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第四十叁次修學
師父:佛法,大家要知道,不可思議的,確實有聞思修證四個階段,你假實際修行 ,就知道了。真心起修行以後,在平常日用,做工、辦事,都可得到益處。 有人在大陸上,聽老和尚講道理,聽過以後,不明白。思惟多久都不明白, 等到要挑水了,挑水要從山下挑到山頂上,一步一步地挑上去。他想這個道 理,很用心啊!挑水也想,想不通。挑水要上坡,用力一登,上去了,欸! 想通了這個道理。所以說要是在聞思修證上,這是不思議法。你如果真心起 修行,有些不思議的事情出現,有時候你懂的道理,會比古德深,這是不思 議的,要起真心修行。現在大家繼續發揮!不可死于文字相。
辯音章
「于是辯音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爲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 門有幾修習。願爲大衆及末世衆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師父:現在我們知道了,奢摩他、叁摩提、禅那,不過是悟入實相的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修習。汝 今谛聽。當爲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師父:下面可以修學了。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于 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 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修學到這裏。有二十五種方便,這論修行,不論解。大家可以采取這二十五 種方便,那一種都可以的,都是入實相的方便。這方便先單後複,先單說, 後複說。單的可以修,複的也可以修,看你的根機,入了都是實相。
策師:「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圓覺妙性它本自清淨,本自具足一切功德 ,本自光明。像六祖講的,本自具足一切功德,橫遍豎窮,所以它本來是無 有修習及修習者,它本來非有非無。也就是說,它本來沒有能所,離能所, 能所雙亡。爲什麼一切衆生要修行?因爲一切衆生迷惑。
「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于未覺幻力修習。」妙圓覺本來是有佛無佛性相 常住,可是衆生不知道,迷惑造業,所以有種種習氣。只要把這些習氣除去 ,自性就顯現一切功德智慧。「依于未覺幻力修習」,這個幻力就是方便, 方便說有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就是二十五種方便,能夠 契入實相,能夠契入圓覺妙性。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 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這種菩薩他是從無相入,無相就是一切法本來是無 所有不可得。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這是單修奢摩他,是從無相入,成就的話,就入涅 盤。
師父:「如來圓覺清淨」,這個清淨,你想它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修治它不淨 ,染汙它不穢,增一毫則多,減一毫則少。這個圓覺清淨體,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誰講?你們看這段文的時候,考慮自己,和 自己的根機、性情合不合?合的話,就取極靜修學。極靜怎麼取呢?很多方 面可以取,念佛法門也可以取,一心不亂就是清淨。誰還講?
翰師:「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爲大衆及末世衆生。方便 開示令悟實相。」這段是辯音菩薩爲末世衆生請轉*輪。法門有奢摩他、叁 摩提、禅那。「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是講令衆生能悟 入諸法實相。在法華經方便品有講,令衆生悟入佛知見。我們知道實相無相 ,無不相。實相無相是空邊,實相無不相是有邊,佛說法不離空有兩邊,所 以講「方便開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這裏講身口意叁業清淨, 我們禮佛時,身禮佛,口稱佛,心想佛,這是請轉*輪的儀式。
「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如來法身本來是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切種智。佛智有權智和實智,權智慧于空知 無量,實智慧于無量知空,所以本無修習及修習者,因爲有修習和修習者是 有能、有所,佛既然證得一切種智,就是無能無所。
「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于未覺幻力修習」,未覺幻力才能成就衆生的根性 ,因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所以「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 輪」,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就是二十五種修行方便法門。
師父:你沒講完啊!坐下吧!修習圓覺經不准看注疏,看注疏講了等于白講。「本 無修習及修習者」,這是文字相,大家要了解。「本無修習」,是能修習的 人,修習者是所修習的法。接著往下看。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于 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叁摩提。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 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禅那。」
師父:單修奢摩他,單修叁摩提,單修禅那,叁項一起來講。這個單修不能和大 家要求太深了,你把意思講了就可以了,並不一定修習,你還不到那個程度 嘛!不要說我們凡夫,注疏經的古來大德,他也是在講,是否他能修習到這 個程度,也不一定。
「未覺幻力」,已覺是什麼?已覺是實相,未證入實相,未達到究竟地步, 都是未覺幻力。
悅師:*
師父:*
聞師:「若諸菩薩唯滅諸幻」,這諸幻就是假名,你要會到諸幻,幻化就是依他起 ,一心之中的妙用而已,一心是約它的體。所以「唯滅諸幻」,就是「不取 作用」,因爲用常不離體。「獨斷煩惱」,你會入它的體就是斷盡一切煩惱 ,假名斷盡一切煩惱。斷盡一切煩惱,一切煩惱不生的時候就是般若生,如 果約究竟來講,「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禅那。」我們剛才講的是會入 實相的一個方便。
師父:慧聞講過,大家可能慢慢地就上路了。這個奢摩他和性空有什麼關系?叁摩 提和緣起有什麼關系?禅那和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有什麼關系?大家 想一想。這麼講起來,好象還是不離隨緣無性奢摩他,無性隨緣叁摩提, 隨緣就是無性,無性就是隨緣,就是禅那。你再想一想,這奢摩他和入空觀 有什麼關系?叁摩提和入假觀有什麼關系?禅那和入中觀有什麼關系?直 入實相,是不是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大家慢慢入。雖然 沒有實在修行,可是多少了解它的意思了。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古德講過 很多,可是用的人很少,一般都用空假中。空假中就是實相無相,實相無不 相。誰講?這段文我知道很難講,二十五清淨定輪,它從修行上面講,我們 所說的,不過從解上去了解。古德注疏,大部份也是從解上了解,是不是他 們真有修行,我們凡夫不敢說。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是不是都是假啊?如果不是如幻,是真實的。「以 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以佛力故」,什麼原因呢?佛是不是不生 不滅?佛是不是不來不去?是不是實相?世界一切萬法,是不是都是實相? 實相無相,無相隨緣現一切相,所以說是以佛力。「種種作用」,這不要問 ,都從實相出啊!誰有發現新大陸的,可以講。
生師:*
師父:「本無修習及修習者」,這是告訴你沒有能所,沒有能修習的人,沒有所修 習的法。我已經告訴大家,無能無所,要是有能有所,有修習的話,有修有 證,那還是「未覺幻力」。
「圓覺清淨」怎麼樣?實相無文字,可是文字有用,顯實相的。圓覺清淨已 經到這個地步(指黑板)。修習及修習者它在這個地步(指黑板),不要混 爲一談。這個時候,沒有修習及修習者,已經離能離所,圓顯實相。記住! 實相無文字,文字顯實相。這句話有很多說法,總持陀羅尼無文字,文字顯 總持;般若無文字,文字顯般若;一心無文字,文字顯一心;中道無文字, 文字顯中道,都是一個法。
沒講的,我們查注疏好不好?大略地我們認識,你們已經講過,奢摩他,拿 天臺講,就是空觀,可是它比它深。顯實相,應該說一空一切空,叁摩提 按天臺講是假,它顯實相的關系,應該是一假一切假。禅那是中,可是這個 經文,應該說一中一切中。如果按天臺叁觀,應該是不思議叁觀、一心叁觀 、絕待叁觀。現在查注疏吧!對這段二十五清淨定輪,沒有實際修行講不出 來。圓覺清淨是沒有可說的,你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雖然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也斷,心行處滅也滅。你說它是方而不方,長而不長, 說它不是方的嘛!它就是方,說它不是長的,它就是長,所以它不生不滅, 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離一切言語文字,一切言語文字顯它。
如果按照般若講起來,它是實相般若。文字顯般若是文字般若,所以二十五 種清淨定輪都是講修習,它都是方便,沒到那地方,到了那地方,有一句話 ──歸家罷問程。沒到家的時候,我到那裏去,我往那裏走啊?問路了,一 旦到了家,就不必問了。誰查到注疏,快上來寫。修學圓覺經,不准看注疏 啊!修學過以後,才可以翻。
「無能修習及修習者」,就是沒有能沒有所。沒有能沒有所是什麼呢?佛講 了這麼多經,其實都是一個道理。入流亡所,「亡所」以後沒有能,是不是 反聞聞自性也是這個道理,也是這個法門?修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往生即無生,無生是往生。
二十五種清淨定輪都是在沒證圓覺,沒證實相以前,等覺以前。「一切菩薩 」是從信位、住位、行位、向位、地位,到等覺,「末世衆生」包括那些呢 ?五道,可是這兒好象不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辯音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