面加個 心,不是患嗎?一定要生病。」

  你無心怎麼會這個法呢?無住心契無相法,沒有四病。有住心取有相法,你 作止任滅是四病,不作止任滅也是四病。誰對圓覺經還有什麼心得?

  所以法都是一樣,六祖說于相離相,不是叫你在相以外取無相,不是叫你在 作止任滅以外求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不對!你要是求無作、無止、無 任、無滅,也是病啊!相是緣起,緣起無性,就沒有相,無相隨緣即有相。 法是這個樣,一切法都是一樣。你們穿的衣服,想一想,沒有衣服,隨緣就 變成衣服;雖然變成衣服,還是沒有衣服,這個法稱爲緣起。

  圓覺經我們修學到此地,有人提議我修學華嚴一乘十玄門,你們都歡喜不歡 喜啊?(答:歡喜啊!)不過我要休息一段時間,我很累。華嚴經十玄門很 好!華嚴經近乎阿彌陀經,一部華嚴經,四十、六十、八十都好,歸入法界 品。入法界品,四十華嚴說的不可思議境界,它歸結到普賢行願品,普賢行 願品歸結到極樂世界。以前求那跋陀羅翻譯四十華嚴,他是印度人,不會講 中國話,皇帝叫他講四十華嚴,他愁了!他說:「我不會講中國話,講了人 家不懂啊!」他就怎麼了?禮忏、拜忏、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加被 。夜晚夢見有人提著一個人頭來,拿了把寶劍,到了他房間,把他的頭砍下 來了,把提著的人頭安上去,他自己摸一摸,既不疼也不癢。第二天,講華 嚴經的時候,中國話講得嘩啦嘩啦的,這是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經有大功德 ,希望大家好好修學。

  我們圓覺經到此圓滿,誰還有什麼意見?大家不要小瞧這個經,這個經有不 可思議功德。這裏有圓覺經,你要是誦持的話,一切鬼神不敢靠近,處處有 護法善神。所以僧衆在伽藍,邪魔不敢侵犯;一出伽藍,邪魔侵犯。你們注 意到就知道,絕對不假,這個不可思議。大家千萬相信,我們這裏菩薩很護 法的。

  聞師:師父帶我們修學圓覺經,我們知道,圓覺妙法很難用言語表達,雖然很難用 言語表達,可是盡虛空遍法界,不離圓覺妙心。圓覺妙心等同虛空,它本來 是無相,因爲無相所以能隨緣現一切相。師父常常開示,一心有兩種妙用, 一是隨緣,一是不變。師父也講到,這一心就是阿彌陀佛,因爲一心不變, 一心能隨緣,這一心等同虛空,就是能豎窮叁際;此一心能隨緣,橫遍十方 ,現一切相,豎窮叁際。所以此一心就是我們所學的圓覺妙性,此心無相而 能無不相。現在我們之所以流落生死就是我們生心有住,住于差別之相,不 知道是一心所出的。從這點知道我們用功的地方,就是以無住心契無相法。

  師父:我現在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十玄門是杜順和尚所說,五教止觀、十玄門都 是他說的,他沒立華嚴宗,而是到了法藏才立的。杜順和尚是誰啊?文殊師 利菩薩,怎麼知道是文殊師利菩薩?大藏經有記載。杜順住在終南山,他有 一個侍者,跟了他叁十多年。有一天這個侍者心動了,他想到五臺山朝拜文 殊師利菩薩。向他請假:「我要去拜文殊師利菩薩。」他說:「哎呀!這麼 遠,你不要去了。」他一定要去,杜順和尚沒辦法,他說:「你去吧!你早 回來,我等你。」這個人沿著堤岸走,走了一個月,走到五臺山,遇到一個 老人,這老人說:「欸!這個出家人你從那兒來呢?」他說:「我從終南山 來。」他問:「你來幹什麼?」「我來朝拜文殊師利菩薩。」這個老人說: 「文殊師利菩薩不在啊!」他問:「他到那裏去了?」「他到終南山去了, 杜順和尚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他說:「唉喲!那是我師父,我侍奉叁十多 年了。」他說:「你侍奉叁十多年,不知道就是了。你趕快回去,不要停留 !在今天天黑以前到家,才能見到他。」這個人聽他的話,趕緊回頭就走, 來的時候一個月,回去,一天就到了。到了城,他想天也黑了,一天也沒吃 飯、喝水,先到居士熟人家吃點東西,喝點水再回去。到了這家,這家不在 ;到了那家,那家還是不在。跑來跑去,跑沒多久,那時候要關城門了,天 亮以後才開──打五鼓以後開城門。唉喲!聽到城門靠攏,關上門,出不去 了。這沒辦法,出不去不能回家,隨便找個人家睡吧!隔天趕緊地趕回去, 回去一看,杜順和尚坐化而去了。十玄門就是杜順和尚說的,所以華嚴宗智 慧甚深。好!不多耽誤大家時間了,我休息一段時間,我們再開始修學。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賢善首章》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藏經描仿卷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