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威德自在章▪P12

  ..續本文上一頁是寂照雙修。這叁種法門都是隨順圓 覺的方便,本來這種法是無修無證的,但是我們要契入,要有無量無邊的方 便,所以這叁種方便來成就圓覺妙性。

  「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叁世諸佛皆因爲定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 雙修而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種種方便就是六度萬行,還有一切同 異,總相和別相,皆依如是叁種事業,圓證無上妙覺。

  師父:慧策講的這段話,近乎圓教了。奢摩他是寂,叁摩提是照,不入圓教。如 果奢摩他是照而常寂,入圓了;叁摩提寂而常照,入圓了。既然照而常寂 ,寂而常照,就非寂非照,入中了,這是一種入法。雖然非寂非照,能寂能 照,又是一種中道。大家不知道「即成圓覺」,圓覺就是佛啊!你們做法會 時,惠安念疏文了吧?「大圓滿覺」,大圓滿覺就是佛嘛!現在我們接著修 學下面的,連上文一起修學啊!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 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這段文從上面修學下來。「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 。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 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 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修習這段文。

  「圓覺親近隨順」,怎麼親近隨順圓覺呢?修奢摩他、叁摩提、禅那,怎 麼樣能算親近隨順圓覺呢?圓覺是什麼東西?如果僅僅偏空,叫但空,不是 圓覺。如果僅僅偏有,落入常邊,也不是圓覺。寂而常照,空即是有;照而 常寂,有即是空。這樣也有也空,非有非空,才叫親近隨順圓覺。大家講的 時候,這兩段文都一起講。

  唉!你們大家不吃飯、不睡覺、練不倒單,離這叁項事業十萬八千裏,背道 而馳。不吃飯餓死,能不能修到奢摩他、叁摩提、禅那?不睡覺、不倒單 ,能不能修到奢摩他、叁摩提、禅那?這都叫盲修瞎練啊!認爲那是功夫 。誰講?

  觀師:叁法門如果以淨土法門來看,奢摩他可以講,我們念佛不起煩惱,這不起煩 惱就是奢摩他。我們不起煩惱,佛號念得清楚,起大悲,這就是叁摩提。 講到禅那,經上講菩薩坐禅唯修一事,修那一事呢?就是念佛。禅那是不離 叁昧做一切事情,做一切事情不離叁昧,淨土法門殊勝的地方就是隨緣修, 若隨緣修可以修到直觀心性,佛因此成佛,菩薩也是依此方便而成佛。

  「若得圓證即成圓覺」,修行如果證悟,就是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 于聖道。」聖道就是聖人之道,一般說初果以上就是聖道。假如有人以這種 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還不夠。「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 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因爲我們如果聞圓覺無礙法門,可以修奢摩他 、叁摩提、禅那,可以成菩薩道,可以成就佛果。譬如我們學念佛法門, 依教奉行念佛,也能隨緣讓大家能夠念佛的話,可以成就無上佛道,主要是 仗佛力的緣故。

  師父:「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因圓覺而成佛,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成佛, 當然不可相比了。你教化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不如有一個人成佛啊! 這個文很清楚,阿羅漢、辟支佛叫一闡提。一闡提有叁種,一種斷善根下地 獄衆生,叫一闡提。第二種一闡提,定性二乘,就是這裏所說的阿羅漢、辟 支佛了,定性證到二乘果了,不出來了,永不成佛,所以稱一闡提。還有一 種一闡提,大菩薩,譬如地藏菩薩就是一闡提,他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獄怎麼空呢?所以他永不成佛,其實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無量無邊的劫 ,他應該早成佛了,他不成佛,爲度衆生發大慈悲心,所以我們也說他一闡 提,他不成佛,不成佛叫一闡提。所以一闡提有叁種,斷善根的不成佛,定 性二乘不成佛,發大心的菩薩不成佛。所以教化定性二乘百千萬億成就阿羅 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一個人成佛啊!是這個意思啊!誰講?

  翰師:「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叁法門可以講是相,圓覺是自性 清淨心,也就是體。我們會到自性清淨心,就能起大用,所以就親近隨順奢 摩他、叁摩提、禅那叁種法門。「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 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這可以說是五性差別,五性差別依這叁種事 業而成就無上佛道,因爲十方菩薩都能會到無性隨緣,所以能夠寂而常照; 會到隨緣無性,所以能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圓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 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修行佛道一定要會入實相無相的 法門,才能成就教化百千萬億的阿羅漢、辟支佛果,因爲阿羅漢辟支佛果沒 有會入佛性,還在一闡提。

  師父:慧翰講得不錯!他談到自性清淨心,也就是一心,一心它有其方便,一心才 分出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一心才分出無性隨緣,隨緣無性,一心才分出叁 種方便──奢摩他、叁摩提、禅那,這一心就是圓覺。你們大家都練習講 ,因爲我把種子灑在地下,看到一個一個種子發出苗來,我很高興。

  經師:「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叁法門是奢摩他、叁摩提、禅 那。這叁個法門能讓我們成就圓覺,開發我們的自性,怎樣開發呢?「十方 如來因此成佛」,因什麼成佛?也就是依前面叁個法門來成佛。但是這叁個 法門怎麼來的呢?就是我們常聽的緣起法。緣起法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的,因 緣所生法。這個緣起法,華嚴講法界緣起,緣起法界。所以說「衆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我說即是無」是奢摩他,「亦爲是假名」是叁摩提, 「亦是中道義」是禅那。所以緣起法可以讓我們會入法界緣起,緣起法界, 開發我們本來的悟性,而不是證到圓覺。

  十方菩薩因此假藉緣起法這種方便來分證奢摩他、叁摩提、禅那,所以能 成就佛道,「若得圓證即成圓覺」,這是講到果位。下段文是指成就。「善 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 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我們知道阿羅漢、辟支佛果是小乘人 ,小乘人不會緣起法,他執因緣法爲自性法,所以落入定有,落入常斷二邊 。菩薩就不一樣了,菩薩知緣起法是自性,會入緣起法,所以圓覺無礙法門 究竟成佛。

  師父:慧經會的也不錯,會到緣起法,不錯。他也會到龍樹那一偈:「衆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是那個意思。現在學佛的人, 有一般的人說龍樹是性空宗。不對!他是把緣起會入性空,你不相信看中論 就知道了。說唯識是有宗,不對!他是把性空會入緣起。龍樹強調是第一義 ,唯識強調的是世俗谛,要不然你不會這兩宗了。我們知道阿羅漢、辟支佛 他入空,辟支佛比阿羅漢要利根,體空。阿羅漢是析空,分析空,他不入假 。一旦到了大乘裏頭,一個空,一個假,也有分別了。如果是不執著它的, 入性宗;執著它的,入相宗。執著假,執著有,入相宗。

  後人學唯識的,不入相宗,叫半頭唯識。有一般人學空,執著于空,叫大乘 始教,大乘始教比阿羅漢、辟支佛高一點了。吉藏大師說他學大乘執大乘, 學大乘失大乘,就是指這輩人講了。他學空,著于空;學假,著于假,所以 稱爲相宗、空宗,大乘始教。如果學空不著空,就空不礙相;學相不執相, 相不礙空,這就入了終教了,終教就是這個樣子。性宗有叁個層次,終教最 低了,再進一層次,頓教,頓教入中道義,不錯,可是入了真谛中道,不會 俗谛中道。圓教是從真谛中道再出俗谛中道,俗谛、中谛、真谛,不加分別 。所以我們平時說圓頓大乘,是指性宗。至于你們要是學法,執著于法,那 更不足道哉!誰還講? 

  融師:師父!我試試看。「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 成佛」,我們前面講過,奢摩他是隨緣無性,叁摩提是無性隨緣,禅那是 真谛中道。另外有個名字,無所得心、無住心、清淨心。如果我們依此會入 無所得心、無住心、清淨心,十方如來也是因此而成佛,依無所得心成就佛 道。

  「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十方菩薩也是依這叁種 事業成就佛道。「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十方菩薩以無所得心、無住心、清 淨心證到圓覺,也是一樣成就佛道。「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 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我們知道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偏空,無法成就佛道。假如我們聞此圓覺 無礙法門,可以直接契入無所得心、無住心、清淨心,就能即成佛道,勝過 教化阿羅漢、辟支佛果。

  師父:這個很重要啊!你執著于相,在凡夫位,叫妄心,虛妄心。執著于空,執著 于偏空,執著于相,雖在聖人位,也是妄心,他的妄心不入性,所以不叫性 宗。如果不執著,就入性了,這是那位大禅師說的?是五祖說的還是誰說的 ?忘記了。他說,若人于真心不起妄心,于妄心不失真心,自性清淨,此人 命終之後,天上人間任棲泊。願示現天上就示現天上,願示現人間就到人間 來。禅宗老祖師有很多得到這個大受用,我們根機不行啊!還是念佛求往生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真心當中不起妄心,于妄心當中不失真心,自性清 淨心,會到這個程度的時候,要想上天就上天,要想入人間就入人間,要想 來我就來,要想去就去,那多自在啊!

  所以禅宗很多祖師會到這個地步的。怎麼修到呢?一下手不起妄想,不生煩 惱。義玄要取滅了,說:「誰給我一個直裰?」直裰就是海青啊!大家給他 ,他不要,化了叁天緣,化不到。臨濟宗那個祖師知道,派人給他擡一口薄 皮棺材去。他一看就笑了:「這又是臨濟小兒!」義玄的境界很高,他就收 下了。收下他就說:「今天我要死了,到東門死。」大家聽說到東門死,說 我們去看看。給擡了棺材,他看看天上,手拿著鈴當,當琅!當琅!說:「 今天日子不好,今天不死,明天到南門死。」到第二天,還有一部分人又擡 著棺材到南門,他又看看天:「唉!日子還是不好,今天不死了,明天一定 死!到西門死。」剩下沒幾個人了,到西門,還有幾個人給他擡棺材。到了 西門他又說了:「今天不死了,日子不好,明天到北門死。」到了第二天, 沒人去了,「聽這瘋子幹什麼!瘋和尚!」到了第二天,沒人給他擡棺材了 ,他自己扛著棺材,一個薄皮棺材嘛!到了北門。路口站了幾個人看熱鬧的 ,大聲喊:「我要死了,義玄要死了!」自己躺在棺材裏,當琅!一搖鈴铛 ,沒聲音了,大家跑過去看看,死了。趕緊傳消息,說義玄死了,都跑去看 了,棺材沒有人,只聽空中有鈴聲,當琅!當琅!愈去愈遠。你看,他就是 天上人間任棲泊。他能修到,我們修不到嗎?我們叫妄想障住,煩惱、惡業 障住了,惑業苦障住了。誰還講?最後一個。

  策師:此叁種法門,可以說菩薩見性,見什麼性?無性。奢摩他是無相、無願、無 作,叁摩提就是一切相,禅那不偏空也不偏有,會歸實相,實相無相無不 相,知道一切相都是無相。這叁個法門能隨順我們的法身,十方如來皆依此 叁法見性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就是無量法門,菩薩爲教 化衆生,所以開出無量法門度化衆生,都是如幻如化的。依這叁法知道一切 法都是無性,無性隨緣就是無相無不相,會歸圓滿,就能證入法身。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聖道就是二乘以上。「教化成就百千萬億 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這剛才 師父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有人修聖道不如有人見性成佛,這種無礙法門就是 見性,見性他一剎那隨順就是見自性清淨心,他成佛就有余。二乘人偏空, 認爲有涅槃可證,不能成佛,就失去大利益。所以不如有人一剎那頃隨順修 習,見自性。 

  師父:「假使有人修于聖道」,實在說就是佛道啊!因爲佛爲大聖嘛!所以稱爲聖 道。現在我們看下文,我把它讀一讀,我們就查注疏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叁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叁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禅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锽 叁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叁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師父:好!現在開始查注疏。

  農夫灑下種子去,他天天看,天天看,看他的種子有生苗的沒有?

  (太虛大師全書‧圓覺經略釋‧二一五一‧一○)「結說叁種法門,隨順修 習皆可直證圓覺,故雲皆是圓覺親近隨順。果地之佛,因此而成。……」因 地就是菩薩,這還是把菩薩是佛的因地,佛是菩薩的果位說出來了。「但此 叁種法門,圓融無礙,雖雲專修于止。」止就是奢摩他,叁摩提就是觀, 「而止中即有觀,……」大家要知道修止沒有觀,不得止;修觀沒有止,不 得觀,止是觀之止,觀是止之觀。「不可執爲定叁非一」,一定定叁,不是 一,這不入中道。誰知道怎麼入中道?叁而一就入中道了。非叁非一,入什 麼中道?真谛中道。能叁能一,入什麼中道?俗谛中道。這個人有見地。

  「亦不可說是一非叁。要因行者性欲不同。」根性欲不同。「所取方便有異 ,是以循性差別分爲叁類。」這個人講得很有見地。「若能圓融修證,即成 佛道而圓滿覺行矣。」圓滿覺行就是成佛道。

  「此示圓覺法門,迥非二乘聖道所能比。」「修二乘聖道者,無論于己修之 外,又能教化成就若幹人證得聖果。」「己修之外」,是自己修,教化其它 人是度衆,自覺覺他。

  「終滯偏真,實遠不及聞是叁觀短時修習者。」偏真,二乘是入空觀,體真 止,他光是著于真谛一邊嘛!空不錯,是真。空爲什麼是真呢?無性嘛!無 分別智嘛!是法身,是真嘛!所以他入涅槃,不生菩提,不起教化嘛!「轉 爲成佛正因」,這叁種修習方便是成佛的正因。「無有迂曲也。此中無礙法 門,即指叁種方便。」我們修習叁種方便──用午齋。哈! 

  大家不要有心靈偶像,你在心裏先有主見了,先入爲主,障住你佛性不得圓 現。就是一般講的,先有主觀。所以你講出來以後,把人家的對照你,看自 己對幾分。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威德自在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