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覺章▪P12

  ..續本文上一頁就把那小孩子淹死了。佛說:「你要那小孩子,不要緊,他可以出來見你。」佛說:「你可以出來了!」結果水浪一翻,出來一個大鬼,就罵他:「我前生某某人,是你的怨家,想做你兒子,世尊竟然發現,我才放舍,要不然非找你要命不可。」所以親人說不定是你的怨家。

  我再講一個故事,怨家是親人。以前有一個強盜奪了一個人的錢財,他看這 個人愈看愈生氣,想殺他,結果遇到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是阿羅漢啊!他說:「不要殺!不要殺!他和你認識,你怎麼殺他?」他說:「我不認識他。」「你不認識他,我把我的天眼通借給你,你看一看!」阿羅漢把天眼通借給他,他一看,被綁的這個人前生是他的哥哥,做強盜的這個人前生是弟弟,今生改頭換面,不認識了,想殺他哥哥,得他的錢。所以說,佛教我們要平等對待。講吧!

  悅師:我們修學圓覺經那麼久都知道,其實一切法都是緣起,也就是師父講依他起的法,皆是圓成實。因爲衆生不會這個道理,所以佛一而再,再而叁地爲我們開示。這裏講到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的原因,不會依他起皆是圓成實這個道理,是由于無始一念不覺,而産生愛憎,障蔽我們的自性清淨心,所以不能解脫,使圓成實性圓現出來。佛下面就開示怎麼事修,如果我們能「觀彼怨家如己父母」,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平等,假事修讓我們會到一切法平等的道理,當然能除諸病。諸病就是指我們上面所講的,自他愛憎種種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下面佛告訴我們要求圓覺,應當發心,怎麼發心呢?「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因爲在圓覺當中,如果不作這樣的發心,你心就不能除諸病,就會有愛憎種種的心。「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 是發心不墮邪見。」一切法本來平等,一切平等就是一切法畢竟清淨,哪有取覺證的人?沒有彼也沒有我,更沒有一切衆生。可是不妨礙有一切衆生,因爲法界就是一心,一心就是法界,而我們沒有會到這個道理,才讓佛費那麼多的口舌和我們講。

  師父:佛有大智慧,我現在問大家看看,一切衆生同一法身,你相信了吧?相信了吧?殺盜淫妄,你想一想,原來你殺,是殺你自己的法身;盜,盜你自己的法身;淫,是淫你自己的法身,多可恥!打妄語,騙你自己的法身;起瞋恨,瞋恨你自己的法身;起愛著心,愛著你自己的法身,多麼迷惑!所以佛說衆生,可憐愍衆生!誰講?我要提醒你們幾句話,上面這句話「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這好象二我裏的人我吧?是不是人我執?

  聞師:聽大家講很歡喜,末世衆生爲什麼不能成道?簡單講,就是迷理或是著事,因爲一直追求道理,廢事修;如果執著事修,就不能會到真理。不能成道是不了解二谛的緣故,以偏執故皆失中道。所以「由有無始自他憎愛」,諸法本無生,而衆生以一念執著的緣故,所以産生種種惑業,法身就常六道。記得師父開示過我們,看到事要會到理,見到一切的世俗谛,譬如人我是非、 憎愛所起的煩惱,應該要會到第一義谛,衆生對有情在人我上起種種人我是非,于無情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又産生執著。

  記得師父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禅師他有一個很喜歡的,有一天小鬼要來抓他,就找不到他,因爲他入到虛空定。小鬼就去問土地公要怎麼找到他,他說他有一個很喜歡的,你如果敲他的,他就會出來。所以這看出來我們衆生不能解脫,都是憎愛二心的緣故。小鬼就去找他的,結果禅師一聽到打,就跑出來。「哦!我抓到你了!」我覺得很奇怪,明明他在打坐,小鬼就是看不到他,因爲我們的心妙用無方,你心在虛空定的時候,小鬼根本看不見你,小鬼是看你的心。師父常告誡我們,你起心動念要注意,如果落在有法裏面,落在憎愛二心裏面,你活到那裏,小鬼都能把你抓住。小鬼抓到他很歡喜:「哦!我可以向閻羅王交差了。」這禅師知道,原來他是因爲這個事情被小鬼抓住的,他說:「等一等,我有事情辦一辦。」這個禅師就把這個打破,他心裏再也沒有貪戀的東西了,又入虛空定去了,這小鬼又找不到他,事實上他並沒有離開本處。

  這故事有很深刻的道理,我們因爲一念無明、執著心,所以不能解脫,應該從世谛銷歸第一義谛。當然我們不知道禅師境界怎麼樣?可是我們知道二谛在生活中是用得上的,所以「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不管對一切人 、事,都要這樣。很感謝師父一直給我們開示。

  師父:剛才他講的金碧峰禅師入虛空定,小鬼是怎麼來抓他的?原來虛空定是無色界天,空無邊處天,不出叁界,所以小鬼才來抓他。虛空定,無色界天中,論劫算,如果再出定以後,墮落下來,才入生死。無色界天,四重天大家記得吧?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這都不了生死。

  大家看,注意到一點,「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這好象是講法我執吧?把文字搞清,深入經義。前面「觀彼怨家」是對有情講,後面「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憎愛心是對無情講的。誰講?

  觀師:剛才聽師父講,突然很想哭,因爲什麼原因呢?這邊有提到怨親,我們無量劫來造惡業,身口意叁業不淨,所以一切法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怨親糾纏不清。這邊講到「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我們不會人我空,所以起憎愛二心,這是我們的遍計執,佛有智慧和慈悲,所以教我們怎樣修行。「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所以我們修行要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因爲父母對我們有恩,所以我們要孝順。在菩薩戒有提到,孝名爲戒亦名製止,意思是說,真要照菩薩戒來 做,要孝順,孝順父母師僧叁寶。對父母要孝順,對怨家要像父母一樣。剛才師父有提到很多故事,怨家是我們的親人來的,因爲親人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的要求,就變成怨家,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怨親平等。師父以前曾告訴我們,要做個原諒別人的人,不要做個叫別人原諒自己的人。這句話我一直有很深刻的印象,因爲我們常常會做錯很多事情,我們發現自己錯了,當然很期待別人原諒,可是師父把重點放在我們自己要先原諒別人。所以有什麼事情發生,要想自己錯,原諒別人,師父常引印光大師的話,要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我們真的是凡夫,因爲我們常常以有所得心來做事,譬如我發心做好事,可是後來想一想,這種好心也是有所得心,這種有所得心會做錯。所以要學佛無所得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們在修行上,怎麼樣不會變成怨家呢?師父常和我們講要以法爲親,我們只有道義,沒有感情,這樣就能怨親平等,沒有怨家。因爲以法爲親,他是建立在法的基礎上,所以一定可以成就。另外一點,因爲我們都是凡夫,所以要修念佛法門,如果往生西方,因爲那裏都沒有怨親的分別,就能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師父常常提到,清淨平等即是佛,我們要保持我們的清淨心。

  「于諸法中自他憎愛」,師父剛才提到法我執,我們假如破法我執,就可以 得解脫,所以心經講,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五陰皆空就是破法我執、人我執,這樣就沒有憎愛。

  「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剛才師父有提到,一切衆生同一法身,同一法身的緣故,所以我們會發心和衆生一樣入究竟圓覺。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都能發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所以才會爲怨親債主回向。

  師父:親人是怨家來,佛說的,衆生心無常,怨家變親人,親人變怨家,不相信你們斟酌,衆生有沒有啊?因緣生無性是不是?無性是我法身,原來一切衆生盡虛空遍法界皆是我法身,所以才同體大悲嘛!不度衆生,不得法身,所以聲聞緣覺不度衆生,不成究竟法身。菩薩、佛才證法身。

  彰師:「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法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是平等,相有差別,所以有怨家、親人。在依他起中落入遍計執,就有怨家親人的分別想,沒有會到不生不滅的法時,就會起瞋心,對親人會起私心。這裏是破見思惑,如果會到平等心就不會造業。「心無二法」,怨親平等,對親人沒有起貪,在怨沒有起瞋,就是平等心,能破 除煩惱障、所知障。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知道差別相,沒有作差別想,就是圓成實性顯現的時候,這樣才能起大悲心。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在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

  師父:「于圓覺中無取覺者」,因爲法身非身嘛!同一法身,那有能所呢?所以「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彼我人就是我人衆,這邊沒講壽。無取覺者是法身,法身是什麼?法界身,法界一心,所以心無有二,如果心無有二就會入法身。可是你心起憎愛,還是心啊!心起憎愛那遠離本覺了。如果悟就是始覺,如果證究竟處就是圓覺。所以說,「如是發心」,發心才證法身,發心才入法界性。心是法界性,叁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心就是法界性,這樣不墮邪見。你仔細看經文,佛說法有個原則,會入自性,不需要考慮,說出來都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一個例子,說我當初學叁昧要用心,以後得叁昧以後,不必用心,自然入叁昧。好比人射箭,剛學射箭,好好用心才能射中,射熟以後,得其法要了,不必用心,拿起箭來就射中了。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覺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